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高血压病人食疗自疗
24745900000013

第13章 处治方案(2)

用葡萄汁送服降压药物效果好。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研究者在英国医学刊物《柳叶刀》上说,研究发现,人们用葡萄汁代替开水送服降压药后,血液中药物含量比用开水送服时的明显增加,但用柑橘汁送服药则没有这种效果。研究人员说,这是证明柑橘属果汁与药物之间的药物动力相互作用的第一个例子。葡萄汁可能是通过帮助消化系统吸收药物来使血液中的药物含量增加的。他们认为应该对这种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因为它可能影响许多药物的功效以及药物引起的有害的副作用的程度。研究人员说,人们常常在早餐时服药并饮用柑橘汁,因此,进一步弄清这种可能存在的食物与药物问的相互作用很重要。

针刺等疗法也能治疗高血压

针灸治疗高血压的报道较多,多有较好的疗效,近期降压效果可达82.5%。实验证明,针刺疗法可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心肌代谢,扩张小动脉,使血压下降。①针刺疗法,主要以平肝潜阳为主,佐以对症加减。常用穴如风池、曲池、足三里、太冲。备用穴如行间、太阳、翳风、神门、三阴交、太溪,阳陵泉、阴陵泉、丰隆、内关、关元、气海。中、强度刺激,留针约10~15分钟。此外,酌情使用曲池透少海、内关透外关的针法。②耳针疗法。常用穴如皮质下、降压沟、神门、心区、交感。方法,一般留针1~2小时。③水针疗法。常用穴如足三里、内关、合谷、三阴交、太冲、曲池。穴位分组交替使用,每穴注射0.25%盐酸普鲁卡因1毫升,每日1次或利血平0.1毫克,隔日1次。注射10次为1个疗程。④穴位埋线。常用穴如血压点、心俞、曲池、足三里。每次埋一组穴,埋线时间为15~20日,两组交替使用。⑤皮肤针疗法。常用穴有脊椎两侧,以腰骶椎为重点叩打部位,并可兼叩刺颈椎、前额、后脑及眼区。在四肢末端、掌心、脚底也可配合叩打,方法是采用轻刺激。叩刺先从脊椎部叩起,一般自上而下,先内侧后外侧,然后再叩刺颈、头等部。⑥拔罐疗法。常用穴有背部第一侧线的穴位,以及肩鹃、曲池、合谷、承扶、委中、承筋、承山、昆仑、涌泉、申脉、足三里。可根据具体症状选择拔罐部位。除头部外,可用中或大型罐。一般拔10次左右,每次时间10~15分钟。⑦头针疗法。常用穴如双足运动区、胸腔区、血管舒缩区。可根据临床症状灵活应用。⑧耳穴压豆法。亦有一定疗效。

采用针刺法时应注意:精神放松,避免晕针、断针,发现滞针情况应及时排除。血压过高者,在26.6/15.9千帕(200/120毫米汞柱)以上,应避免强刺激。多吃素菜,低盐、低脂,戒烟酒及刺激辛辣食物。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症状改善有一定疗效,对继发性高血压者应积极治疗病因。高血压病少用灸法。临床也有用灸足三里、绝骨、内关见效的。

降压治疗对发生心血管危险的影响

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表明,收缩压降低1.33~1.87千帕(10~14毫米汞柱)和舒张压降低0.667~0.800千帕(5~6毫米汞柱),可使脑卒中减少2/5,冠心病减少1/6,欧美人群中主要心血管病事件也减少1/3。血压降低对心血管病危险的绝对效果估计。

I级高血压病人,大多数单一用药治疗可降低血压1.33/0.667千帕(10/5毫米汞柱),但对于Ⅱ、Ⅲ级高血压病人,须采用联合治疗,可降低2.67/1.33千帕(20/10毫米汞柱)或更多。

高血压病病人补钙

高血压病病人能不能补钙,关键在于机体是否缺钙。如果高血压病病人伴有骨质疏松,明显缺钙,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对机体是有益处的,同时对保持病人血压稳定,减少降压药的剂量和种类也有益处,部分早期、轻型高血压病人甚至停用了降压药,经过一段时间补钙,病人的骨质疏松、肌肉痉挛等症状亦可减轻,骨关节症状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为什么服用钙剂对降血压有好处呢?现在认为钙可以调节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系统,增加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因子的生成,减少胰岛素抵抗所致的钙泵活性下降的作用,亦能减轻高钠的升压效用,因此补钙对降压有好处。

甲状旁腺激素对高血压也有影响,如果体内缺钙,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使骨质里的钙释放出来,以维持血清钙正常浓度。另一方面。甲状旁腺素可使细胞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加,促使细胞外液钙内流人细胞内,使血管平滑肌紧张度增加,引起血压升高,补充足够的钙之后,血中甲状旁腺素浓度下降,细胞外液钙离子不易进入到细胞内,减轻外周小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下降。因此,高血压病病人伴甲状旁腺素升高,在用降压药基础上加服钙剂,对降血压有协同作用。有文献报道,补钙摄入可调节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系统,使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因子生成量增加,减少胰岛素抵抗所致的钙泵活性下降效应,使细胞内钙浓度维持在正常水平,有益于维持正常血压水平。应该指出的是,补充适量钙和维生素D不会引起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和钙化。因为补钙后,血液中胆固醇可减少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11%,而高密度脂蛋白的量保持不变,所以对预防动脉硬化有帮助。补充钙剂的同时加服维生紊D会不会导致肾结石?回答是不会导致肾结石,还有预防发生肾结石的作用。这是因为维生素D可增加肾脏对钙的重吸收,也就减少了产生肾结石的危险。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45510例男子追踪调查了4年,发现补钙者患肾结石的危险性可减少1/3。所以,完全不必忧虑补钙加服维生素D会引起肾结石的危险。

应该注意的是不要认为补钙有好处,就不加限制地补钙。过量补钙会引起中毒,有些骨粉制剂含有重金属,长期服用中毒危险性更大。因此一定要了解身体确实缺钙,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钙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而且对治疗高血压也有帮助。

对高血压病病人,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一定降压效果,但补充钙剂决不能代替降压药,因为高血压病发生机制是复杂的,绝不是单一因素。在使用降压药的同时,联合应用钙剂,可能会有利于控制血压稳定。

婚姻关系紧张可使血压升高

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是发生情绪波动、紧张的原因之一。一位加拿大医师对250人及其配偶观察随访了3年,得出了不愉快的婚姻可能是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结论。多伦多大学的Baker博士发现,婚姻方面有问题者,常常是夜间收缩压高的原因,同时亦观察到舒张压常持续升高。

众所周知,工作环境紧张、情绪波动常致高血压。家庭环境对血压的影响研究得不多。瑞土学者suter博士说,社会及生活环境会从各个方面给人施加压力,有些来自工作方面,有些来自家庭影响,这些压力都可能对血压产生影响,最终导致高血压。因此,为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处理好个人与周围人的关系,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夫妻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门诊及出院后高血压病病人的长期治疗

在国内就医的高血压病病人,重高血压病病人才得以住院医治,绝大多数是在门诊治疗,只有严出院后按医生意见继续治疗。应当注意,门诊及出院后的高血压病病人,宜采取长期维持的治疗方法,以达有效的治疗目的。

(1)目标:降压治疗的目标是达到和长期维持血压在18.2/12.0千帕(140/90毫米汞柱),而且副作用最小。达到控制血压而又无副作用,有时在治疗方案上需有某些改变。主要的目的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2)随访观察:为复查和实验室检查而进行随访观察的时间可从几周到几个月,根据临床评价、病人坚持治疗情况、血压控制的程度和伴随的医疗和异常的化验结果而定。应对监护的病人测量站位和仰卧位或坐位的血压。

(3)医生和病人的相互作用:高血压控制不当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能长期坚持非药物性和药物性治疗。下面的一些做法,能密切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使降压治疗得以长期坚持:①告诉病人的血压水平。②商定控制血压的目标。③让病人确实了解高血压可以控制但不能治愈;不能根据病人自己的感觉来确定血压的水平;在没有与医生商量时,病人不能停止治疗。④要求治疗尽可能与病人每日的生活方式相结合。⑤病人的家庭应参与治疗。⑥鼓励病人自我监测血压。⑦简化治疗方案,大多数降压药每日可服用2次,有的降压药每日仅需服用1次。⑧提供简单的口述和书面的指导以及适用于病人的资料,使病人知道有关的药物剂量、预测可能或常见的副作用和治疗目标。⑨询问病人对其诊断的了解程度,并鼓励他们讨论自己的降压药物疗法,报告副作用,提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⑩说明减少药物剂量或为避免副作用而改换药物的意愿。⑩对未能坚持治疗的病人,更应加以注意,安排更多的咨询访问。

及时发现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

除了医生要注意患者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后是否出现了药物的副作用,患者本人及家属也要自己注意服药后是否有一些异常的变化,例如:恶心、胃肠道反应、头晕、乏力、肝肾功能的影响等。

另外要保留好服药前的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等相关的检查,以作为用药后观察的对照和参考。而为了判断抗高血压的疗效,在用药后一定要复查血压。

选择药物的参考因素

降压的药物五花八门,怎样进行选择是有一定参考因素的,包括以下方面:

(1)患者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状况;

(2)是否有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相关症状;

(3)是否有限制某类降压药物使用的临床情况;

(4)是否与其他必须使用的药物有相互作用;

(5)服用是否简单方便、依从性强;

(6)降压药物供应情况和价格及患者的支付能力。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可从以下几类常用的降压药物中认真筛选出适宜的药物,一定要做到具体病人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用药。

常用国产复方降压药片

目前国内常用的复方降压制剂有:(1)复方降压片:每片含有:利血平0.032毫克,双肼苯哒嗪3.2毫克,双氢克尿塞3.2毫克,异丙嗪2.0毫克,利眠宁2.0毫克,维生素B1毫克,维生素B61毫克,泛酸钙1毫克,氯化钾30毫克和三硅酸镁30毫克。

(2)复方罗布麻片(复方降压宁片):每片含有罗布麻叶煎剂干粉87毫克,野菊花渗漉干粉28.5毫克,汉防已30.7毫克,硫酸胍乙啶13毫克,三硅酸镁15毫克,氢氯噻嗪1.6毫克,硫酸双肼苯哒嗪1.6毫克,维生素B1、B6、泛酸钙各0.5毫克,异丙嗪1.05毫克,利眠宁1毫克。

(3)安达血平片:每片含有:利血平0.1毫克,双肼苯哒嗪10毫克。

(4)北京降压0号:每片含有利血平100微克,双肼苯哒嗪、氢氯噻嗪、氨苯蝶啶各12.5毫克,氯氮卓3毫克。

以上4种常用的降压复方制剂的使用,取决于医生的经验及病人的用药反应。如果病人治疗反应好,血压降至正常或适合病人的血压水平,则可用小剂量维持治疗。目前有人认为复方降压片可加重病人的动脉硬化,这种看法是没有根据的。

高血压患者用药的不合理选择

了解了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特点,就可以避免下面的不合理用药了。

(1)对于患有哮喘、心动过缓及抑郁症的高血压患者不宜选择β-受体阻滞剂。

(2)痛风患者不宜使用利尿剂。

(3)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

(4)伴有周围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B-受体阻滞剂。

(5)伴有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大剂量利尿剂。

(6)合并妊娠的患者不宜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

(7)伴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不能使用甲基多巴。

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

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按时服药,如果是老年患者最好要有专人定时提醒,切忌漏服、误服或重复服用。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时最大的误区是血压高时服药,而正常时则自行停药;或者是血压高时服药,稍低即减药,等到血压高时再加药,服药没有连续性。这样往往会造成血压波动较大,不易控制,而且造成脑动脉壁承受的压力不均衡,内皮损伤,容易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

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选择最佳的服药时间和服用次数。例如: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患者的血压在中午处于高峰水平,那么患者服药时间可以选择在早晨或上午。

血压降至正常还需要继续服药

许多患者常常有这样的疑问:服用降压药物血压已降至正常,继续服药会不会引起低血压?

降压药物是通过药物途径来干预人体内血压调节机制,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正常情况下人体有一整套的血压调整机制: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心肌收缩力、心功能状态,外周血管的外周阻力、血管弹性和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血液的黏滞性和血流量等。这三大因素随时调整着血压的变化,确保人体能够维持正常的血压和生理功能。

正是由于人体内存在的这些十分精细而又微妙的血压调节机制,所以用口服降压药物,将血压降至正常了,继续服药不会引起低血压,即所谓的口服降压药物只降高血压不降正常血压。比如钙离子拮抗剂对血压越高者降压作用越明显,而在正常剂量条件下,不会使降为正常的血压再往下降。

如果将高血压降至正常(130/85毫米汞柱),或理想的水平(120/80毫米汞柱)可更有效地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临床经验表明,当血压降至正常后,应该将降压药物减量,观测疵压状况,以达到服用最小的剂量维持血压在正常水平的目的。可见,血压降至正常后,切不可盲目停药,因为血压是在用药的情况下降至正常的,即药物控制了血压,所以停药后血压还会上升,甚至血压下适当调整药物剂量。而不是高血压已经被治愈了。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

1.一般原则

(1)对老年性高血压,在治疗上既要注意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压,解除症状,防止动脉硬化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及由此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又要考虑到减少和控制因长期使用降压药所带来的副作用。低血钾、体位性低血压、脑血流减少、糖代谢障碍。以及血尿酸浓度增高等药物副作用对老年人更为不利。

(2)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和代谢有它的特殊性。常因肾动脉硬化而致肾功能减退,故由肾脏清除的药物可能因此而蓄积。同时,老年人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减弱;心脏储备减少,易发生心衰;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较差,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这些特点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