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行为,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在孩子们的黄金教育阶段,在家长可以施加关键性影响的时候,很多人却放弃了对孩子阅读方面的帮助,并且父母还认识不到这是一种错误。
一位父亲说:“如果老师布置了一本书,我就会让他单独阅读。”有一位母亲解释道:“我想莉莉一旦学会了阅读,就能自己读了。”还有一位说:“我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总是很坚定,我让他待在安静的地方——他的书桌前学习。”
家长们的初衷总是好的,他们以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做作业,于是就坚守校方的期望,把孩子培养成尽职、勤奋的学生。可是,孩子们如果只能孤零零地待在自己房间里,将阅读视作家庭作业时,他们会感到焦虑万分,会极度地厌倦读书,或者把读书当成一种例行作业,而没有体会到书的真正意义。
作为阅读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家长们能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就能为孩子营造出一方全新的天地。那么,父母该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有这样一些方法很值得家长们效仿。
方法1:对症下药。
古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其实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为此李先生巧施一计,让他的儿子从书中尝到了甜头。
李先生经常督促孩子多读书,但儿子都以功课忙为理由拒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先生找到了儿子的一处软肋,就是他的作文差。
一次,学校布置了作文作业,但是儿子却抓耳挠腮写不出字,于是李先生就让他看了一本书,读一遍,记一遍,让他将所有能理解的词汇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结果,老师在李先生儿子的作文上评论道:语言生动感人。
就这样,儿子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并因此主动找书读,这不但提高了他的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在说起话来头头是道。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它会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你的孩子不会写作文,不善表达,那么就要对症下药,让孩子多读一些书,他定会从中受益,也会热爱上读书。
方法2:电视“搭桥”。
看电视,这是目前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休闲方式,通常都会一家老小一起看。很多电视剧是小说改编的,但不少家长发现改编后的电视剧并没有原着好,希望孩子能去读读原着。因为电视毕竟有不足之处,利用这个不足,家长就可以向孩子“推销”书了,告诉孩子读书可以弥补看电视的不足,孩子也就容易接受书籍了。
郭女士就是这样一位利用电视搭桥的家长。
郭女士的儿子有一个非常良好的阅读习惯,每每谈到读书时,她都会无比欣喜。她说:“我儿子现在上初中,特别爱看一些史诗性的电视剧,但由于电视台每晚只播一两集,儿子很是心急。于是我为儿子买来一些历史书,孩子也很乐意翻阅,然后抢在电视剧播出之前跟我们‘炫耀’他已经知道要演什么了!我们就会赞扬他,他就更爱看书了。渐渐地,儿子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并且,最让我们惊奇的是,为了炫耀这些知识,他就会尽可能使用合理的词语,目的就是让我们听明白。就这样,孩子不仅阅读能力提高了,现在口才也是数一数二!”
方法3:旁敲侧击。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读书时,总会一本正经地给孩子讲读书的好处,而这样,很有可能导致孩子的不耐烦,但是如果你能旁敲侧击,让孩子主动去看书,孩子更容易爱上阅读。
小刚今年四年级了,但是一直不爱读书。为此,妈妈想了很多方法,却都不见成效。有一次晚饭过后,她没有看电视,而是和丈夫就报纸上推荐的几本图书大发议论,几本畅销书被他们夸得神乎其神。
令妈妈没想到的是,由于她和丈夫的讨论很热烈,这让一旁的儿子再也不能专心写作业了,他被爸爸妈妈的议论吸引住了。几天后,那几本畅销书出现在家里,孩子自然不会错过。看完书后,儿子也对爸爸妈妈谈了一些他对这些书的想法,虽然谈得很幼稚,但王女士和丈夫很高兴。
对于正处在童年期的孩子,那些着名大师的巨作不是非常适合他们,家长应由浅入深,先让孩子读通俗易懂、充满趣味的儿童书籍。当孩子在书中找到快乐时,会非常愿意讲出来,让父母分享一下快乐,这就锻炼了孩子的口才。
方法4:明星效应。
很多孩子对明星都特别崇拜,追星心理很强烈。只要抓住这个方面,那也可以成功地引领孩子爱上阅读。
一位母亲说:“我孩子现在喜欢读书了,我就是通过她的那些偶像入手的。”接着,她详细地说明:有一天,她在女儿收藏的明星卡上看到几个歌星的个人档案,拥有高等学历的歌星还不少,而且其中很多人的爱好就是读书。于是,她就把这些告诉了女儿。偶像的喜好让孩子也开始像模像样地读书了。这位母亲聪明地利用了“明星效应”引发了女儿阅读的兴趣。
明星效应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上也能发挥功效,所以,家长们应该利用好孩子的追星心理,引导孩子学习明星的好习惯——读书。
方法5:吊足胃口。
孩子都喜欢听父母给他讲故事,如果父母讲到一半巧妙地刹住,吊足孩子的胃口,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杨女士说,小时候她的父母给她讲故事,总喜欢讲到最高潮的部分就停住,她想知道故事的发展,不得不去查书,寻找故事的结局。慢慢地,她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现在当妈妈的她也是这样引导孩子去读书的。她还时常给孩子提问题,有时候她会说孩子答得不对,或不完全,孩子不服,她就会叫孩子去查书。有时她故意说错,想考考孩子书读得仔不仔细。孩子不甘示弱,就硬是把书又多读几遍。在反驳家人的时候,她也会掷地有声。现在,杨女士非常感激父母的做法。
生动有趣的故事如果只讲一半或是讲到最精彩的部分就不往下讲了,孩子一定会坐立不安,孩子强烈的好奇心迫使他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下一段是怎样的,这样他就不得不主动去翻阅书籍。父母刹住话题时可以“欺骗”孩子不知道下面的故事,当孩子看了书,知道了故事的后半段,一定会自豪地讲给父母听,这样也就达到了锻炼孩子口才的目的。
总之,在儿童中期,当孩子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父母对孩子的阅读仍然不可以放任自流,而是仍然要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让其大量的阅读书籍。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为的就是使孩子增加学识,增长见识,为孩子的口才插上腾飞的翅膀。当孩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他才能在持续不断的阅读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使之有一个良好的口才和人打交道。
帮助孩子选择好书
研究表明,家庭给孩子提供的图书越丰富,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就越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对书的鉴赏能力也比较高。然而,面对眼花缭乱的儿童图书,家长们越来越困惑:我该选择什么?孩子只爱看与动画片有关的图书,我应该满足他吗?的确,在图书的价格与质量、孩子的兴趣与家长期望之间总是难以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卓立飞今年刚刚上小学,妈妈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决定为她买一批经典的书籍。在书店,妈妈淘了一本杜甫的诗集选评,却一直找不到李白的诗集。
走后,卓立飞的爸爸到书店,给女儿买了一本《皮皮鲁历险记》。回家的路上,妈妈教育卓立飞,看书要有所获,要从书中汲取营养,不能为看书而看书,更不能囫囵吞枣。这样的童话书看看可以,但是不能作为读书的主流,读书还是该看经典的名着。
妈妈本来还想在对孩子说几句,这时卓立飞抢过话头说:“我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你可别强迫我,强迫我我就不看了!”
听到这里,妈妈有些生气,但还是压着火给她讲了文学巨匠和儿童作家的区别,并且说明,看这些古典的诗词等,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说起话来也是出口成章。
女儿说:“可是我对这些没有一点兴趣啊!背诵这些太费脑筋了!”
卓立飞妈妈的出发点是好,可是她没有看到,孩子的年龄这么小,很多内容是自己无法理解的。很多父母都会陷入这种极端,为了孩子看书,就买那些大部头,殊不知,这些深奥的东西可能会严重打击孩子的阅读兴趣。
所以,给孩子选书,还是应该从他们的接受能力入手,尽量选择那些儿童图书。儿童图书的种类非常丰富,例如从材质上可以分为纸书、塑料书、布书、木板书、有声书;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儿歌、童诗、图画故事书、概念书、知识书等。这些都是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
卓立飞的妈妈,在遭到孩子的抗议后,心里非常不满,于是打电话给好朋友王珊求援。王珊原本就是老师,当她听到卓立飞妈妈的话后,笑了笑说:“你看,这就是你不对了,我儿子现在都三年级了,我也没给他买那么深奥的书籍。像现在外国一位作家写的《小王子》耐读,我儿子就特别喜欢。我自己也看过,非常适合他们这群小家伙。你可以给孩子买点这类书!”
听了王珊的话,卓立飞的妈妈又去了书店一趟,买了一本拼音版的《小王子》,还买了营业员推荐的基本儿童文学书籍。过了一段时间后,妈妈惊奇地发现,卓立飞现在特别爱读书,甚至在每天晚上睡觉前,还要给妈妈讲故事。妈妈这才明白,原来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孩子。
所以,想让孩子多读书,就要有所注意。在选择图书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喜欢的书籍不尽相同,以下几点家长可以作为参考。
(1)3岁以前的婴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一些简单的图片或者讲述他们熟悉的事物的故事。形体和色彩对儿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3~6岁的学龄前儿童。他们喜欢配有彩色图画的小故事、科幻故事、诗歌以及关于动物或日常生活方面的童话。那些短小、生动、易背诵的迭句对他们来说,特别有用。
(3)6~9岁的儿童。这类儿童对书籍开始有自己的兴趣和偏好,尽量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当然,父母的引导也是很重要的。
(4)9岁以上的儿童。这类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喜欢一些幽默小品、民间故事、长诗、古典名着简写本以及侦探故事等。
除了书的题材,按照书的内容,家长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帮助孩子积极参与阅读的预测性图书。
预测性图书,是指有重复的语句、反复性的内容或情节的图书,比如大家熟悉的《拔萝卜》、《三只蝴蝶》等。这种书能鼓励孩子积极地加入到故事阅读中,通常大人为孩子阅读几遍之后,孩子就能看着书中的插图独立复述故事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是单调无聊的重复,孩子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好的预测性图书,每一页都有巧妙的相关变化,吸引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下去。
2选丰富孩子语言的图书。
让孩子接触丰富的语言和词汇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简单的预测性图书在这方面就有局限了,而语言丰富优美的图画故事书、儿歌、童诗等则可以满足孩子语言发展需要。像《彩色的乌鸦》里的大段描写:“很久很久以前,乌鸦可不是像现在这样黑乎乎的……他们的羽毛有粉红色的,有金黄色的,有绿色的,有的还拖着紫罗兰色的尾巴,或是有着一道道鲜艳的条纹,就像彩虹一样美丽。”孩子容易对这些不常听到的词感兴趣,并会尝试着在生活中去运用。
3选符合孩子兴趣和生活经验的图书。
选择符合孩子兴趣和生活经验的图书是一个好的开始,比如《猪爸爸的屁》、《爱尿床的小鼹鼠》等温馨的小故事受到3岁孩子的热烈欢迎,而大一些的孩子更喜欢情节曲折、复杂的故事。找准了孩子感兴趣的图书类型,无疑为孩子走进阅读世界打开了一道门。但是如果孩子只喜欢质量不高的图书,那么家长就有责任给他们介绍其他图书,而不能一味迁就。
郑继光是个脾气不好的孩子,有时候发起火来,那些话可谓不堪入耳。为了这事儿,家人想了很多办法,却一点效果也没有。
后来,妈妈听了一个朋友的建议,为郑继光买了一本《生气的亚瑟》的书。这本书描写的是亚瑟在妈妈禁止他在睡前看电视后生气了,发了很大的脾气,导致狂风、雷电、洪水、地震和宇宙震,最后亚瑟一个人孤独地在火星的碎片上入睡了。
当郑继光看完这本书后,自己明白其实根本没必要发那么大脾气。于是,他主动找到妈妈道歉,保证自己不再乱发火。从那以后,郑继光变得越来越稳重,说起话来也是井井有条,让人丝毫想不到他是当年那个“小火药桶”。
4选丰富孩子概念和知识的图书。
概念书是描述一件东西、一类物品或一种抽象观念的图书,它能帮助孩子形成有关事物的名称、大小、重量、形状、感觉等抽象概念,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识字书和数数书也属于概念书的范围,而知识书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含,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人体、机械等,它能够满足孩子旺盛的求知欲,丰富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这两类书在市场上随处可见,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概念和知识正确、符合孩子理解范围的图书。
掌握了这些原则,当年轻的父母下次再走进书店的时候就不会被一些问题弄得心烦意乱、望书兴叹了。记住,给孩子买一本合适的书,这样他才能饶有兴致地看下去,从而与其他人交流,分享读书中的快乐。
指导孩子读书时抓住重点
孩子爱读书,这本身是好事,但是由于受到年龄、认知等限制,他们可能在看书时很难抓住重点。这里以吃螃蟹作比喻。螃蟹在吃之前厨师已经做过一定处理了,你吃的时候是不是不分壳不分肉,一块儿吃下去呢?不能吧?因为有的能吃,有的不能吃,有的有用,有的没用,都吃下去不太好。
读书,从本质上和吃螃蟹是一样的。父母必须教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抓住重点,这样才是真正的读书。
那么,具体是指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指孩子必须把这本书的内容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角度对它进行重新处理和安排。什么是要记住的?什么是不需要记住的?什么是需要理解的?什么是可以不太理解的?什么是重点的?什么是非重点的?这些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李承鹏从小就爱看书,家里人也非常支持,给他买了许多儿童读物。随着他的年龄渐渐增长,李承鹏不再满足这些书籍了,于是便捧着爸爸的三国演义看了起来。爸爸看着他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孺子可教也!”
几天后,小承鹏把《三国演义》就读完了。爸爸见他一脸迷茫的样子,问道:“小鹏,这《三国演义》你也看完了,你有什么想法啊?”
李承鹏挠了挠头说:“我感觉特别乱。你说吕布那么厉害,他怎么死了呢?不对,我感觉还是关羽厉害!哦,不,是赵云!还不对,是诸葛亮!爸爸,你说诸葛亮和吕布单打,谁能打过谁啊?”
像李承鹏这样的笑话,就是因为他没有抓住书中的重点,而是一味只看那些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很多篇章没看一眼就翻了过去,像这样的读书,其实等于在做无用功,所以孩子放下书本后,不仅没有感到有收获,反而会觉得异常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