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是从原理到流程十分简单,最终总可以获得一个满意的MIS;用户与开发者思想易于沟通。
缺点是要求管理基础工作完整、准确,一般只适用于小型系统。
应用范围是处理过程明确、简单的系统;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统。
(第5章)
一、填空题
1.可以立即开发、改进原系统、目前不可行,或者需推迟到某些条件具备以后再进行。
2.用户参与。
3.组织结构调查、管理功能调查、管理业务流程调查。
4.业务流程图、表格分配图。
5.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外部实体。
6.判断树、判断表、结构英语表示法。
二、选择题
1.A2.A3.C4.D5.B6.C
7.B8.A9.C10.D
三、简答题
1.答: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的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可行性则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这项工作需建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
2.答: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是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或称逻辑模型设计。逻辑方案不同于物理方案,前者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是系统分析的任务;后者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是系统设计的任务。
3.答: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管理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4.答:可行性分析的结果要用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形式编写出来,内容包括系统简述;项目的目标;所需资源、预算和期望效益;对项目可行性的结论。
5.答:详细调查的对象是现行系统,包括手工系统和已采用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调查的目的在于完整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的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
6.答:详细调查的方法包括走访用户、发问卷调查表、召开调查会和直接参与业务实践。
7.答:逻辑方案的内容包括新系统的业务流程;新系统的数据流程;新系统的逻辑结构;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8.答:酒店业务流程图如图2所示。
9.答:工资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图3所示。
10.答:上述处理过程可用如下的判断语句来描述:
IF消费额≥2000元THEN
IF用现金结账THEN
打八折
ELSE
打八五折
IF2000元>消费额≥1000元THEN
IF用现金结账THEN
打八五折
ELSE
打九折
IF消费额<1000元THEN
IF用现金结账THEN
打九五折
ELSE
不打折
条
件
消费额≥2000元YYNNNN
消费额≤1000元NNYYNN
用现金结账YNYNYN
状态
折扣方案
打八折√
打八五折√√
打九折√
打九五折√
不打折√
决策规则
(第6章)
一、填空题
1.逻辑模型物理模型“怎样做”
2.可行性、可用性、可维护性、易读性、效率
3.功能结构图
4.功能、数据传递关系
5.数据流程图
6.输入输出、逻辑处理功能、内部信息、运行环境
7.块间耦合、块内聚合
8.系统软硬件配置设计、系统总体布局设计、网络结构设计
9.系统的软硬件及数据等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集中式、分布式
10.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用户界面设计
11.顺序码、区间码、助忆码
12.算术级数法、几何级数法、质数法
13.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
14.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直接存取文件
15.主文件、处理文件、工作文件、周转文件
16.输出设计、输入设计
17.数据内容本身错误、数据见余或不足、数据的延误
二、选择题
1.D2.D
三、简答题
1.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物理方案。任务是在系统分析阶段形成的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信息系统物理模型的设计。信息系统物理模型主要解决系统“怎样做”的问题。
2.答:系统设计阶段工作的主要依据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即系统分析的成果、现行技术、用户需求和系统运行环境。
3.答: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活动,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总体设计,包括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和功能模块图设计等;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包括设备配置、通信网络的选择和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等;数据存储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安全保密设计等;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包括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及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等。
4.答:功能性、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高效性。
5.答: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将整个系统合理划分成各个功能模块,正确地处理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和数据联系,定义各模块的内部结构等。
6.答:分解-协调原则、信息隐蔽-抽象原则、自顶向下的原则、一致性原则。
7.答:当模块数量增加时,每个模块的规模将减小,开发单个模块所需的工作量(成本)减少了;但随着模块数目的增加,设计模块间接口的工作量也将增加,因此每个系统都存在一个最适当的模块数目,使得系统开发成本最低。
8.答:块间耦合是度量不同模块间彼此相互依赖(联结)的紧密程度。两个模块之间的耦合通常有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和内容耦合四种形式。
9.答:块内聚合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块内聚合包括功能聚合、顺序聚合、通讯聚合、过程聚合、时间聚合、逻辑聚合和偶然聚合几种形式。
10.答:系统的吞吐量、系统的响应时间、系统的可靠性、集中式还是分布式、地域范
围、数据管理方式。
11.答:输出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输出信息使用方面的内容,包括信息的使用者、使用目的、报告量、使用周期、有效期、保管方法和复写份数等;输出信息的内容,包括输出项目、位数、数据形式(文字、数字);输出格式,如表格、图形或文件;输出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卡片输出机等;输出介质,如输出到磁盘还是磁带上,输出用纸是专用纸还是普通白纸等。
12.答:方便用户;尽量利用原系统的输出格式,如确实需要修改,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同一内容格式必须统一,对于同一内容的输出,显示器、打印机、文本文件和数据库文件应具有一致的形式;输出表格要考虑系统发展的需要;输出的格式和大小要根据硬件能力。
13.答:控制输入量、减少输入延迟、减少输入错误、简化输入过程。
14.答:确定输入数据的内容、确定数据的输入方式、确定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确定输入数据的正确校验方法、确定输入设备。
15.答:系统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总体结构、子系统结构,说明各子系统的名称、功能等。
(2)物理系统配置和实施方案。包括系统物理结构、分布、硬件设备配备、软件选择、网络结构等。
(3)代码设计方案。说明代码的种类、功能、结构和校验方法等。
(4)数据库设计方案。说明数据库设计的目标、功能要求、需求性能规定、逻辑设计方案、物理设计方案等。
(5)输入输出和界面设计方案。说明输入输出的项目、主要功能、要求、输入输出设备的配备情况以及校验方法等;界面设计要说明设计规范、效果要求等。
(第7章)
一、填空题
1.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
2.发现软件的错误
3.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4.白盒测试
5.语句覆盖、判断覆盖、条件覆盖、判断-条件覆盖、路径覆盖
二、简答题
1.答:系统实施阶段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的编写与软件选择、系统测试、人员的培训和系统转换。
2.答: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理解性、容错性强和高效性。
3.答:程序设计包括以下几步: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软硬件环境。包括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与存取速度、存储容量、外设连接及通信能力等重要性能指标。
(2)充分理解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文档,准确把握系统功能、模块间的逻辑关系、算法的详细方案以及输入输出要求。
(3)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和软硬件环境条件,选定程序设计语言。
(4)编写程序代码。
(5)程序的检查、编译与调试
4.答: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包括标识符命名规范化、适当的程序注释、程序布局格式化、程序结构简单化。
5.答:在系统测试中发现的错误是各种各样的,按其范围和性质可划分为功能错误、系统错误、过程错误、数据错误、编码错误。
6.答:开发者不参与原则、系统输入与结果并重原则、测试用例设计全面原则、无效功能严格剔除原则、软件中仍存在错误的概率和已经发现错误的个数成正比、保留测试用例,作为软件文档的组成部分。
7.答:测试的目的是发现系统中的错误,而系统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完成高质量的、完全符合用户需要的信息系统。因此当系统测试发现错误之后,还必须诊断并改正错误,而准确判定错误位置以及具体的出错情况,继而进行改正并排除错误,这就是调试。
8.答:系统测试的方法如图7所示。
9.答:排错是一种技巧性和经验性很强的过程,一般的排错步骤如下:
(1)从错误的外部表现入手,确定程序中出错的位置;
(2)研究相关部分的源程序,找出错误的内在原因;
(3)修改设计和编码;
(4)重复进行暴露这个错误的原始测试或某些相关测试,以确定错误是否排除,以及是否引入了新的错误;
(5)如果所做的修改无效,则撤销这次修改,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为止;
(6)根据排错所产生的变化,对系统开发文档中的相应部分进行修改。
10.答:系统转换就是指以新系统替换老系统的过程,即老系统停止使用,新系统开始运行。系统转换的任务就是保证新老系统进行平稳而可靠的交接,最后整个新系统正式交付使用。
常用的系统转换方式包括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试点过渡法(分段转换)。
11.答:维护的内容包括:
程序的维护。程序维护指根据需求变化或硬件环境的变化对程序进行部分或全部的修改;
数据文件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有许多是不定期的,必须在现场要求的时间内维护好。维护时一般使用开发商提供的文件维护程序,也可自行编制专用的文件维护程序。
代码的维护。代码的维护(如订正、添加、删除重新设计)应由代码管理小组(由业务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组成)进行。
12.答:MIS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为了让MIS长期高效的工作,必须加强对MIS运行的日常管理。
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录入及处理结果的整理与分发,此外,还包括简单的硬件管理和设施管理。
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除了记录正常情况(如处理效率、文件存取率、更新率)外,还要记录意外情况发生的时间、原因与处理结果。
(第8章)
一、填空题
1.面向对象系统分析(OOA)、面向对象系统设计(OOD)、面向对象系统实现(OOP)。
二、简答题
1.答: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对象、属性、方法、事件和类。
是对一组信息及对其操作的描述。如一个窗口是一个对象,它包含了窗口的信息(如大小、颜色、位置等)及其操作(如打开、关闭等)。
属性是对象所包含的信息,如窗口的宽度(form1.width)。属性可以在设计对象时确定,也可以在程序运行时读取和修改(如:W=form1.width;form1.width=100)。
方法是对象所具有的各种操作,如窗口关闭(form1.close)。
事件是对象在执行某一操作后激发并执行的一个或多个过程。如窗口对象在执行打开过程时,就会激活一个Active事件(过程),用户可以自己编写这一过程的代码,以便在打开这个窗口时完成一些自己所要求的任务,如打开一个数据库成对某个变量进行初始化等等。类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方法、共同事件的对象的集合。一个具体的对象则是其对应类的一个实例。
2.答:面向对象具有以下特征:
(1)封装性。对象的概念突破了传统数据与操作分离的模式,对象作为独立存在的实体,将自由数据和操作封闭在一起,使自身的状态、行为局部化。
(2)继承性。继承是面向对象特有的,也是最有力的机制。通过类继承可以弥补由封装对象而带来的诸如数据冗余的问题,通过继承支持重用,实现软件资源共享、演化以及增强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