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老实,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斤斤计较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似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那家伙罪不容赫、无可药救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斤斤计较,认死理,过分挑剔,容不得人,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异己之徒。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极有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目光短浅,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伟人。
陈明为人老实,又爱斤斤计较,他总抱怨他们家附近副食店卖酱油的售货员态度不好,像谁欠了她二百吊似的,后来同事的妻子打听到了女售货员的身世:丈夫有外遇离了婚,老母瘫痪在床,上小学的女儿患哮喘病,每月只能开二三百元工资,一间12平米的平房。难怪她一天到晚愁眉不展。这样一来,显得陈明太苛求别人了。
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斤斤计较的老实人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和不应该干什么,知道什么事情应该认真,什么事情可以不屑一顾。老实人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如果老实人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认真,可以敷衍了事,他们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该做的事,他们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他们变得宽宏大量,人们就会乐于同他们交往,他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事业的成功伴随着社交的成功,应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老实人天生自卑
老实人常常把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不足,他们的结论是: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做得更好,因此放弃了努力,并常常指责自己。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总感到自己矮人一头,于是只有关闭交往的大门,成为孤家寡人。
一个老实人能找到一万个理由说自己如何如何不如别人,比如:我个矮、我长得黑、我眼睛小,我不苗条、我嘴大、我有口音、我汗毛太多、我父母没地位、我学历太低、我职务不高、我受过处分、我有病、乃至我不会吃西餐等等,可以找到无数种理由让自己自卑。他们由于自卑而焦虑,于是注意力分散了,从而破坏了自己的成功,导致失败。即失败—自卑—焦虑—分散注意力—失败,这就是自卑者制造的恶性循环。一个人如果陷入了自卑,在人际交往中除了封闭自己以外,就有可能会奴颜卑膝,低三下四。
老实人的自卑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是在老实人的成长中,受到的负面暗示太多,也可以说是受的批评太多了。失败和挫折太多了,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总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最糟糕的是自己关起门来,想像自己如何不如别人,如何失败等等。
自卑会给老实人带来什么后果呢?
自卑使他们固步自封,对外部世界产生敌意;自卑使他们失去自信,不敢参与激烈的竞争;自卑使他们不敢冒险,不敢创新、永远落后。一个自卑的老实人,他不仅不敢有远大的目标,同时他将永远不会出类拔萃;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自卑,只能当别国的殖民地,站不起来,也不敢站起来,只能跟在别国后边当附庸国。
自卑是老实人的麻痹药,自卑是老实人的落后丹,自卑是老实人的自杀的剧毒品!
老实人牢骚多
每件事情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当你遇到不好的部分时,先学会思考,如何在这里面学习和成长才是重要的。“牢骚太盛防断肠”。
一个老实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他愁肠百结,异常苦闷。有一天,这个老实人去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上帝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上帝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结果,这个老实人翻遍了乱石堆,却无功而返。这时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那枚戒指——那枚金光闪闪的金戒指。上帝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却一下子便醒悟了:当自己还只不过是一颗石子,而不是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时,就永远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上帝给谁的幸运都不会太多,面对不佳的际遇,一时的坎坷,老实人都抱怨命运的不公、上帝的捉弄,却不能正视自己,冷静地审视自我,问一问是否已经将自己磨炼成一块金子,一块熠熠生辉的足以让人一目了然的金子。
的确,尘世琐屑,红尘纷扰,总难免遭遇凄厉的狂风,淋漓的冷雨,但是,这并不是苦难,而是恩赐,正是上天对我们生命的打磨与锤炼。因为,生命的初始,就像一块璞玉,质朴而粗糙,没有光泽,需要我们细细地打磨,耐心地锤炼。这样才能去粗存精,精益求精,显示出生命的厚重与光华。
生命是美丽的,而且异常精彩。面对不幸,面对潦倒,老实人所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该是不断捕捉生存智慧,承受苦难,直面打击,最终将自己打磨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要知道,上帝永远是公平的。等到有一天,你真正将自己打磨成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子时,任何人都掩不住你灿烂夺目的光辉。
神父去拜访一位久未到教会做礼拜的教友。
教友说:“教会的是非问题太多了,一堆人扯在一起,就喜欢说人的是非,我感觉非常累了,我不喜欢这样的教会。如果教会不这样,是个单纯的地方,我就会去。”
神父没有办法,因为他自己也觉得教会的是非问题很多,而这问题也持续了很久。
他沮丧地回来请教有经验的老神父。
老神父去找教友,教友又把他的话重复一遍,“如果教会是个单纯的地方,我就会去。”
老神父听完一笑,问:“你有看过这样的教会吗?”
教友想了想,摇头说:“没有看过。”
老神父说:“如果有的话,我劝你也不要去。”
教友疑惑的问:“为什么?”
老神父答:“你去也只是污染教会而已。”
对于生活中的许多不顺遂的事,我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抱怨。
抱怨也并不是不好,但是它容易令我们陷在负面的情绪中。
教友抱怨教会人事是非多,而它也确实是如此没错,但教会一定有其他的优点,一味的在它的缺点上专注,就容易因放大了缺点,而忽略了它的优点。
每件事一定都有它的优点,遇到不好的部分时,先学会去思考,在这样的事件中,我能学到什么?既然这样的事只有你才能碰见,可是这一定是这个世界特别给你学习的试题。如何在这里面学习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试着去看事物可令自我学习成长的部分,而不要专注于令自我负成长的部分。
有些志同道合的人会联合起来一起写小说。他们一起出钱,不定期地出版他们所写的小说,偶而也会聚在一起交换心得。在这样的团体里面,总会有想要拿文艺奖,想要真正成为作家的人。可是有很多这样的人,明明自己还没达到那个水准,却一直感到不满;这种人会不断地抱怨别人没眼光,不会欣赏他那优秀的作品。对他们而言,他们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作品不好。
目前许多媒体都到处在寻找小说界有才能的新人。所以如果你稍具才气的话,能不被发觉吗?像前面所说的那些人,他们之所以不被重视,就说明他们的作品还没到那种水准。
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作了过高的评价,并且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并将原因归咎于运气不好的话,那么你大概就是那种会抱怨上天不公平的宿命论者。这类人不仅在小说界,在一般商业界也到处可见。
最常见的就是,老实人常说:“公司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实力”、“上司没有眼光,所以我再努力也得不到他的赏识”、“大家都无法欣赏我的能力”等等。而且老实人常最容易怪自己运气不好。然而问题是这真的是别人的错吗?这种人就像自己没有实力却怪别人没眼光的小说家一样。
当一个人凡事都怪运气不好的时候,他就很难跳出那个框框了。总之,最重要的是不要随随便便地就把一切的责任往命运推。宿命论者,大多非常的灰暗、悲观。他们越是这样,幸运女神就越不会去眷顾他们,他们就更相信是运气不好,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老实人事情做地好不好基本上并不是问题,成为问题的是他们老是把一切推到命运上这件事。
能够开朗工作的人,大多不会是宿命论者。如果你要相信命运的话,也请你往好的方面想。如此一来才有可能不断地帮你开运。
若想杜绝抱怨,首先必须做的就是学会接受。
《为自己出征》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当你学会接受不期待,失望就会少得多。”
对周围的事急于判断,一直是人们的坏习惯。
哪个明星外表不好看;哪个政治人物操守不良;哪样的颜色不得体……种种原本自然的事物,都被我们加上“该”或“不该”,难怪生活中的抱怨越来越多,而赞美越来越少。
这样的生活,其实是自找的。
从有史以来,世界一直是个相对的世界。有黑一定有白,有好一定有坏,这是原本存在的事实。一味的想有自己想要的那一面,是绝对不可能的。
要知道,自己不想要的那部分,可能正是某个人的喜爱。
凡存在,必有价值,这是肯定的。
鸦片对很多人来说是毒品,但对有需要的病人来说,它是很好的抗痛良药。运动是健康的,但对某些特殊疾病患者来说,它是危险且会致命的。
万事万物都没有绝对。如果只想要尝甜头,而对这之外的东西都否决,只会令自己更不快乐。
谁都没有创造宇宙的力量,除非学会接受,否则难以在现今的这个宇宙里生存。既然如此,学会接受不埋怨,是对自己和他人都绝对必要的功夫。
刚开始可能会不习惯,但渐渐的学会不武断不评论,生命中的喜悦也将源源不绝到来。
努力排除抱怨,你才能不再有抱怨。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在实际生活过程中,由于人们内心的狭隘,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也正因为很少有人做到这一点,生活中才会充斥着抱怨。
《法华经》记载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个老实人探访一位有钱有地位的亲戚富翁。富翁同情他,故热诚款待,结果老实人酒醉不醒。恰好这时官方通知富翁有要事需要他处理,富翁想推醒老实人,向他告别,但老实人不醒,富翁只好悄悄地把一些珠宝塞进把他的破衣服之中。老实人醒后,浑然不知,依然如同往常,生活依然贫困。过了一些时日,两个偶遇,富翁告诉他衣服中藏宝的真相,老实人方才如梦初醒。原来这么多日子以来,自己身上有“小宝藏”也不知道!
如同那位身怀宝藏却仍四处流浪的老实人一样,我们要仔细地“搜查”一下自己的“衣物”,看看自己的佛心佛性在哪里。找到宝藏后,你还会失落惆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