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经过爬行的孩子会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所缺失
不要错过孩子爬行的关键期
婴儿一般在五个月左右就开始了爬行。
爬行是婴儿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他们第一次全身协调运动,在以后的动作发展中非常重要。
一位长期从事幼儿园研究工作的甄玉珍老师告诉我,她所工作的幼儿园里,曾经有三个孩子,由于父母的忽视,在婴儿时期几乎没有经过爬行和走路就长起来了。
这三个孩子在2~4岁时,有着相同的行为缺陷,就是都踮着脚走路,走跑不分。同班里的其他孩子都能够在午休时自己脱去外衣,起床时再自己穿上外衣、鞋子,系好扣子和鞋带,这三个孩子却都系不上扣子和鞋带,并且老师多次手把手地教还是做不好。这是明显的运动功能不协调、小肌肉发育不良的表现。除了上面这些行为缺陷,这三个孩子还都有一些内向,不怎么说话,不主动跟人打招呼,回避生人。
这位幼儿老师跟家长反映以后,三个孩子的家长都不同程度地对孩子进行了补偿性的训练,他们带孩子去学习游泳,跟孩子玩拍球,还在家里做一些亲子游戏。现在这三个孩子都上了学,像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着,其中补偿训练最少的那个孩子,还能稍微看出有一点平衡和运动功能失调来。
讲讲我的孩子
爬行是人类进化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人生之初作为“动物”的启动,是人此后运动的基础。但是我们的大部分家长却都像上面讲述的那三位家长一样,没有意识到爬行对于孩子的作用。
我孩子在四五个月的时候,我也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他应该爬行的时候,正是冬天,我通常让他坐在床上,给他讲故事或者让他玩一些玩具,很少练习爬行。十个多月的时候,他开始迈步走路,走路的姿势也是身子前倾着,走跑不分,两只小手蜷在胸前以防摔跟头。应该说,他也是没有经历过走就开始了跑。
婴儿期的这一疏忽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开始显现了出来。数学老师告诉我,说孩子很聪明,数学竞赛总是年级的第一名。并且做题差不多都不用写过程,直接在脑子里就算出来了。老师是在夸他,但是我却发现,他不写过程是因为不耐心、嫌麻烦,而一些简单的题目经常由于不写过程就做错了。
高中的时候,这个缺陷更为严重。物理老师发现他做难题对题率很高,而简单的题目却总是出错,因为做难题时他特别重视,就做对了,简单的题他却忽略了过程,经常得出错误的答案。而且很多高深的物理理解,都是要写出思维和推导过程来的。他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高二那一年,他在桌子上贴了一张字条:每天做一道题,写过程。后来这一年的训练给予了他很多收益。
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来源于家长,甚至基因的优劣都是家庭给予的。所以当你的孩子有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回忆自己的养育历史,找出问题,然后进行纠正和弥补。在孩子尚处于成长期的时候,一切都还不晚,都还来得及。
爬行促进了颈肌发育
爬行有利于颈部和大脑发育
孩子爬行的时候,两只手支撑着身子不断向前移动着,手臂便逐渐变得强健有力。这对于日后拿汤匙吃饭、拿笔涂鸦等均有益处。
同时,在爬行的时候,头要向前抬着,一次次地移动、抬头,就促进了颈部肌肉的活动。而颈部的肌肉越灵活、有力,婴儿越能方便地看世界,受到各种刺激的机会也就会随之增多,有利于促进大脑的发育。
爬行时的注意事项
婴儿爬行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守在身边。引导他们安全地爬行。并且可以做一些适当的加强训练。比如训练婴儿两腿挺起,整个身体悬空,依靠两手、两脚着地爬行。这样能够进一步锻炼颈肌、臂肌、腰肌及腹肌。
当婴儿抬头仰望时,家长可教给他分辨前后左右方向。
训练爬行时,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做“推土机”游戏:
抱腰推行
要求婴儿两手撑在地上,两腿伸直,妈妈双手托住孩子腰部向上抬起,使两腿离开地面,同时对孩子说:“宝宝是小推车,要用两手代替车轮向前爬行。妈妈是推车人,向前推时,你要用两手掌在地上轮换向前爬行。”然后,边推腰部,边指导孩子向前爬,向左或向右转弯。
抱腿推行
要求婴儿两手仍旧撑在地上,妈妈站在孩子的脚后,用双手将孩子的小腿向上抬起,向前方推着,促使孩子爬行。同时说:“推呀推,推呀推,小推车向前走。向左走,向右走,到站了,停下来。”
婴儿爬行时间和距离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
爬行时,四肢开始协调、配合
婴儿开始爬行时,放慢他们的动作,我们会看到:他们先是抬起了头,眼睛看着前面的大人或者景物,然后两手开始伸出,胳膊撑住了地面,身子便在手臂的带动下向前探去。上半身向前探去了,后肢自然地也开始了运动,两只膝盖着地,以跪着的方式向前爬去。
他们的爬行,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定是笨拙、吃力的,左手往前挪动以后,与之相应的右腿却没有跟上来,这时候右手又往前挪动了,如果两腿仍然没有跟上来,两只手臂便会由于支撑不住而翻倒或者是匍匐下来。
爬行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他们的眼睛也会乞求地望着前面的大人,似乎期望得到鼓励和帮助。如果每天给予他们机会,他们就会一次次地尝试下去。
接下来的爬行中,婴儿能够往前移动了,但是他们的四肢还很不协调,往往是采取单侧前进的方式,即左手往前挪动,左膝也往前移动,右侧也同样。这是左右脑还不能准确地发布命令,或者是大脑发布了命令,但是两腿还不能准确地执行。婴儿还需要继续尝试和练习。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孩子甚至操练的军人,一时采取了单侧向前运动的现象,就是大脑或者身体没有协调好的问题。
爬着爬着,他们的动作便会逐渐地协调,四肢对称地配合起来,手臂和腿也有力了,能够支撑很长的时间,甚至屁股也开始向上撅起,以便让跪着的膝盖脱离地面,用两腿来支撑起身体。
最后,他们成功地用四肢支撑了身子,能够像大猩猩那样四肢着地向前爬走了。他们的眼睛也闪烁出了自信,并且能够左右环顾,判断着方位。
爬行,锻炼了全身
我们由此知道,爬行中的每一个动作,婴儿都需要手、眼、脚配合并经由大脑统合信息,经过对周围环境的感觉、分析才能前进。爬行的过程,看似简单却锻炼了全身,它们让婴儿协调了身体器官,并保持了平衡;让婴儿感受到了空间概念及距离感;还让婴儿学习、判断自己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避开障碍物。爬行中,婴儿不断地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周围的世界,视听范围也大幅度扩大。
爬行为站立打下了基础
婴儿爬行是一种综合性的强体健身活动,它不仅可以促进全身动作的协调发展,锻炼肌力,为直立行走打下基础,而且能够促使婴儿较早地正面面对世界,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促进婴儿认识能力的发育。
第一次爬行
观察爬行的婴儿,我们发现,他们先要用双臂撑起自己的身子,然后两手分别向前移动,在这同时,两腿也要撑起并离开地面,配合着双臂的运动而分别向前移动。
第一次这样爬行的时候,他们的行动是极为笨拙的,双臂的肌肉由于没有足够的撑力,身子一会儿就会趴俯下来,两腿的配合也极不协调,像出了控制问题的机器人。但是他们乐此不疲,接二连三地尝试下去。逐渐地他们的大脑神经就会纠正一个个错误的动作,而发出正确的指令,这时候,他们的手臂、两腿以及整个身体都开始协调了起来,爬行的速度也加快了。
在完全熟练地掌握了爬行的规律以后,婴儿是快乐和自信的,他们的头颈也上下左右自由地转动着,并且能够长时间地高高昂起。
这时候,如果他们爬行到了墙边,或者是抓住了大人的腿部,他们就会顺势地站立起来。
迈出新一步
生命的一个崭新的阶段开始了,他们的视野开阔了起来,看到了更多的事物,难言的兴奋从他们的目光里透露出来,他们的两腿软弱地颤抖着,但是两手紧紧地扶着墙壁、紧抓着大人的腿,一次比一次时间更久地站立着。
生命的本能又在驱动着他们,开始站立起来以后,又开始一个必然的行为:迈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步。
了解了婴儿这些爬行的步骤和规律,家长就能够正确地引导孩子,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去爬行,在他们失败的时候,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勇敢地去尝试,最终稳稳地站立起来。
爬行能让孩子具有耐力
婴儿爬行的发展步骤
首先是匍匐爬行,以腹部来蠕动,四肢不规则地划动,这样便往往不是向前,而是后退,或者在原地转动。之后发展为四肢爬行,用手和膝盖爬行。第三也是成熟的一步,发展为两臂和两脚都伸直,用手和脚爬行。
爬行由最初的爬行反射开始,中间经历了抬头、翻身、打滚、匍行等环节,这期间要经历很多次的尝试、失败、再尝试。婴儿就在这样多次的反复中,一点点地增强着能力,完成着一个个动作。
在整个爬行的历程中,除了对大脑的调动与激发,对肌体的锻炼,婴儿还磨炼了意志,增强了耐力。他们的每一次尝试,都是主动、积极的,而每一次失败,都会让他们本能地反思,每完成一个小小的动作,都给予着他们兴奋和自信。婴儿就在这些经历中积累着经验、教训,成长了起来。
培养意志和耐心从爬行做起
实验证明,那些成功经历了爬行过程的孩子,在此后的成长中,做事情更有始终,更具有耐心和耐力。并且这一点,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
在人类学上,婴儿的爬行具有经历早期进化的意义。在进化史上,人类是由海洋到陆地,爬行进化到了直立行走的动物,婴儿从子宫到降生,从四肢着地的爬行到最终的站立,也完成了同样的进化过程。
这一过程的完成,让婴儿经受了磨炼,具有了特别的耐力和生存的主动性。那些没有经历过爬行的孩子,他们此后的人生中,则可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做事情缺乏意志和耐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