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常识悦读
24697000000096

第96章 王振生平知多少

王振,河北省蔚州(今蔚县)人。因读过书,曾在地方上做过管理学校事务的小官。后王振因罪当谪戍发配,正赶上皇帝颁诏允许民间有子者可在净身后进宫做太监。王振便借机自行阉割进了宫。初入宫时王振在宫中做教习,教宫人念书识字,人呼"王先生"。宣德年间被派到太子朱祁镇身边,陪太子读书起居。因王振有文化,得到宣宗朱瞻基的赏识,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宣德十年(1435),朱瞻基病故,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时年9岁。

朱祁镇继位后,太皇太后请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朝政,史称"三杨辅政"。这个时期上有太皇太后的震慑,下有清廉正直的大臣维护,王振难得机会以售其奸。他只能以小忠信掩大奸恶,事事处处表现出尊重三杨。还经常当着众大臣的面,借故教育小皇帝以江山社稷为重,不要贪玩放纵。骗得三杨信任后,王振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正统七年(1442)十月,太皇太后去世,接着杨溥因年老多病力不从心,杨荣又被王振借故打压忧愤而死,而杨士奇因儿子犯法论死,忧心如焚,卧床不起,这样,对王振能起制约作用的力量逐渐消失。

王振得势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毁弃宫中"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朱元璋立国时定下的这个规矩在王振看来十分扎眼,必除之而后快。没有了这个紧箍咒,没有了政敌,王振开始植党营私,贪权纳贿,一手遮天。而明英宗对王振也是百依百顺,一如小时的习惯,称王振为"王先生"。此时的公侯勋戚都尊称他为"翁父"。

王振的垮台起因于他对瓦剌轻率的挑衅。最终导致"土木之变",造成了明朝建国以来未有的大变局。瓦剌是蒙古族的一个部落,经常骚扰内地,也经常与内地交易往来。明朝在与瓦剌的交往中往往会对来朝贡的瓦剌人有些赏赐。瓦剌人因此常多报人数以图多金,稍不满足便生事捣乱,明朝廷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并不追究。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瓦剌首领也先遣贡使2000余人给明朝贡马,却报3000多人向朝廷邀赏。可这一次王振不但按实际人数颁赏,还把马价减了五分之四。此举挑起边衅,也先率四路兵马向内地大举进攻,先攻入大同,接着其他要塞纷纷陷落。在王振的鼓动下,朱祁镇率50万大军亲征瓦剌。

明朝军队仓促上阵,一路上指挥混乱,不但找不到瓦剌主力交战,还损兵折将,而且后勤不济,连日又风雨交加,明军苦不堪言。就在这种状况下王振还作威作福,成国公朱勇居然要向王振膝行奏事。就这么折腾了半个多月,一事无成,王振决定班师。回程路上反反复复,最后驻扎在土木堡。此时,明军已是一盘散沙,土木堡又无水源,数十万人乱成一团。瓦剌人借机冲入土木堡。明军一败涂地,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死于乱军之中。这一事件史称"土木之变"。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纷纷找王振死党算账。王振的走狗马顺被人们揪出来当场殴毙。监国郕王朱祁钰下令将王振的侄子在街头凌迟处死,余党尽皆处决。王振家族不分老少满门抄斩。从王振家中抄得金银60余库,玉盘百余只,六七尺高的珊瑚20余株,其他珍宝不计其数。

英宗复辟后,又令恢复王振官职,并木刻王振偶人招魂以葬,还在智化寺供奉王振神主,并造精忠祠以褒扬他,称之为"忠烈"。直到万历年间王振还被供奉在智化寺,香火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