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商定了第四次“围剿”红军的计划。决定以先肃清鄂豫皖3省红军为先期目标,军事与政治相互配合,齐头策进,确保“进剿”计划完成。蒋介石于16日会议闭幕时,立即下令各路将领积极部署,准备行动。
接着蒋介石又于17日在牯岭召开鄂、豫、皖、赣、湘5省民政建设会议。5省政府主席、军事将领及民政、建设厅长均出席会议。蒋介石做了关于《清剿匪共与修明政治》讲演。强调以政治建设配合军事“剿共”。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剿共”方针。他认为3省红军能够发展为“燎原之火”,“乃源于过去党政军之施政错误,内政吏治之不能整饬,为其召乱之阶。……与其仅恃武力以摧匪焰,曷若修内政以弭乱源,以求标本兼治”。故“除军事上积极准备进剿外,对于3省政治方面(广义的政治)亦分别策定修明纲要,期务实去虚,廓清积弊”,“加紧推行剿匪区域的政治工作”。他要求“军队所到的地方,其政治、社会、教育,甚至产业,统统要军事化”;“党政军一定要整个的相辅为用,通力合作”;要加倍地用种种方法来摧毁红军根据地“所有一切的组织”及共产党“在民众中的一切潜势力”,“尤其中匪化的心理,更应设法变更”。总之,要“使一事一物,皆能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有助军事发展”。会议具体商定“各省剿共部队之分配联络办法及饷糈筹措等”事宜。
22日,蒋介石在牯岭主持召开豫、鄂、皖、赣、湘五省军政长官会议。他做了《剿匪的成败如何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的讲演,宣布这次“围剿”的整个步骤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消灭鄂豫皖和湘鄂西两个红军根据地;然后全力进攻中共中央苏区。“进剿”方略为:“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分区清剿”,“政治军事双方并进”,“标本兼施”。并要求对红军要“穷追硬堵”,“硬干、快干、实干”,“早日将匪类肃清”。
在牯岭“清剿”会议召开的同时,蒋介石紧急调动部队,推进“清剿”计划。6月19日他以军委会名义令第83师蒋伏生部和第10师李默庵部由浙调鄂“剿共”。21日,任命曹浩森为鄂豫皖三省“剿共”总部参谋长,同日,蒋介石指令以豫鲁苏皖边的商邱、睢县、宁陵、永城、曹县、夏邑、虞城、柘城、单县、亳县、鹿邑、考城等15县为“剿共”清乡县。并在商邱召开15县联防会议,议定于7月1日正式成立15县联防委员会。22日,蒋介石电令鄂赣皖豫各省省府及“剿共”部队,在中共苏区与白区交界地带,“一律仿湘办法,举办团防与剿共义勇军”,以袭扰苏区。
6月28日蒋介石下庐山,由九江抵汉口,同日指令鄂豫皖3省“剿共”总司令部设在汉口,并于即日宣告正式成立。内设党政军各会处,分掌一切业务,任杨永泰为总部秘书长,开始整饬“剿共”政务。
根据各苏区处于彼此分散隔离,相互联系和配合作战困难的弱点,蒋介石决定采取分区“围剿”,逐次转移重点,各个击破的策略。其军事战略计划是:第一步,集中主要兵力,消灭鄂豫皖、湘西两地的红军,以解除其对武汉的威胁;第二步,集中全部兵力“围剿”江西中央苏区。
1932年6月至同年底,实施其第一步计划——对“豫鄂皖三省之围剿与追剿”。计划以豫鄂皖苏区根据地为重点,战役配置26个师5个旅,另有4个航空队配合,共30多万兵力。其中三分之一为蒋介石的中央嫡系部队。主力进攻鄂豫皖、湘鄂西两地的同时,对中央苏区,用重兵从东南北三面予以包围,并采取守势和钳制性攻击,以牵制和削弱中央苏区的红军力量,为下一步全力进攻中央苏区做准备。
6月28日,蒋介石在汉口“总部”做编组策划,拟定“剿共”要诀:“以少击众,以实击虚,以整击零,以正击奇。”战术为:“纵深配置,并列推进,步步为营,边进边剿。”进剿方案为首先进攻“平汉路以东,潢川麻城之线以西地区”,“以黄安七里坪新集为目标”,达到将红军第4方面军主力驱逐出鄂豫皖边境,然后再以“两师兵力由水路移到安庆上路,东西夹击皖西红军根据地。再由北而南,将红军主力压迫至长江北岸聚而歼之”。30日蒋介石电示各部“作战指导”,明定以3省“总部”为总指挥部,下设左中右3路军,依堵剿、进剿、清剿、追剿顺序,进剿3省苏区红军,并任命各路司令官及策定各路军兵力部署和作战任务:
右路军,司令官李济深兼,副司令官王均,司令部设于六安,辖3个纵队,1个总预备队。第1纵队指挥官徐庭瑶,率1师1独立旅;第2纵队指挥官曾万钟,率2师;第3纵队指挥官梁冠英,率1师;预备队指挥官阮肇昌,率3师。从鄂豫皖苏区东面进攻。
中路军,司令官蒋介石自兼,副司令官刘峙。司令部设于河南信阳(后移至湖北广水)。辖6个纵队、1个预备队。第1纵队指挥官张钫,率4师;第2纵队指挥官陈继承,率4师又2骑兵旅;第3纵队指挥官马鸿逵,率1师1骑兵旅;第4纵队指挥官张印湘,率1师1特务旅;第5纵队指挥官上官云相,率1师;第6纵队指挥官卫立煌,率2师;预备队指挥官钱大钧,率2师。对鄂豫皖苏区从西、北两面施以攻击。
左路军,司令官何成浚兼,副司令官徐源泉,辖4个纵队。第1纵队司令万耀煌,率1师;第2纵队司令肖之楚,率1师;第3纵队司令张振汉,率1师;第4纵队司令刘培绪,率1独立旅。进击湘鄂西苏区。
此外,长江上游总指挥王陵基,所部进攻鄂西红军。
军事部署完毕,蒋介石在汉口“总部”召集旅长以上军官面示“剿共”机宜,声称:“要救国救党,御侮对外,须先肃清赤匪”,“匪如一日不肃清,本人即一日不回京”。遂命各路军开始“围剿”行动。
6月25日,右路军王均为前线总指挥,倾全力向霍邱、六安、霍山之线推进,是为霍邱之战。红军第四方面军第25军伤亡甚重,7月12日被迫突围撤出县城。蒋介石“着军政部犒赏右路军第一纵队徐庭瑶部官兵银元1万元,以示嘉奖”。
17日,蒋介石再次策定“清剿”计划,分三步进行,即先鄂、次皖、再豫,连续推进。21日又划鄂豫皖区域为鄂中、鄂东、皖西、豫南4个“剿共”区,并派刘秉粹,张乃葳、石毓阳、向余姚分任视察职,督导“清剿”。
九、十月间,红四方面军苦战两月余,终未摆脱被动困境,张国焘由轻敌转而失去信心,遂于10月10日在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不经中共中央同意,擅自决定放弃鄂豫皖根据地,率主力向外线转移,经豫、陕转入川西北。蒋介石电告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金家寨已克,长江北岸赤匪不难根本肃清。刻来庐山准备清剿江西残匪,期得早日平定,以慰吾念”。
此时,左路军徐源泉部已于8月12日开始“围剿”洪湖苏区红3军贺龙部。蒋介石电令“左路军四面向洪湖红军压迫、完成封锁”,“限月内肃清”。8月底,洪湖西、北附近地区均被蒋军分别占领,蒋介石再电各部缩小包围圈,加强封锁。红军贺龙部转入湖内及48个土墩,抗击蒋军的“清剿”。9月3日蒋介石电令各部向湖湾内搜剿,合围红3军。9日湖内红军久遭封锁,粮弹已尽,主力被迫撤出洪湖转战于襄北、豫南、陕南。12日蒋介石在汉口“总部”宣称鄂省“剿共”计划第一期已完成。
9月25日,蒋介石召令在赣各将领赴庐山会商第二步“剿共”计划。要求各部须“人人抱‘有匪无我,有我无匪’之决心”,奋勇“剿灭”红军。
12月12日,蒋介石认为已解除红军包围武汉的威胁,遂由汉口乘船回南京出席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会后偕夫人回奉化省亲。
1933年1月3日,蒋介石得悉江西“剿共”军溃败急电,即由奉化经杭州返南京。11日在南京东郊私邸与宋子文、何应钦、罗文干、陈立夫等会商内外方策。决定继续全力“剿共”。他强调“剿除长江流域之赤匪,整理政治,为余之工作中心”。“今日谋国急务,非健全内政,先巩固基本地区及强固基本军队不可,是故不到最后时期,决不放弃基本之谋,以顾其他”。18日通令各省加紧“清乡”和整顿“民团”。22日向鄂豫皖三省“剿共”部队发出特急令,称:“现限期已到,望各将领督饬所部,淬励精神,抱除恶务尽之心,为一劳永逸之计。”27日复赴江西坐镇指挥实施第4次“围剿”第二期计划——围剿江西中央苏区红军。
30日,蒋介石在南昌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发表演说,号召“剿匪要实干、硬干、快干”,声嘶:“打败赤匪,本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不过能不能根本消灭他们,这就要看我们本身,尤其是江西各地的民众以及地方政府和本党同志有没有与赤匪做殊死战的决心。”
2月6日,蒋介石自兼江西“剿共”总司令,8日筹设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统一指挥“剿共”军事。11日严令各“剿共”部队,除厉行纵的连坐法外,须遵行横的连坐法,规定同一战斗序列各部,必须密切联络,同进同退。否则杀无赦。12日下达第二期作战计划:
时间:1933年1月1日至4月29日。
地区:江西省中南部、闽赣、粤赣和湘赣边境。
兵力及部署:集陆军29个师4个旅、空军2个队。每师约7000到万人,旅平均3000人。总兵力共50万人,采取钳制性攻击,从北、东、南三面实施“围剿”。当前基于双方现态势,决定以陈诚中路军为进攻主力,下编3个纵队,组成3路强力突击兵团。第1纵队指挥官罗卓英,率3师,位于乐安、宜黄一线;第2纵队吴奇伟指挥,率3师在抚州附近集结;第3纵队指挥赵观涛率4师位于金浒谿湾一带。另配2个预备师。闽北、闽西部队编为左路军;赣南、粤北部队编为右路军,负责堵截。蒋介石设定以进攻鄂豫皖之经验,采取分进合击战术,以左中右三路军,向黎川、泰宁、建宁、广昌各点实行围攻,将中央红军主力截断在广昌到建宁一线进行包围决战,予以歼灭后,再转向南进,攻击中央苏区瑞金。
2月1日,蒋军与红军在南丰拉开第四次“围剿”与反“围剿”第二期的战幕。激战甚烈。红军众寡悬殊,红军前线指挥周恩来、刘伯承、朱德等,决定“改强袭南丰为佯攻”,为遂后大兵团伏击战创造了胜利的条件。
25日,陈诚部3路纵队依令分进合击向黎川、广昌推进。28日,蒋军第52师在黄陂一线狭长山谷中,进入红军大兵团伏击线,师长李明重伤被俘,不久毙命。“全师人员损失下级干部2/3,士兵6000余名,武器损失步枪30余枝,自动步枪50余枝,机枪80余挺,迫击炮10余门,无线电机7架。”同时,59师亦在霍源一带的狭谷中陷入红军伏击,伤亡逾半,师长陈时骥率残兵百余落荒逃窜,29日在登仙桥附近被红1军团抓获。黄陂战役遂以蒋军惨败结束。
3月4日蒋介石致电陈诚称:“……第52与29两师在固岗、霍源横遭暗袭,……中正接诵噩耗,悲愤填膺。”23日电告何应钦、黄绍竑:“此次剿赤挫失,短时期内必难进展,且各将士皆屡求北上抗日,故无剿赤斗志,可否请商两广与闽先负剿赤任务,陈部仍在赣中堵剿,以期早日肃清,俾得一致对外也。”同时急令陈诚重新调整军事部署。将原3个纵队编为前后2个纵队,战术上改分进合击为“中间突破”,两个纵队一前一后交相掩护以梯次形式轮番推进。
蒋介石此时错误判断红军主力于黄陂战役后已转至广昌地区,决定取道黄陂、东陂、新丰、甘竹直奔广昌,企图在这里与东面闽军蔡廷锴部、西南面余汉谋部会合协同将红军主力围歼之。
红军领导人周恩来、朱德等将计就计,大造声势,诱牵蒋军主力加速扑向广昌,再次造成红军伏击歼灭战机。21日凌晨蒋军前卫精锐11师突遭红军大包围,激战竟日,所剩不足1个团,师长肖乾负伤潜逃,后卫第9师团长阵亡1负伤2,余溃不成军。
累积这次“围剿”损失,被歼第52师及第59、11师大部,被俘1万余人,被缴枪1万余支。至此,蒋介石亲自指挥的对中央红军的第4次“围剿”,以彻底失败告终。蒋介石对此至为悲伤。他在给陈诚手谕中写道:“惟此次挫失,惨凄异常,实有生以来惟一之隐痛。”
毛泽东、陈诚说第四次“围剿”
毛泽东曾评价说:“第四次‘围剿’时攻南丰不克,毅然采取了退却步骤,终于转到敌之左翼,集中东韶地区,开始了宜黄南部的大胜利。”
因为失败而撤职留任的陈诚也痛苦地说:“诚虽不敏,独生为羞。”
国民党的战史在总结这次失败的教训时,曾直言不讳地说,红军善用机动原则,避实击虚,以大吃小等战法增强其作战能力,造成局部胜利,使国军此次围剿,仍蹈第一、二、三次“围剿”之覆辙。
1934年秋,国民党蒋介石置日寇大举入侵中国、民族濒临灭亡的情况于不顾,顽固地坚持其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中央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开始艰巨卓绝的长征。之后,红25军、红四方面军,红2、红6军团(即后来的红2方面军),相继踏上长征之路。
红军长征转战了14个省,共长驱65万里,国民党蒋介石为置红军于死地,纠集了上百万军队进行围追堵截,敌我双方进行战役战斗近600次。由于国民党军队占有强大的优势,红军非常弱小,几度陷于绝境,途中也曾遭受过重大损失,然而,英勇的红军不愧是举世无双的英雄军队,红军战士均是钢铁硬汉,最终还是冲破了国民党军穷凶极恶的围追堵截,胜利地到达了陕北,正如毛泽东所言:“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敌人最终只能是枉费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