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蒋介石大败迹
24525300000029

第29章 隔江对峙,师溃千里(1)

蒋介石的败局一个接着一个,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在两年半时间内损失兵力达495万余人,残存的正规军仅有115万人,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内,其中40多万恃长江据守。长江是一道天然屏障,历史上曾有多个以长江南北分治的朝代。蒋介石在穷途末路、大厦将倾的时刻也想划江而治,并玩起了“下野”、“和谈”的把戏。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并不为其所动,发出了“打过长江去,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渡江,青天白日旗轰然落地,43万守江之兵迅速被歼,蒋介石如丧考妣,蒋家王朝就这样覆灭了。

一、渡江战役前国共两党两军形势

三大战役决战后,即到1949年1月,国民党军损失的兵力总计达495万余人,残存的正规军仅有71个军227个师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部队,总兵力下降到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共146万人。

这些部队,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内,已无法在战略上组成有效的防御。100多万正规军中,位于南京、上海、杭州地区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部19个军64个师约41万余人;位于武汉、宜昌地区的华中“剿总”白崇禧部,和广州绥靖公署余汉谋部共17个军57个师36万余人;位于陕西地区的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部13个军33个师约20万人;位于陕、甘、宁、青、新地区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马步芳、马鸿逵部6个军28个师17万余人;位于太原地区的太原绥靖公署阎锡山部6个军14个师7万余人;位于川、康、黔、滇等省的重庆绥靖公署张群部,以及青岛、新乡等孤立据点和绥远西部之敌共10个军31个师约24万人。这些部队,除白崇禧集团、胡宗南集团的一些军以及马步芳部未受我军严重打击,尚有一定战斗力外,其余部队多系新组成的,或者是多次被歼又多次补充起来的,战斗力很弱。

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情况迅速恶化,已出现了总崩溃的局面。财政枯竭,物价飞涨,财政赤字高达900万亿元;上海市的物价,从1948年8月到1949年3月,上涨了83万余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民党统治区的工商企业纷纷倒闭,农村经济迅速破产。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愈演愈烈。1948年12月25日,白崇禧及其控制下的湖北省参议会,提出了“和平解决国是”的主张,以此逼蒋介石下野;蒋介石宣布“引退”、由李宗仁在南京代理总统职务后,1949年2月5日,孙科自行将国民党政府行政院迁往广州。整个国民党政府,已陷入“一国三公”、四分五裂的境地。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给国务卿马歇尔的报告中宣称:这个政府已愈来愈众叛亲离了。

解放军经过两年半作战,已解放了东北全境、华北大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各解放区已完全连成一片,总面积达26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7%;总人口约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2%;同时还拥有县以上城市776座,占全国县以上城市的38%。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由长期的劣势转为优势。至1949年1月,解放军的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余万人增加到358万余人,其中野战军已增加到188个师(旅)共218万人,士气高昂,装备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不仅拥有强大的炮兵,而且还扩建了工程兵、铁道兵等兵种,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

中共领导的南方各省游击武装,经过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有了很大发展,至1949年1月,总兵力已达5万余人,活动地区遍及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的200多个县境。

李宗仁在南京代理“总统”

在军事战线上取得胜利的同时,中共在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上也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解放区工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大批民主人士纷纷来到解放区,准备参加中共建议召开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一些国民党军的爱国官兵,也积极寻求新的出路,准备投向人民解放军。2月25日,国民党海军最大巡洋舰“重庆号”官兵570余人,在舰长邓兆祥等率领下毅然宣布起义。国民党的不少高级将领和地方实力派也纷纷与中共联系,准备走和平解决的道路。

整个形势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我们已经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是亳无疑义的了。

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了赢得时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伺机反扑,决定再度打出“和平谈判”这张牌。

二、蒋介石“划江而治”的企图和部署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下游江面宽达2至10余公里,历来被称为天堑。水位在4、5月间开始上涨,特别是5月桃花汛期,不仅水位猛涨,而且风浪高达50余厘米,如遇大海潮,则入海地段江水倒流。沿江各省多为水网稻田地,河流湖泊较多,不利于大兵团行动。

防守长江下游地段的汤恩伯集团,以一部兵力控制江北沿岸若干据点,作为警戒阵地,以主力18个军54个师沿长江南岸布防,重点置于南京以东地区,并在纵深控制一定机动兵力,企图在解放军渡江时,凭借长江天险,依托既设工事,在海空军配合下,大量杀伤解放军于半渡之时,或消灭解放军于滩头阵地;如江防被解放军突破,则分别撤至上海及浙赣铁路组织新的防御。

其具体部署是:以淞沪警备司令部所属第37、第52、第75军防守苏州至上海地区;第1绥靖区所属第4、第21、第51、第123军防守镇江至江阴段,以第54军位于丹阳、武进地区为预备队,第6兵团及首都卫戍总部所属第28、第45、第99军防守南京及其东西地段,第7绥靖区所属第20、第66、第88军防守马鞍山至铜陵段,另以第17兵团所属第106军位于泾县、宁国地区为该防御地段预备队;第8兵团所属第55、第68、第96军防守铜陵至湖口段。此外,还以第18、第67、第73、第74、第85、第87军共20余个师位于浙赣铁路及浙东地区,担任第二线防御。防守湖口至宜昌段的白崇禧集团,以27个师直接担任江防,以13个师位于长沙、南昌地区,其中,白部主力第3兵团位于武汉及其以东之九江、安庆地区。

隐在幕后的蒋介石,对依靠长江天险阻止解放军南下寄予厚望。1月25日,蒋介石在溪口召见国防部长何应钦、总参谋长顾祝同、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共商长江防务。

蒋介石对三人说:“长江防线分为两大战区,湖口以西由白崇禧指挥,湖口以东由汤恩伯指挥。”3月31日,即在国民党和谈代表团赴北平前夕,李宗仁在总统府召集何应钦、白崇禧、顾祝同、汤恩伯、宋希濂等人举行军事会议,进一步部署长江防务,会议责成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及华中“剿总”各部队严密防范解放军南渡,并决定了海军沿江巡逻,空军分区侦察以及交通补给等问题。同时,考虑到长江以南战线过长,兵力不敷分配,会议同意国防部的建议,将驻新疆近10万军队东调。会后,国防部多次电催新疆驻军加速东调。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此项计划最后未能实现,但从中可看出李宗仁“和平”的真正目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长江曾让无数的兵家吃过败仗,使中华大地数度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曹操赤壁惨败,于是三国鼎足;由于长江的阻隔,“南北朝”对峙将近百年;唐、宋、元、明、清,每一次改朝换代,长江都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来说,这种历史已不会再重演,长江已不能成为永久的分界线。但对于国民党统治集团和军队来说,长江却成了最后一条防线,胜败在此一举。3月,李宗仁还多次到汤恩伯在上海举办的“高级人员作战训练班”上讲话,他说,我们有海空军,共产党则没有,共军官兵都是北方人,他们不适合在江南地区长久作战,因此,我们要在上海守6个月到1年是不成问题的。又说,国际局势最迟到明年这时,在远东必有大变化。我们的作战不是单独进行的,我们的胜败与美国有直接关系,美国决不会站在一旁看着我们失败。白崇禧也曾对黄绍竑说:共产党如果逼我太甚,仍然还是打,你知道我们以前是穿草鞋出身的,最后还可以上山打游击,同他们拼一下。

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李宗仁的命令和指挥下,加紧进行战争准备。汤恩伯多次召开军事会议,研究江防计划;举行陆海空联合军事演习;封锁长江水面交通;增筑沿江公路。同时派部队不断“清剿”苏南、皖南地区的人民游击队,以消除江防心腹之患。1月间,由工兵指挥部会同上海市政府及淞沪警备司令部等机关组成所谓“上海工事构筑委员会”,负责实施构筑上海地区的现代化防御设施。3月间在上海举办“高级人员作战训练班”,汤恩伯自兼主任,研讨作战计划、军队指挥、工事利用、诸军兵种协同以及其他有关战术战斗等问题。2月22日,重庆绥靖公署在重庆召开西南四省(四川、西康、云南、贵州)及重庆市军政首脑会议,决定在西南地区编组18个军,加紧扩军备战。3月9日,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兵役局宣布本年内征兵200万。

编练部队,是国民党军队“划江而治”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蒋介石1月25日在溪口对顾祝同和汤恩伯说:“长江防务和新兵编练是当前两项最重要的工作,望抓紧进行。长江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险,绝不能让共军过江,这对党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事。目前战局虽然对我不利,但只要守住长江,我们手里再有二三百万军队,就可以和共军进行新的决战,就有信心收复江北的失地。”为加紧编练部队,至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闽、浙、赣、粤、湘、云、贵、川、陕等省区,设置了14个编练司令部,负责组训新兵,企图将国民党军重新扩充到350万至500万人。

三、蒋介石、李宗仁等求和的目的

1949年1月24日,李宗仁在纪念孙中山大会上举行一个简短的仪式,就任代总统。

李宗仁就任代总统之后,面临着一个收拾不了的烂摊子。正如他自己回忆所说:“在就任代总统之后,我立刻面临三大要务,亟待处理:

第一、我要与中共谋和,结束内战;

第二、我要谋求内部团结,加强民主改革,收拾人心并阻止共军渡江,求取光荣和平;

第三、争取美援,制止比共军威胁更大的通货膨胀。”

此时的国民党当局,无论是蜇居溪口幕后指挥的蒋介石,还是在台前操办和谈的南京李宗仁、汉口白崇禧,对此次国共和谈均无把握,亦各有打算,他们通过和谈所想达到的目的,只是实现“划江而治”的“南北朝”分裂格局,而最终利用江南丰厚的民力、财力资源卷土重来,再与共产党人中原逐鹿。

当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赴北平前夕,人称“和平将军”的首席代表张治中往溪口晋见蒋介石,请示和谈方略。张氏提出,希望通过和谈,能够确保长江以南若干省份的完整,由国民党领导,如东北、华北由中共领导一样。必要时,让步到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省和汉口、南京、上海三市联合管理,蒋当即首肯。

此时的李宗仁,虽以求和为己任,但他也深知,以目前国内局势、国共双方力量对比而论,战既不能,和亦非易,且名居中共所列战犯之前列,惊恐自不待言。故总想讨价还价,保住东南半壁江山,采用走一步看一步的拖延办法。李宗仁的这种犹豫于战和之间,实为备战谋和的态度,使主战派的气焰益炽,这就形成了国民党一面北上谋和,一面扬言与其无条件投降,不如作战到底的拒和怪现象。

中国共产党既未被国民党的和谈烟幕所迷惑,也未被国民党穷兵黩武、负隅顽抗的气焰所吓倒。和谈无论是否成功,人民解放军都是要渡江南进的,而并不理会国民党方面以双方“停止一切战斗行动,各守原防,停止前进,并不得向空隙发展”为条件(国民党国防部对于国共停战协定最低限度之要求)。1949年1月底,人民解放军已席卷了整个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4月,人民解放军东、西、中集团军,三路大军云集江北,渡江战役之箭已在弦上。

尽管中共对国民党当局内部对国共和谈态度分歧看得很清楚,在政治上有充分的理由,军事上也有完全把握实现渡江战役的一举成功,但以民族大义为重,减轻战患损失,给和平谈判创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也为使更多善良的热爱和平的人们看清,究竟是谁要坚持将内战打下去,因此在充分准备之后,并未立即向国民党军队的江防攻击,而是给国民党当局以足够的时间考虑得失。为此,人民解放军放弃了发起渡江战役的最佳时机,克服了大军云集造成的粮草不继、交通不畅等严重困难,一再耐心等待。

四、汤恩伯的具体江防部署

根据上述作战指导要领,汤恩伯把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所辖的兵力做了如下的部署:(一)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官陈大庆,下辖罗泽闿第37军、刘玉章第52军、吴仲直第75军、朱致一第95师和马志超交警总队4个团。防区为白茆口、昆山、青浦、嘉兴、嘉善、浦东之线,任务是以有力一部守备金山卫、奉贤、南汇,特别警戒上海市区。

(二)第1绥靖区,司令长官丁治磐,下辖顾锡九第123军、王克俊第21军、王秉钺第51军、王作华第4军、董继陶暂编第1军。其主要任务是以有力部队确保八圩港至仪征各桥头堡阵地,以一部守备白茆口至沙头峰之江防,并确保浒浦、福山、鹿苑镇、杨舍、江阴,孟河、大港、镇江、高资、桥头各据点。对鹿苑镇北之夹江洲岛、扬中、新码头、瓜洲、礼州、义渡局特别警戒。该绥靖区另以一部迅速肃清茅山、苏浙边区及太湖区之游击队。防区东至白茆口、昆山,西至镇江与南京间之桥头镇。

(三)首都卫戍司令部,司令官张耀明,下辖陈沛第45军、刘秉哲第28军,其防守任务是以一部巩固大海、乌江镇各桥头阵地。江南地段,迅速加强工事,以一部守备桥头镇至铜井镇间的江防,并确保龙潭、栖霞及大胜关。对新州车站附近江岸应特别警戒。

(四)第7绥靖区,司令长官张世希,下辖罗贤达第66军、杨干才第20军、杨宝毂第88军。以一部守备马鞍山至铜陵镇间之江防,确保采石、当涂、芜湖。对荻港附近之江面特别警戒。控制有力部队于芜湖、繁昌机动。对各桥头堡阵地、江心洲,须派必要部队占领。防区东至钢井,西至铜陵。

(五)第8兵团,司令官刘汝明,下辖曹福林第55军、于兆龙第96军和刘汝珍第68军,担任铜陵至湖口之江防,各桥头堡阵地派有力部队确保之。

(六)机动兵团由汤恩伯直接指挥,包括驻守在丹阳的阙汉骞第54军和驻守龙潭的胡长青第99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