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小儿疾病预防与治疗
24372200000009

第9章 儿科常见病治疗(3)

2变证、并发症

(1)心阳虚衰

主要证候:突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微弱,汗出不温,手足厥冷,虚烦不安,右胁下出现痞块、质坚,舌略紫苔薄白,脉微弱虚数。

证候分析:多见于婴幼儿或素体虚弱者。心阳虚衰,正气欲脱,心阳不能运行敷布全身,故面色苍白、手足厥冷;肺气近绝,故见呼吸微弱;阳气浮越,故汗出不温、虚烦不安;胸中阳气痹阻,血液瘀滞,故口唇发绀、舌略紫;肝藏血,血郁于肝,故右胁下出现痞块、质坚;脉象为阳气虚脱之象。

治疗方法:以温补心阳、救逆固脱为主。

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中医儿科学》)。

组成: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甘草。

此方中,人参能大补脾肺之元气,附子可以回阳救逆,龙骨、牡蛎能潜阳敛阴止汗,白芍、甘草有和营护阴的功效。

若患儿口唇发绀,右胁下痞块明显的,可添加当归、丹参、红花等药以活血化瘀,使血行气运而症状可解。

(2)内陷厥阴

主要证候:壮热神昏,烦躁谵语,手足抽搐,口噤项强,两目上视,舌红绛,指纹青紫,达命关,或透关射甲,脉弦数。

证候分析:邪热炽盛,内陷厥阴,陷于心包则神明失守,故见壮热神昏、烦躁谵语;陷于肝经则肝风内动,故见手足抽搐、口噤项强、两目上视;舌脉皆为厥阴热盛之象。

治疗方法:以凉肝熄风、清心开窍为主。

方药: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通俗伤寒论》,《活人方》)。

组成:羚羊角、钩藤、茯神、生地黄、白芍、甘草。

此方中,羚羊角、钩藤可以凉肝熄风,茯神有宁心安神定志的作用,生地黄、白芍、甘草可以滋阴柔肝缓急;牛黄清心丸有清心化痰、镇惊祛风之效。两方合用,共奏凉肝熄风、清心开窍之功。

若患儿已深度昏迷且痰多,可酌加菖蒲、郁金、胆南星、天竺黄、竹沥,以开窍解郁化痰。高热神昏者,可选用安宫牛黄丸。

【其他疗法】

小儿肺炎除了辨证施治外,各地自制出多种成药制剂,更方便应用于临床,如鱼腥草注射液、四季青注射液、百里香注射液、大蒜注射液、野菊花注射液、白毛夏枯草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等,均可用于普通肺炎的治疗。

此外,还可采用针灸、敷贴疗法等来治疗小儿肺炎。后者多适用于肺炎后期迁延不愈或痰多、肺部听诊湿啰音明显的患儿。具体方案举例如下:

(1)白芥子末、面粉各30g,加水调匀,用纱布包裹,敷贴于背部,每日1次,每次约15分钟,到皮肤发红为止,连敷3日。

(2)大黄、芒硝、大蒜各15~30g,捣烂调匀,敷贴于胸部,用纱布覆盖,连用3~5日。

【预防与护理】

1预防

(1) 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如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去密闭的公共场所。

(2) 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

(3)饮食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软质食为主,忌吃辛辣油腻腥荤之品,以免滋腻生痰。

2护理

小儿罹患肺炎后,应从以下各方面进行护理:

(1)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安静、空气新鲜,并控制居室适宜的温湿度。

(2) 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情况,保持气道通畅。

(3) 特别要注意患儿鼻腔内有无干痂,如有,可用棉签蘸温水后轻轻取出,以避免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

五、腹泻

小儿腹泻是“小儿四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小儿肺炎。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儿科常见病。本病多发,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薄弱,易为外邪或乳食所伤,而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发生泄泻。

腹泻全年皆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期,而秋冬季发生的容易引起流行。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多见,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病因病机】

《景岳全书·泄泻》曾经记载了小儿腹泻的病变部位以及原因:“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认为腹泻病变部位主要在于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如脾胃生病,致水谷精微不化,清浊不分、合污而下,就会发生腹泻。其常见有四个方面的发病原因。

1感受外邪

小儿腹泻与时令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儿脏腑脆嫩,肌肤薄弱,易被外邪侵袭而致泻。外感风、寒、暑、湿均可发病,尤以夏日暑湿交蒸更易致泻。

2内伤饮食

若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难消化之品,皆能伤及脾胃,而引发小儿腹泻。所以《素问·痹论》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3脾胃虚弱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都能造成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则运化受纳失职,清浊不分,而成腹泻。

4脾肾阳虚

先天不足或久病不愈,均可损及脾阳,日久则脾损及肾,造成脾肾阳虚。肾阳不足,火不暖土,阴寒内盛,而致脾肾阳虚泻。

小儿腹泻如果治疗得当,一般预后良好。若腹泻失治误治,久泻迁延不愈,可使脾虚失运,生化乏源,久则可致疳证;脾虚则肝旺,肝木无制而生风,可引起慢惊风。且由于小儿具有“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以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久泻易于损伤气液,出现气阴两伤,甚至阴损及阳,导致阴阳脱竭的危重变证,甚则气液脱竭而死亡。

【诊断要点】

小儿腹泻在临床上有轻度和重度两种表现。

轻度腹泻,大便次数虽增加,但一般在3~5次,大便如糊状或者蛋花状,有轻度发热或者不发热,食欲、精神状况尚可,无呕吐;重度腹泻,大便次数很多,一天十多次甚至数十次,发热,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口渴,或伴呕吐,尿少,可见眼眶凹陷,手足发冷,腹胀痉厥等症。

【辨证论治】

根据患儿的粪便性状及临床表现,采用八纲辨证,主要是辨识虚实、分清寒热。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扶正为主,治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

凡病程短,泻下急暴、量多,腹部胀痛,多属实证;病程长,泻下缓慢,腹胀喜按,多为虚证;迁延日久难愈,泄泻或急或缓,腹胀痛拒按,多为虚中夹实。便稀如水、色淡黄、不甚臭,为寒证;粪便黄褐色且臭,舌红苔黄,为热证。《幼幼集成·泄泻证治》也有类似描述:“凡暴注下迫属火,水液澄清属寒;老黄色属心脾肺实热,宜清解;淡黄色属虚热,宜调补;青色属寒,宜温;白色属脾虚,宜补;酱色属湿气,宜燥湿;馊酸气属伤食,宜消。”

1常证

(1)伤食泻

主要证候:脘腹痞满胀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稀溏,气味酸臭或如臭鸡蛋,嗳腐吞酸,恶食呕吐,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

证候分析:多因乳食不节所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常,则乳食积滞而为食积。食滞内停,气机不利,则脘腹痞满胀痛,痛则欲泻;泻后气机一时得畅,故见泻后痛减。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见大便稀溏,气味酸臭或如臭鸡蛋,嗳腐吞酸,恶食呕吐。食积化热,上扰心神,故夜寐不安。舌脉都是乳食积滞的症状。

治疗方法:以消食和胃化积为主。

方药:保和丸(《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

此方中,山楂、神曲、莱菔子有消食化积导滞的作用,陈皮、半夏可以行气化滞、和胃降逆,茯苓有渗湿健脾的功效,连翘可清解郁热。全方合用,能达到调理气机、消食导滞、渗湿和胃的目的。

若患儿腹痛或腹胀剧烈,可酌加木香、厚朴、槟榔,以理气消胀止痛;呕吐严重,可加入藿香、生姜,以和胃止吐。

(2)风寒泻

主要证候:大便清稀,内泡沫很多,不甚臭,腹痛肠鸣,胸膈满闷,或伴恶寒发热,头痛,舌淡、苔薄白腻。

证候分析:调护失宜,外感风寒,寒邪客于肠胃,寒凝气滞,气阻湿困,脾为湿困,升降失司,故见大便清稀,内泡沫很多,不甚臭,腹痛肠鸣,胸膈满闷;其他兼症及舌象,均为风寒外袭之象。

治疗方法:以疏风散寒、化湿和中为主。

方药: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藿香、苏叶、白芷、生姜、半夏、厚朴、桔梗、陈皮、大腹皮、白术、茯苓、甘草、大枣。

此方中,藿香、苏叶、白芷、生姜有疏风散寒、理气化湿的作用,半夏、厚朴可燥湿和胃、降逆止呕,桔梗、陈皮、大腹皮能解表化湿、理气行滞,白术、茯苓、甘草、大枣可以健脾和胃。诸药合用,能达到疏风散寒、理气宽中、化湿导滞、调和脾胃的目的,从而治愈腹泻。

若患儿腹痛剧烈,可添加木香、砂仁,以达到理气止痛的功效;夹有食滞,可添加神曲、山楂,以消食导滞;尿短少,可加入猪苓、泽泻,以渗湿利尿。

(3)湿热泻

主要证候: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时作,纳差口渴,身重乏力,或发热,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表湿未解,里热炽盛,内陷胃肠,大肠传化失司,湿性黏腻,热性急迫,湿热交蒸,故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时作;湿困脾胃,故纳差,身重乏力;热重于湿,则口渴;表里交争,则发热;湿热下注,尿短赤;舌脉均为湿热之象。

治疗方法:以清热利湿祛邪为主。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减味(《伤寒论》)。

组成:葛根、黄芩、黄连。

此方中,葛根有升阳生津、解肌祛邪的功效,黄芩、黄连可清胃肠内的湿热。全方合用,共奏解肌清肠、表里双解之效。

若患儿腹痛剧烈,可添加白芍、木香,以理气止痛;频繁呕吐,可酌加半夏、竹茹、生姜汁或玉枢丹以降逆止呕辟秽;如湿邪偏重,舌苔厚腻,口不渴,可酌加苍术、厚朴、滑石、车前子,以燥湿祛湿;尿短赤、灼热,添加六一散,以清利湿热。

(4)脾虚泻

主要证候: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胃虚弱,纳运失司,津液不化则凝聚成湿,饮食不化则气血乏源。湿阻中焦,升降失调,则见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气血不足,肢体失于濡养,故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脉皆为脾胃虚弱之象。

治疗方法:以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为主。

方药: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莲肉、薏苡仁、扁豆、砂仁、桔梗。

此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有健脾益气渗湿的功效,山药、莲肉、薏苡仁、扁豆能健脾利湿,砂仁、桔梗可理气和胃化湿。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之功。

若患儿腹冷,大便夹不消化物,可添加干姜,以温中散寒、暖脾助运;伴腹胀痛,可添加木香、枳壳,以理气消胀止痛。

(5)脾肾阳虚

主要证候:久泻不止,食入即泻,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四肢逆冷,面色苍白无华,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火不温土,中焦虚寒,纳运无能,升降失司,故见久泻不止,食入即泻,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脾虚气陷,则见脱肛;阴寒内盛,故见四肢逆冷,面色苍白无华,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脉皆是脾肾阳虚、命火不足之征。

治疗方法:以温肾止泻、益气健脾为主。

方药:附子理中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甘草。

此方中,附子、干姜温肾散寒,党参、白术、甘草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肾阳虚明显者,同时添加四神丸,以温补肾阳。两方配合,能达到温补脾肾、固涩止泻的功效。

若患儿腹泻不止,可酌加诃子、赤石脂、石榴皮、禹余粮,以达到收敛固涩止泻的功效;伴见脱肛的,可添加炙黄芪、升麻,以升提中气。

2并发症

(1)伤阴

主要证候:大便如水样,泻下无度,色黄混浊,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口渴引饮,唇红而干,尿少,皮肤干燥,眼眶、前囟凹陷,舌绎无津甚至起芒刺、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多由于湿热泄泻发展而来,泻下无度,致水液耗失,津液亏损,肌肤失养,故见精神萎靡,口渴引饮,唇红而干,尿少,皮肤干燥,眼眶、前囟凹陷;水分流失就会导致小便短少;阴虚,心失所养,故见烦躁不安;舌脉均为气阴损伤之象。

治疗方法:以酸甘敛阴为主。

方药:连梅汤。

组成:黄连、乌梅、麦冬、生地黄、阿胶。

此方中,黄连苦寒泻火,有清解内蕴之湿热的作用;麦冬、生地黄、阿胶甘润生津,可滋养流失的水分。诸药合用,能达到清热养阴的目的。

若患儿湿热之邪未去,表证较明显的,需去麦冬、生地黄、阿胶,而替之以生白芍、生甘草、芦根、石斛,以清胃养阴。

(2)伤阳

主要证候:大便如水样,暴泻不止,面色青灰或苍白,疲倦气短,表情淡漠,手足厥冷,汗出不温,尿少或无,舌淡苔白,脉细欲绝。

证候分析:暴吐暴泻或久泻不止,损伤气液,出现气阴两伤,阴损及阳,阳气欲脱。中阳虚极,命门火衰,故见大便如水样,暴泻不止;阴损于内,故见尿少或无;阳脱于外,则见面色青灰或苍白,疲倦气短,表情淡漠,手足厥冷,汗出不温;舌脉皆为阴津耗竭、阳气欲脱之象。

治疗方法:以温阳救逆为主。

方药:参附龙牡汤。

组成:人参、附子、龙骨、牡蛎。

此方中,人参可以大补元气,附子有回阳救逆的作用,龙骨、牡蛎能达到滋阴潜阳固脱的功效。全方合用,可以达到温脾回阳、救逆固脱的功效。若患儿腹泻不止,可添加干姜、白术,以温中健脾。

久泻、暴泻而出现阴阳两伤之证,宜阴阳双补,可以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治疗。

【其他疗法】

小儿腹泻除了辨证施治以方药内服之外,还常常采用各种外治法或推拿等疗法。

1敷脐法

吴茱萸30g,丁香2g,胡椒30粒,研末调匀。每次取药末15g,用陈醋或植物油制成糊状,敷贴于脐部,外以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用于伤食、风寒和脾虚泄泻。

2搓摩腹部法

用普通白酒(或米酒)250g,内浸6~7根大葱(去黄叶、外皮,洗净),灯芯草1扎,文火炖热。让患儿仰卧,医生把炖热的大葱、灯芯草置于手掌中,成圆圈形或从上而下慢慢搓摩患儿的腹部。如果大葱、灯芯草冷却了,可放入酒中炖热再用。每次10~20分钟,反复搓摩,直到腹胀缓解为止。该法可用于各种腹泻导致的腹胀。

3推拿法

这是一种绿色无毒的治疗方法。例如,运脾土,侧推大肠,运腹,揉龟尾等。

4拔罐

取口径为3~5cm的普通竹筒、陶器或玻璃罐,用一般拔罐法操作,置于大肠腧穴上,左右各拔1个罐。每次5~10分钟,每天拔1次。可用于各种腹泻。

【预防与护理】

1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不吃变质食品,不暴饮暴食,不过食肥甘厚味滋腻之品。

(2)避免各种不良刺激。防止小儿过度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或受惊吓。

(3)避免交叉感染。

(4)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使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招致耐药菌繁殖而引起肠炎。

(5)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尽量避免在小儿有病时及夏季断乳。添加辅食时,品种不宜过多,变换不宜过勤。

(6)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增强体质。要注意避免腹部受凉。

2护理

小儿如出现腹泻症状,应给予正确的护理。

(1)适当控制饮食。轻度腹泻的患儿,应适当减少乳食,缩短喂奶时间;重度腹泻患儿,禁食12小时,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母乳或者米汤等易消化食物。病愈初期仍要控制饮食。同时,要给予小儿丰富的食物,以防止营养不良。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特别要注意肛门和会阴部的清洁,防止发生红臀。

(3)做好病情记录,每天记录粪便的次数、色泽、气味及其混杂物等情况。详细观察患儿全身症状,按时测体温。

此外,对久治不愈的腹泻患儿,建议到医院检查大便常规与血常规,明确病因病理,之后再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