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年,带着父亲和叔叔凑起的600法郎,19岁的雷奈克只身来到巴黎,向巴黎最有名的大医院、创建于1607年的慈善医院递交了入学申请。雷奈克之所以选择这家医院,是因为它拥有当时最有名的医生科维萨特。科维萨特是19世纪法国医学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曾经一度做过拿破仑的御医。
在科维萨特的帮助下,仅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雷奈克便通过了当时最优秀学校的所有严格的资格考试,获得了一名法国医学生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被选进属于皇家医学会的医学卫生学院。后来,他如愿以偿地成了巴黎内克医院的一名医生。
从医的每一个日子里,雷奈克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做一名最优秀的医生,竭尽全力地帮助每一个患病的人。
然而,许多时候,不是光靠个人努力和热情就能解决问题的。
一次,雷奈克接诊了一名女病人,很胖,雷奈克给她检查后并没发现任何异常,然而病人痛苦万分的表情却分明昭示着她确实有病,而且病得很重。那个女人在医院住了好几天,最终也没检查出病因来,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她死了。
征得家属的同意后,雷奈克解剖了病人的腹腔,发现腹腔内有大量的积水。
原来,这个胖病人的腹部脂肪太厚,单凭医生用手敲打腹腔根本听不出异样来,而如果能及时发现病因,这名病人完全可以活下来的。
女病人和雷奈克母亲过世时的年龄差不多,她的死,意味着又有一个或几个如雷奈克一样的幼儿失去了母亲。一个从小便立志做一名优秀医生的人,面对和自己母亲一样的病人,却束手无策,任其死去,雷奈克陷入一种深深的自责中。
从那之后,如何能发明一种可以清晰地听到病人胸腔里心肺运转情况的仪器,成了雷奈克工作之余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
1816年9月的一个下午,雷奈克在公园里散步,无意中发现,有几个孩子正在木料堆上做游戏。一个孩子在一根木料的这一端,用大铁钉敲击木料,另外几个孩子在木料的另一端,用耳朵贴在上面听那敲击的声音。
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雷奈克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快步走上前去,对几个孩子说:“小朋友,让我听一听好吗?”孩子们愉快地答应了。雷奈克将耳朵贴在木料的一端,果然,通过木料,另一端敲的声音清晰地传来。
“听到了,听到了!”雷奈克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立即招来一辆马拉篷车,纵身跳了上去,直奔医院。
跑进办公室,雷奈克拿起一个笔记本,卷成筒状,把它紧紧地贴在一个女孩儿左边丰满的乳房下,那一刻,他清楚地听到了病人心肺的跳动声,长期困扰他的诊断问题瞬间迎刃而解!
后来,经过多次试验,雷奈克试用了金属、纸、木等材料不同长短形状的棒或筒,最后改进制成了长约30厘米、口径0.5厘米、中空、两端各有一个喇叭形的木质听筒,这便是人类医学史上的第一只听诊器。透过它,雷奈克能非常准确地诊断出许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因此被后人尊为胸腔医学之父,年少时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200年后的今天,先进的医疗器械进入了医院,但是,听诊器仍然是最基础、最简便、最重要的诊断仪器。现在,越是名医越重视听诊,也越能通过听诊器发现心肺疾病的蛛丝马迹。
敲击固体物质的一端可以从另一端听到放大的声音,这原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现象,之所以能被雷奈克发现,并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的一大发现,是因为,从失去母亲的那一天起,他的梦想,便是成为一名全法国最优秀的医生,为此,他付出了一生的努力。
许多时候,现实常常是这样,在生命之初,几乎每一个年少的你我都曾有过梦想: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做一名杰出的科学家,成为一名英勇的人民警察……小时候,我们的梦想是那么的简单而清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梦想不是被现实压缩得无可察觉,便是被一个又一个的念头抵消,最终变得了无痕迹,成为生命暮年感叹的话题。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时间在哪儿,他的成就就在哪儿。固然,我们无法选择事业的成败,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在自己人生的主页上,将梦想置顶,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一路呵护梦想
她出生在英国格温特郡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在一家实验室做技术员。小时候的她相貌平平,戴一副眼镜,爱好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那时她梦想将来能成为一个大作家,出名的、令人崇拜的。
长大后,她喜欢上了英国文学,大学主修的是法语。毕业后,她怀着美丽的梦幻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名记者坠人情网。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寒冷无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挤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有一段时间,她疯狂地写作,写自己的遭遇,写人间百态,写自己的所见所想,凡是她能想到的,她都写了。她希望多发表文章,能以此改善生活,希望自己能像那些成名的作家一样,随便写点文字,大笔稿费就自动送到家了。但现实很残酷,一年间她仅发表了7篇文章,其中3篇没有稿费,只给她几本刊物。
没有人知道她当时的郁闷,也没有人知道她的颓废,她觉得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生活实在太窘迫。她原本也是一个爱美的女子,正值青春,她渴望穿时尚华丽的衣服,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每当年幼时那些斑斓芬芳的梦想再次涌现时,她都难过得哭了。
24岁那年,她从曼彻斯特到伦敦旅游,这次行程改变了她的一生。当行驶的火车在一个小站停下时,她看见外面有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穿过车窗对着她微笑。那微笑很可笑,很调皮,一下子抓住了她的心。她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微笑,竟然十分熟悉。于是,她萌生了一个念头:以这个小巫师创作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虚构的,把自己多彩的梦幻融入进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人展示另一个世界。
接下来,她开始动笔了。为了节省家里的暖气费,她总是待在小咖啡馆里写作,由于没钱买纸张,她只有把故事写在捡来的小纸片上。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10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尽管写作很辛苦,但她没有退缩,因为她不甘心领取救济金,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经历了伤害和磨难,她也要用自己的双手吃饭。
小说完成后,她把它寄给了好几家出版社,但没有哪一家出版社愿意接受。
那时,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她的生活极其艰辛,当然没有钱自费出版了。后来,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出版社冒险出版了这部小说。再后来,美国一个不入流的小制片人觉得这部小说的故事不错,便把它搬上了荧幕。
谁也没有想到,很短的时间后,她的小说长期占据了世界畅销书榜首的位置,那家小出版社起死回生声誉大震,以小说拍摄的电影风靡全球,那个不入流的制片人也因此跻身第一流的制片人行列。
她叫J.K.罗琳,她的作品是《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一连出版七部,每部都引起轰动,受瞩目,好评如潮,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
在成功面前,J.K.罗琳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历过的苦难,成名后,她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慈善活动。2000年9月,她出任“单亲家庭委员会”形象大使,并捐出了50万英镑。200l年3月,她特地为戏剧救济基金会创作了两部小说,将所得钱款捐助给了该基金会。2001年4月,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又为“多发性硬化症协会”捐了25万英镑。
如今,J.K.罗琳时常出现在各种晚会上,她已不再年轻,在岁月的磨砺中,她的面庞留下了沧桑。可是,透过岁月清晰的刻痕,你会发现,她的目光是那么清澈,她的笑容是那么纯真。她长得并不美,可她有孩子般的天真,成就了另一种美。
这就是J.K.罗琳,敏感、纤细、难堪、害羞、冒失,这是青春的内涵,而在经历挫折与打击后依然能坚持清醒,去让自己的心灵开出一朵芬芳的花,那是多么可贵啊!曾经有过黯淡,但双眸依然闪光,曾经有过杂乱,但一路呵护梦想,这就是青春最好的铭记。
谁偷走了我的梦
有一位女孩,酷爱舞蹈。她的舞技远远超出了她的同伴,屡屡在各种舞蹈大赛中折桂夺冠。女孩想,以她现在的基础,等她长大之后,一定能成为世界一流的舞蹈家。她憧憬着到俄罗斯、中国、美国、日本等地去作巡回演出,去收获掌声与尊敬,让成千上万的人为她优美的舞姿而倾倒。
有一天,一位外国的舞蹈大师来到了她所在城市。这是一位传奇式的大师,曾亲手调教出许多世界顶尖的舞者。女孩渴望能在大师的面前跳一支舞,展示一下自己的舞蹈天赋,甚至有可能,她希望能成为他的学生。
终于,机会来了。在一次演出结束后,女孩在后台见到了这位仰慕已久的大师。女孩请求道:“先生,我想成为一名世界一流的舞者。能否占用您的一点时间,请您看看我的舞技?我想知道您对我的评价。”
“好吧。”大师回答,“那你就跳10分钟吧。”
于是,女孩开始翩翩起舞,她决心要在这短短的10分钟之内把自己所有的舞蹈才华都展现给大师。可是,女孩刚跳了三五分钟,那位大师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没有留下一句话,就悄然离开了舞台。
当女孩发现大师已经走开,她的心都要碎了。她感到羞辱,感到懊恼,仿佛刹那间她所有的梦想都被大师给击碎了。她不顾一切地冲出剧院,一口气跑回家,一个人抱头痛哭起来。她伤心极了,多年来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舞蹈在大师的眼里什么也不是。她开始痛恨自己,更痛恨舞蹈,一气之下,她抓起自己的舞鞋,扔进了垃圾箱。她发誓,从此以后,她永远都不会再去跳舞。
20年之后,当年的那个女孩已经成了三个孩子的妈妈。她的丈夫已因病去世。为了养家糊口,她不得不到街角的一家饭店去做服务员。
一天,那位大师又带着舞蹈团来到了这座城市。年轻的妈妈又想起了自己尘封已久的舞蹈梦。20年来,她一直有一个愿望,她要亲耳听一听大师对她的评价。于是,演出一结束,妈妈便径直来到后台,找到了那位早已是两鬓斑白的大师。让她意想不到的是,那位大师居然还能认出她来。
年轻的妈妈说道:“先生,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20年前,我在您的面前表演了一段舞蹈。难道我的表演真的就那么糟糕,让您没说一句话就直接走掉了吗?”
“噢,不,不。我记得很清楚,那是我所看过的最动人的舞蹈。当时我就有一种感觉,你一定能成为世界上一流的舞蹈家。可让我不明白的是,你为何突然离开了?”
大师的话如晴天霹雳让年轻的妈妈惊呆了。“这太不公平了!”她歇斯底里地叫了起来,“是你那冷漠的态度偷走了我所有的梦想!如果我的舞蹈真的不错,那您为什么在我刚刚跳了几分钟的时候就径直走开了?你应该给予我表扬,而不是冷漠。我本应成为一名世界级的舞蹈家,而现在,却只能在一家小餐馆做侍者!”
大师平静而睿智地答道:“不,不。我并不认为我的做法有什么不当。要知道酒香不香,你并不需要去喝完整整一桶酒。同样的道理,我无需看完10分钟,就能知道你的舞蹈好不好。况且,那天演出之后我非常疲劳,我想去拿我的名片,邀请你第二天继续与我联系。可当我回到舞台,你却不见了踪影。
“另外,我还要提醒你:无论我怎么做、怎么说,甚至整个世界怎么说,你都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梦想!你是说在期待着我的表扬与赞誉吗?哦,别忘了,女士,那个时候,你正处在成长期间。赞誉就像一把双刃剑,有时它能激励你去进取,有时它能削弱你的意志。事实上,据我观察,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大多数的赞誉只能使他们对目前的成绩沾沾自喜、裹足不前。我更倾向于有意地去忽视你,目的就是去刺激你,让你有更大的发展。另外,赞誉应该是我主动给你的,而不是你应该向我来要求的。
“你看,这实在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如果当时你不在意这一切,继续跳下去,或许,今天你就早已成了一名世界一流的舞蹈家。当时的冷漠可能对你是一种伤害,可如果你能坚持下去,这种受伤的感觉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可由于这个遗憾所造成的伤害,在你今后的生活中将永远无法愈合……”
给梦想一个开花的机会
1977年他出生在四川大凉山的一个彝族家庭。从小,他就爱听歌、唱歌,并梦想着长大了当一名歌星。可是,他的父亲却不准他接触音乐。在部队当干部的父亲认为唱歌是“不务正业”,他更希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在军事或者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只要他做任何和音乐有关的事情,都会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
但父亲的专制并没有掐灭他对音乐的渴望。为了不让父亲发现,他总是趁父亲外出时,打开收音机听一会儿自己喜欢的歌曲,然后再等父亲回到家之前马上关掉。从小学到中学,他就在这样的躲躲藏藏中,悄悄追逐着自己的音乐梦想。
1995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专业。离开家来到北京,他终于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可以随心所欲地听歌、唱歌了。也是在这时,他的歌唱技巧逐渐地成熟起来。大学毕业后,他和几个朋友组建了一个乐队,开始在北京打拼,梦想着有朝一日唱遍全国。然而,事情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么顺利,由于经常找不到演出,他的乐队始终是入不敷出,最后不得不无奈地解散。
为了能够留在北京继续追梦,他只好先找了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800块,除了必要的交通费,就只剩下买鸡蛋和油的钱了。好在他住在朋友借给的房子里,不用付房租。有一次他生病,头晕得厉害,却不敢花钱看医生,就烧了一大桶开水,把脚放进去烫,把灯关掉,一个人坐在那里默默地流眼泪。
这样的日子,过了差不多一年,他终于意识到:当一个人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时,还奢谈什么梦想?他决定面对现实,暂时将对音乐的追求放在一边。于是,他慢慢开始做很多份兼职,杂志社的中英文翻译、平面设计、美术总监,等等,收入状况也开始慢慢地改善。几年以后,他又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顺利进入上海一家500强企业做管理人员,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金领。
然而,他并没有因为这些成就而让自己开心起来。只有当他与音乐相伴时,他才能获得瞬间的满足和充实。2007年3月,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快乐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