青年时代最富于幻想,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充满着对光辉前景的热烈憧憬。毛泽东同志曾充满期望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他还指出,自古以来创立新思想、新学派的人,都是学问不足的青年人。毛泽东同志的论断,是对过去几千年社会发展史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青年一代巨大的鼓舞!激励和鞭策!今天,在社会主义新长征中,更需要一切有志气的青年,发扬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的风格,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作出更多的贡献。
这个结尾,在指出青年的特点之后,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向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提出了希望,最后号召青年“发扬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的风格”,为实现四化多做贡献。这个结尾,有着巨大鼓舞和号召力量。
二是总括全文,点明主旨。例如:《读“画蛋”有感》一文的结尾:
芬奇画蛋直至学画成功,和我的失败与进步,都说明了不仅教者要有方,学者更应不怠,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能有什么知识学不会,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这个结尾,就采用了总结全文的方法,对全文阐述的芬奇画蛋直至学画成功,和我的失败与进步的事实,及二者都说明不仅教者要有方,而且学者更应不怠,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是成功一切事情之因的道理,加以简要的总括,然后用了一个反问句:“能有什么知识学不会,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引人深思,给人以启发,进而点明了题旨,既使自己受到了教益,又启迪了读者。
上面所谈,仅是读后感的一般常见的结构形式,及其开头、正文、结尾的方法,并非唯一,千篇一律。但只有掌握上述基本的结构形式,及其开头、正文、结尾的写作方法,才能把读后感写好。(作者:李国典)
5、随感录写作
⑴随感录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有所感受,随手记录下来,就是随感录。它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第一个特点是短而精。它选题小,论述问题往往从一个角度说开去,篇幅很短。但由于它写的是作者的深切感受,内容又很精粹。它或者赞扬一种高尚精神,或者阐明一个道理,或者批驳一个错误观点,发人深思,给人以深刻的教育。
第二个特点是短而活。它有事则记,有议论就发,有感情便抒,夹叙夹议,不拘一格。笔法灵活自由,语言生动活泼。
⑵随感录的种类
随感录取材非常广泛,就报纸上“随感录”、“读报随感”、“文艺随感录”等专栏所载的文章来看,有的写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有的写读书看报的心得,有的写对于某个问题的认识,有的写工作中的体会。随感录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
⑶随感录的写作及要求
①要有感而发。作者的感受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感受深刻与否是决定文章成败优劣的关键。一篇随感录,只有写出正确、深刻、新颖的感受,才能启人耳目,给人以教益。
②要言简意明。随感录是作者感情的波澜反映,思想的火花,语言要精炼,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且能生动引人。所以它写来随俗、简便,是练笔的一种好形式。
例文:一个小学生的警告
一个小学生以“只要……,就能……”为题作造句练习。他写到:“只要有熟人,就能开后门。”怎样打分呢?老师感到很为难,论语法,无可非议,该打全对,但看含义,实在不好肯定。于是拿到课堂上,叫同学们一起评讲,令人吃惊的是,多数同学认为他造得好,说得对。教师只好讲了一番如何正确认识“开后门”问题的道理,了结了这个难题。
问题果真解决了吗?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算是处理了。但是,如果社会上走后门的歪风得不到有力的纠正,孩子们对于否定那个造句不会完全信服的。这个小学生向我们敲了一下沉重的警钟。孩子的家长,所有的大人,想想自己的社会责任吧!我们大家应该如何用实际行动搞好党风、民风、家风,使类似这个小学生的造句再也不会出现。
(刘雪宰)
6、杂文写作
⑴杂文的概念、特点及形式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是把政论和文艺溶为一体,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杂文的特点:①精悍、活泼、锋利、隽永,能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②具有战斗性、说理性、文艺性。③富有形象性与感染力。杂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报纸的文艺副刊版上,经常刊登一些论说短文,杂感、杂谈、杂论、随笔、书信、序跋乃至日记、对话,都可以写成杂文。
⑵杂文的标题、开头与结尾
杂文标题就是题目,也就是文章中可以传神的眉目。按照古文原意,“题”者指的是人额;“目”者指人的眼睛。它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杂文标题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够引人入胜,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比如我们读时下杂文,看到《什么什么的联想》、《有感于什么什么》、《什么什么的启示》之类的标题就觉得平淡无奇,因为题目一般化,雷同化。所以,我们制作杂文标题应不拘一格。要结合丰富多样的杂文内容,来决定杂文的标题。如《一幕双簧剑》、《哑吧商店说明了什么?》、《服务性行业的怪现象》等杂文标题,一看就不是一般化、老一套。此外,题目要小,才能谈得集中,把问题揭深议透。制作杂文的标题要确切、醒目、形象、凝炼。确切含义:一是题目和内容要一致;二是题目本身遣词用字要十分精当、准确。醒目就是清新巧妙,引人注目。形象就象“传神的写意画。”凝炼就是要简洁、精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杂文的标题从思想上分类,有的是直接揭示主题,如《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二心集》);有的是以提问的形式揭示主题,如《谁在没落?》(《花边文学》);有的则以比喻或象征揭示主题,如《战士和苍蝇》(《华盖集》)。从形式上分类,则有号召式,如《象宋庆龄那样慈爱孩子》;肯定式,如《道德的力量》;赞扬式,如《可贵的“折节读书”精神》;疑问式,如《球究竟输在谁手里?》;质问式,如《凭什么西水东调?》;反问式,如《“没治”还是“不治”?》;揭露式,如《江青的“不知道”》;描写式,如《迎着风浪上》;抒情式,如《可怜天下父母心》等等。
杂文的开头是杂文整体中的有机组织成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必须紧扣整体内容,不能游离其外;要开门见山,力争在简短的开头中完成披露观点、吸引读者、乃至点题的几重任务。常见的几种开头方法是:
①因借由头式。这是以报纸新闻、街谈巷议,或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为由头,而引伸议论的开头方法。如鲁迅在《论雷锋塔的倒掉》(《坟》)的开头中,就是因借“雷锋塔倒掉”这件事为由头而引出全文的。
②概括主题式。是概括全文的主题,展示中心论点。以下议论只是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而展开。如《崇实》(《伪自由书》)开头一句话:“事实常没有字面这么好看”,就概括了全文主题。
③内容提要式。将全篇论述的内容及其层次扼要指示出来。如鲁迅在《听说梦》(《南腔北调集》)的开头中,用“做梦,是自由的,说梦,就不自由。做梦,是做真梦的,说梦,就难免说谎。”将全篇内容扼要指示了出来。
④说明背景式。即在开头说明写作的背景、起因或动机。如鲁迅《论“赴难”和“逃难”》(《南腔北调集》)的开头:“我常常看《涛声》,也常常叫‘快哉’!但这回见了周木斋先生那篇《骂人与自骂》,其中说北平的大学生‘即使不能赴难,最低最低的限度也应不逃难’,而致慨于五四运动时代式锋芒之销尽,却使我如骨鲠在喉,不能不说几句话。”便是用的“说明式”。
⑤“树靶子”式。是先把论敌的观点或特点在开头中摆出来,以下即施之以分析批判。这是在批判性杂文中经常见到的。如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坟》)的开头:“《语丝》第57期上语堂先生曾经讲起‘费厄泼赖’,以为此种精神在中国最不易得,我们只好鼓励;又谓不‘打落水狗’,即足以补充‘费厄泼赖’的意义。我不懂英文,因此也不明这字的涵义究竟怎样,如果不‘打落水狗’也即这种精神之一体,则我却很想有所议论。……”是先树论敌的论点为靶子。
⑥格言哲理式。是以精粹或饱含哲理的格言式语句,为全篇的说理打下基础。如鲁迅在《看书琐记(二)》(《花边文学》)中就是这样开头:“就在同时代,同国度里,说话也会彼此说不通的。”
⑦定调子式。如:“现在,在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文艺运动,其实就是惟一的文艺运动。因为这乃是荒野中的萌芽,除此以外,中国已经毫无其它文艺。属于统治阶级的所谓‘文艺家’早已腐烂到连所谓‘为艺术的艺术’以至‘颓废’的作品也不能生产,现在来抵制左翼文艺的,只有诬蔑,压迫,囚禁和杀戮;来和左翼作家对立的,也只有流氓,侦探,走狗,刽子手了。”(鲁迅:《二心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杂文的结尾同样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好的结尾不仅能加强全文主题的表现,还可使之或显得严密周到,或做到言尽意远,发人深思。所以,结尾也不可草率。常见的结尾有以下几种:
①点化主题式。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且介亭杂文》),结尾写道:“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②概括全篇式。如:在《拿来主义》(《且介亭杂文》)的结尾处,鲁迅写道:“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③呼应前文式。如:“在《“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二心集》)中,鲁迅开头讲了“梁实秋先生为了《拓荒者》上称他为‘资本家的走狗’,就做了一篇自云‘我不生气’的文章。……”经过层层分析批判,到结尾处,与前面紧相呼应道:“所以从‘文艺批评’方面看来,就还得在‘走狗’之上,加上一个形容字:‘乏’。”这样首尾照应,相映生辉,使全文浑成一体。
④表明文章意义式。对于论述在此,意义在彼的杂文,用结尾来指明意义所在。如:鲁迅在《捣鬼心传》(《南腔北调集》)中,通篇讲的捣鬼术,及至结尾,才表明意义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⑤表明决心、信心,提出希望号召式。前者如时下杂文中常见到的“什么什么一定要实现”之类,后者如“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青年的使命!”(鲁迅:《坟·灯下漫笔》)
⑥提出问题式。提出问题,引而不发,是为了启示读者思索,使之自己得出结论来。如:“现在的侵略者和压制者,还有象古代的暴君一样,竟连奴才的发昏和做梦也不准的么?”(鲁迅:《准风月谈·新秋杂识[二]》);又如:“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吗?活该。”(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
⑦留下余味式。结尾言已尽而意不止,以引起读者深思、回味,从中悟出道理,得到启迪。如:“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结尾写道:”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⑧戛然而止式。当中心论点已阐述明白,恰到好处时,立即带住,给人以干净利落之感。如:鲁迅在《隐士》(《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当对“隐士”也是“噉饭之道”分析完成时,马上收梢:“明白这一点,对于所谓‘隐士’也就毫不诧异了,心照不宣,彼此都省事。”
⑶杂文的写作要求
①选题要准。杂文所论述和反映的,常常是当前社会生活和现实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它是在当前形势的迫切要求下形成的,并以强烈的战斗风貌作为自己的显着标志的。杂文这种反映现实工作、生活的高度敏感性,使它成为我们经常使用的刺刀和手榴弹。它既然是刺刀、手榴弹,就有一个锋芒所向的问题,这也就提出了杂文选题务必准确的严肃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把题目选准呢?
一要全局着眼。要站在高处,统观全局,看清和弄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是什么,哪些是当前最突出、最令人关心、因而是一捅就响的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统观全局,才能知其所需,才可能找到选题的大致方向和范围。例如,粉碎“四人帮”之初,国内外仍有一些人被“四人帮”假“左”派的伪装所迷惑,认为他们是“左派”,“激进派”,“文革派”。撕破这一假面具,对于揭批“四人帮”反革命本质,教育受蒙骗人们,具有重要意义。这时,《刮掉鬼脸上的雪花膏》、《红纸包里的烂肉》等战斗性很强的杂文见诸报刊,以犀利的笔触,深刻揭露了“四人帮”在“左”的外衣下反党反人民反毛主席的反动实质,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推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