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的心。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不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对孩子语言能力的最好启蒙。
然而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家长想要把它讲得绘声绘色,这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否则,孩子将对你的故事失去兴致。
那么,讲故事的方法有哪些呢?
1选择内容适合孩子的故事很关键。
给孩子讲故事要照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孩子进入幼儿期,开始对周围的世界有所认知,在这个时期要多选择一些童话故事,因为童话以儿童幻想为特征,从不同角度向孩子展示奇异美妙的现实生活,告诉他们真善美与假恶丑。
同时,在选择故事内容上父母也要倍加留心。比如什么样的故事适合男孩子听,什么样的故事适合女孩子听,只有选择内容适合孩子的故事,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孩子才会愿意听。
2注重故事质量,不要急于求成。
事实上,父母准备的故事不在于多,关键的是能否引起好的感觉和兴趣,并能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之中,成为丰富他们语言库的材料。这就要求父母注重故事的质量,不要急于求成,一味地把故事讲完就交差。给孩子讲故事,要坚持每天一次,内容稍长的故事就多重复几遍,这样一来,孩子就能熟练地记住故事了。
3让孩子开口讲故事。
一个故事讲完后,父母可以围绕着故事的主题提出几个问题。比如,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之后,可以问孩子:“孔融把梨让给了谁?”“孔融自己吃了一个什么样的梨?”这样既能帮助孩子记忆故事情节,锻炼思维能力,又能使孩子开口,锻炼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当孩子对你讲的故事有了一定的记忆和理解之后,你就应该让他试着讲述,忘了的地方给他提示,让他继续讲下去,这样无疑会激发他讲故事的积极性,天长日久,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巧妙地运用生动的语言。
给孩子讲故事时用生硬的语言,非但不能引起孩子对故事的兴趣,还可能影响其语言发展。所以,父母要巧妙地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人物、情节讲清楚,还要表情逼真,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进入角色,使故事表演富有游戏性,引起孩子的兴趣,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好机会,因势利导,教给他们丰富的词汇。
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讲故事时尽量使用普通话,用书面语,让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地模仿规范化的语言。
另外,讲解故事尽量用描述性的语言,而不是解释性的语言。比如,说今天天气很热,你要说“今天天气很热,我只穿了个裤衩”,而不要说“因为今天天气很热,所以我穿得很少”。直截了当地描述,会使故事显得更有说服力。
妈妈发现媛媛并不喜欢听自己讲故事,每次给她讲到一半,媛媛就说:“妈妈,你讲的故事一点也不好听。”妈妈经过仔细研究,才发现自己讲故事的时候语言过于生硬,每次都是照着书念给媛媛听,孩子自然不喜欢这种讲故事的方式。
于是媛媛的妈妈决定改变方法,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比如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妈妈巧妙地用不同的声调表示不同的小动物,还在故事里融入一些简单的词汇,并告诉媛媛这些词的意思和用法。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使媛媛每天都缠着妈妈讲故事给她听,同时,媛媛也能够很快地记住故事中的词汇,并在平时说话时能正确地运用它们。
5留有悬念,让孩子运用想象把下面的故事讲完。
有人说故事是人类灵感的桥梁,悬念就是灵感集成的火花。父母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自己讲,要学会引导孩子想象,并鼓励孩子来描述。这对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在萌萌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经常给她讲故事。每次妈妈讲到精彩的地方就停下来,下面的故事让萌萌自己想象。
第二天,妈妈在讲故事前,总是先让萌萌把自己的想象说一遍,再告诉她真正的故事情节。久而久之,妈妈发现这样不仅提高了萌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更是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在,萌萌上小学六年级,作文经常获得市级比赛大奖,在学校,更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演讲家”、“故事大王”。每次有上级来视察工作时,那些演讲稿也都是由萌萌所演讲的。
由此可见,讲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学习课堂,而父母便是这堂语言课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故事中体会感情,用语言说出自己的看法,用想象让故事更加丰富,这样,孩子的口才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高,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说家自然不在话下。
找到技巧,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孩子想轻松地张口说话,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肚子里有“墨水”。如果肚子里没有知识储备,即使嘴巴再伶俐,说出来的话也只能是胡编乱造,这不叫口才,而叫胡说八道。
但是,想让孩子拥有大量的知识,这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靠天长日久积累而来。其实,这里所谓的“积累”,即是记忆,没有良好的记忆力,那就很难把“素材”留在脑海里。因此,父母应当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这样才能保证孩子获得大量的知识。
李佳是个8岁的小男孩,有很多小朋友都非常喜欢他。因为,他肚子里总有那么多的故事,可以让小朋友们随着情节哈哈大笑或是伤心落泪。
这一切,都和李佳出众的记忆力不无关系。平常爸爸妈妈给李佳讲的故事,培养的好习惯,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正是凭借着出众的记忆力,李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当他和小伙伴相处的时候,常常毛遂自荐,主动给伙伴们讲故事;当小伙伴们表现出不好的习惯时,他会告诉小伙伴哪里做得不对,并把正确的做法告诉他们。
当然,有的时候,有些小朋友会和李佳的想法有出入。但是,李佳并未因此而恼怒,反而会把其中的道理说一遍。其实这些都是平常爸爸妈妈教给他的。因为他能记住,所以才说得头头是道。
在朋友圈里,李佳表现得落落大方,同时,在教室里,他也是老师非常喜爱的孩子。每次背课文的时候,李佳总是积极举手,他已经将该背的内容熟记于心,因此,背起来总是一气呵成。
就是因为这些,其他同学的妈妈曾如此表扬过李佳:“你可真是台电脑啊!”他总是能轻易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而不会像有些孩子那样想说却不知道说什么。
像李佳这样的孩子,哪个父母不盼望拥有?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个好脑子,记忆力强,这样学习、背诵就轻松很多,并且说起话来也是头头是道、满腹经纶,让他人竖起大拇指。
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像李佳这样。所以,有的父母就经常抱怨孩子:“你什么都记不住,一点记性也没有,对你说了也白说。”
其实,父母的这种“教育”,不仅不会起到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应当放平心态,认识到记忆力的好坏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训练和提高的。
在这里,给家长们介绍几种训练儿童记忆的方法。
1充分理解。
想要记住一件事情、一段文字,就必须要理解其真正含义。没有理解的记忆,只是机械的记忆,就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不但费时费力,还容易忘记。
所以,训练孩子的记忆力,首先要让孩子充分理解一件事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孩子记忆,孩子一定会记得很牢。
那么,什么才是理解呢?
所谓理解,就是指让新知识与脑子里原有的经验和知识“挂上钩”。一旦挂上钩就容易记住了。因此,家长应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所学的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所联系。
2巧用时机。
在不同时间进行记忆,效果就有可能有天壤之别。所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你要知道,哪些时候是孩子脑细胞最活跃的时刻。在这个时段里让孩子记忆,效果自然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