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处世术——91种左右逢源的圆融处世艺术
2470100000039

第39章 与陌生人相处的艺术(1)

87.要克服“社交恐慌症”

主动地与陌生人打招呼并保持联系,这是许多大人物的做法。

在一个相互间并不熟悉的聚会上,你可能会发现,百分之九十几的人都在等待别人主动打招呼,他们也许认为这样做是最稳妥也是最容易的;而余下的百分之几的人则不然,他们通常会走到你的面前,一边伸手一边自我介绍。这时的你就像他乡遇故人一样,对来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因为他是你此时此地惟一能够交谈的对象。当他以主动热情的自我介绍走遍了会场的每个角落后,他无疑就成为这次聚会中最重要最知名的人物之一。

大人物与小人物的最主要区别之一就是大人物认识的人比小人物多。从这点来看,做一个大人物并不十分困难,只要你能主动地把手伸给陌生人。其实与陌生人交谈并没有什么障碍,只要你回忆一下别人主动与你交谈时的内心的激动,便会知道认识别人或被人认识都是令人愉快的事情。当你尝试着向陌生人伸过手去,并互通姓名之后,便会觉得这比一个人被动地站着要轻松得多了。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却似乎有一种“社交恐慌症”,不愿意主动向别人伸出友谊的手。

要克服“社交恐慌症”,首先要克服的是自卑情绪。有人说得很对,自卑像受了潮的火柴,再怎么使劲,也很难点燃……因为你总是表现得犹犹豫豫,缩手缩脚,像唐朝韩愈所批评的那样“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旁人自然也以为你真的无能,不愿与你交往。这样,你自己当然更会感到孤独,感到心理压抑。

要纠正这种自卑的心理从什么地方人手呢?说起来你也许会奇怪,要克服自卑,首先要克服的却是过分的自尊。这是怎么回事呢?从心理学上讲,人在青年时期,思维敏捷,富于幻想,追求美好的东西,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最优秀的人物,但是,由于本身的欲求与实际能力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有的人怕被别人发现自己的弱点,于是就形成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这种自我保护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缺点,不愿意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更不愿意听到说自己不如别人,或者如何如何不行这样的贬词。可是在实际中,他一旦发现自己确实不如别人的时候,就可能会产生失望,由过分自尊一下子发展到反面。自尊与自卑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着的。

那么,该如何克服“社交恐慌症”呢?下面的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相同类比法。”在与陌生人交往感到恐慌时,你不妨想一想:我社交的能力虽然差些,但别人开始时也是这样,不管什么事情,开始都不见得能做好,多实践几次就会做好了,大家都是一样。你这样想对于克服与陌生人交谈时的局促很有效果。

(2)“不同比较法。”就是当你遇到对方的风度、谈吐及其他方面都很出色,不要将自己盲目与他进行比较。心里不要这样想:他真棒,我比不上他,和他在一起,我是最无能的;而是应当这样想:他确实不错,但是人各有长处,我在这方面虽然不如他,但是在别的方面我也有自己的特点。人生来不是为着与别人盲目进行比较的,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各种潜能。“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会变得自信起来。

(3)“感情接近法。”这条对于克服与领导、长者、异性在一起时的“恐慌”能起很好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当你与他们在一起时,不要过分考虑他们的身份地位、年龄及性别,而是这样考虑:假如他是我的长辈……假如他(她)是我的兄弟姐妹……要首先从自己的感情上与他们亲近起来,你就不会拘谨难耐了。

(4)“难堪练习法。”日本的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为了培养锻炼学员的自控能力和社交能力,专门让学员站在大街上和闹市中人多的地方,大声唱歌和朗读报纸,这种使人难堪的方法,对于克服学员腼腆、不善交际应酬,不敢大胆领导的缺点有着非常大的好处。我们所讲的难堪练习法并非也让你在闹市中唱歌、读报,而是要求你培养自己主动与陌生人交谈的能力,练习多了,你就再也不会腼腆了。

心理的毛病需要用心理的方法去医治,以上介绍的这几条,实际上都是“心理暗示”的方法,如果你按照去做,对于治疗你的“社交恐慌症”是会有帮助的,这样,你在今后的待人接物中,会逐渐变得洒脱起来,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你的事业会兴旺发达。

88.自如地和陌生人攀谈

美国著名记者阿迪斯·怀特曼指出,害怕陌生人这种心理,我们大家都会产生,例如在聚会上我们想不到有什么风趣或是言之有物的话可说的时候;在求职面试中拼命想给人好印象的时候。事实上,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遇上看来有趣的人时,心里都会七上八下,不知该怎样打开话匣子。

然而,懂得怎样毫无拘束地与人结识,能使我们扩大朋友的圈子,使生活丰富起来。

多年来,阿迪斯以记者身份往返世界各地,他和陌生人的谈话有许多是毕生难忘的。他说:“这就好像你不停地打开一些礼物盒,事前却完全不知道里面有什么。老实说,陌生人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我们对他们一无所知。”

阿迪斯举例说,新奥尔良那个修女,她看起来温文尔雅,不问世事。但是阿迪斯不久便发现她的工作原来是协助粗野的年轻释囚重新做人。他还在加拿大一列火车上遇到一位一本正经的老妇,她说她正前往北极圈内的一个村庄,因为她听人说在那里她会见到北极熊在街上走!

阿迪斯说:“跟我谈过话的陌生人,几乎每一个都使我获益匪浅。”一个在公园里遇到的园丁告诉阿迪斯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比他从任何地方学到的都多。埃及帝王谷一个计程汽车司机请阿迪斯到他没铺地板的家里吃茶,让他认识到一种与自己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挪威奥斯陆,一个二次世界大战时曾经参加秘密抵抗组织的战士带阿迪斯到海边一个风吹草动的荒凉高原,他告诉阿迪斯说,就在那个地方,纳粹为了报复抵抗组织的袭击而把人质处决。

我们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人,甚至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因为我们可能对一个陌生人说出我们时常想说但又不敢向亲友开口的心里话,他们因此便成了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新镜子。

如果运气好,和陌生人的偶遇还会发展成为终身不渝的友谊。仔细想来,我们的朋友哪一个原来不是陌生人?阿迪斯说:“世界上没有陌生人,只有还未认识的朋友。”

那么,我们遇上陌生人,怎样才能好好利用这一刻呢?

先了解对方

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一个交际能手。早年还没有被选为总统时,在一次宴会上,他看见席间坐着许多不认识的人。如何使这些陌生人都成为自己的朋友呢?罗斯福找到自己熟悉的记者,从他那里把自己想认识的人的姓名、情况打听清楚,然后主动叫出他们的名字,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此举大获成功。这些人很快成了罗斯福竞选时的有力支持者。

选择适宜的话题

如果觉得“实在没有什么好说”,可以考虑以下话题:

(1)坦白说明你的感受。例如你可能在晚餐会上对自己嘀咕:“我太害羞,与这种聚会格格不入。或是刚好相反,你认为许多人讨厌这种聚会,但是我很喜欢。”

不管你怎么想,你要把你的感受向第一个似乎愿意洗耳恭听的人说出来。这个人可能就是你的知音。无论如何,坦白说出“我很害羞”或“我在这里一个人也不认识”,总比让自己显得拘谨冷漠好得多。

最健谈的人就是勇于坦白的人。这还有一个好处,如果你能坦诚相见,对方也会无拘束地向你吐露心声。

一次,阿迪斯跟写过一本好书的心理学家谈话。阿迪斯通常对这类的访问都能应付自如,而且会从中得到很大裨益,所以当他发觉自己结结巴巴,不知怎样开口时,简直大吃一惊。最后阿迪斯说:“不知为什么我对你有点害怕。”那位心理学家对阿迪斯这个说法非常有兴趣,随即大家就自然谈起来了。

(2)谈谈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十分好奇,你自然会找到谈话题目。有一次一个陌生人审视周围,然后打破沉默,开口跟我说:“在鸡尾酒会上可以看到人生百态!”这就是一句很有趣的开场白。

阿迪斯有一次坐火车,身边坐了一位沉默寡言的女士,一连几个小时他千方百计引她说话都未成功。等到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分手时,他们经过一个小海湾,大家都看到远处岬角上一座独立无依的房屋。她凝视着房子,一直到看不到它为止。然后她突然说道:“我小时候就生活在像这种杳无人迹的地方,住在一座灯塔里。”跟着她记述了那种生活的荒凉与美丽。

(3)以对方为话题。有一次,阿迪斯听见一位太太对一个陌生的女士说:“你长得真好看。”也许,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说这种话的勇气,不过我们可以说:“我远远就看见你进来,我想……”或是:“你正在看的那本书正是我最喜欢的。”

(4)提出问题。许多难忘的谈话都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阿迪斯常常问人:“你每天的工作情况怎样?”通常人们都会热心回答。

一定要避免令人扫兴的话题。可能没有人愿意听你高谈阔论诸如狗、孩子、食物和菜谱、自己的健康、高尔夫球,以及家庭纠纷之类的事。所以,在谈话中最好不要谈及这些问题。

丘吉尔就认为孩子是不宜老挂在嘴边的话题。有一次,一位大使对他说:“温斯敦·丘吉尔爵士,你知道吗,我还一次都没跟您说起我的孙子呢。”丘吉尔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我知道,亲爱的伙伴,为此我实在是非常感谢!”

会引导别人进入交谈

在交谈中,除了吸引对方的兴趣之外,还必须学会引导对方加入交谈。

常听到一些青年人说:他们在约会的时候,老是不能保证交谈生动活跃。其实,这本来是一个非常易于掌握的技巧,只要问一些需要回答的话,谈话就能持续下去。但是,如果你只问:“天气挺好的,是吧?”对方用一句话就可以回答了:“是啊,天气真不错!”这样,谈话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如果你想让你的谈话对象开口畅谈,不妨用下列问句来引导:“为什么会……”“你认为怎样不能……”“按你的想法,应该是……”“你如何解释……”“你能不能举个例子?”总之,“如何”、“什么”、“为什么”是提问的三件法宝。

要简洁而有条理

不懂节制是最恶劣的语言习惯之一。

无论是和一位朋友交谈,还是在数千人的场合演讲,最重要的就是“说话扼要切题”。

担任企业行政主管的人几乎都认为:在商业场合里,最让人头痛的就是讲话没有条理。不知有多少人的时光都因此浪费在那些信口开河、多余无聊的车轱辘话中去了。

如果你说话的目的是要告诉别人一件事,那就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不必扯得过远。

要避免过多的“我”

人们在口头最常用的字之一就是“我”。这些人应该学学苏格拉底不说“我想……”而说“你看呢?”曾有这么一个笑话:在一个园艺俱乐部的聚会中,有位先生在3分钟的讲话时间里用了36个“我”。不是说“我……”就是说“我的……”“我的花园……”“我的篱笆……”结果,他的一位熟人忍不住走过去对他说:“真遗憾,你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妻子?”他吃了一惊。“没有!她好好的啊!是吗?那么难道她和你谈到的花园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要尽量少插嘴

插嘴,就像是一把“钩子”,不到万不得已时,最好不要用它。约翰·洛克说:“打断别人说话是最无礼的行为。”

不要用不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要用无意义的评论扰乱别人的谈话;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不要急于帮助别人讲完故事;不要为争论鸡毛蒜皮的小事打断别人的正题。总之,别轻易插嘴,除非那人讲话的时间拖得太长,他的话不再吸引人,甚至令人昏昏欲睡,已经引起大家的厌恶。这时,你打断他倒是做了一件仁慈的好事!

留心倾听

谈话投机,有一半要靠倾听,不倾听就不能真正交谈。但是倾听也是一种艺术。

跟新认识的人谈话的时候,你要看着他,好好地反应,鼓励他继续说下去。这样,倾听就不是被动,而是主动,是不断向前探索。有意义的谈话——有别于无聊的闲谈——其目的就是在于互相发现和了解。

那么你怎么做才能使谈话投机呢?要记住这一点:你对人家好奇,人家也对你好奇,你能增加他们的生活情趣,他们也能增加你的生活情趣。只由对方一个人说话,比由你一个人说话好不了多少。

毛病出在很少人能认识到他们也要付出一点力。有时,他们认为自己害羞或平淡无味,他们会说:“我没有什么值得一谈的事情。”他们这样说几乎一定是错的。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有趣的。

多罗西·萨尔诺夫在其著作《语言可改变你的一生》中写道:“实际上,即使一个充满缺点、脑筋糊涂和变化无常的人,也有其令人惊奇之处。”

我们需要陌生人的刺激——一个跟我们不同、暂时是个谜的人。此外,和陌生人见面还会多少对你有所影响。在最好的情况下,那是彼此心灵相通,意气相投,一次邂逅成为你以后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当中许多人都想说别人期待我们说的话,而且觉得自己与别人不同就担心。然而正因为有这种不同,人生才能成为大戏台。如果我们彼此坦诚相对,不为别的而只为互相了解,那么我们就能谈得投机,相见欢愉。

89.注重初次与人见面时的礼仪

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常常遇到这样的事:一个人不慎踩了另一个人的脚,这个人马上诚恳地向对方表示歉意,说:“对不起!”被踩的同志虽疼痛未消,却也表示了谅解:“没关系!”同类情况,在一些青年乘客中有时却会出现另一种局面:踩人者无动于衷,被踩者骂骂咧咧。于是开始了一场舌战:“你瞎了眼啦?干什么踩人?”“你才瞎眼呢,没看见车挤!怕人踩,坐小汽车去!”你来我往,吵得不可开交。

同一件事,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很简单,只因前者知礼,后者无礼——青年朋友,请你不要小看这声“对不起”,它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使一场令人厌烦的无谓争吵化为乌有,使一触即发的冲突烟消云散!

有些人对提倡讲礼貌不以为然。他们说:“搞那些形式客套有啥用?”“都是些生活小事,细微末节,不值得三番五次地宣传。”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礼貌是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是通往相互友好和尊重的一道桥梁。在日常生活里,一个简单的“请”字,一声热情的“谢谢”,一个亲切的招呼,并不是多余的“形式”和“客套”,而是对人尊重、诚挚的一种感情流露,它能使人感受到亲切、温暖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