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谜语基础知识
谜语的起源
古人谈及谜语的起源,没有定论。仅以刘勰为例,《文心雕龙·谐隐》:“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同一篇文章又说:“荀卿《蚕赋》,已兆其体。”
今人关于谜语起源的说法也尚未统一。
谜语的多种名称及出处
1.隐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云:“齐威王之时喜隐。”《韩非子》
云:“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
2.隐语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云:“臣愿复问朔隐语。”
3.廋辞
出处《国语·晋语》云:“秦客为廋辞于晋之朝,范文子知其三。”
4.廋语
出处《五代史》云:“时天下旱蝗,黄河决溢,而帝方与李业等狎呢,以廋语相诮戏。”
5.谜
出处宋·苏轼《仇池笔记》云:“鲍明远有字谜三首。”谜字第一次出现。
6.谜语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云:“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代为谜语。”谜语现在是各种谜的总体。
7.商谜
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毛详、霍百丑,商谜。”
8.哑谜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云:“哑谜儿怎猜破。”
9.诗谜
出处陈·徐陵《玉台新咏》里的一句古诗为:“藁砧今何在?”世称之为诗谜。明·杨慎《升庵诗话》云:“杜牧之咏鹭鹭诗:‘霜衣雪发青王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分明鹭鹭谜也。”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云:“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
10.商灯
出处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云:“每市有以灯影物。幌于寺观之壁,名之曰商灯。”
11.猜灯
出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五卷·委巷丛谈》云:“至鲍照集则有井字谜,抗人元夕多以此为猜灯,任人商略。”
12.灯谜
出处明·张岱《陶庵梦忆》云:“或写灯谜,环立而猜射之。”
13.弹壁
出处明·王鏊《姑苏志》云:“上元灯市,藏谜者曰:‘弹壁灯’。
”《江辳记》云:“谓之‘灯谜’,亦曰‘弹壁’。”
14.诗禅
出处明·李开先《诗禅序》云:“有隐语、有廋词,俗谓之谜,而士大夫谓之诗禅。”
15.灯虎
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云:“今人以隐语粘于灯上,曰灯谜,又曰灯虎。”
16.春灯
出处唐薇卿《谜拾》云:“古名商灯,又曰春灯,或呼为灯虎,虎字必有所本。”
17.文虎
出处东帆《留青别集》云:“谓之虎者,喻其不易中也。”
明人贺从善编有《千文虎》一书。
18.诗虎
出处东帆《留青别集》云:“其以诗文为谜语者,谓之诗虎。”
谜语的类别
从大类和形式上分,谜语可分文义谜(灯谜)与事物谜两类。
从内容上分,谜语可分成许多品种。
字谜是谜语的一个大的类目,由于猜射方法不同,同一个谜底的字,可以分别组成许多谜面,且能不断创新。所以,汉字有限,而字谜是无穷无尽的。
中国语言十分丰富,给制谜创造了良机。语谜和词谜也是最常见的,如成语谜、口语谜、俗语谜、常用词谜等等。随着时代发展,还不断地出现新词语,于是,新词语谜也应运而生,而且常猜常新、永无止境。
名词谜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科技等等各个领域里的名词,都可入谜、数量无限。
人名谜、地名谜也是一个重要类目。各种名人、地名都可制谜供人猜射,饶有趣味。
书报刊、影视剧名,也是谜语的一个大项,内容随着新作品出现而无限延伸,决不会有制完猜完的一天。
事物谜包罗万象。可以说,任何一物和自然现象都可入谜。
这类谜语,大人小孩都能猜,可谓老少咸宜、通俗普及。
还有几类特殊谜语,一是带谜格的谜语,需按谜格要求去猜,否则会猜错。这种谜较有难度,需学习谜格知识,再去猜射。二是花色谜,真是五花八门、新奇绝妙,猜起来趣味无穷、开心得很。诸如射覆谜、画谜、印章谜、象棋谜、外文谜、数字谜、故事谜、谜语故事等等,均可列入花色谜内。
灯谜的由来
把谜语写在花灯上叫人去猜,叫灯谜。它的由来,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个财主,家财万贯,他人品不好,见高就拜,见低就踩,穷人对他恨之入骨。但他有钱有势,穷人拿他没办法。
一年的元宵之夜,有一名受尽这个财主剥削的人提着一个花灯来到财主家门前。他的花灯又大又亮,灯上还题了首诗,引来很多人围观。财主好奇,也出来看热闹。他不识字,就叫账房先生念给他听。账房先生遵命,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在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财主听后大怒,说灯的主人有意讽刺他,叫来家丁要打提灯人。提灯人并不害怕,不慌不忙地说:
“这首诗怎么会是讽刺你呢?它说的是做衣服的‘针’呀!
”顿时,人们哄堂大笑。财主见状,狼狈地溜进了屋。从此,灯谜就出现了,每有彩灯会,必有灯谜。
谜语的三大基本特征
1.独特的结构
一个谜语由三部分组成,也称谜语三要素,即谜面、谜目和谜底。谜面是给猜者出的内容;谜目是猜的大概范围(即打什么);谜底就是要求猜者猜的结果(答案)。
例:“无烦无恼无忧愁”(打一饮料名),“百事可乐”。
“无烦无恼无忧愁”是谜面,“打一饮料名”是谜目,“百事可乐”是谜底。
2.面与底有别解
有相当一部分谜语,存在着别解的关系,特别是字、词类的谜语较多。面与底有别解就是利用汉语字、词多义的特点,不把谜面作原意解释,能得出几层的意思。如谜面中的“行”字,可以作行动理解,又做“可以”理解,又可理解为行列中的“行”,有时作发行理解。“会”字,可理解为:“可能”、“见面”、“聚会”、“理解”、“擅长”等等。
例如:“明清汉”(打一影片名),谜底:“二代人”。这里的汉字理解为一条汉子,明清当然是两个朝代了。
又如:“救死扶伤”(打一交通名词),谜底:“人行道”
。原意是行人道,即实行人道主义,而别解为行人走的道,“人行道”。
3.面与底字异
在谜语中凡是谜面中有的字,而在谜底中不能再出现(谜目上有时可以出现)。
例如:“大河解冻”(打我国一省名),谜底:“江苏”。
其中谜面中大江也可以解冻,但“江”字在谜面中不能出现。
二、谜语猜射技巧
猜谜语的八大窍门
对不同种类的谜语,如何马上就找出猜中的方法,以便少走弯路呢?下面介绍几种:
1.问答法
对用疑问组成的谜面要考虑此法。
例:“是什么组成员”(打两字),谜底:“口贝”。
2.影射法
对有些用倒影原理组成的谜面要求猜字或物应想到此法,一般是什么字或物在水中、在镜中、在阳光或灯光下等。
例:“山山颠连入镜中”(打一字),谜底:“王”。山山向左向右颠倒,相连后即成“王”字了。
又如:“入映镜中”,谜底为“人”。
又如:“《家》将上映”(打一外国歌剧名),谜底:“卡门”。家是门的意思,上映应理解成卡。
3.排除法
此法使用时应排除表面现象,作别的谜底猜。一般适用于是否选择的叙述谜面:
例:“一木口中栽,非杏也非呆”(打-字),谜底:“束”。
4.比拟法
把所猜的事物拟人化,把人事物化,从形象上去猜出谜底来,这一种适于使用比喻的动物谜、植物谜、人体谜及自然谜类。
例:“谁都知他最热心例:“南阳诸葛亮
不欺老少不嫌贫稳坐中军帐
不怕风吹和雨打摆起八卦阵
夜夜辛苦伴行人”但捉飞来将”
(路灯)(蜘蛛)
物拟人化人拟物化
5.假借法
假借法和借代法相似,它主要适用于人名谜、地名谜、天干地支谜、朝代谜、时间谜和物名谜几大类。
例如:“天安门上太阳升”(打-字),谜底:“景”。天安门使人们想起“京”字,太阳即“日”字,从而构成“景”字。
又如:“错把梅花当桃花”(打一成语),谜底:“指鹿为马”。这里的梅花借指为“鹿”,桃花喻成“马”,所以联想起“指鹿为马”。
6.运算法
运算的方法是使谜面和谜底上的数字通过计算变换、会意得出谜底。此法适用于数量词类的谜语。
例如:“十二元”,猜一种扑克游戏,谜底为“打百分”。
以一“打”字扣“十二”,“一百分”为“一元”。
7.方位法
此方法适用于有上、下、左、右、前、后关系的字、物类谜语。根据谜面所示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将谜面中有关字的偏旁或笔画作相应处置后,巧妙缀合为谜底。
例如:“向前一直去”,猜一字,谜底为“句”。“向”字前边一竖去掉即为谜底。
8.顿读法
此法将谜面的词句用标点符号断开,分别理解和猜测,适用于含有断章取义语句的谜语,改变原来谜面的音节,使原意与顿读后的语意截然不同,谜面意境也随之产生突变,得出谜底。
例如:“谢绝参观”,猜一句四字常用语,谜底为“不同意见”。将谜面分开顿读后,“‘谢绝’扣不同意见,‘参观’扣见”。
以上讨论了八种对不同类型谜类的猜射法,总之,要首先想到谜类,少走一些弯路,有些谜类出以假象来迷惑人,即谜面埋下很多迷阵,使人一不小心而走向歧途。而如何消除这方面的失误呢?我们将在下面的章节里讨论。
猜射谜语的六大妙法
掌握谜语的三大特征后对猜中谜底有了初步的基础,而如何通过特征中的基本知识来认识谜底看透谜路,来分析好谜面,最后猜中谜底。在这里介绍六种方法:
1.象声象形法
谜语都有音和形,象声即是根据谜面的读音、谐音来揭示谜底;象形即是根据谜面的形状来揭示谜底。
①象声法:
象声谜语,在于表示声音。象声的词汇在汉字中本来就有不少,而谜语中又借用了许多字作为象声词,这样就为制作象声谜打开了广阔的新途径。
如:“羊叫”(打一词牌名),谜底是“声声慢”。
这个“慢”字在此作羊叫的象声词,猜谜者在猜破谜底后,细细一想,令人忍不住发笑。
②象形法:
象形谜大多是用于猜字,但也有用谜面象形来打成语或电影名的。象形谜与我国造字方法中的“象形”有关。汉字本来就具有象形的特征。
例如:“旦”字象征太阳露出了地平线,因而在灯谜中,也采用了此法。
也有人把大雁拟成“巛”,如:“群雁低飞水田上”(打一字),那么谜底就是“淄”。
通常,制谜者爱将“干”比作蜻蜓。如:“蜻蜓三点水”(打一字),谜底为“汗”。
2.会意法
会意法就是根据谜面的含意、情节,顺情合理的去猜谜底,这其中又有按正面意思、反面意思和一段一段的取意领会等方法,即正、反、分三种会意法。
①正会意法。即根据谜面内容直接联想谜底。
例:“高射炮射蚊子”(打-成语),谜底:“大材小用”
。
②反会意法。此法与正会意法相反,从反面或侧面去推理谜底。
例:“闭门不见”(打一常用名词),谜底:“开会”。“闭门”相反意是“开门”,“不见”的反意是“相见”,理解为会面,因而归纳为开会。
③分会意法。整个谜面没有直接联系,而把谜面分成若干段,然后分别相加去理解谜底。
例:“山东快书”(打一著名作家书名),谜底:“《鲁迅全集》”。“山东”在古代称“鲁”,“快”称“迅”,书即集也。
3.借代法
借代法即谜底里借用较确切的近似词或近义词,通过联想使它替代谜面上的某个字、词或某句意思,达到猜中谜底的目的。这种手法适用于“人名地名谜”、“生肖谜”、“事物谜”、“时间和朝代名词谜”等。
例:①“黛玉大喜”(打一京剧名),谜底:“快活林”(人名借代)。
②“昆明至上海航线”(打一京剧名),谜底:“飞云浦”
(地名借代)。
昆明为云南的“云”,上海又称“浦”,航线是飞行的线。
③“端午”(打一成语),谜底:“一马当先”(生肖借代)。“端”表示开始或先前,“午”生肖中为马。
4.增减离合法
此法猜字谜的较多,把字的偏旁、部首、笔划、符号以增加、减少、分离、组合来猜谜底的方法称增减离合法,或称增补法、减换法、分离法和合成法。
①增补法
例:“干多一点”(打一字),谜底:“主”。在此应将“干”理解为多“一”和“一点”,即增加“一和点”。
②减换法
例:“昨日之日不可留”(打一字),谜底:“乍”。“昨”字去掉日字只剩“乍”字了。
③分离法
例:“比二多,各一半”(打一字),谜底:“死”。“比”的一半为“匕”,“二”的一半为“一”,“多”的一半为“夕”。
5.综合归纳法
将谜面中的各种条件、因素,所有内容进行综合归纳,而猜出谜底。
例:“牡丹江、桃花江、芙蓉江”(打一位现代画家),谜底:“华三川”
。牡丹、桃花、芙蓉,均为花,别解成“哗”,“江”为水与川相扣。
典故法
借用古今的成语典故、寓言、民间传说联系谜面而猜出谜底。
例:“多多益善”(打一兵种),谜底:“通信兵”。这里古代的典故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猜谜名称及出处
1.占
出处《荀子·赋篇》云:“请占于五泰”。《说苑·正谏》
篇云:“平王问隐官曰,占之,为何隐?”
2.射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云:“臣尝受易,请射之。”
3.虑思
出处刘向《别录》云:“对者以意虑思之,可以无不喻。”
4.解
出处刘庆《世说新语》云:“魏武谓修曰:‘解否?’”
5.辩
出处《说郛·二十六》引唐·冯翊《班支使解大明寺语》云:“诸宾至而顾事之,皆莫能辩。”
6.商
出处《东京梦华录》云:“毛详,霍百丑商谜。”宋苏轼《问答录》云:“与佛用商谜。”
7.猜
出处《都城纪胜》云:“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
”钱世昭《钱氏私志》云:“目字加两点,不得作贝字猜,贝字欠两点,不得作目字猜。”
8.打
出处明·阮大铖《春灯谜传奇》云:“我这灯谜儿……打古今的人名,打得着的,拿这串钱去作彩头……请打一打。”
9.拆
出处《春灯谜传奇》云:“拆灯谜搅肠。”
10.破
出处清·张起南《橐园春灯话》云:“此所谓谜语小天下莫能破。”
三、谜语八大类别
笑里藏刀类谜语
这类谜语是写谜面的墨色或用纸颜色变化多端。
有时,你见到猜谜会上一些谜条,是用毛笔醮着各种颜色书写的。请勿误认这是为了美化猜谜会和渲染节日气氛才出现的,这是布的一种“谜”阵在迷惑你呢。这里的各种颜色大有用处,作者早已将各色网罗入谜,猜的时候,应在谜底中一一予以认出,才能猜中。
例如:用黄颜色写成拼音字母“M”,打一宋代诗人。我们猜这条谜时,应马上将“黄”字纳入谜底,然后思索“M”
,因它像两山之谷,于是谜底就出来了:“黄山谷”。
如:用红笔写“人工合成”,要猜者据此打《水浒传》中一人名。这就不能简单地说“红”
什
么了,要用与“红”意义相同的字去代替。“朱”是红色的意思,而“人工合成”则为一个“仝”字,朱色之仝--“朱仝”就是谜底。
也有别开生面地用两种颜色去写谜面的,如“清洁”两字,一用红色写,一用黑墨写,要求打京剧两术语。“清洁”即“干净”之意,红黑两色再寓于谜底,则谜底就成了“红净、黑净”。
无中生有类谜语
即谜面为一张或数张空白无字的纸,“不着一字”的灯谜。
这类空空如也的谜乍看上去荡然无物,似乎令人很难下手,其实只要我们摸准它的诀窍,从“空”、“白”、“无”等方面上去捉摸,这闷葫芦便不难打破。
例如:“一张空白的纸条,当谜条悬挂着”,打《西游记》
中一人名,谜底则为“悟空
”;打一食品名,谜底就是“光面”;用“粉颈格”(即谜底第二字为谐声字)打一中药名,谜底当作“白正”(纸)。
“悬着两张空白纸条”,打唐诗《长恨歌》中的一句,谜底为“两处茫茫皆不见”。“连贴出七张空白纸条”,打一字,谜底则是“皂”字,而且这则谜的谜底和谜面一黑(皂)七白,相映成趣。
除了白纸的“不着一字”灯谜外,另有使用颜色纸的无文谜。曾有人以一张空白的红纸条,打一中药名,谜底为“一片丹”。
金蝉脱壳类谜语
这类灯谜,运用了谜底中文字互相抵消的办法,使得谜底和谜面丝丝入扣。
如“坍”(打二花卉名),谜底为“牡丹、牵牛”,牡丹去掉牛即成“坍”
字了。
这类“金蝉脱壳”的谜语有个特点,那就是其谜底中必定隐藏着“无”、“少”、“去”、“空”、“失”、“没”等表示抵消的字和词,只要我们掌握这个特点,猜起来就容易得多。如:“妇女解放翻了身”(打两中药名),谜底是“山药、没药”。“山药”之中没有“药”字,恰成“山”字,以扣谜面(“妇”里“女”字解放,再翻个身即为“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