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故乡的路
24546600000025

第25章 守望

这是入秋后的一场雨,是从半夜开始的。炸雷轰轰隆隆,就在后门的墙角下炮响,伴着大风,一束束耀眼的闪电把窗外的青山照得透明,青幽幽的,瘆人!这时徐娘想起了老伴,老伴是去年过世的,若是那老鬼在身边,她就不会怕。雷电过后就是大点子雨,淅淅沥沥,一阵接一阵,徐娘的干咳与炸雷和鸣,也一阵一阵的,只是干咳、无痰,咳得心肝像被人扯起来一样,还伴着低烧。徐娘自己知道,这是前几天晚上睡觉电风扇抵着吹了的。

徐娘知道这个下半夜她是无法入睡的。人老了就过去的事情忘不了,眼前的事情记不住,老是想过去的一些事。她十七岁嫁给老伴到现在已经四十五年了,四十五年好像一晃就过去了一样。她一共生了六个儿女,三个夭折,剩下两儿一女。女儿已经嫁邻村,两个儿子已经成了家。大儿子十几年前就去城里打工,随后将小儿子也带出去打工,接下来是两个媳妇跟着进城。孙子们也被带进城入学,家里剩下她这个孤老婆子。人越老越怕孤独,苦命的人就是这样,你越怕什么,偏偏遇到的就是什么。六十多岁的人,只能孤独地住在乡村,一早一晚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窗外的雨一阵接一阵的,根本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夜显得那么幽长。徐娘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惧,她打开了房间里的灯,闩紧了房门,拉上了那能看得见幽幽青山的窗户上的帘。这房子是小儿子去年盖的新房,盖这房子时,她是极力反对的,可小儿子还是盖了。家里房子本来就多。她和老伴改扩建的那栋房,孩子们现在都叫“老屋”。老屋是两层的红砖楼,又宽敞,又在村子中间,出场又好,蛮好活命的。可两个儿子谁都不要。大儿子前年在老屋附近的空场上盖了一栋三层的小洋楼。按说已经可以了,兄弟俩一个住老屋,一个住新房,一家一栋又在一块挺好的。可小儿子不干,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哥盖了新房,我不盖留住老屋这祖业,别人会说我没得用。”不知道为什么兄弟俩偏要拼着盖房。小儿子还拉了一些债,才盖了这新房。这房子又吊在村边,由于村中没有空地基了,要盖房子只有向村外占地。这房基原先是农业社里的“苕种地”,多肥沃的一块地哟,分责任田时分给了小儿子,现在又做屋又围院子,将一块地全废了,让人心疼。现在一共三栋房,只留下她这一个孤老婆子看屋。这洋灰、铝合金的房子徐娘住不惯,她喜欢住老屋,住惯了,鸡、猪都在那里,住在那里踏实。可乡村里有规矩,新屋的头一年夜晚要有灯火,当餐要有炊烟。只是苦了徐娘,去年帮大儿守了一年的新房,今年又要给小儿子守一年新房。他们只是春节才能回家住上十来天,盖那么多房子又没人住,盖房干什么?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小了,快天亮的时候徐娘又睡着。由于房里亮着灯又拉紧了窗帘看不见外面的天,徐娘这一觉睡到早晨九点才醒来。她拉开窗帘一看,天晴了太阳已升起来老高了。人老了就是不行,老是颠五倒六的,该睡的时候睡不着,不该睡的时候又醒不了。老屋的鸡还在笼里,猪还在圈里都没喂,想到这里,她迅速锁上门来到老屋,喂鸡喂猪,又给自己弄点吃的,收拾完好后才扛着锄头向黄豆地走去。

村庄的田野绝大部分荒芜,杂草丛生,大片的地里只有星星点点的几块地种着棉花、芝麻和黄豆。远远望去畈田里也只是间或有几块田种着稻谷。现在的农民都不种田了,她始终想不明白这个道理。农民本来就是种田的,都不种吃什么呢?没饭吃那是要饿死人的,五八年五九年的饥荒吃树皮,吃观音土,她就亲眼见过村里饿死了人。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村庄里只有妇女、老人和孩子留守。本来儿女们都说她年岁大了不要她再种田了。两个儿子每月按时各寄回两百,女儿也每月寄一百,加起来她每月有五百块钱的生活费。她一个子儿也没用全存起来了。尽管自己六十多岁了,她觉得自己身体还好,能动能干活,她就是要将两个儿子的责任田地能种的都种上。

她来到黄豆地里,黄豆已经黄熟了,可以割了,由于昨晚下雨,地全部落涨,现在不能下地,徐娘准备明天割黄豆。

看完黄豆,徐娘又去了棉花地和苕地。棉花长得不太好,棉花林里有的杂草长得比棉花树还高,是施肥少了和锄少了,“花锄七次白如银”。她记得只锄过一两次。庄稼是骗不得的。尽管长势不太好,不太高的花树还是结满了蕾。再过半个月该捡棉花了。

苕地的苕藤长得茂盛,苕藤这东西是节节下根的,过去农业社里一般要翻两三次,不让它节节下根。让肥和光合作用全部集中于主根部,那样苕才能长得大。由于忙不过来,这苕自从栽下去后一次也没有翻过。她也懒得管,反正大部分是喂猪,苕大点小点无所谓。

最后,徐娘来到了畈田里,糯谷已经吊钩打了黄艳。几亩田的“一季晚”,谷穗已经出齐。由于昨夜的雨几块田都关了水,她挖开田缺排水,因为稻谷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多少水了。她要将大田排干,入冬好栽油菜。

徐娘望着满田的稻谷,有点着急了,要不了一个月就要秋收了。秋收的农活是很辛苦的,自己毕竟年岁大了,单靠她是很难收完这几亩田的稻谷的,现在村庄里连请来帮忙的人都没有。她多么希望儿子和媳妇们回来,回到这田地里来帮几天忙呀。

儿媳们能回来吗?她望着村口那条通向外面的路,痴痴地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