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很经典很经典的食疗1000方
24730500000008

第8章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有上腹部饱胀,钝痛不适,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常伴有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甚或出现乏力、头晕、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中医学中属胃脘痛的范畴。

参考方剂

1.人参粥

“组成”人参10g 茯苓10g 麦冬5g 大米50g

“制法”大米淘洗干净备用,以水适量煮人参、茯苓、麦冬,煮沸后,以慢火煮30分钟,去渣取汁,再用药汁煮米做粥。

“服法”作早餐,温服之。

“按语”本方有补中益气,滋养胃阴之功能。凡慢火胃炎属胃阴不足,见不欲饮食,呕恶,便秘或便中完谷不消者,宜辅食此粥。

2.山药粥

“组成”鲜山药100g 糯米100g 白糖50g

“制法”先将鲜山药削去外皮洗净,切成小块,糯米淘洗干净,二者共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中火上烧开,改用小火慢煮至汤稠米熟,下入白糖调味即成。(鲜山药亦可用干山药粉50g代替。)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温食之。

“按语”本方健脾养胃。慢性胃炎属脾胃虚弱者,长期服用效果显著。脾虚腹泻、老年人体弱多病者,经常食用可有较好的疗效。

3.吴茱萸粥

“组成”吴茱萸5g 大米100g 生姜、葱白各适量

“制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大米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煮开,待米熟后下吴茱萸末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服法”每日早晚用餐时服用。

“按语”本方有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呕之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见脘腹冷痛,呕逆吞酸等症。

4.党参粟米茶

“组成”党参25g 小米100g

“制法”将党参洗净轧碎,小米炒熟。两者置锅入加清水1000ml,慢火煎煮,煮至水约剩一半时停火即可。

“服法”代茶饮用。

“按语”本方补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胃脘疼痛,食欲不振等症。凡肥厚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属中气虚弱者皆可经常饮用本方,以达缓解疼痛,增强食欲之功效。

5.丁香酒

“组成”丁香2粒 黄酒50ml

“制法”将黄酒倒入杯中,加丁香。将杯盖盖严,置蒸锅中,中火烧开,蒸10分钟即可。

“服法”本配方为1~2次用量,早晚用餐时趁热饮酒。

“按语”本方温暖脾胃。慢性胃炎属脾胃虚寒者,见胃脘冷痛,腹胀、食少吐泻等症,服饮此酒效佳。

本方只适用于虚寒证,热证忌服。

6.佛手酒

“组成”佛手50g 白酒1000g

“制法”将佛手洗净,用清水润透后切成片,再切成丁,稍加晾晒,待略收水气后,放入瓶中,然后注入白酒,封口浸泡。经常搅拌或摇动,10天后即可开瓶,滤去药渣即成。

“服法”可根据酒量,每次服用3~5g。

“按语”本方疏肝理气,和脾温胃。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气虚寒,胃腹冷痛者。

7.猪肚姜桂汤

“组成”猪肚150g 生姜15g 肉桂5g 食盐少许

“制法”将猪肚洗净,切成条,放入大碗中,加生姜、肉桂、食盐及适量水,置蒸锅中,用中火蒸至肚熟为度。

“服法”本方为2次量,每日1次,饮汤食肚。

“按语”本方温中健脾养胃。用治脾胃阳虚所致的胃脘隐痛,吐清水等症,是较好的食疗之品。

8.鲫鱼砂仁汤

“组成”鲜鲫鱼1条(约250g)砂仁、冠仁各5g 生姜、胡椒各少许

“制法”将鲫鱼去鳞、腮及内脏,洗净切段,与其余各药同置瓷碗中,放蒸锅内,蒸熟即可服食。

“服法”本方为1剂量,每日1剂,连服数日。

“按语”本方温中养胃祛寒,适用于慢性胃炎属虚寒者,见胃脘腹冷痛,遇凉尤甚,食少纳呆,大便溏等症。

9.牛肚枳壳砂仁汤

“组成”牛肚250g 炒枳壳12g 砂仁5g

“制法”将牛肚洗净,切成条,与炒枳壳、砂仁置锅内共煮,以牛肚熟为度。

“服法”饮汤食肚,每日早晚温服。

“按语”本方补气健中,消除痞满。慢性胃炎属脾胃虚弱者,见脘腹胀满不适,食后尤甚,嗳气等症,可服食本方辅助治疗。胃下垂患者亦可服食。

10.童参石斛滋胃汤

“组成”童参(太子参)25g 石斛15g 玉竹15g 山药15g 乌梅3枚 大枣10枚

“制法”上6味共水煎取汁。

“服法”每日2次,每剂分2次服用。

“按语”本方滋阴健胃,用于萎缩性胃炎气阴不足所致的胃脘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的辅助食疗。

11.胡萝卜淮山内金汤

“组成”胡萝卜250g 淮山药25g 鸡内金15g 红糖少许

“制法”胡萝卜洗净切块,与淮山药、鸡内金同煮,30分钟后加入少许红糖搅匀即可。

“服法”服汤,每日3次。

“按语”胡萝卜、淮山药益气健脾,内金开胃消食,三者同用健脾,助消化。适用于慢性胃炎,属脾胃气虚者,见纳呆,消化不良等病症。

12.丁香鸭

“组成”公丁香5g 肉桂5g 草蔻5g 活鸭子1只 生姜、葱、精盐、冰糖、香油、卤汁各适量

“制法”将丁香、肉桂、草蔻用水煎熬,沸后改用小火煎20分钟,取汁,连煎两次,共收取药汁200ml 鸭子活杀、净毛,去内脏洗净。姜、葱拍破待用;锅内放鸭子、葱、姜,加适量水,置武火上烧沸,去上沫,加入药汁,用文火煮15分钟,捞出鸭子待用;卤汁倒锅内烧沸,放入鸭子,用文火卤熟捞出,擦去浮沫;再取适量卤汁放入锅内,加入冰糖炒化,加精盐调味,均匀地涂在鸭子身上,然后再均匀抹上香油即成。

“服法”分数次,佐膳食用。

“按语”本方有温阳补虚,消食和胃之功效,对脾胃虚寒见有食少、纳呆、腹胀、脘腹冷痛、呃逆嗳气等症,确有良效。对性功能低下,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亦颇为适宜。

13.黄精鸡

“组成”鸡1只(约1000g)黄精100g 生姜、葱、胡椒粉、食盐各适量

“制法”将鸡去头、爪及内脏洗净,切成块,放入碗中,再放入黄精、葱、姜、胡椒粉、食盐及适量水,放入蒸锅内,蒸至鸡熟为度。

“服法”佐膳食,分数次服用。

“按语”本方滋补肝肾,补益脾胃。用于慢性胃炎,属气阴两虚者为宜。

14.玉参焖鸭

“组成”玉竹50g 沙参50g 老鸭1只 葱、生姜、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法”将鸭子杀后,去毛和内脏,洗净,放砂锅内,将沙参、玉竹放入,加适量水。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焖煮l小时,使鸭肉煮烂,放入葱、生姜、精盐、味精即可。

“服法”饮汤,食鸭肉,佐膳食用。

“按语”本方滋阴养胃。适用于胃阴虚的慢性胃炎,见胃脘部隐痛或微灼痛,咽干口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等症的饮食治疗。

15.砂仁肚条

“组成”猪肚150g 砂仁粉10g 熟猪油50g 水淀粉20g 精盐、葱、生姜、料酒、味精、花椒、胡椒粉各适量

“制法”猪肚洗净,下沸水锅焯透,捞出刮去内膜。另将锅中加入清汤,放入猪肚,再下姜、葱、花椒煮熟,去上浮沫,捞出猪肚待冷后切成条。将厚汤500ml烧开,下入肚条,砂仁粉、胡椒粉、料酒、熟猪油,用水淀粉勾芡均匀,加味精、精盐调味即成。

“服法”佐膳食用。

“按语”猪肚补虚损,健脾胃;与化湿醒脾,行气和胃的砂仁配伍,用于慢性胃炎属脾胃虚弱者,见脘腹不适或疼痛,食欲不振,或食少腹胀等症。长期服用效果尤佳,甚得食补之妙。

16.猪肚煨胡椒

“组成”猪肚1具 白胡椒15g 生姜、葱、食盐各少许

“制法”将猪肚洗净,胡椒打碎放入猪肚内,用线将猪肚口扎紧,置锅中,加葱、姜、食盐及清水适量,文火煨炖,以肚熟为度。

“服法”饮汤食肚,2~3日食1次。

“按语”本方温补脾胃。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冷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亦可服用此方。

17.羊肉羹

“组成”羊肉250g 红萝卜1个 苹果、陈皮、良姜、荜茇各3g 胡椒粉、葱白、食盐、面粉各适量

“制法”将苹果、陈皮、良姜、荜茇用纱布包好,羊肉切细丝,萝卜切成小块,同放入锅中,锅置火上,煮沸至萝卜熟,肉烂,入胡椒粉、食盐、葱,加适量面粉煮成羹即成。

“服法”早晚用餐时服食。

“按语”本方有补肾健脾之功效。凡慢性胃炎以脘腹冷痛,感寒加重等肾阳不足,脾胃虚寒诸症为主要表现者,均可辅食本方。

18.洋参灵芝香菇散

“组成”西洋参、灵芝、香菇、石斛、银耳、淮山药各25g

“制法”将上药焙干,共研细末。

“服法”每日2次,每服2~3g,温开水送服。

“按语”西洋参益气养阴,灵芝健脾益胃,增强体质,香菇益气和血抗癌,石斛、银耳、山药养阴益胃,益气健脾。诸味合用益气滋阴,补益脾胃,和血抗癌。用于萎缩性胃炎属气阴不足者,见胃脘部隐痛或微灼痛,食欲不振,神疲倦怠,咽干口燥,大便干等症,并有一定预防胃炎癌变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