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常识悦读
24697000000099

第99章 礼仪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礼"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写成象形字""(豊),像是在礼器"豆"中盛满祭品,表示致祭敬礼的意思,豊加上义符"礻"写作"禮",今简化为礼。《说文解字》解释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就是说古代人们把祭神求福的活动叫做"礼"。"礼之名起于事神,引申为凡礼仪之称。"随着社会的发展,敬天、法祖、籍田、军旅、会盟、朝聘等与敬神祈福有关的重大活动,演变成为系统的礼仪制度。这一制度夏商时已经出现,直到西周初年,周公旦对以前的礼制进行修订、整理,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这就是所谓的《周礼》。

《周礼》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社会、国家的各个层面,甚至包括个人的言行举止,用以"别贵贱,序尊卑"。荀子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孔子视礼为圭臬,他认为治国的礼乐刑政等项,礼居首位,礼是与国家兴亡休戚与共的大事。而"亲亲""尊尊"又是礼的核心。"亲亲"是为孝,"尊尊"是为忠,以忠孝治天下而天下治。春秋以后,礼仪制度被进一步总结,编定为吉礼、嘉礼、军礼、宾礼、凶礼五类,合称"五礼"。后世各朝各代相沿未改,只是随时代变迁,或有增减、演变,直至清朝。清朝"五礼"把国家生活的全部内容包括在内,其中包括了各种典礼、冠服、仪卫、筵宴等宫中典章制度,名目繁多,仪注复杂,程序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