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危机就是商机
24697600000046

第46章 后记

金融危机是疯狂的,它使人们可以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或是负债累累。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人们首先的感觉是金融危机非常惧怕。但是聪明的人,不会因为金融危机造成人间的恐惧而停止经营财富。

那些聪明的人会冷静下来,对实际的经济局势进行周密的分析,进而发现隐藏在金融危机背后的机会。他们会采取适当的措施,把受到金融危机的危害降到最低;会调整策略,进行多元化的投资等。

然而,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害会令人发狂,人们很难保持冷静的头脑。一些人,不堪金融危机的打击,难以忍受巨额财富的亏损,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金融海啸下被吞噬的灵魂

金融海啸使得世界各地的金融大亨财富缩水,引用鲁迅曾经纪念刘和珍君的一句话“惨相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财富大幅度缩水已经是金融危机对人们贪婪的报复了,但是,更令人震惊的是,金融危机竟迫使人们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金融危机最为猖獗的时候,先后有四位国际金融家走向死亡:法国基金经理蒂里·德拉维莱切特,美国地产大亨史蒂文·古德,德国亿万富翁阿道夫·默克勒,以及爱尔兰知名富豪特里克·罗卡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自己解决了他们的性命。

德国第五大富豪蒂里·德拉维莱切特于2008年12月23日口服安眠药、割腕自杀。美国亿万富翁史蒂文·古德在2009年1月5日选择了饮弹自尽,他自杀之后的几小时德国亿万富翁阿道夫·默克勒卧轨身亡。爱尔兰富翁特里克·罗卡于2009年1月19日在妻子送女儿去学校时死于他手中的枪下。这些事震惊了全世界,作为巨鳄的他们放弃了和海啸搏斗,“眼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他们的悲剧留给人们无限的思考。

深陷骗局的蒂里·德拉维莱切特

麦道夫曾利用对冲基金欺诈大约500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在金融危机期间,当他的骗局难以继续下去时,他向世界公布了他的骗局:“这一切都是巨大的谎言。 ”

麦道夫的丑闻曝光后,很多人成了他的受害者,其中不乏知名金融机构和包括美国好莱坞电影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维泽尔等在内的社会名流,也包括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

“通国际”投资公司的创立者蒂里·德拉维莱切特是法国一名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在他掌管的大约20亿欧元中,投向麦道夫所设基金的金额高达15亿欧元,投资比例达75%。可想而知,他的对冲基金损失是多么惨重!他的损失超过了10亿美元,给他的客户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可以说德拉维莱切特遭遇了灭顶之灾。

德拉维莱切特“无法应对随之而来的压力”,他几乎“崩溃”,担心客户会把他告上法庭,内心饱受煎熬。他认为他对客户造成的损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有罪。这个视公司为生命,对职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六十五岁的老人,最终选择了在纽约的办公室里割腕自杀。

微笑着的斯蒂文·古德

斯蒂文·古德生前任谢尔登·古德拍卖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子承父业,他把创立于1965年的一家小企业做成了行业的翘楚。自从公司创办以来,它成功进行了数万起房地产拍卖,收入超过95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房产拍卖商之一。据统计,经古德之手的业务额高达40亿美元,遍布商业、工业、租赁等各个领域。

他不仅是位商人,还是畅销书作家,曾经出版过一本名为《教堂、监狱、金矿—地产经济界初生牛犊的百万交易》的书,在书中,他慷慨地向人们介绍了他是如何将一家小的拍卖行做成房地产拍卖界的“索斯比”,这本书被美国国家拍卖协会的发言人盛赞为“地产拍卖界的必读之物”。

古德在金融危机期间,曾经在一份有关行业前景的文章中说,市场形势“非常严峻”,“由于商业借贷紧缩以及就业市场委靡,商业领域的投资停滞不前”,他已经深深感受到金融危机对商业造成的深重影响。仅一个月后,他便自杀于他的红色捷豹车上,人们不由得猜想,他是难以承受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才选择了了结生命的。

但是古德生前,性格十分慷慨,为此赢得了很多人对他的好感。人们很难想象,有着那样慷慨性格的人,为什么会走上一条不归路。一位昔日的同事评价古德说:“任何了解他的人都深知他的领导能力、他的慷慨。他总是那么活跃积极,一直微笑着,我怀疑没人能解释为何他会选择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

低调踏实的阿道夫·默克勒

阿道夫·默克勒生前是德国的第五大富豪,他名下资产超过90亿美元,被称为“德国的巴菲特”, 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德国工业精神的“象征”。从他祖父手中接过来的只有80名员工的药厂,经过他的努力打拼成为一家拥有10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达400亿美元的工业集团,涉及制药业、水泥业等。在默克勒旗下,还有一些著名的企业,如德国最大的水泥制造商海德堡水泥公司、主要生产非专利药的通益药业有限公司、药品批发商菲尼克斯公司和投资公司VEM等。

金融危机对他一手经营的商业帝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因2007年的收购案而资金紧张的海德堡水泥在金融危机下无疑是雪上加霜;通益药业和菲尼克斯公司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得不被抵押;他大举做空德国大众的股票,在保时捷收购德国大众后致使投资公司VEM损失巨大,外债高达50亿欧元。

这种火烧眉毛的局势,使得他心急如焚,而又束手无策,他曾向他家乡的巴登-符滕堡州政府寻求帮助,但遭到拒绝。“默克勒生命的最后几周一直在寻求银行贷款,他辗转于包括AG商业银行、德国AG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巴登-符滕堡州的兰德公众银行在内的40家银行间,以期取得贷款以避免VEM倒闭。”

“默氏产业受到金融危机重创,能否走出阴霾前景不明,默克勒自觉无力应对眼下形势,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的家人对他的死因发表声明时说。曾在商界打拼四十余载,年届七十四高龄的传奇人物,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逼迫之下,在感觉无力回天时,以卧轨自杀完成了人生的救赎,“默克勒为家庭和公司耕耘了一生”。

幸福的特里克·罗卡

特里克·罗卡是爱尔兰知名的富豪:虽然年仅四十一岁,但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他的身家就达到了近50亿英磅,而且他与多为国际知名人士私交甚笃:前美国总统克林顿无论何时来爱尔兰打高尔夫球,坐的都是他的直升机;前英国首相布莱尔曾是他的座上嘉宾;英国版《谁是接班人》影集的大亨Alan Sugar是他的网球球友。

他不但在商业上十分成功,还有着美满的家庭:有个漂亮的太太和三个乖巧的女儿;他的妹妹曾当选“爱尔兰小姐”,并嫁给了爱尔兰著名音乐家Van Morrison。

罗卡曾经在包括盎格鲁—爱尔兰银行在内的数家爱尔兰银行投资巨额资金,据说他有超过200万欧元的贷款与盎格鲁—爱尔兰银行密切相关。在金融危机中,爱尔兰四家上市银行的股价大幅度下跌。其中,盎格鲁—爱尔兰银行股价跌幅最大,相较2007年年中时31.3亿欧元的市值,它的市值已大幅度缩水至2.35亿欧元以下。2008年,盎格鲁—爱尔兰的市值累计蒸发98%。

而且银行高层也频频爆出各种丑闻,盎格鲁—爱尔兰银行董事长菲兹帕特里克隐瞒股东向银行贷款8700万欧元,最终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宣布辞职,使得盎格鲁—爱尔兰银行在困境中不能自拔,股价创下19欧元历史新低。

在这种状态下,这家建于1964年的老牌银行被爱尔兰政府国有化了,这对罗卡造成了极大的震撼。2009年1月19日,趁着妻子送女儿上学的时间,他在家中扣动手枪的扳机,用一颗子弹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事后,整个爱尔兰都震惊了,《英国每日电讯》说:“他的突然离去对整个都柏林都是沉重的打击。”《泰晤士报》则写道:“罗卡的离去就像一些爱尔兰银行财富的蒸发一样,又迅速又戏剧化,比如盎格鲁—爱尔兰银行。”

正确对待生命、对待人生、对待财富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是否在健康发展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人们对生命、对人生、对财富的态度的一个考验。

在经济发展的泥泞中,看不到希望的曙光的人,在压抑、悲观、绝望的情绪下选择了从现实困境中解脱的最快的方式—自杀!在历次的金融危机中,好像都有这样的现象产生。“自杀主要集中在经济天平上的两个极端(尤其是地位较高的那一端),社会地位从高到低所导致的自杀,常常更甚于穷困本身。”①[① 选自《大萧条时代》,美国历史学家狄克逊·韦克特著。

]

人们首先被他们的自杀震惊了,接着对他们的自杀迷茫了:他们拥有大多数人不能拥有的好车、豪宅;他们更拥有大多数人不能达到的社会地位,即便是破产了,财富缩水了,可是相比大多数人而言,他们依然富有、依然衣食无忧,为何却走上自杀的道路呢?

相比经济受到的冲击而言,这次的金融危机更是他们人生的危机:在金融危机中,因财富受损,而选择放弃生命,放弃生存的意义,这样的危机更可怕!

中国儒家文化大师孔子说过“君子忧德,而不忧贫”,如果不为财富的多少担忧,人生就会轻松很多;注重道德的培养,提高个人的修养,即便是在困境上,也能够处理得当。如果这些金融大鳄,在处理绝望与无助上可以把心态放平和,他们依然是富有的人,而不至于走上绝路。

日本八佰万创始人,六十八岁的和田一夫在经营八佰万的过程中,曾经遭遇过八佰万的破产。那一年,他从亿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情况十分糟糕,和这次遭遇金融危机的金融大鳄情境十分相似。

但是,他自己反省说“成功是最大的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太爱听好消息了。这位深悟中国传统文化的老人明白,富贵如浮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在遭遇重创的情况下,他没有选择死亡,而是带他夫人在上海重新创业。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路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而“钱财乃身外之物”,人们创造的财富不是为自己服务,更多的是为造福社会的,失去了,就放弃财富,而不是放弃生命。只要有生命在,人生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做到的事情。

金融危机期间,全世界的各界人士都在积极的应对那场金融危机,人们总会度过金融危机,而且人们总会凭借勤劳、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