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故乡的路
24546600000054

第54章 看海

我是在普陀山看海的。汽车从宁波出发,跑了五十多公里的连岛大桥,又坐渡船才到达普陀山。普陀山是佛教圣地,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将普陀山佛教各宗统一归于禅宗。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又规定该山以供奉观音为主,是观音的道场。历朝相继兴建寺院,解放前一度有寺院、庵堂和茅蓬二百二十多座,有僧尼四千多人。其中普济、法雨、慧济等三大寺较为典型。乘坐环岛车来到双峰山下,寺庙相连,有一座佛庵不大,抬头便见“不肯去观音院”几字,“不肯去”怪怪的。看那几字笔法圆润,苍劲有力,不知出自哪朝哪代书法家之手。佛教中也是无奇不有,怎么能用“不肯去”作为观音堂之名呢?它偏偏就作了,而且留传下来。我游览过全国不少寺庙,但用“不肯去”命名的寺庙,只有普陀山。

据《普陀山志》载,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僧慧锷自五台山请观音像归国,途经普陀山,为大风所阻,居民张氏舍宅为院于双峰山下,后观音像就留在宅院,号“不肯去观音院”。

“不肯去观音院”东面临海,眼前一片海蓝蓝。有人说:内陆人看海不应该选在普陀山,因普陀山属舟山群岛中的一岛,舟山群岛有一千多个岛屿,所以在普陀山看海没有那种横无际涯的感觉。其实不然,尽管普陀山左右不远都有岛屿,但正前方的视线并无遮拦。我站在“不肯去观音院”前的崖石上,褐色的崖石被海水浸湿得百孔千疮,海风轻轻地吹,放眼望去:圆天盖着大海,蓝水托着一叶孤舟,远看不见山,也不见树,那天边只有云头,近去只有飞翔的海鸥。

海呈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静谧和碧蓝,一波一波的海浪从遥远的天边游来,推向海岸,撞击在脚下崖石上,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每一排浪花都朝着我脚下这个命定的方向欢快地游来赴死,这个永恒不绝的赴死突然让人十分感动。浪花扑上来,又退下去,第二个浪花再扑来,再退下去,前仆后继。浪花一路奔跑着扑向他不懂的死亡,死亡一定不是他的理想,可是他死了。这使我想起了电视中的“动物世界”,成千上万的角马也朝着一个方向奔跑,前面有沼泽,沼泽里有许多鳄鱼,对岸还有食肉动物狮子和豺狗,面对死亡,角马们毫不畏惧,千万头角马朝着一个方向往前冲,如滚滚洪流,我不知道它们为了什么,那么悲壮!角马们绝大部分还能劫后余生,可每排海浪绝无回头,更加悲壮!大自然的法则与人类的法则是否雷同?

蓝晶晶的海面,在遥远的地方和蔚蓝色的天空融合在一起,美丽极了。唐代文人王勃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妙佳句,他那是描写赣江的。江水与海水有什么不同?海水真的是蓝色么?我走下石崖,脱去鞋袜,踏进海水,海浪一漾一漾地吻着我的脚,溅湿我的裤,我捧起海水,海水其实不是蓝色的,和纯净水一样,也是透明的、无色的。神秘的大自然,为什么放眼望去海水是蔚蓝色的呢?开始我认为是因为海水的深度所至,其实我的认识是不对的。海水之所以蓝得可爱,与深度是有关系,但根本原因是太阳的巧手打扮。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遇到障碍物时,波长短的光散射的光线强,如紫色、蓝光就纷纷散射到周围去了,或者被海面折射回来。海水越深,散射、反射的蓝光越多,海水在我们的视线里就成了碧蓝了。

海风增大了,从拂面的海风就有所感觉,双峰山的树木在呼呼作响,海浪明显比刚才增高加急,湍流在永远不停地涌动,海,是否与人一样也有一个起搏的心脏,不然海水怎么会永远躁动?海的远处有一种低沉的吼声,这种吼声没有起落,是平板式的,声波在一种高度中持续。使我想起了“山呼海啸”这个成语,我没见过“海啸”那种场面,想象着那场景一定十分恐怖,“海啸”对于它周边一定距离的区域肯定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是人力不可抗拒的灾难。据说有两种原因可以引起“海啸”:一是地震;二是海洋季节性风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台风”。“海啸”有两种明显的特征:一是声音,那种充斥在天地间的吼声,淹没了覆盖了宇宙间所有的声音,是比我眼前所听到的吼声大无数分贝的声音;二是巨浪,上百米甚至是几百米高的海洋巨浪,海水突然从海平面涌起上百米甚至几百米的急流巨浪冲向一定距离的沿海陆地。田园、村舍被巨浪损毁。一切陆地动物都因海水而死亡。可想而知大海有其温柔宁静的一面,也有狰狞凶残的一面。

我穿上鞋袜准备爬上崖石,有人高喊“退潮啰”,我回头望去,海水在无声无息地退去,远处比较平坦的地方在不断地向前延伸,刚才还被海水覆盖的地方瞬间便露出黄澄澄的沙滩。三五成群的人冲向沙滩,追着海水在那里捡海带、扇贝、海螺、贝壳之类的东西,海边人将他们叫做“赶海”人。远处的海岸线还在向前伸展,我脚下褐色的崖石水位在不断下落,裸露出一米多高的长期被海水浸泡的长着海苔的黑黝黝的崖壁。大海像一个巨大的盆子,盆子的一方被人为地抬起来一样,海水向远处倾斜,近处的海岸线自然地提升。大海远去了,有人说远去的大海能带去悲伤和忧愁,但我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有点惆怅,海水为什么会远去呢?去哪里呢?据资料载:“海洋潮汐”是由于月亮和太阳引潮力的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周期性涨落的现象,称为“海洋潮汐”。习惯称为“海潮”或“汐潮”。海潮的平均周期(即上一次高潮或低潮至下一次高潮或低潮相隔的平均时间)一般为12小时25分。在白昼称为“潮”,在夜间称为“汐”,两者名异实同,潮汐的大小和涨落时刻逐日不同。因月球的引潮力比太阳大,故潮汐现象主要随月球运行而变化,由于各地纬度不同和海区地形、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除上述每日升降两次的半日潮外,还有每日升降一次的全日潮和每日升降两次和一次混杂出现的混合潮。海洋潮汐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潮位升降,在水平方向上表现为潮流涨落。

我不知道这次退潮是什么性质的潮,但我确实看见了大海退潮,遗憾的是我没有见过涨潮,涨潮不知是不是退潮后的海水复位叫涨潮,还是在原来水位的水平线上升水位为涨潮?

其实,大海的潮起潮落就像人的呼吸一样平常,因为大海没有把自己看得太重,就不会失重,大海没有把自己看得太高,就不会失落!放眼望去,大海无际无涯,博大、宽广,不是因为它拥有得多,而是因为它计较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