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聪明孩子的8堂口才课
24525800000004

第4章 父母是“口才大师”的启蒙者(3)

父母除了让孩子在学校或者幼儿园里学到标准的普通话,更可以借助电视、图书、磁带、光盘、MP3等工具,每天陪着孩子一起看“新闻联播”等使用标准的普通话的节目,这样会使孩子受到标准普通话的教育。

同时,父母还可以买一些讲故事的磁带或者CD,给孩子提供一个听故事学普通话的机会,因为目前我国出品的幼儿磁带或者CD,里面的故事多是专业的播音员和普通话很好的演员或老师朗诵的。孩子在专注听故事的时候,不仅能记住故事,更可记住普通话的读字发音。

另外,让孩子在动画片里学习普通话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既看到了喜欢的动画片,又学到了普通话,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孩子更能够接受,更愿意开口讲普通话。

4让孩子接受正规的普通话训练。

如果孩子的年龄稍大,而普通话很不标准,那么学习普通话的难度就会更大一些。这个时候,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参加青少年宫小主持人培训班,接受正规的语言培训。

梦欣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地方口音浓重的地区,从小学到初中,老师也是用大家都懂的方言授课,梦欣与同伴交流时也从来不使用普通话,以至于她的普通话里带着很浓的地方口音。

梦欣上高中那年,父母把她接到北京上学,这时,父母才意识到这个十几岁的孩子不会讲普通话,在学校里也受到同学的排斥。于是,父母给她报了青少年宫的主持人培训班,让孩子接受了正规的普通话训练。很快,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梦欣已经能熟练地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了。

可以说,在目前这个社会中,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口才,练好普通话是必修课之一。所以,父母要重视讲标准普通话的训练,尤其是在孩子年幼之时。幼儿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让孩子尽早接触普通话,既是为入学后的学习考虑,也是为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丰富孩子的词汇

丰富的词汇是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幼儿来说,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决定了语言发展水平的高低;对词汇理解与否,决定其讲话是否能恰当、生动。如果孩子掌握的词汇比较多,就能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愿,很好地与同伴沟通;如果孩子的词汇贫乏,肯定会影响他自己与同伴的交往和沟通,从而堵塞孩子的口才训练之道。

所以,父母要抓住日常生活中各种机会,潜移默化地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陆续地丰富孩子的词汇量。这样,孩子才能拥有一个好口才。

齐齐的妈妈是一位小学教师,平时与齐齐交谈的时候总有意地向他灌输丰富的词汇,耳濡目染后的齐齐也是出口成章。

记得那天阳光灿烂,齐齐一家高高兴兴地出去郊游。不到半天的工夫,不知道哪里飘来的一片乌云遮住了太阳。齐齐很敏感地觉察到了,并且来了句:“妈妈快看,乌云明媚!”

原来,妈妈曾经告诉过他“阳光明媚”一词,他虽然知道了这个词,但却不能深刻地理解它的意思,就用在了这里,把“阳光明媚”变成了“乌云明媚”。

妈妈及时纠正了齐齐这个错误的用法:“乌云明媚的说法不合乎语法规则,当乌云来的时候,遮住了太阳,天空变暗了,就不明亮了。”

齐齐不解,反过来问妈妈:“那乌云遮住太阳应该怎么说呢?”

妈妈就告诉齐齐:“可以说乌云翻滚、乌云蔽日、乌云密布。”听到妈妈一连说出了3个词语,宝宝高兴地一个一个地记着。

齐齐的爸爸妈妈经常像这样教给孩子正确地运用词汇和成语,以前齐齐看到外面下大雨就会想起妈妈曾经教给他的“鹅毛大雪”一词,并骄傲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雨。”妈妈听了直乐,告诉齐齐鹅毛是用来形容飘落的雪花的,而大雨却是哗哗地下,于是在妈妈的指导下,齐齐又学会了倾盆大雨、瓢泼大雨、大雨滂沱、狂风暴雨等词。

其实想要让孩子“出口成章”并不难,只要在实际生活中,适时地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词汇信息,孩子就有机会丰富他的词汇库。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获得丰富的词汇量?

1向孩子介绍各种事物。

首先,父母应当根据孩子思维具体形象和认知直观的特点,在孩子看到某种物体或某个人时,教他相应的词。例如,妈妈第一次买黄瓜回来,便可以教他“黄瓜”这个词。如果是第二次看见妈妈买黄瓜回来,就可以问问他:这是什么?当他正确说出名称后,再让他摸一摸黄瓜上的刺,问他扎不扎手,再教他“刺”这个词。

教孩子词汇时,一定让他看到物体或听到声音、闻到气味,摸到物体,使孩子对词和词所代表的物体或现象建立联系。不要空洞地、机械地教孩子记词。填鸭式的死记硬背孩子是无法灵活运用的。

需要父母注意的是,在平常交流中,尽量不要用带有“奶味儿”的语言与孩子交谈,比如“果果”、“饭饭”、“灯灯”之类的词汇。父母应该多用规范的、标准的普通话跟孩子说话,说话的时候力求口齿清晰,用词准确,富于表现。在孩子人生的起始就给孩子提供一个规范的语言“样本”,这对孩子以后的语言表达大有裨益。

2带孩子观察事物。

家长平时应多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在扩大孩子眼界的基础上,丰富孩子的词汇。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看、听、试,并在此基础上教孩子相应的词。这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极为有益。比如观察小白兔时,要告诉孩子:“这是白兔,你看它头上有两只大耳朵,两只眼睛是红的,身上有白白的毛覆盖着,尾巴向上翘起,还有四条腿和爪子。再看看小白兔跑的时候一蹦一蹦,速度很快。”孩子一边看,父母一边解释,这就有利于孩子丰富知识和词汇。

3鼓励孩子运用词汇。

当孩子掌握了一定词汇后,父母就要鼓励孩子运用。家长在和孩子交谈时,要经常启发孩子把学过的词运用到口语中。例如,孩子喝汽水时说,“哎呀!凉极了”。家长就可以启发他:像什么一样凉?可以使用启发的语言,如教他说,“这汽水像冰一样冰凉冰凉的”。

4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事物。

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爱模仿的特点,有意地用优美的语言给他描述各种事物和现象。孩子听多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并会在适当的场合运用出来。

同时,父母还可以尝试用不同的词语来叙述同一事物,如衣服可用“华丽”、“美丽”、“漂亮”、“五颜六色”等各种词语来表达,我们可以说“我的衣服很美丽”。这样孩子便会将这些词记在心里,从而将来灵活运用。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有意识地重复一些新词语,并把它们放到句子中来说,不断巩固、强化孩子的记忆。

5及时纠正孩子语句中的错误。

纠正孩子语句中的错误,也是丰富词汇的一条途径。

孩子由于词汇少,有时不知道怎么表达,就自己造词,比如,“我昨天在动物园里看到一条大象”,把“一头大象”说成“一条大象”。这时家长就应和颜悦色地给予纠正。适当地让孩子用词造句,可以提高孩子运用词汇的能力。

6通过亲子游戏启发孩子运用词汇。

父母可以和孩子进行互动,运用一些纯语言性的游戏让孩子进行练习和学习。

比如,父母说:“天上飘着一朵美丽的云。”孩子就可以说:“天上飘着一朵洁白(好看)的云。”

当然,也可以用这种游戏来练习反义词,父母和孩子对着讲成对的反义词,如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瘦的——胖的,矮的——高的,宽的——窄的,厚的——薄的,高大的——矮小的,美丽的——丑陋的。在这些同义词、反义词后面,还可以加上物体的名称,从而让孩子明白这些词汇具体是什么意思。

另外,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做“词语接龙”的游戏,例如家长说“苹果”孩子则可以说“果实”,以此类推,孩子们在游戏中就能得到增加词汇量的锻炼。

7有节制地使用电视和其他教育软件。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片,父母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有节制地让孩子从中学习更多的词汇。孩子在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的时候,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看,并让孩子在动画片里寻找一些好的词汇,孩子一边看一边听,自然就丰富了他的词汇库。并且,动画片一般都由国家有关机构仔细审核,不会出现一些不好的词,对孩子的语言产生不良影响。

父母也可以给孩子讲一些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的寓言、童话故事等,并把故事中的新词汇拿出来给孩子讲解,让孩子在听的过程中增加词汇量。

所以说,孩子能够掌握和运用的词汇越多,语言就越丰富,口语表达能力就越强。当然,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从不知他人所云到理解他人所说,从鹦鹉学舌到自主表达,都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多说多练,孩子的小脑袋瓜里的词汇就会慢慢地丰富起来。

带孩子走向大自然

大自然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最好的老师,所以,父母应当经常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感受。当孩子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的时候,在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与人交流的思维与感受的欲望。在孩子与同伴分享对大自然的感受的同时,他们的表达能力也会日渐提高。

妈妈带着3岁的童童到公园里玩,在途中妈妈对童童说:“童童,我们把公园里看到的新鲜事记住,回家讲给爸爸听好不好?”童童对妈妈的提议很感兴趣,一路上都仔细地观察周围的景色,妈妈也在旁边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回到家,童童就迫不及待地对爸爸说:“爸爸,我们在公园里看到树枝上长出了嫩嫩的叶子,地上的小草也长出来了,绿绿的,细细的。花园里的花都开了,有红的,有黄的,真好看。妈妈告诉我,这是春天来了。”

从童童的表现中可以看到,大自然对于孩子来讲,是一个巨大的“玩具箱”,当他们看到绚丽的色彩、听到动听的音响、闻到诱人的芬芳,都会兴致勃勃。见到金黄的油菜花,他们会兴高采烈地扑向花丛,和翩翩起舞的彩蝶追逐嬉戏;看到雨后彩虹、蓝天小鸟,他们都会触景生情。

因此,父母可以像童童妈妈那样对孩子进行引导,再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词汇对大自然做一番描述,孩子就会很容易地接受并掌握,而且,很自然地用已学过的词语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行为,孩子的说话能力也就随之得到了训练和培养。

可以说,大自然有利于触动儿童的灵感,打开思维的闸门,更能激起他们用丰富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次老师带着幼儿园的小朋友到植物园春游,见孩子们对那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很感兴趣,就上前问道:“花儿为什么会开放啊?”

有的小朋友说:“花儿睡醒了,想出来看太阳。”

有的小朋友说:“花儿想跟小朋友比一下,看谁的衣服漂亮。”

有的小朋友说:“太阳出来了,花儿想伸个懒腰,结果把花朵顶开了。”

有的小朋友说:“花儿想听听小朋友唱什么歌。”

有的小朋友说:“我看见天上有一朵云彩,我想,花儿一定是想洗澡了。”

更有的小朋友说:“花儿知道小蜜蜂没有地方住了,所以它就打开房门,迎接小蜜蜂和蝴蝶的到来!”

可见,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是多么美妙,这些带有想象力的词汇正是出自他们对大自然的体验。亲近大自然更是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语言的大好时机,因此父母在训练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把孩子的语言学习与传授知识结合起来,这样的效果往往比较好。

三月的一天,老师宣布:“今天兴趣组活动,我们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孩子们一下子欢呼雀跃起来。大自然的声音有哪些?孩子们纷纷追问,都急着想去听一听。于是,孩子们排着队伍,迈着轻快的步子,向着学校附近的“围棋仙地”烂柯山进发。还没到山脚,早有孩子喊起来:“我听见了!我听见了!哗哗!哗哗!那是小溪流水的声音!”果然,一条小河蜿蜒西去。走过小桥,穿过引水渠,大家沿着一条不太显眼的小路,向上攀登。哇,孩子们在半山腰发现了一片金黄的橘海,不禁驻足观望:一个个橘子挂满枝头,挨挨挤挤,满目都是耀眼的黄,再加上耳边传来阵阵风声,“呼呼,呼呼!”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再往上爬,便可看见橘海下面空旷的山谷。这时,老师让孩子们安静了下来,侧耳细听,山谷中不时传来“咴儿呦、咴儿呦”的清脆的鸟鸣声,是那么地动听!蹲下身子,草丛里虫儿也在低吟:“唧唧、唧唧!”

到了山顶,孩子趴在山顶的粗大的毛栗树树干上,用心捕捉风吹过树梢的声音、一片片树叶飘落的声音、风儿时大时小变化着的声音……

下山的时候,大家还意外地发现了一群在山坡上吃草的山羊。一走近它们,它们就“咩咩”叫着跑到路边的草丛中去,孩子们学着它们的叫声,不知不觉就到了山脚下。第二天,老师让孩子们轮流说出自己的想法,“美不胜收”、“沁人心脾”这些词,不断地从孩子们口中出现。老师心里非常高兴,这一次旅游的目的达到了。

一次郊游,让孩子学会并掌握了更多的词汇。这印证了一位外国教育学家曾说过的话:“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教师,它的教益无穷无尽。”的确,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的千姿百态、变化无穷,使大自然成为一本“活教材”,只要父母引导孩子细心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去理解,丰富的语言词汇就在其中,美和乐也在其中,例如,朝霞、夕阳、田野、河流、小桥、山脉,春夏秋冬的景色等,孩子到大自然中直接实地观察、感受,不仅很快地理解掌握这些词语,而且身心被陶醉。一旦遇上类似情景或心境,孩子们就会脱口而出,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周围世界或表达内心世界。

因此,父母要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玩耍,从大自然中去感受人生的快乐,在大自然中学习各种知识和能力。

多给孩子讲故事

爱听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对于正处在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孩子而言,父母要多给他们讲故事,这样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还可以丰富孩子头脑中的语言信息,对他们的口语表达、说话能力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什么故事对孩子的口才培养那么重要?因为,故事中所用的活泼生动的语言,是帮孩子打开绚丽多彩的“语言宝库”的钥匙。

“爸爸,看你狼吞虎咽的样子,就是有一头大象,你也能一口吞下去吧?”这是5岁的莉莉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莉莉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么强,完全得益于爸爸经常给她讲故事。

莉莉11个月大的时候说话还是“单崩豆”,爸爸就开始对她进行语言训练,一个故事讲上几遍,然后再让莉莉复述一遍。开始莉莉讲得磕磕绊绊,爸爸就鼓励她慢慢来,当莉莉能够断断续续地将故事表达出来的时候,爸爸总是欣喜若狂地抱着她说:“孩子,你真棒。”

从莉莉1岁半开始,爸爸就给她买来很多看图说故事的书,每天晚上都展开一本书,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给她讲,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莉莉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并能熟记故事的顺序。莉莉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成了所有小朋友眼中的“故事大王”,她经常坐在中间,给其他小朋友绘声绘色地讲《白雪公主》、讲《卖火柴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