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水域精灵的奥秘
2460700000015

第15章 有脊椎水域动物家族(4)

黄颡鱼分布广,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黄颡鱼多在湖泊静水或江河缓流中营底栖生活,尤喜生活在具有腐败物和淤泥的浅滩处。白天潜伏于水体底层,夜间浮游至水上层觅食,冬季多聚在支流深水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

黄颡鱼是杂食性鱼类,不过,其食性是以肉食性为主。黄颡鱼一般在夜间进行觅食,它的食物主要又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黄颡鱼的食性会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变化,在春夏季节,黄颡鱼常吞食其他鱼类的鱼卵;到了较寒冷的秋冬季节,黄颡鱼吞食的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则渐渐减少。黄颡鱼的食性会随着其体长的变化而变化,体长在2—4厘米的黄颡鱼,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在5—8厘米的黄颡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体长超过8厘米以上的黄颡鱼,主要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

黄颡鱼一般在2龄达性成熟。黄颡鱼的产卵活动多在气候由晴朗转变阴雨的夜间进行。每年的5~7月,雄性黄颡鱼会先游至沿岸地带水草茂密的淤泥粘土处,筑好以供雌性黄颡鱼产卵的鱼巢。雄鱼筑巢后即留在巢里,等候雌鱼到来,然后在巢里进行产卵受精。雌鱼产过卵后便会离巢觅食,而雄鱼则会留在巢附近守护发育中的卵和仔鱼,直到仔鱼能离巢自由游动时为止,这个过程一般需要约7~8天。

黄颡鱼的生长速度较慢,其个体体重一般为200—300克。在自然水域中,1龄的黄颡鱼可长到体长56毫米,体重5.7克。2龄的黄颡鱼可长到体长98.3毫米,体重20.6克。3龄的黄颡鱼可长到体长135.5毫米,体重36.1克。4龄的黄颡鱼可长到体长160.1毫米,体重58.2克。5龄的黄颡鱼可长到177.7毫米,体重81.3克。

黄颡鱼是淡水刺毒鱼类中毒性较强的鱼类之一,它的背鳍刺和胸鳍刺均有毒腺。人们常因黄颡鱼的穿刺造成撕裂伤、出血、局部肿胀、并引起发烧,患处剧痛0.5—1个小时才会停止。

将军的“利剑”——带鱼

中文名:带鱼

英文名;hairtail

别称:刀鱼、牙带鱼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带鱼又叫“牙带鱼”、“刀鱼”,分布较广,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居多。中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而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所以南方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在鱼汛到来之际,带鱼会聚集成大群,场面异常壮观,这正是捕捞带鱼的最好时机。东海的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带鱼产地,其次是福建的闽东渔场。

带鱼身体侧扁如带,身体呈银灰色。背鳍很长、胸鳍小,鳞片退化。它们头尖口大,牙齿也很尖锐,看上去很凶猛。体长一般为0.6~1.2米。带鱼的生长速度很快,每年4—5月出生的带鱼,到冬汛时的十一、二月,体重一般能达到120克左右。带鱼1岁时就能达到性成熟,但最多只能活到7岁。

带鱼属于洄游性鱼类,通常栖息在水深20~100米的近海,生殖期游至水深15~20米的海域,有明显的垂直移动现象。白天群栖于中、下层水域,晚间则上升到表层活动。带鱼游动时不用鳍划水,而是通过摆动身躯游动,既能前进,也能上下窜动,动作十分敏捷。

带鱼主要以毛虾、乌贼及其他鱼类为食,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带鱼非常贪吃,有时甚至会同类相残。渔民们在钓带鱼时,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钓上来一条带鱼,却发现这条带鱼的尾巴正被另一条带鱼咬着,有时一条咬一条,一提一大串,渔民们形象地称之为“带鱼咬尾巴”。

带鱼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对病后体虚、产后乳汁不足和外伤出血等病症具有一定的补益作用。中医认为,带鱼能和中开胃、暖胃补虚,还有润泽肌肤、美容的功效,不过患有疮、疥的人还是少食为宜。

带鱼是中国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带鱼肉味鲜美,颇受人们欢迎。但是人们在市场上只能挑选活鲫鱼、活鲤鱼,却从来买不到活带鱼。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带鱼终日生活在离海面几十米深的近底层,在这一深度,海水压力是非常大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带鱼身体的内部构造起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骼变薄,肌肉变得富有弹性等,它们已经适应了在压力较大的环境中生活。由于大气压力比海水压力小得多,如果突然将带鱼捞出海面,其鱼鳔内的空气就会骤然膨胀,甚至超过鱼鳔的最大容积,引起鱼鳔爆炸。此外,压力的减小还可能引起带鱼体内部分血管破裂以及胃翻出口外、眼睛突出眼眶外等,这些因素都能导致带鱼死亡。因此,人们在市场上买不到活带鱼。

人类帮手——雀鳝

中文名:雀鳝

英文名;lepisosteusoculatus

分布区域:广泛分布于热带河流、美国南部湖泊、中美地区、墨西哥以及西印度群岛等地

雀鳝身体较长,为肉食性动物,它们习惯于埋伏在附近隐密的支流中,窥伺猎物的到来。它们以长颌、无数伸出的牙齿以及沉重的钻石形鳞甲为特征。其鳔与食道或咽喉相连,即具有从嘴的后端到胃的管道。这种结构能实现肺的功能,使雀鳝能够呼吸。

鳄雀鳝是北美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人们曾在路易斯安那州捕获一条重逾135千克、长3米的鳄雀鳝,而今这一物种在其分布区域内(从韦拉克鲁斯到俄亥俄州的一段弧形内海平原和密西西比河)已十分少见了。

海钓船通常用鳄雀鳝来捕食水域中的游钓鱼类和水鸟,从而降低水域中的鱼类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数量。然而,详细的研究显示这一物种其实很少以游钓鱼类或水鸟为食,而主要捕食草食性鱼类和蟹。有报告称鳄雀鳝会捕食其他雀鳝,更曾有一例报导称鳄雀鳝的能将一条小鳄鱼一分为二!另两个大雀鳝物种为尼加拉瓜的热带雀鳝和古巴雀鳝,人们对它们的生物特性几乎一无所知。热带雀鳝栖息在尼加拉瓜湖受保护的较浅水域中,其个体体长超过1.1米,重逾9千克;古巴雀鳝能长至约2米。

雀鳝属物种在北美分布广泛,从大湖地区北部直至佛罗里达,及密西西比河流域。斑雀鳝遍及密西西比河流域,体长超过1.1米,重3千克。长鼻雀鳝的分布比斑雀鳝更广,也栖息在咸水的沿岸地区。短鼻雀鳝分布在美国德州东北部、蒙大拿、俄亥俄州南部和密西西比河,佛罗里达斑雀鳝除分布在上述地区外,还栖息于乔治亚低地。

长鼻雀鳝身体长逾1.8米,重30千克。雌性体长超过雄性,在第10或11龄时,两者的差异能达18厘米。雄性的寿命很少能超过11龄,而雌性却能存活22龄之久。长鼻雀鳝通常由一条雌性和数条雄性一起繁殖,称为群体产卵,产卵期集中在3~8月,依所在位置而有所不同;产卵地则在温暖浅水的植物上或由雌性掘出的凹陷处。它们的卵有黏性,每条雌性能产下约27000个卵,有时会多达77000个,这些卵在排出后的6~9天内被孵化出来。雀鳝是一种凶猛的食肉鱼,长着长长的嘴巴和尖尖的牙齿。这种鱼会攻击它所遇见的所有鱼类,捕食时,它会一动不动的装死,直到猎物靠近它时才发起致命的一击,然后围着被咬死的鱼转一至两圈后再将其吃掉。当地渔民都将其视做不祥之物,因为在它生存的地方很少有其他鱼类存在。当地渔民一般都不愿意吃这种鱼,同时它也不太适合食用。雀鳝全身长了一层菱形鱼鳞,看上去就像武士穿的盔甲一样异常坚硬,实际上它是由无机盐组成的。许多已灭绝的远古鱼类也有这种鱼鳞。像其他远古鱼类一样,雀鳝体内也长了一个与食道相连的鱼鳔,可用来呼吸。雀鳝卵有巨毒,人类或其他热血动物不慎食用将导致死亡。来自北美洲。那长而有力的嘴使它成为淡水中凶猛无比的肉食性鱼类。它用独特的气囊作为呼吸器来吸取空气中的氧气。雀鳝和弓鳍鱼有近缘关系,

暗器高手——鳐鱼

中文名:鳐鱼

英文名;ray

分布区域:除南太平洋和南美洲东北沿海外,在所有温带和热带浅水都有分布

鳐鱼曾经是鲨鱼的同类,不过后来,为了适应海底生活,鳐鱼便慢慢进化成现在模样。

鳐鱼属于软骨鱼类,它们的身子又扁又平,尾巴又细又长,一些特殊种类的鳐鱼的尾巴上长着一条或几条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鳐鱼的头顶长有眼睛和喷水孔,头下则是口、鼻和鳃裂。鳐鱼的牙齿可以像石臼一样磨碎任何东西。鳐鱼的背部长着一根有剧毒的红色刺,人一旦被刺到,只有等待死亡。有一圈像扇子一样的胸鳍长在鳐鱼身体周围,鳐鱼主要靠胸鳍波浪般的运动向前进。鳐鱼的尾鳍退化,像一根又细又长的鞭子,

鳐鱼是一种很特殊的鱼,鳐鱼的头和身体直接连接,没有脖子。身体扁平,拖着一条细长的尾巴,鼓着一对翼状的大胸鳍,像鸟一样在水中“飞翔”。鳐鱼的眼睛和喷水孔位于头的上部,而口、鼻和鳃却在鱼体的下部。多数鳐鱼生有有力的下腭,可以粉碎带壳软体动物和浮游甲壳动物。

鳐鱼并不凶悍,也不主动伤人。但它往往把自己半埋在沙泥中,潜水者一时觉察不到,如果不小心踩到它们身上,结果会很糟。因为有些鳐鱼的尾巴上有毒刺,刺入人体会造成难以忍受的疼痛。如果踩上电鳐会把人击昏。

鳐鱼多数生活在海洋中,体长约1米,属小型软骨鱼类。游泳时,鳐鱼宽大的胸鳍上下波动,使身体向前进。世界上有鳐鱼438种。电鳐具有能产生电力的巨大器官,它们位于头部的两侧,能够放出200瓦的电力,足以击昏猎物和吓退捕食者。最大的发电量甚至能把一个成年人击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