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三
烟
很多个夜晚,我穿过街道,走进市直机关修理厂(也叫市委小车队)铁门,进入这些房屋群中,这些高大牢固的建筑,方框里纵横的铁条和从铁条后钻出来的黄色灯火。我拐弯再拐弯,在大楼的墙根下走着。在进入那个甬道之前,掏出香烟,数一下,1、2、3……如果十支以内,就掉头出去门口的小店再买一包。
想起那个叫佩索阿的人,那本叫《惶然录》的书。“我走向我的工作台,仿佛它是我抗击生活的堡垒。”还有一句话,“每当我在大街上看着人们,感到悲伤,我就点上一支烟,转过身去,堵住嘴和眼泪。”(记不清是谁的文字了)此时在键盘上敲下这些字的时候,我甚至还想起一个叫沈浩波的牛逼诗人的一首诗的题目《一刻不停地抽烟》。
我怀着必败的心,口袋装着烟走上那黑暗的楼梯。
手上的蓝色血管
夏天来了。在水龙头下洗脸,用毛巾接下一捧水,然后把头埋进毛巾。擦手,看见手上的蓝色血管。吓了一跳。仿佛是第一次发现,第一次看见。在手臂的内侧,像树枝,和树叶的叶脉,那么纯洁,有大海的色彩。那么死就是荒谬的。衰老、乱性、自残和谋杀都是荒谬的。
每一个人都有爬满身体的蓝色血管。
城市慢慢变白
早安。这是城市慢慢变白的时候,是天空空落无比的时候。清洁工刚刚清扫了你的门前。巨大的垃圾车正在把昨夜最后一片灰烬装进去。建筑物一点一点地显现出它的骨架,残破而完整。肉体己承受了屈辱了。从宾馆出来的那个女人像条麻袋。而良家妇女穿着睡衣裤穿过楼下街区,到早点店里买油条和豆浆。她的前额散发着冰凉而懒散的贞洁,眼睛里有着睡眠过量与不足相兼的症状。也许还有一个人在阳台上目睹那蓝色睡衣在早晨里像张揉皱的白纸。
也许还是个星期天。礼拜天。
现在光线还是柔和的。城市的天边,群山温柔,群山有过真正的睡眠和夜晚的吐纳,有着圆润美好的淡蓝弧线。一如我远方的乡村,村头的溪水静静爬过我的手背。一只鸟叫了一声。那强权者的光,裸体的光还未升起。但这仍将是个火热的晴天。火车里响起女列车播音员甜美的嗓音:旅客同志们,早上好,你们就要进入……一个来自农村的打工者从椅子下睡眼迷糊地醒来,他望窗外,就几乎已经。爱上了前方到站。
天亮说分手。天亮说出发。都是时候了。
经过巨大的郊区化工厂,前方到站现在是一具发白的骨架。
某处传来二十年前单车的咣当声。
端午
今天是端午节,天气闷热,上午9点下雨了,一直到傍晚。天气变得凉爽。晚上上网读诗,现代的诗人们写雨水如祭,汨罗江水高涨,摔断腿的雨水,世上的水是相通的……这是纪念一个诗人的节日。事实上谁在乎一个诗人呢?我所在的城市一切如常。在乡间,父亲挂菖蒲、艾叶,沐浴菖蒲滚水,搞卫生防疫活动,和一顿美食:粽子、番鸭、米酒……我上午呆在办公室,下午去办事,事实上我对“办公室”和“办事”都怀着深深的疑虑,我有办公室吗?我办公了吗?办什么公?事实上我读了读《楚辞》,没去江边,不知有没有赛龙舟;我写诗,但没有墨水瓶,在计算机上打字;我穿短袖,你峨冠博带;我买醉,你不饮酒;我三十岁,你二千三百多岁;我打电话,你问天;你怀沙入水,我用自来水冲凉;你冰心玉骨,埋在水中,我泥手泥脚,满面尘土。
县城旧事之一:打牌
1995年(为什么是1995年?)以前我沉迷于打标分(扑克牌的一种打法,经过几个回合的叫分,一人取得标的,其他三人合起来打他让他中不了标),从入夜到黎明好像瞬间的事。黑片转白片,像电影的淡入淡出。白天我神情恍惚,脚步飘忽,不关心任何一事,但一到天黑我又开始了。我需要至少两个人以上的聚会,需要他们的友谊,只要开始了,我就不会感到空虚(我现在尝试解释为1995年以前我缺少爱的能力,是不会孤独的一种逃避,与别人无关)。所以当我从本地日报上看到一篇豆腐块的笑话时我一点不觉得可笑,其大意是:张三说,李四他们傻得不透气,昨晚停电点蜡烛打麻将到天亮,满头大汗还笑嘻嘻的(是在一个夏天)。别人问张三,你怎么知道,张三说我怎么不知道,蜡烛是我举的。
因为我其实就是张三,就是李四。
有一次半夜三更,恍恍惚惚的,从我的身体里游离出另外一个我,站在边上看着四个人围着,在一盏电流嗡嗡作响的惨白的日光灯下握着一把纸片,吸烟,朝中间的桌上扔纸片,脸色蜡黄……烟雾腾腾,门窗紧闭,他们在干什么?
公安局的公安都懒得理他们,有人看见公安就在另一个房间打牌呢。
县城旧事之二:打台球
在县城。他们说:“打台球是年轻人最高雅的活动了,跳舞次之。”这个论断很可能是来源于生活的小结,要知道那是1995年的县城,而且“高雅”这个词的含义在他们的嘴里也是含糊的。某秋夜细雨中我穿城去城东找朋友,街边三楼的跳舞厅里旋转彩灯闪烁着。朋友在小屋子里正全神贯注地盯着黑白电视机。搜索新的信息,学习新的词汇。他在广告的间隙里转过头对我说:外面的信息在爆炸。
我12点骑单车穿城回家,街道空落,跳舞厅的彩灯还在转,拐弯上另一条街:—盏电灯悬挂在树上。——这是最低层次的信息:欢迎你来打台球。
几天后我写了一首诗:
十二点经过西坪街
西坪街过境公路。转弯一个酒店
一杯苦啤酒在桌面静置
人在门外打台球
在下弦月和悬挂树上的电灯下
他弯腰,瞄准,握紧球杆
给白球重重一击。白球击中另一个球
声音传过来。秋天来了……
就是这样。那是1995年。1996年城东的朋友(爆炸的信息显然伤害了这个先知先觉者,他疲惫,心力交瘁而忧心忡忡)和打台球的人(他们继续呈现怀旧歌曲的场景,忧伤,颓废或者幸福)各自重复,我在两者之间摇晃(我虽然逐步取消了傍晚的散步,但我既投入不了信息也没有学会打台球,因而无所事事):谁能说出他们谁更正确?
补充一点,我是后来学会打台球的,一夜一夜地泡在那个小县城里的各个街边的或者房子里的台球桌上,一次次地给那个黑球重重一击。
修高压锅者
天慢慢黑下来。听到下面的小街上传来修高压锅的人的叫声,“修高压锅、电饭煲,换钢精锅,修液化器、煤气灶……”每句的第一个字“修”音拉得很长,如是反复,渐行渐远或渐行渐近。天黑下来了,他还不回家。他要去找到你们家那坏了的高压锅。
孤独
萧春雷说:最终是孤独溶解了人群。
我刚才看见月亮,比人群高,最终月亮就那么荒唐地挂着,一个人都没有。
我一句都没有听见
很多人都知道,八十高龄之时的博尔赫斯有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中的一句话,他说:“人群是一种幻觉,它并不存在。我是在和你们作个别交谈。”
以前读新概念英语时有一篇短文,一个人去剧院看戏,前面一对男女在聊天,那人听不见,忍无可忍就对他们说:我一句都听不到。那人转身说,这是我们的私人谈话。
这世界是一个大工地,这时代是一个大时代。而一个个人就像是一块块通红的出炉的砖。一切都发出锐利的无意义的喧嚣,发出最强音。这让人疯狂,永不停息的噪音塞满了我们的耳朵,我们的心。我们听到太多了,我们什么也听不到。
我们的心缺少一个单独的交谈者。
神示的话语我们听不见,浩渺的夜空我们听不见,鸟语和花香我们听不见,溪流的淙淙……什么也听不见。诗歌,那一粒米的距离,一滴露的清凉,独语还是交谈,在公共场合,在众声喧哗之地,在戏剧上演之处。我们听不见。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转瞬即逝的成堆的新闻纸。作为终极之物的生命粒子,我们有时愤怒地咆哮:我一句也没有听见。
树叶有一颗柔软的心
1999年我在清流县,给《诗歌月刊》投稿,一些诗,不久收到一封复信,是杨键写的。他说,编了我几首诗,说你的诗太过悲痛且不乏关怀,说要有一颗柔软的心,要有好的心情。他的字写得轻而圆,柔软。那时他在那个刊物做编辑。
树叶其实一年四季都在落,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秋冬季节看到它落得那么快,那么多。初夏的一个夜晚,已是午夜,我从办公室里回去,街上已经很少人了,街灯照着空旷的街,街旁的路上紫荆树落叶卷着,树叶一直在落。树叶更换所有的树叶要一整年的时间。一片树叶更换另一片。新生的更换死去的。叶叶错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并无悲伤。
一滴水更换另一滴。
一个人更替另一个。
沉闷之时勿怀更大的欲望。这是叫鬼叔中者的诗句,迎向阳光让我们秋菊一样舒放。“故园的历历炊烟啊/依旧催促稻香辣红。”
雷阵雨
准备工作时间很长,阵势很大,先是刮风,乌云密布的。江滨乘凉散步的人一会儿就四散跑光,很少人将被打湿。茶摊的桌椅或香烟瓜子饮料上盖着塑料布,今夜的生意没了。变得凉爽了。一些雨滴打下来,打在脸上,很舒服。城市的灯在雨中变得不那么刺眼了。街上有些人的手上出现了雨伞。更多的人在雨中走着。
天边先是一阵阵的闪电光,像是一个人手电照来照去的。然后是闷雷。闷闷地响着。在天空中。夏夜的雨好像都是这样。雷声大,雨点小,说的就是这个。
晚上那些住在工棚里的打工者的睡眠会不错。但蚊子会多起来,搞得不好,会变得更加湿热。因为雨毕竟没有下透。而闪电中发白的脸一阵阵掠过。
一个人去游泳
据说鬼叔中与郭翔都一年到尾游泳,冬天游泳有个专用名词:冬泳,这一般需要特地强调,说起来就可以让人起敬。去年冬天下雪,就特地传来消息说,老鬼去游泳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其他时候游泳就不必如此。有时我怀疑鬼叔中是叶公好龙,郭翔我就不怀疑,郭翔是一个很不错的人民教师。
去年还是前年,清流入城处开张了一个山城山庄,里头有游泳池。那年天气好像特别热,就常有人谈论去山庄游泳,街上的店里挂着花花绿绿的泳衣和游泳圈,很是好看。有一次我在街边看到一辆小汽车,几个人要去游泳,男的女的都有,他们谈论着,天气很热啊,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夜晚,东门桥那是一块风水宝地,桥上挤满了人。桥上的灯因为坏的居多,大家黑摸摸地站着。桥下吹来凉爽的风。
我一般下午下班后去游泳,就在东门桥下,从这头一口气游到那头的清流一中,休息一下,再游回来。然后就在水里漂浮着,躺着。从水东路侧面的小巷子拐下去,那里以前是从城关到嵩口的渡船码头,后来因为1994年的那场大洪水冲了桥,重修的桥提高了很多,这里就废弃了,但码头还在,小汽船突突突地从嵩口开回来后也停在这里。我下班后回房间换上短裤拖鞋往背上搭条毛巾,啪嗒啪嗒地走上街,经过几个小店铺,然后从那个小巷里拐下去,就到了河边,来到了小码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