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呼吸疾病诊疗与健康指南
24601800000016

第16章 间质性肺疾病

【概念】

肺实质是指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结构。肺间质是指肺泡间、终末气道上皮以外的支持组织,包括血管及淋巴管组织。正常的肺间质主要包括两种成分:细胞和细胞外基质。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通常亦称作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ILD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包括200多个疾病。尽管每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病理学改变有各自的特点,然而,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临床、呼吸病理生理学和胸部X线特征。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DLco)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病程多进展缓慢。逐渐丧失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ILD按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按病因明确与否分为两大类:病因已明和病因未明。

诊断ILD往往要通过病史询问、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肺活检及全身系统检查等手段来判断。

一.特发性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系指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中病理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类型,是IIP中最常见的一种,占47%~71%。病变局限于肺部,引起弥漫性肺纤维化,导致肺功能损害和呼吸困难。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接触粉尘或金属、自身免疫、慢性反复的微量胃内容物吸入、病毒感染和吸烟等因素有关。

【临床特征】

通常为隐袭性起病,干咳、劳力性气促,随着肺纤维化的发展,症状逐渐加重,最终发展为呼吸衰竭和肺心病。通常没有肺外表现。起病后平均存活时间为2.8~3.6年。体检时可见呼吸浅快,超过80%的病例双肺底闻及吸气末期Velcro啰音或称爆裂音(似Velcro尼龙带拉开音),20%~50%有杵状指(趾)。

X线胸片显示双肺弥漫的网格状或网格小结节状浸润影,以双下肺和外周(胸膜下)明显。通常伴有肺容积减小。HRCT有利于发现早期病变,如肺内呈现不规则线条网格样改变,伴有囊性小气腔形成,较早在胸膜下出现,小气腔互相连接可形成胸膜下线等,是诊断IPF的主要手段之一。肺功能表现为进行性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量减少。

【诊断要点】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征、胸部X线表现、肺通气及弥散功能、病理活检,及排除其他已知原因导致的ILD。确诊的金标准是肺活检。

【治疗要点】

目前的治疗效果有限。习惯上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其使用剂量和疗程视患者病情而定。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是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

二.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指肺泡和细支气管腔内充满不可溶性富磷脂蛋白质物质的疾病。临床上以隐袭性渐进性气促和双肺弥漫性阴影为其特征。属少见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发病约是女性的2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影像学和支气管肺泡灌洗物特点(牛奶状、放置后沉淀、脂蛋白含量高和PAS染色阳性),或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诊断。目前没有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肺灌洗治疗。

三.其他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1.结缔组织病所致肺间质性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Wegener坏死性肉芽肿等均可累及肺,产生肺间质纤维化,可合并胸腔积液。

2.药物性肺纤维化 如胺碘酮及抗肿瘤药物或细胞毒药物(甲氨蝶呤、博来霉素等)、苯妥英钠、呋喃妥因等,用药到发病间隔的时间不一,多数为慢性型。

3.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本病是一种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疾病,发病原因不明。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常可恢复正常。

4.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以肺弥散性出血、肺泡内纤维素沉着和肾小球肾炎为特征。多数人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好发于年轻人,男女比为4︰1。咯血为首发症状,咯血后数周(月)出现血尿、蛋白尿、贫血。血清中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及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滴度增高。糖皮质激素应尽早使用,或进行血浆置换。

【健康指导】

1.间质性肺疾病如何分类

间质性肺疾病(ILD)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包括200多个病种。主要分为已知病因和未知病因两大类。

病因已明的肺间质疾病有:(1)职业/环境因素 吸入无机粉尘(硅沉着病、石棉肺、煤工尘肺等);吸入有机粉尘导致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霉草尘、蔗尘、蘑菇肺、饲鸽肺等);吸入有害气体或烟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热原树脂等)。(2)药物因素 抗肿瘤药物(博来霉素、丝裂霉素、白消安、甲氨蝶呤等);心血管药物(胺碘酮等);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其它药物(呋喃妥因、柳氮磺吡啶、口服避孕药等)。(3)治疗诱发因素 氧中毒、放射线照射。(4)感染因素(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毒性肺炎、肺部真菌感染等)。(5)慢性心脏病(肺水肿等)。(6)肿瘤(癌性淋巴管炎等)(7)其他因素(移植排斥反应等)。

病因未明的肺间质疾病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结节病、结缔组织病相关的ILD等。

2.间质性肺疾病与吸烟有关系吗

绝大多数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与吸烟没有明确的关系。但是,由于长期吸烟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肺部疾病。所以,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继续吸烟可加速肺功能的恶化,最终可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3.间质性肺疾病的肺功能表现如何

ILD的肺功能改变主要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肺活量减少,肺总量明显降低,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也减少。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正常或偏高。弥散功能降低:一氧化碳(CO)弥散量可降至正常值得1/2~1/5,气体交换障碍的常数指标为一氧化碳弥散率(DLco)的降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PaO2平均为66~96mmHg。

4.如何确诊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诊断(IPF)主要根据临床特征、胸部X线表现、肺通气及弥散功能、病理活检,及排除其他已知原因导致的ILD。根据是否有外科肺活检的结果,有2种确诊标准。

确诊标准一

(1)外科肺活检显示组织学符合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改变。

(2)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排除其它已知的可引起ILD的疾病,如药物中毒、职业环境性接触和结缔组织病等;2)肺功能检查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下降;3)常规X线胸片或HRCT显示双下肺和胸膜下分布为主的网格状改变或伴蜂窝肺,可伴有少量磨玻璃样阴影。

确诊标准二 无外科肺活检时,需符合下列4条主要指标和3条以上的次要指标。

(1)主要指标:1)除外已知原因的ILD,如某些药物毒性作用、职业环境接触史和结缔组织病等;2)肺功能异常,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弥散功能障碍;3)胸部HRCT表现为双下肺和胸膜下分布为主的网格状改变或伴蜂窝肺,可伴有少量磨玻璃样阴影;4)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不支持其他疾病的诊断。

(2)次要指标:1)年龄>50岁;2)隐匿起病或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呼吸困难;3)病程≥3个月;4)双肺可闻及吸气性Velcro啰音。

5.间质性肺疾病的呼吸困难与肺气肿的呼吸困难有何不同

间质性肺疾病的肺功能改变是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肺活量减少,肺总量明显降低,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也减少。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正常或偏高。伴弥散功能(DLco)降低、低氧血症。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发展,呼吸浅快,早期即有呼吸频率>25次/分,随病程进展呼吸频率加快>30次/分,氧疗对症状缓解不明显。

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改变是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60%,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残气量增加,残气量/肺总量﹥40%。呼吸困难常以呼气困难为主,呼气相延长,吸气较通畅,吸气时可出现吸气三凹征。呼吸频率略快,通常<30次/分。

6.什么是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是通过将纤维支气管镜嵌顿在相应的支气管内,以无菌生理盐水灌入后再回吸获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BALF进行细胞学、细菌学、生化和炎症介质等的检测。根据BALF中炎症免疫效应的比例,可将间质性肺疾病分类为:(1)淋巴细胞增多型,包括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药物性肺病等;(2)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石棉肺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BALF还可帮助估测对间质性肺疾病治疗和预后:通常BALF中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较好,其预后也好。而以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者,糖皮质激素的效果不如细胞毒药物,这些患者预后相对也较差。

7.肺活检检查有哪些方式及优缺点

可通过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和外科肺活检(SLB,包括胸腔镜或开胸肺活检)获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间质性肺疾病的重要手段。TBLB的优点为操作较简便,创伤性小,安全性大,费用较低,可作为常规检查。但由于取得的肺组织很小(直径1~2mm),有时难以确诊。经皮穿刺肺活检并发气胸的可能性较高,较少在间质性肺疾病中使用。SLB可以取得较大的肺组织,有利于进行病理学诊断。但创伤性较大,费用高。

8.何谓农民肺或饲鸽肺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是吸入外界有机粉尘所引起的过敏性肺泡炎,为免疫介导的肺部疾病。通常也称为农民肺(吸入发霉的干草、谷物)、蘑菇肺、甘蔗渣肺、饲鸽(鸟)肺、空调机肺(如嗜热放线菌)、皮毛工人肺、咖啡工人肺和化学工人肺等。病理变化在急性期以肺泡炎和间质性肺炎为特征;慢性期呈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严重者出现“蜂窝肺”。临床特点是接触抗原数小时后出现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也有起病缓慢,反复或持续接触抗原一段时间后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在急性期呈中、下肺野弥散性、细小、边缘模糊的结节状阴影,如脱离过敏原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吸收。慢性期呈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伴多发性小囊状透明区的“蜂窝肺”改变。此时,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