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呼吸疾病诊疗与健康指南
24601800000017

第17章 胸膜疾病(1)

§§§第一节胸腔积液

【概念】

胸膜腔是位于肺和胸壁之间的一个潜在的腔隙。在正常情况下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胸膜腔和其中的液体并非处于静止状态,在每一次呼吸周期中胸膜腔的形态和压力均有很大变化,使胸膜腔内液体持续滤出和吸收并处于动态平衡。任何因素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即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水)。

胸水循环与有关压力(cmH2O)关系示意图

【临床特征】

呼吸困难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可伴有胸痛和咳嗽。少量胸水时无明显体征。中至大量胸水时,患侧胸廓饱满,局部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或消失。X线胸片可见肋膈角变钝(极少量);向外、向上的弧形上缘的积液影(积液增多时)。胸腔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大类。

漏出液 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如充血性力衰竭、上腔静脉或奇静脉受阻等,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如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粘液性水肿等,均可产生胸腔漏出液。

渗出液 胸膜炎症(结核病、肺炎)、肿瘤累及胸膜(恶性肿瘤转移、间皮瘤)、肺栓塞、膈下炎症(膈下脓肿、肝脓肿、急性胰腺炎)、结缔组织病等,可使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或淋巴引流受阻,产生胸膜渗出液。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有无胸腔积液和积液量的多少。胸水检查大致可确定积液性质。

【治疗要点】

1.结核性胸膜炎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抽液治疗原则上应尽快抽尽胸腔内积液。首次不宜超过700ml,以后每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0ml,以免发生复张性肺水肿。坚持抗结核治疗,糖皮质激素与抗结核治疗同时进行,每天口服分次服用,胸水量明显减少时,应逐渐减量至停药,疗程一般为4~6周。注意不良反应和结核播散,应慎重掌握适应证。

2.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和脓胸 前者一般积液量少,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可吸收。脓胸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积液及促使肺复张,恢复肺功能。抗菌药物要足量,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持续用药2周以上,防止脓胸复发。急性期联合抗厌氧菌药物,全身及胸腔内给药。引流时脓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应反复抽脓或闭式引流。同时还要进行一般支持治疗,给予高能量、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必要时可予少量多次输血。

3.恶性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多为晚期恶性肿瘤的并发症,常需反复抽吸胸水或胸腔插管引流,并进行胸腔内注入抗肿瘤药物,也可注入胸膜粘连剂(如滑石粉等),可减缓胸水产生。恶性胸腔积液预后不良。

【健康指导】

1.如何区分漏出液和渗出液

诊断性胸腔穿刺可区别积液的性质。漏出液外观清澈透明,无色或浅黄色,不凝固;而渗出液外观颜色深,呈透明或混浊的草黄或棕黄色,或血性,可自行凝固。两者划分标准多根据比重(以1.018为界)、蛋白质含量(以30g/L为界)、细胞数(以500×106/L为界),小于以上界限为漏出液,反之为渗出液,但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目前多根据Light标准,尤其对蛋白质浓度在25~35g/L者,符合以下任何1条可诊断为渗出液:(1)胸腔积液/血清蛋白比例>0.5;(2)胸腔积液/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比例>0.6;(3)胸腔积液LDH水平大于正常值高限的2/3。此外,诊断渗出液的指标还有胸腔积液胆固醇浓度>1.56mmol/L,胸腔积液/血清胆红素比例>0.6,血清-胸腔积液白蛋白梯度<12g/ L,有些胸腔积液难以确切的界定为漏出液或渗出液,可见于恶性胸水。

2.诊断胸腔积液应做哪些检查

(1)X线检查 其改变与积液量和是否有包裹或粘连有关。可见肋膈角变钝(极少量);向外、向上的弧形上缘的积液影(积液增多时)。包裹性积液不随体位改变而变动,边缘光滑饱满,多局限于叶间或肺与膈之间。肺底积液可仅有假性膈肌抬高和(或)形状的改变。

(2)超声检查 超声探测胸腔积液的灵敏度高,定位准确。临床用于估计胸水的深度和积液量,协助胸腔穿刺定位。

(3)胸膜活检 经皮闭式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可发现肿瘤、结核和其他胸膜病变。

(4)胸腔镜或开胸活检 对上述检查不能确定者,必要时可经胸腔镜或剖胸直视下活检。胸腔镜检查对恶性胸水的病因诊断率最高,可达70~100%。

3.结核性胸膜炎有何特点

在我国渗出液最常见的病因为结核性胸膜炎,多见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胸痛(积液增多后胸痛减轻或消失),常伴有干咳、潮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胸水检查以淋巴细胞为主,间皮细胞<5%,蛋白质多大于40g/L,腺苷脱氨酶(ADA)及γ-干扰素增高,沉渣找结核分支杆菌或培养可阳性,但阳性率仅约20%。胸膜活检阳性率达60%~80%,PPD皮试强阳性。老年患者可无发热,结核菌素试验亦常阴性。

4.何谓类肺炎性胸腔积液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系指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等感染引起的胸腔积液,如积液呈脓性则称脓胸。患者多有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伴核左移。先有肺实质浸润影、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的表现,然后出现胸腔积液,积液量一般不多。胸水呈草黄色甚或脓性,白细胞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葡萄糖和pH降低。

5.脓胸有何特点

脓胸系胸腔内致病菌感染造成积脓,多与未能有效控制肺部感染、致病菌直接侵袭穿破入胸腔有关,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以及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假单胞菌等,且多合并厌氧菌感染,少数有结核分枝杆菌或真菌、放线菌等所致。急性脓胸常表现为高热、胸痛等;慢性脓胸有胸膜增厚、胸廓塌陷、慢性消耗和杵状指(趾)等。胸水呈脓性、粘稠;涂片革兰染色找到细胞或脓液细菌培养阳性。

6.如何治疗脓胸

(1)一般治疗:加强营养,给予高能量、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必要时可予少量多次输血或白蛋白等。

(2)抗菌药物治疗:根据胸水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静脉给药,可联合抗厌氧菌药物,足量用药,直至脓腔闭合。结核性脓胸应用抗结核治疗,若合并有其他细菌感染则应用相关抗生素。致病菌不明确时选用广谱抗生素。

(3)胸腔穿刺排脓:对早期脓液稀薄者,每日或隔日进行反复抽脓,并胸腔内注入抗菌药物。结核性脓胸也可局部使用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等)。脓液粘稠时可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直至流出液体不再混浊,然后注入适量抗生素及链激酶,使脓液变稀便于引流。目前很多脓胸患者可采用肋间插管胸腔闭式引流。对有支气管胸膜瘘者不宜冲洗胸腔,以免引起细菌播散。

(4)手术治疗:病程超过3个月,脓腔不能闭合或有支气管胸膜瘘者,可考虑外科胸膜剥脱术等。

7.恶性胸腔积液如何治疗

某些晚期恶性肿瘤常并发恶性胸腔积液,常需反复胸腔穿刺抽液,但反复抽液使蛋白丢失太多,效果不理想。可选择化学性胸膜固定术,在抽吸胸水或胸腔插管引流后,胸腔内注入博来霉素、顺铂、丝裂霉素等抗肿瘤药物,也可注入胸膜粘连剂,如滑石粉等,以减缓胸水的产生。也可胸腔内注入生物免疫调节剂,如白介素-2、干扰素等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强淋巴细胞局部浸润及活性,使胸膜粘连。此外,可胸腔内插管持续引流,目前多采用细管引流,具有创伤小、易固定、效果好、可随时胸腔内注入药物等优点。

§§§第二节气胸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