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工作难题破解
24704400000005

第5章 由细节入手,和风细雨润心田(1)

内容精粹:

学生就是老师的孩子,“新教育在线·班主任论坛”的基石版主每次提到自己的学生都是称呼为“我的孩子”。当学生在经济或其他方面发生困难的时候,作为班主任应该饱含着极大的同情心和爱心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他们,就像帮助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帮助他们。

学生沉迷网络怎么办

名言:

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同志、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平静而又幸福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日益突出,这不仅使青少年贻误学业,而且造成身心危害,导致青少年犯罪,给社会政治稳定形成隐患。网络游戏也已经被人们成为“电子海洛因”。

★据最新统计,我国网民超过一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占80%,青少年上网大多以玩游戏和聊天为主,网络成瘾、网络受骗、网络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高达403万人,14岁~24岁是网瘾最高发的时期,占整个网瘾青少年的90%。

★因为上网,全国的青少年犯罪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济南在押的1500名少年犯中,70%是“网瘾”造成的,北京更是有90%的青少年犯罪案与“网瘾”有关。

★北京市约有20余万中学生迷恋网络或游戏,平均一次持续玩5小时以上的占72.9%。有65%的人认为上网很容易上瘾、很难控制。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一项调查报告显示,10%的中学生有网络成瘾综合征的倾向。

★上网的大学生中80%以上访问过色情网站,经常光顾者占12%,网络色情是导致大学生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绚丽多彩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魔盒,在给人类带来种种的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也带来阴暗丑陋的一面。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正成为亟待解决的头痛问题,因此做好上网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已成为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班主任们应该认识到: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青少年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但我们却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青少年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青少年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应积极疏导。

一、从青少年本身“出发”,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青少年是当前网络的主要使用者,他们的自控能力、辨别能力较差,可塑性强,当他们学习中出现失败、对家长的烦心及心情烦躁,情绪低落的时候,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心理放松的地方,而网吧顺应了他们的需求。当他们看到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虚拟世界就会被深深地吸引进去,对网络产生了成瘾性,沉迷聊天网吧、游戏网吧、有的甚至是色情网吧。他们容易被网络中的经历影响,容易走上极端,所以班主任要让青少年要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的是非长短,自觉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与爱好,用道德知识、观念与法律常识来约束自己。

二、从家庭“出发”,让父母应尽到监护责任,多关心孩子的成长

家庭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好坏,法制观念的强弱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目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量大,许多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或忙于经营生意,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别人看管,使得这些孩子特别是留守孩子缺乏强有力的监护,易受外界影响如网络迷惑而对学习漠不关心,直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而班主任还应尽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使他们尽量多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及行为变化,与他们平等相处,不能以长辈的身份高高在上,尽量肯定他们,去欣赏他们。要十分注重亲子间的交流沟通,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方式或干脆不闻不问、置之不理,等到问题产生了,那后悔也来不及了。当然,家长应尽到监护责任、对青少年既要关心和爱护,但也不能过分溺爱和放纵,对上网的孩子的时间和内容上要有所监督和提醒。

三、从学校教育模式改革“出发”,法律教育形式应多样化、内容应有针对性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最重要的场所,也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如果搞好学校法制教育这个渠道,那么青少年法制观念提高就有了保障。

首先,应设法改变过去的那种生硬、空洞的填鸭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学校法制教育真正转移到素质教育轨道。转变传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让现代教育模式和网络接轨,比如申办网络学校,开设网络课堂等,让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应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限制网络负面效应的产生。

四、从社会“出发”,为青少年创造安全有益的成长环境

青少年法制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的关心、配合和支持,社会应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当代媒体无处不在,极大影响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各种大众媒体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另外,政府应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彻底清除社会文化领域中存在的反动暴力、色情、迷信等现象,特别是网络方面的,希望能有一套系统的规范来保护青少年,还应狠查网吧,限制网吧的数量来减少犯罪的发生。当前,我们不否认网吧管理的混乱和无序是产生犯罪的诱因之一,但硬性的封堵决不是良策只会招来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更强的探索欲望。因此,要引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以及规范网络伦理,消除虚拟组织对现实组织的消极冲击,经营网络人士也应增设心理指导栏目,适当对青少年进行心理问题指导,还要彻底消除网络中的精神垃圾、净化网络市场。

对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我们希望广大班主任和家长不要一味地怪罪于孩子或是网络。要知道,网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孩子,家长,学校,社会,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一同努力,才能为青少年构筑一片纯净的网络天空。

学生狂热追星怎么办

名言:

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

——法捷耶夫

“偶像”这一词在现在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真正的给它下个定义也并非一件易事。在我们的上一辈人当中,他们大多数人把雷锋、黄继光、保尔·柯察金等人奉为自己的精神榜样。在他们的青春岁月中对自己精神偶像的那种狂热,以及这些偶像对他们的深刻的影响,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而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知道像保尔这样的英雄形象都很少,更无法谈及崇拜了。在他们的眼里父辈们的这种对纯精神崇拜简直是不可理解的。

现在的年轻一代往往从大众传媒里寻求自己的偶像,在某种意义上,大众传媒无孔不入,控制了人们的行为、精神、甚至一颦一笑。为什么这些中学生会如此狂热的崇拜自己的偶像,一般都是有以下几种心理:

1.崇拜心理。中学生们所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扮演的也多是些义胆冲天、侠骨柔肠的铮铮铁汉;女的则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扮演的也多是些娇媚可人、善良温柔的亭亭玉女;球星也都英姿勃勃、气质逼人,在赛场上更有翻云覆雨、左右全局之势。这些难免让正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羡慕、迷恋、崇拜甚至疯狂。

2.从众心理。在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很普遍,势力也很大,以致本来没多大心情追星的同学,为了不被看作“落伍”,不被视为“异端”,也自觉不自觉地入了流。

3.时尚心理。“追星”,在不少中学生看来,就是件时髦的事,至于有没有道理、有没有价值,何必管它那么多?只要有“星”可“追”就足够了。

如何引导学生的追星情结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是迫在眉睫的事。我们知道了追星的两个方面的影响,简单加粗暴只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只能去利弊害的态度来对追星加以正确的引导。班主任和家长要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如多给须生讲一些明星生后艰苦的奋斗史,以及他们是通过怎样一些努力才换来了这些看起来光彩照人的成绩和生活的。告诉他们学习在现阶段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告诉他们如果浪费大把大把的时间在追星这会对以后自己的将来不利。如果他们想像那样成功,现在就必须努力才行。并要告诉他们其实所谓的明星也和普通人一样,只不过是由于他们从事的职业的一些特殊性把他们塑造的如此完美和高大而已。

在学生的心目当中,他们的偶像的地位是高大的,粗暴的打压只会造成一些不堪设想的一些不良后果。当然除了家长和老师外,我们的社会的各个方面协助起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媒体不应该制作一些不健康的,有误导性的一些影视剧,要多制作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和一些能进化学生心灵的影视剧。这对改善我们整个的社会风气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很积极的推动作用。青少年是我们未来社会的生力军和建设者,所以积极正确的引导青少年的追星情结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事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充分的利用追星的正面影响来引导青少年,努力克服追星的负面影响。让学生们从狭隘的追逐影视明星,体育明星当中走出来,去追我们的科技明星,以及社会各行业的优秀人才,这些榜样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才能更好地明白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那样他们才能活的更充实,更有朝气。

正确认识追星现象,正确引导追星情结,让我们的中学生明天都能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和耀眼新星!

通过上述分析,班主任们应该能明白,追星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但要把握好分寸:

一、不必禁止。

对名人的崇拜可以说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为青少年直接提供了思想言行规范化的横式。在崇拜心理的驱使下,被崇人物的高尚品德、创业意志和献身精神会强烈地影响崇拜者,启示他们该如何去对待生活、事业、未来,以及如何对待成功和挫折。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成长期,也是最充满青春活力的时期,所以他们以充满青春与活力的影视歌星为自己的青春偶像也无可厚非,所以对“追星族”不必严加批评或禁止。当然,如果少数个别学生对明星的崇拜已到了走火入魔地步的话,班主任也应及时与其促膝谈心,帮其从中解脱出来。

二、积极导向。

一是引导学生将崇拜从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有的学生对明星的崇拜,仅仅停留在外形和低级形态的模仿上,这是不够的。班主任应指导他们去崇拜明星们对事业执著的追求,奋力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造福人类的行为等深层次的方面,让学生从中吸取精神养料。二是引导学生将崇拜的范围扩大。既可崇拜明星,更要崇拜各种伟人、英雄以及能体现时代特点的、在四化建设中具有创新、改革、开拓精神的改革家、企业家等,使之成为学生实现自我期待和社会期待的动力。

三、激发升华。

班主任可以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有条件的可请一些明星给学生作报告,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并吸取力量。同时,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名人传记、格言,寻找成功者的足迹,请英雄模范人物、改革家、企业家作报告。班主任还可召开主题班会、组织交流活动等,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达到理性上的升华。

班主任应当让学生明白:学生在学校中,学业第一,生活其次,逃学追星并非明智之举,抑或全身心投身于追星大军中,无法自拔,这对身心健康都是一种间接的伤害,同时自己和家庭都要为此付出一笔不小的费用。

我们主张热爱明星、学习明星、争当明星,反对盲目崇拜明星、依恋明星、丧失自我。热爱而学习,以明星为榜样,激励自己,与明星同行,既是社会之需,也是个人之求,亦是明星之所愿,如此才有利于社会和人的进步。把明星视为偶像,盲目崇拜、依恋,从而丧失了自我,则是错误的。明星者,人也,有其长,也有其短,有其超人的天赋、智慧和技能,也有其不如常人之处,不必迷信,无须盲目崇拜。

我们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反对片面追求,伏地生存。对于演艺界、体育界的真正的明星,做出独特贡献的人物,如冼星海、聂耳、郭兰英、李宁等等,应当尊敬,更应当学习。对于科技界、教育界、实业界以及军界和政界的人民之星,如钱学森、李四光、陶行知、粟裕等等,也应该尊重和学习。而只知道演艺界的明星,不知道科技界的明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只知道场面的热烈,不懂得艺术的品味,则是一种悲哀。所谓伏地生存,指的就是这种长期生活在艺术低层的精神状态。青年就是未来,未来是由成长构成的,没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成长,就没有未来。多少民族从历史上消失了,又有多少民族正处于灭亡的边缘,他们缺少的正是与时俱进的文化而不是歌舞!

追星没有错,这是现代社会流行趋势的一支,是文化发展火热的一种场面,但是事情做过了头,只会得不偿失,起到相反的效果,尤其是学生,应教导他们分清利害得失,摆正心态,正视“追星”活动。

学生撒谎怎么办

名言:

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高尔基

撒谎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尤其在成年人评价小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表示“撒谎不是好孩子”、“骗人的小孩是坏小孩”。撒谎是一种有意的劣迹而让家长们很反感。

但对于孩子来说,却不一定是这样。孩子撒谎的原因很多,年幼的孩子因为还不能把真实的和想像的区分清楚,常常会有一些类似“撒谎”的行为,如“我和7个小矮人是好朋友”、“我去过月球”等;也有一些孩子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不完善或者时空概念的不成熟,会在表达上和实际发生矛盾,比如把好多天前发生的事情说成“昨天怎样怎样”,这些表面看来是“撒谎”,其实不然,不是孩子有意要混淆是非。小学生的“撒谎”现象有时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