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勇
潘安的美只是魏晋“尚美时代”的产物,《世说新语》上有《容止》帅哥篇,潘安就是其中的一位了。潘安到底有多美,为何会成为美男的符号,有两个典故,形象生动地诠注了个通透。一说潘安每次乘车出游,姑娘们不但围追堵截,还争相向潘安投掷水果,每次出游,都能够拉一车水果回家。另一说是与潘安同时代的一个丑男左思,仿效潘安挟弹出游(注:史料载“潘安妙有姿容,喜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结果,被喜欢潘安的女子们恨恨地掷石唾弃了一回,这个“东施效颦”男人版,促使帅哥潘安的名声更大了。
然而,成就潘安“流芳千古”的还应该有三个重要的原因,这三个原因重要倒一个都不能少。至少我这样认为。第一个原因,潘安是大孝子。当年,潘安任长安令时,一天,母亲身体不适,偶染小恙,病痛中强烈地产生了思乡之情,说很想回乡颐养天年。潘安得知后决定送母亲回归故里,满足老人的心愿,并弃官奉亲,跟随母亲回家奉养,以尽孝道。而司马氏又标榜“以孝治天下”,潘安辞职侍亲,也就顺理成章了。《二十四孝》故事中,对潘安“弃官奉亲”还附有一首诗,曰:“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借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第二个原因,潘安对爱情专一。史书记载,潘安12岁时就与魏晋初期的名门望族杨肇的大女儿订下了婚约,从订婚到完婚,两人经历了漫长的17年恋爱历程,感情笃定,矢志不渝。之后,两人长相厮守,感情专一。这一点潘安有《内顾诗二首》,一首云:“静居怀所欢,登城望四泽……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驰情恋朱颜,寸阴过盈尺。夜愁极清晨,朝悲终日夕。山川信悠永,愿言良弗获。引领讯归云,沉思不可释。”此诗出自潘安19岁时,在那个“多妻室”的时代,这个常被洛阳女子们“掷果盈车”的大众偶像,对未婚妻的感情如此的专一,加之婚后二十多年和谐的幸福生活,连时下人也不得不竖起拇指而颂之。最感人的还在后头,潘安52岁时,也就是公元298年,“潘妻杨氏卒于洛阳”,丧妻之痛,潘公摧心断肠,一口气写下了数首(篇)悼念爱妻的诗赋文章,一首曰:“岂日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第三个原因,潘安是一位著名诗人。说潘安是著名诗人,不是没有根据。当年,潘安被人诟病趋附贾谧,为依附贾谧“二十四友”之首。“‘二十四友’多为文学之士,如潘岳(即潘安)、陆机、左思、石崇等,几乎占当时文坛泰斗”。南北朝时梁代钟嵘在《诗品》中将其列为上品,并说潘诗灿若舒锦,无处不佳,堪称西晋文学界的大家。潘安的赋,当时也最负盛名,如《西征赋》、《秋兴赋》。其辞采之美,在西晋同类作品中都很突出的。尤其是《西征赋》,六千多字,是整个晋代篇幅最大的作品。左思写《三都赋》花了十年工夫,虽产生了“洛阳纸贵”的效应,也不过三千多字,其艺术成就不能和《西征赋》比肩。最重要的是潘公开创了悼亡诗题材,“潘岳之文,以哀诔最为著名,仿佛汉末蔡邕”,“是魏晋时期最出色的哀诔文章高手”。如《阳城刘氏妹哀辞》,此诗为胞妹而作,开头即见精彩:“鸟鸣于柏,乌号于荆;徘徊踯躅,立闻其声。相彼羽族,矧伊人情,叩心长叫,痛我同生。”以比兴开篇,于诔体中实稀见,潘公用之,令人“立闻”其哀号长叫之声,颇收振发奇效。
这多“才情”,却被一“德”所累,荒废了人格与操守。
据说潘安为了功名利禄,为攀附权臣贾谧,在贾谧行径的大路上,“远远地看到高车驷马扬起弥天弥地的尘土,马上低首垂目长拜下去”。攀附权贵下作到听从贾南风皇后的“命令”,以制造假圣旨,而最终害死了太子司马衷。
潘公名岳字安仁,为什么不叫潘安仁而唤单字“安”。民间也有一种说法,曰:潘安,因为其曾经侍奉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最无耻的皇后贾南风,德行操守实在当不起这个“仁”字,因此,后人省略一字,乃有潘安之名。
(选自2006年1月12日《郑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