蝠鲼的力气让人望而生畏,它的肌力很发达,就连最凶猛的鲨鱼也对它们畏惧三分。它们一旦发怒,后果十分可怕,它们只需用那强有力的“翅膀”一拍,就能轻易折断人的骨头,将小船掀翻,致人于死地。尽管生气的蝠鲼是非常恐怖的,但事实上它们却是一种很温和的鱼类。
蝠鲼是鳐鱼中最大的种类,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平时陛格安静、沉稳,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它们喜欢扇动着大翼在海中悠闲游动,碰上浮游生物和其他微小的生物,就用头鳍把它们拨进宽大的嘴里。它们没有任何领地行为和攻击性。蝠鲼头上长着两只肉足,是它们的头鳍,头鳍翻着向前突起,可以自由灵活地转动。它们从不任意攻击其他海洋动物,即使两只蝠鲼相遇也会相安无事,在遇到潜水者时,蝠鲼常会羞涩地主动离开,不会袭击他们,有些好奇心强的蝠鲼会被潜水员呼吸冒出的气泡吸引而迎上去接近这些潜水员,并喜欢被他们抚摸躯体。据说,有位胆小的潜水员被这种巨大而奇怪的动物吓到了,在匆忙躲闪中不小心坐到蝠鲼的背上,结果被这条蝠鲼载着,潜入海底好好地“游览”了一下水底世界。
蝠鲼虽然形体看起来大而笨重,但实际上它们的行动非常敏捷,凭借翼状的胸鳍在水中畅游无阻,它们可以像鳐式飞机一样在水面上划行。游泳时,头鳍从下向外卷成角状,向着前方,鳃耙多少角质化,呈一系列羽状筛板,起滤水留食作用。蝠鲼平时栖息在海底,不过有时浮出水面觅食,有时又在刹那间潜到海底,还会碰翻渔船,因此人们又叫它“鬼鳐”。
海蜘蛛——美丽杀手
中文名:海蜘蛛
英文名;SeaSpider
别称:皆足虫
分布区域:分布于各大海洋
除名字类似以外,海蜘蛛这一海生节肢动物纲的物种与陆生蜘蛛关联甚少。大部分海蜘蛛体长从1毫米至1厘米不等,体型极小。少数较大的物种主要出现在深海区,例如,部分巨吻海蛛属物种的腿间距离竟达70厘米。
海蜘蛛仅为海生物种,从潮间带到深海甚至深及7000米的海底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的悬挂姿态十分夸张,如同放大了的其陆生同名物种,人们常发现它们跨坐在无法动弹的猎物身上。海蜘蛛用爪抓住根基,能从其猎物群中的一个猎物荡到另一个上,而不需改变其腿的姿势。大部分海蜘蛛在海底缓慢移动,也有许多海蜘蛛擅长游泳。
海蜘蛛的躯干一般小而窄,顺着躯干侧面的突起有4对长腿。有的物种甚至有10条或者12条腿。它们的吻旁有螯和触须,吻的形状和大小依物种而各不相同(陆生蜘蛛不具备这类取食结构)。
海蜘蛛的食物包括软体无脊椎动物,如腔肠动物(水母、软珊瑚和海葵)、苔藓动物、小型沙蚕和海蚯蚓、水螅体、海绵和藻苔虫。它们常用的取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吻将猎物的身体组织吮吸进来,另一种是用螫将猎物组织切割成块,并送入位于吻尖部的嘴内。也有极少数海蜘蛛以藻类为食。
除了步足外,海蜘蛛还有1对小型腿,雄性的这对小型腿尤为发达。雌性产下卵后,雄性将卵拾起,粘在自己这对小型抱卵(带卵)腿的第4个关节上,并进行受精和孵化。受精卵随后被孵化为原丝海蛛幼体,有3对附肢,分别是早期的螯、触须和抱卵腿。经过一系列蜕皮,原丝海蛛幼体的附肢数量不断增加,逐渐发育起来。
海蜘蛛身体的颜色繁多,一般为白色或透明,但深海物种则是鲜艳的红色。海蜘蛛窄小身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率十分高,这意味着其身体内部的每个部位与外界的距离都十分短,因此气体和其他溶解物质能有效地通过扩散的方式进行流通,所以海蜘蛛也不必有专门的排泄、渗透调节或呼吸器官。同时由于它们的身体没有足够的容纳空间,这也意味着其繁殖器官和消化憩室的一部分必须要转移到其相对较大的腿部。
名不虚传——翻车鱼
中文名:翻车鱼
英文名;Molamola
分布区域:遍布世界温带和热带海域
翻车鱼,学名“翻车”,体高而侧扁,就像被削掉了一半,全身只有前半部,看不见鱼尾。头和眼睛都很小,眼位于身体的上侧位,吻圆钝。生有背鳍,呈尖刀状,另有较大的臀鳍与背鳍相对,在身体后端相连,形成“舵鳍”,边缘呈曲线状。没有腹鳍和尾鳍,胸鳍也较短小。身体背侧为灰褐色,腹侧为银白色,鳍多为灰褐色。
其实,处于胚胎期的翻车鱼与其他鱼种并无异样,它的怪模样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变成的。翻车鱼的体型较大,最大的翻车鱼体长可达3~5米,体重约1.5~3.5吨。有趣的是,体型巨大的翻车鱼却长着樱桃般的小嘴,这种巨大的反差使它看起来有些滑稽可笑。不过,翻车鱼的这张小嘴却能帮助它们摄入足以养活自己巨大身躯食物。翻车鱼是杂食性动物,既食鱼类和海藻,也摄食软体动物和浮游甲壳类。
翻车鱼多栖息在热带、亚热带海洋。它的游动速度很快,但游泳能力却不强,仅仅依赖两片特长的背鳍和臀鳍的摆动来控制方向,一般是在海洋中缓慢前进或随波漂流。
当天气好时,翻车鱼会在海面上晒太阳,此时,它会将背鳍露出水面作风帆,随风向漂浮;当天气不好时,翻车鱼便会侧身平浮于水面,依靠背鳍和臀鳍划水游动。
性情温顺的翻车鱼经常会受到虎鲸或海狮的袭击。海狮经常会袭击在夏季随着温暖的洋流进入食物充足的墨西哥蒙特雷湾的大量年幼的翻车鱼。海狮常常会撕咬翻车鱼的背鳍和胸鳍,如果撕不开翻车鱼又厚又硬的皮,海狮便会把失去活动能力的翻车鱼抛向水面,待宰羔羊般的翻车鱼只能沦为海鸥的美餐。
翻车鱼是鱼类中的产卵冠军,一只翻车鱼一次能产卵3亿粒之多。但是,由于翻车鱼所产的卵是容易被别的鱼类吞食得浮性卵,所以尽管翻车鱼产的卵很多,但能真正存活下来的数量却很少。因而,目前世界上的翻车鱼的数量相当稀少,要想捕到翻车鱼是一件很难的事。
为什么动物产卵有多有少?一只翻车鱼产出3亿粒卵,如果都孵化成鱼,岂不会充塞海洋、泛滥成灾吗?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原来,一种动物产卵的多少并非由其“意愿”决定。在生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只有那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保持后代有一定成活率的物类,才能不被大自然淘汰,从而繁衍至今。它们有的像翻车鱼一样会产很多卵,但它们产卵后就会任卵在自然条件下孵化成长。如此众多的卵或幼小的动物没有保护地散布在大自然中。经过一场暴风骤雨,一阵汹涌的波涛或者是酷暑严寒的袭击之后,它们中的一部分便会成为大自然的牺牲品,还有的则成了那些肉食性鱼、蛙、鸟、兽、蜥蜴的美味佳肴,最后能够成年的寥寥无几。所以,虽然翻车鱼产卵多达3亿粒,可是活下来的几率只有百万分之一,这就不难理解它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充塞海洋了。
大鲵——娃娃鱼
中文名:大鲵
英文名;Andriasdavidianus
别称:娃娃鱼、人鱼,孩儿鱼
分布区域: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娃娃鱼是现存的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的动物,成年娃娃鱼的体长可达1—1.5米,体重最重的娃娃鱼在100斤以上。娃娃鱼的外形和蜥蜴有点类似,不过比蜥蜴更加肥壮扁平。娃娃鱼有着又扁又平的头部,呈钝圆形;娃娃鱼的嘴巴很大,视力并不好,没有无眼睑。娃娃鱼的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又短又扁,前面有5个指、趾,后面有4个,都有微蹼。娃娃鱼的尾巴呈圆形,尾巴上下有鳍状物。娃娃鱼的体表布满了黏液,十分光滑。娃娃鱼的体色为身体背面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娃娃鱼多在山区的溪流之中栖息,并且只能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且有回流水的洞穴中才能生活。
娃娃鱼并不擅长追捕猎物,它一般只是隐蔽在滩口的乱石间,突然袭击经过的猎物。娃娃鱼口中的又尖又密的牙齿,一旦咬住猎物,可以很有效的阻止入口的猎物逃掉。娃娃鱼的牙齿并没有咀嚼功能,一般都是囫囵吞下食物,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
娃娃鱼的耐饥本领很强,可以辟谷2—3年。不过,娃娃鱼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娃娃鱼的主要食物是鱼、蟹、虾、蛙和蛇等水生动物。但是,在食物缺乏时,娃娃鱼中间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有的娃娃鱼甚至会以卵充饥。
娃娃鱼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在中国,除新疆、西藏、内蒙、吉林、辽宁、台湾等地尚没有关于娃娃鱼的报道外,其余省区都已经发现了娃娃鱼。
据统计,娃娃鱼的自然资源蕴藏量约为90000尾,以丘陵山区资源量为多,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污染的加剧,娃娃鱼的资源更显不足。
笑里藏刀——水母
中文名:水母
英文名;Jellyfish
分布区域: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海域里
水母的种类繁多,全世界大概有250多种,直径大小从10厘米到1米不等,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它是一种低等的腔肠动物,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并由内外两胚层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呈透明状,而且有漂浮作用。它们在运动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远远望去,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根据其伞状体的不同,水母可分为多种,如伞状体像和尚帽子的叫僧帽水母;伞状体像是船上的白帆的是帆水母;伞状体像雨伞的叫雨伞水母;伞状体发银光的叫银水母;伞状体闪耀着彩霞光芒的是霞水母等。普通水母的伞状体不大,较小的只有20~30厘米长,但体型较大的霞水母的巨伞直径可达2米,下垂的触手长20~30米。1865年,在美国麻萨诸塞州海岸,有一只霞水母被海浪冲上了岸,这个水母的伞部直径为2.28米,触手长达36米。令人惊讶的是,把它的触手拉开,从一条触手尖端到另一条触手的尖端,竟有74米长。水母的寿命大多仅有几个星期,也有能活一年左右的。灯塔水母是世界上唯一能长生不老的水母。
大部分水母都能发光。当水母在海上成群出没的时候,像一个整体似的在海面上紧密地生活在一起,细长的触手向四周伸展开来,跟着一起漂动,十分壮观。海涛如雪,蔚蓝的海面点缀着许多优美的伞状体,闪耀着微弱的淡绿色或蓝紫色光芒,有的还带有彩虹般的光晕,看上去色彩和游泳姿态美丽极了。栉水母在海中游动时,8条子午管可以发射出蓝色的光,那时栉水母就变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彩球。在水母的中间和周围部分,分布着几条平行的光带,当它游动的时候,光带随波摇曳,非常优美。水母可以发光是由于一种叫埃奎明的奇妙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钙离子相混合的时候,就会发出强蓝光。每只水母平均只含有50微克的埃奎明,这种物质的量在水母体内越多,它发的光就越强。
水母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伞状体膨胀。水母遇到敌害或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气放掉,沉入海底。海面平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生产出气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
经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水母有一套构造特殊的听觉器官。当海上风暴来到之前,空气与海浪相互摩擦,会产生出一种振动频率为8~13赫兹的次声波,这是人类感觉不到的。次声波传播的速度远远大于风暴,它冲击着水母的听石,听石又刺激神经感受器,水母就能预知风暴的来临了。每当风平浪静的时候,水母就在近海处怡然自得地漂游、升降或嬉戏,而当风暴来临之前,它们会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深处,从来都不会判断错误,异常精确。
由此,科学家设计了风暴预报仪,这种预报仪模仿水母的感受器,一般可以提前十几个小时预报风暴,从而指导海上航行的船只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保证人们的安全。
当我们在炎热的夏天里弄潮游泳时,如果突然感到像被鞭打一样,身体的前胸、后背或四肢一阵刺痛,那肯定是水母又在作怪刺人了。被一般的水母刺到只会出现红肿,涂上消炎药或食用醋,几天过后就能消肿止痛了。有两种分别叫做海黄蜂和曳手的水母,又被称做杀手水母,它们生活在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一带的海面上,其分泌的毒性很强,如果被它们刺到的话,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呼吸困难最终导致死亡。所以当被水母刺伤,发生呼吸困难的现象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或注射强心剂,千万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