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视长征中的红军为“洪水猛兽”,先后动用近百万大军对区区几万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并曾数次发布《剿匪计划大纲》、《追剿军战斗序列》,悬赏“缉拿”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朱德、毛泽东等。他像热锅上的蚂蚁,从武汉飞到南昌,再跑到重庆、贵阳、昆明、成都……亲自督战。他无数次声称:“剿匪成功,在此一举”,若再不歼灭红军,“何颜再立于斯世……”红军走到哪里,国民党“追剿”军就追到哪里,然而却疲于奔命,到处扑空。长征以红军的胜利、蒋介石的失败而告结束。对此,蒋介石不得不承认这是其一生中的“奇耻大辱”。
一、追堵红军抗日先遣队,终难阻挡红军胜利前进的步伐
在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长征之前,中共中央曾经派两支部队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一支是以中央红军第7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国民党区之后,到闽浙皖赣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出发的时间是在1934年7月上旬;另一支是中央红军第6军团,于7月23日受命“离开现在的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发展广大游击战争及创立新的苏区”。对于这两支部队的使命,周恩来在后来的回忆中曾经说过:一支是探路,一支是调敌。
在中央红军即将于1934年10月长征开始之前,中央赋予了红6、红7军团新的任务,为中央红军举行战略转移而探路,实际上拉开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序幕。
因此,国民党军对红6、红7军团展开“转剿”,实际上也是数万里追堵红军长征的开始。
红7军团原系赣东北的老红10军,于1933年7月由周建屏率领进入中央苏区后,由中央军委改编为红7军团。这次又由寻淮洲率领转战数千里,完成了中央军委交给的调动敌军撤围、便利中央红军突围的任务,然后返回了赣东北苏区,受到苏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经过补充兵员和休整后,很快又恢复了元气。为了组成更强大的一支力量,调动蒋军返师后方,便利中央红军进军川黔,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将7军团与新红10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团,打起“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
该军团由刘畴西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委,粟裕为参谋长,刘英任政治部主任。7军团编为19师,寻淮洲兼师长,新10军编为20、21两个师,全军15万余人。另成立政治委员会,方志敏为书记,负责领导先遣队及闽、浙、赣、皖边区的党政工作。
蒋介石为了对付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边区的红军,在婺源县城组成以陈调元为总司令的赣闽粤湘桂预备军总司令部,下辖驻上饶的赵观涛的赣东北“剿匪”总指挥部。
陈将他指挥的部队区分为封锁、堵截、追击三部分,担任封锁驻剿的部队为李松山第55师、阮肇昌第57师、梁立柱第21师、李宗鉴独立34旅,归陈调元指挥;担任堵截的部队为何凌霄浙江保安第1纵队、蒋志英第2纵队、刘茂思第65师、武廷麟第64师、安徽省保安团等,归驻屯溪的安徽保安司令刘镇华指挥;担任追击的部队为伍诚仁第49师、王耀武的军政部第1补充旅、李文彬第7师21旅。
1934年12月初,方志敏、刘畴西、寻淮洲分别率队北上。寻淮洲首先突破蒋军在玉山的封锁线,进入浙西,连下常山、开化等城,然后挥军北上,进占旌德,前锋直抵芜湖。
方志敏、刘畴西紧接着也率红20、红21两个师冲破赣皖边敌军封锁线,进入皖南。寻淮洲军由于受到刘镇华军的堵截,退回与刘畴西军会合,两军旋圈推磨于泾县、旌德地区,捕捉战机,消灭敌人,打破“围剿”,建立根据地。
12月13日,俞济时得到红10军团主力向太平挺进的情报,即命令王耀武率其补充旅翌晨向太平进击,俞自率一个加强营随王旅旅部行动。
14日拂晓,王耀武率部由汤口出发,经乌泥关、谭家桥向天平追击。红10军团总部认为王耀武旅系俞济时追剿军的主力,武器精良,弹药充足,歼灭王旅不仅可以打破俞济时的追击,而且还可以以所获武器弹药加强红军的装备,遂决定以善战的王如痴19师在谭家桥两侧的山林伏击王旅。
方志敏(叶剑英同志题诗:方志敏同志。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
是日上午6时,王旅前卫周志道第2团通过乌泥关和谭家桥,其先头1个营上午9时刚越过谭家桥,寻淮洲即率本部向周志道团及王耀武的旅直属队发起进攻。俞济时突遭红军进攻,极其惊恐,手令王耀武坚决顶住,不准后退。王耀武一面派有力部队抢占谭家桥两侧高地,顶住红军的袭击,一面调李天霞第3团1个营和俞济时带来的加强营加入周志道团正面作战,同时令李天霞率该团主力向红军左侧发动猛烈攻击,另令一团团长刘保定派1个营抢占乌泥关,以掩护全军后路,而以该团主力为旅的预备队,控制在乌泥关以西地区,随时供王调遣。
周志道团在谭家桥遭红军伏击,阵地陷于危殆,后经第3团3营和加强营增援,始稳住阵脚。接着红军又猛攻两次,均被周志道指挥所部击退。当日中午,寻淮洲又亲自率部发起第4次猛攻,杀声震动山谷,周团阵地又多处被突破。战至中午12时,寻淮洲不幸负伤,对周团阵地和旅部的攻击遂告顿挫。
在寻淮洲离部攻击谭家桥蒋军时,另一部红军展开了对乌泥关的进攻。李天霞督师死守,再加上刘保定团掩护,双方死伤均众。至下午2时,由于寻淮洲负伤,该部红军指挥员亦离队撤围而去。
当时,天寒地冻,红军尚着单衣,又极为困乏,乃决定甩开敌人追击返回赣东北苏区。
1935年1月24日,方志敏、刘畴西、粟裕等率抗日先遣队余部企图冲破封锁线返还根据地,在德兴东怀玉山口与担任封锁的川军李宗鉴部独立34旅遭遇,红10军团因战斗力已十分削弱,被川军截为两段,粟裕、刘英率千余人突入苏区,后来由粟、刘率领与叶飞等部会合坚持在闽浙边,直到抗日战争开始后编入新4军。方志敏、刘畴西等率领的部分红军因行动迟缓,又被敌人堵回。29日,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等由于叛徒出卖,在德兴陇首村被李宗鉴旅所俘。被俘红军将领,不愧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虽经蒋介石百般利诱,均正气凛然,毫不为动,终于被杀。
二、追堵红6军团西征,反乱了其整个“围剿”部署
1934年7月,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6军团奉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事委员会命令,决定放弃以井冈山为中心的湘赣苏区,为中央红军长征探路。
红6军团为长期坚持井冈山根据地斗争的一支红军部队,在国民党军对江西中央苏区发动的五次“围剿”战中,曾作为中央苏区的西翼,在赣江以西牵制何键指挥的西路军对中央苏区的进攻。中央红军决定长征,红6军团已完成牵制任务,红军总部遂确定其作为一路先遣队,于1934年7月底,离开井冈山向湘黔腹地长征。
阻截红6军团西进的湘、桂、黔三省的国民党军,首先是湖南军阀何键。何在大革命失败从唐生智军事集团分裂出来后,即采取骑墙派方针,一面投靠蒋介石,一面暗中勾结李宗仁、白崇禧,以保持其湖南省地盘。他的基本部队有5个师另1个独立旅。何奉蒋介石旨意,反共坚决,但怕损失实力,作战不肯卖力。其次是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他们刚在新军阀混战中被打败不久,重新编组起来的桂军有7个师,战斗力较强,但只图自保,不愿替蒋介石卖命。
贵州军阀,经过内部的几场混战,最后王家烈虽执掌政权,但统一不了贵州各派军阀力量,部队装备又极劣,远不是红军的对手。这样,就为红6军团胜利完成探路任务提供了客观条件。
7月底,红6军团主力向湘赣边武功山地区集结。何键的西路军总部并不了解红军意图,以为红6军团要在西线打破湘军对中央苏区的进攻,遂将驻防湘南的彭位仁、陶广、陈光中3个师迅速集结郴州、桂阳等城待机,以防红6军团进入湘中,仅留湘南保安司令欣冠、副司令胡凤璋率其地方团队防守彬州至宜章一段。因之8月初,红6军团在汝城一举歼灭胡凤璋土匪部队后,所过州县如入无人之境,连下宜章、嘉禾、宁远、蓝山等县城。
在胜利的鼓舞下,中革军委曾电任弼时、萧克、王震率军北上,建立湘中根据地,以掩护中央红军长征时的侧翼。
为此,红6军团曾一度攻下新田,但很快发现何键在湘江北岸驻有重兵,而且湘水宽阔,不易渡过。任弼时召开军政委员会议研究后,认为难以完成此项任务,遂决定通过广西挺进贵州与贺龙红2军团会师后,再分兵向湘中发展。
8月中旬,红6军团放弃新田,掉头南下,通过宁远、经江华渡过潇水,然后经江永直趋永安关。因遭桂军阻截,又折回道县城,中秋节后击退陶广的追兵,又继续沿湘桂边境山径小路向西北进军。
当时,湘、桂两省国民党当局认为红军企图在湘、粤、桂边区建立新的根据地。何键遂联合白崇禧进行堵截,并派代理湖南保安司令李觉率部归广西第7军军长廖磊指挥,企图将红6军团赶回湘赣边。
9月中旬,李觉率湘军精锐19师及胡达独立旅7个团兵力由邵阳出动,防御于武冈、靖县一线;廖磊亦率桂军4个团进入湘南通道。但红6军团已先一步超越湘、桂两军防线进入贵州。为了防止萧克、贺龙两军会师,何键命令李觉率所部星夜北上,经会同、晃县、玉屏向镇远推进;廖磊率所部桂军蹑红军之后尾追,压迫红军向剑河、施秉方向北进,并电王家烈派兵到黄平、凯里堵截。
1934年10月中旬,桂军、湘军和红6军团都到达镇远地区。由于贵州东部山大路险,交通极其困难,而红军又是取道山径小路,比湘、桂两军晚到了一步。
当萧克、王震率军到达附近地区时,湘、桂两军已抢占佛顶山隘口,挡住去路。红军指战员经过近3个月的急行军,已十分疲惫。为了收容掉队战士和恢复疲劳,遂决定在镇远以西大山中休息,待机突破敌军封锁线,进入黔东北苏区。
蒋介石南昌“剿匪”总部得到萧克红军企图与贺龙红军会师情报后,严令湘、桂、黔军阀务必就地歼灭红6军团,严防与红2军团会师。
廖磊、李觉在镇远接到电令后,决定以镇远为基地,部署11个团的兵力,将红6军团向西压迫,迫使黔军出来堵截,企图将红军消灭于乌江北岸。
红6军团和湘、桂联军在镇远相持七八天,几次试图突破封锁线均被阻回。特别是甘溪之战,由于红军一部指挥失当,红军阵地被广西军队截为3段。10月底,红军觅得一老年农妇带路,乘风雨之夜经湘军胡达32旅阵地偷过封锁线,始得突出重围。10月25日,萧克、王震率领的红6军团在松桃县莫旺与贺龙率领前来迎接的红2军团胜利会师。
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西征的红6军团,辗转于湘、桂、黔三省边3个月,辛苦备尝,会师时上万人的队伍只剩下了3000余人,基本上完成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交给的探路和打乱蒋军“围剿”部署的任务。
此后,红2、红6军团更以强大的军事活动掩护了中央红军胜利通过湘、黔、桂、川,到达川西与徐向前的红四方面军会师。
三、“清剿”鄂豫皖苏区及堵截红25军长征,越堵红25军越壮大
红25军原来是红4方面军所属部队的老番号,但徐海东统率的红25军却是一支新部队。1932年10月,红4方面军由皖西重返鄂豫边,在行军途中张国焘写信给鄂豫皖分局常委郭述申和东路游击司令刘士奇、27师(原独立第4师)副师长徐海东,要求他们组成中共鄂豫皖工作委员会,留在原地区坚持斗争。
12月张国焘率领红4方面军主力越过平汉路西去后,蒋军15个师和各县的地主武装纷纷开进鄂豫皖苏区进行“清剿”,实行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的政策,使苏区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保卫苏区人民的生命财产,以沈泽民为书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即将张国焘留下的原25军75师2个团和9军27师3个团组成新的25军,吴焕先任军长兼政委,徐海东为74师师长,姚洁芳为75师师长,与蒋介石、张学良“围剿”军进行殊死的斗争。
吴焕先、徐海东受命于败军之际和4方面军主力西去之后。当时蒋军15个师零两个旅的“围剿”兵力都压在他们身上,又有众多的地主随蒋军进入苏区。
红25军只有新组建的独立师刚升级的二三千人,确实处于敌我力量悬殊形势之下。但红25军指战员在新的省委领导和吴、徐两位杰出将领指挥下,依靠苏区广大群众的支持,开展游击战争,伏击深入苏区的蒋军,先后消灭马鸿逵军两个团和夏斗寅军1个团,至1933年4月鄂东苏区逐渐恢复,红25军也发展到13万余人。
1933年9月后,吴焕先和徐海东即各率一部分红军分头在鄂东和皖西活动。徐回到丁家埠,与皖西道委书记郭述申决定成立红28军以统一指挥皖西部队,由徐任军长,将带来的部队编为84师,黄绪南为师长;皖西的3个游击师编为82师,林维先为师长。
徐海东指挥这支2000多人的队伍,在皖西地区与蒋军“清剿”部队作战。当时衣食两缺,战士每夜行军,士气甚为低落。
10月底,徐指挥部队在商城县红门一举歼灭敌军宋世科1个团,然后又乘宋部龟缩回霍邱城内整训机会,攻下叶家集西一个大集镇,获得大批枪支弹药和棉花布匹等,士气为之一振。接着徐率红28军与敌人旋磨打圈,捕捉战机,于11月底在金家寨南古皮冲打垮郑廷桢独立第5旅,立煌县县长被打死,旅长负重伤。敌第54师代理师长柳树春率2个团援郑,又被歼灭,俘柳树春以下1600余人。经此数仗,敌人纷纷龟缩回几个重要据点内,徐海东终于打开了皖西地区的局面。
吴焕先率25军主力转移到鄂东地区后,处境也极其困难。蒋军万耀煌、萧之楚、彭振山、张印相、陈耀汉、汤恩伯等六七个师和唐云山等旅不断“围剿”。
红25军与数量超过自己10倍以上的敌人不断周旋战斗。由于敌人不断搜山、烧山,严密封锁交通,吴焕先带领队伍在天台山等小片山区打游击,找不到粮食,经常以野果草根充饥。
1933年11月,福建事变发生,围攻鄂豫皖苏区的蒋军嫡系部队,纷纷被调往福建攻打第19路军,而杂牌部队则保存实力,不肯卖命,因此苏区局面始又重新获得开展。
徐海东率红28军转入外线,于1934年3月上旬率所部在商城豹子岩与吴焕先率领的红25军主力会合,将2个军重新合编为红25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