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必读的508篇经典管理故事
24552300000063

第63章 策略篇(1)

不同的人甚至竞争对手都可以采用同一策略,策略会因运用者的技艺高低和熟练与否而显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智者可能会运用得出奇制胜,愚者则可能会弄巧成拙。

刚柔相济

南越王赵佗,原来是秦朝派到广东、广西管理南方的地方官,秦朝灭亡后,他自立为王。

汉高祖平定天下后,不愿再动刀兵,就对赵佗实行了安抚政策,仍任命他管理南方,并给他一些赏赐,这种安抚政策使汉朝的南疆及偏远地区长期得以安宁稳定。

可是当吕后执政时,却将南方视为蛮族,并制定一些民族歧视或压制的政策,激起赵佗造反闹事。

吕后派兵征讨,结果因南方气候潮湿酷热,瘟疫流行,汉军作战屡屡不利。汉文帝即位后,恢复推行安抚政策,除给赵佗许多赏赐外,还给他的亲属加封官职,使赵佗深受感动,自动废除王号,并上书请罪,发誓永远诚心向汉朝称臣。

软硬两手策略的另一种应用形式是“一边唱白脸,一边唱黑脸”。管理者对工作应该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对下属既要关怀备至,又要严格要求。所以当下属出现明显过错的时候,管理者要给予严厉的批评。这种必要的批评,很可能使下属心情紧张,背上包袱,因此管理者还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灵活巧妙地缓和紧张气氛,使被批评的下属既深受触动,接受批评,又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为己所用

东汉末期,朝政腐败,卖官猖獗,贪污受贿,日盛一日。加上连年灾荒,粮食歉收,百姓苦不堪言,实在无法过下去,各地农民纷纷起来造反。

青州地区的农民军发动了起义,广泛活跃在济南、德州、吴桥等地,人称“青州兵”。他们平时耕田种地,从事农业生产。打仗时,男女老少齐上阵,最多时有上百万人。

济北的行政长官鲍信是曹操的好朋友,他见青州兵声势浩大,局面无法控制,就请曹操帮他镇压起义。

曹操一看好朋友求救,于是兵发济北,可是曹操还没有到,鲍信就战死了。

一天晚上,忽然有个军卒送来一封信,说是城下有人用箭射上来的。信中说让曹操不要再扞卫汉朝王室,而与他们一道推翻朝廷,但曹操非常忠诚于汉朝王室,怎能与他们一起背叛朝廷呢?可曹操并未拒绝他们,而是眼前忽然一亮,心想自己为何不利用机会,将他们收编呢!

于是,他就给青州军将领写了一封信,提出招降的优厚条件,分化青州军。同时,调集兵力,设下埋伏,打击坚持斗争的起义军。

经过软硬兼施、连拉带打的进攻策略,青州军便被瓦解了。经过整编,曹操从中选出30万人,组成了他的主力部队,号称“青州兵”。

从此,这些军队跟着曹操,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曹操便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操不去招降起义军,凭着自己有限的人马,去和青州军死拼硬打,曹操的结局恐怕不会太令人乐观,极可能是鱼死网破,两败俱伤,双方谁也没有好结果。在企业的管理中,软硬兼施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方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必要的退步,有时就意味着进步;不必要的进步,有时则意味着退步。软硬兼施、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取得胜利不可缺少的。

以儆效尤

姜太公帮助周武王灭了商纣,周朝立基之后,想网罗天下贤才为国效力。

当时齐国有一位贤人狂矞,颇受当地人敬仰。姜太公慕名而来,请他为周王效力,没想到连续拜访了三次,都吃了闭门羹。

于是,姜太公毫不犹豫地把他给杀了,周公旦想救也来不及,非常不满意,便问道:“狂矞是一位贤人,不求富贵显达,自己掘井而饮,耕田而食,正所谓隐者无累于世,为什么你把他杀了?”

姜太公回答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天下大定之时,人人应为国家出力。一个人的立场不是拥护,就是反对,绝不允许有犹豫或中立的思想存在。以狂矞这种不合作的态度,如果人人学他那样,那还有什么可用之民、可纳之饷呢?

所以,把他杀了,目的在于杀鸡给猴看,以儆效尤!

果然,以后那些贤才再也不敢恃才自傲了。

所以,在意见纷纭,工作受到许多阻挠的时候,为使步骤划一,政令贯彻执行,必须以严厉手段来应对,绝不能优柔寡断,拖泥带水。

企业规模越大越复杂,越见机巧奸诈。人是神秘的,每个人都各有主张,各行其是,如果管理者不能树立权威,则工作很难进行下去。所以,必要时必须杀一儆百。但一定要注意选好突破口,既然决定要杀鸡,就要保证一定能儆猴。

灵活的商人

东汉时期,辽东一带的猪都是黑毛猪,当地人也都习以为常,忽然一天有一个商人家中的老母猪生了一窝毛色纯白的小猪。大家都争相观看,附近一带的人都认为这一定是一种特异的品种。

于是就有人给这个商人出主意说:“如此干净纯白色的小猪,天下一定少见,你应该把它们送到洛阳,去献给天子,皇帝肯定会重重地赏你。”

又有人走来给他出主意说:“还不如把这群小白猪拉到山东市场上去,肯定能卖个大价钱,物以稀为贵,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后悔都来不及了。把猪送到洛阳,好的话可能会受到皇上赏赐;如果不好,皇上以为你在戏弄他,说不定危险就来了,还是卖钱实在。”

辽东商人听了,果然动了心。经过一番盘算,觉得还是把猪运到山东市场去卖个大价钱比较合算。于是他把白毛小猪装上车,向山东进发了。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等走到山东时他的小猪也基本上都长大了,他喜不自胜,这一回不知道要发多大一笔财。

这一天,当他把白毛猪运到市场的时候,简直给吓呆了,原来山东市场上到处卖的都是白色的猪,白毛猪在这里不足为奇不说,价钱还不如辽东的黑猪。辽东商人眼看着猪卖不出去,空欢喜一场,心中十分懊悔,心想还不如在当地卖了,也总比现在这样强啊!

胡思乱想了一阵以后,他灵机一动:既然辽东没有白毛猪,这里白毛猪的价格也不贵,我为什么不从山东贩几十头白毛猪回辽东?那样才是真正的物以稀为贵,肯定能赚一笔钱。

于是,他就从山东贩了几十头白毛猪回辽东,很快就卖出去了。接着他又贩黑毛猪到山东,从中又获得了不少的利润。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跻身于强者行列的,多数并不是固执己见、碰了南墙才回头的人,而是思路灵活,知其不可就赶快转向的人。

不骄不躁

一只狡猾的狼住在一片森林里,离森林不远处有一片牧场,时常有一群羊在那里吃草。狼见了,心里痒痒的,但几只牧羊犬十分强壮,它们时刻警惕地向四周张望,狼始终没有下手的机会。后来,狼想出了一个诡计:挑拨牧羊犬和羊的关系。

一天它突然看到有几只羊落在羊群后面,便偷偷地跑过去,和颜悦色地对那几只羊说:“别害怕,可爱的小羊们,我绝不会伤害你们,因为你们是这样可爱,而我们狼的死敌是狗而不是你们。”

“可是,你们吃羊啊!我们前不久还有伙伴被狼咬死了,你们都是外表上好,其实内心是一肚子坏水。”善良的小羊壮起胆说。

“我们窜进羊群是为了咬死狗,但在一片混乱中,我们可能误伤了羊,然而这绝不是我们的本意。如果我说谎就让我立即倒地死掉!”狼辩解道,“我们是很想和羊成为朋友的。只要你们把狗轰走,我们就能和平相处,我想我们一定会是好朋友。”

渐渐地,狼先后把十来只羊引到了一边,对它们花言巧语地提出了同样的建议。

一天傍晚,那些羊真的串通一气,把牧羊犬轰走了。

这时,狼从森林里冲了出来,毫无顾忌地向羊群扑去。大家一看狼,吓得面无血色,羊一只只被狼咬死,扔在了那里。

故事中的狼很讲究行事的谋略,它虽然垂涎于羊肉的美味,却并不操之过急,而是一步一步将羊引入自己的圈套中,最后成功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样一个已经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年代里,讲究速度与注重战略并不矛盾。战略成功可以保证企业在正确的方向上快速前进。

勤于思考

民国时期,有一位欧洲的神甫到山东传教。他看到当地人民生活非常苦,动了恻隐之心,他苦思良策想改善教友们的生活。

有一天,神甫走过一户人家,看见妇人在门口梳头,有些头发掉在地上。这一幕触发了他的灵感。

在欧洲,工厂内的女工都必须戴发网上工,不仅可以避免头发卷入机器,也是一种装饰。

如果把妇女掉在地上的头发捡起来,然后编织成发网销到欧洲去,不就可以改善教友们的生活了吗?他感觉这是一个可行的计划。

通过多方奔波,神甫的计划实现了。

企业家们有句明言:不怕你的口袋空空,只怕脑袋空空。只要肯动脑筋,垃圾也能变成黄金。在销售界有个鞋子的故事,由于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制鞋的最终结局不同。一个认为孤岛上没有销路,结果没有动手开发鞋子,钱也没有赚成;另一个则认为人们没有鞋子穿,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出鞋子,最终赚了大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坚持也需策略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我并不是来乞讨的,另外我想借你们的锅热一下石子汤喝。”

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这个可怜人这时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

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又给了他一些盐、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当然,你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到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如果这个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有什么结果呢?

这个仆人肯定会说:“得了吧,你又不是真饿,装得还挺像那么回事。”

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不论做什么事,方向一定要正确,但还须采取适当的策略,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成功。尤其在企业改革过程中,要想打破过时的旧规章、旧机制,总会遇到各种既得利益团体的阻碍,这时若采用强硬的态度和做法反而会事与愿违,甚至招致惨败,倒不如从最容易变革的地方入手,点点滴滴、循序渐进地一步步做起。

炫耀的后果

狮子与猎豹打架打赢了,便得意扬扬地往回走。路上,遇见一只蚊子在眼前晃动。狮子勃然大怒,咆哮道:“滚蛋!你这不足挂齿的小虫,为什么挡住我的去路?”

蚊子被激怒了。这个体形虽小,但是极具自尊心的小虫子向狮子发起了袭击。

“你以为你号称是百兽之王我就会怕你吗?蛮牛比你有力气都任由我摆布。”说着话蚊子扑扇着翅膀,发出嗡嗡声,然后摆开架式,对准狮子的脖子一头扎了下去。

蚊子还吹动战斗的号角不断招呼同类来进攻森林之王。狮子气得发疯,它四爪乱舞、眼露凶光、唾沫四溅、声声怒吼,把百兽吓得魂不附体,逃之夭夭。

小小蚊子才战了百十个回合,狮子浑身上下就连鼻孔都遭受到袭击。它真是怒火万丈,用尖牙利爪把自己撕抓得遍体鳞伤,用尾巴把它的身体抽打得山响。

可是除了在身上留下更大的伤口之外,每一下都扑了空。愤怒疲惫的狮子终于无力地瘫倒在地。此时,小小的蚊子高兴地笑了,它鸣金收兵,凯旋回朝。

一路上,蚊子到处夸耀自己的战果,却不料蜘蛛张网正在路上等待这个狂妄的小家伙。战胜狮子的蚊子就这样成了蜘蛛的美餐。

企业的领导人在竞争中应该有“静以幽,正以治”的风度。这对竞争取胜是有很大帮助的。

不辨而明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贵为丞相,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

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奏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一句也不辩解,并全都承认,这是何等的一种智慧呀!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誉”,无论他如何辩解,旁观者都已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也许在继续“使诈”。公孙弘深知这个指责的分量,采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

这其实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及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分量。公孙弘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

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沽名钓誉了,因为这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

以退为进,这是一种大智慧。特别是领导人,在这方面如果运用得好,更能受益匪浅。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受大众至少是团队内部成员的关注程度肯定会高于一般人。而有些人可能对情况不怎么了解又喜欢乱下结论,甚至有时候会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加到你头上,这时候你去辩解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心中有鬼,即便最后得到澄清也极可能给旁人一种不好的印象,更何况有时候你无意之中真的会犯一些错误。

稳住对手

从前有个富人,他拼搏了大半辈子,积蓄了很多财产。

这个富人的妻子得重病去世了,富人便很辛苦地一个人把儿子带大,儿子很争气,远在他乡拼搏事业。

富人在家一天天地老了下去。他对自己的身体很清楚,又害怕万一有一天贪心的仆人会侵占财产。于是很早便立下一份特殊的遗嘱:遗嘱里面有很多财产选项,就是儿子只能选其中的一项,剩下的将要全部交给仆人。

富人死后,仆人很高兴:“我终于没有白服侍你那么多年,哼,这也是我应该得到的那部分了。想不到我马上就可以成为富人了。”

于是仆人便去找富人的儿子。

儿子知道父亲去世后很伤心,但是却强忍悲痛,从遗嘱中选了“接管所有遗产”这项。

仆人这时候傻了眼,心里所有的计划全都破灭了。

有时并不见得是敌强我弱,但潜藏在身边的对手总是让人防不胜防。富人的做法就是稳住对方,让对方因失去防备而丧失判断力。

借刀杀人

树林里有一棵无花果树,无花果树上面飞来一位白鹭太太。它看见这里有树影婆娑,就安下了家。下面的树洞里住着一条阴狠的黑蛇。它默默地等待着饱餐一顿的机会。机会终于来了,白鹭太太出去觅食。蛇蜿蜒爬上去,可怜白鹭小雏还没有长出翅膀来,蛇就把它们吞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