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最新工会制度与娱乐全书——新编工会文体娱乐全书
24363100000006

第6章 健身运动(2)

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民间艺术,自然也有它的流派。我国地域辽阔,风筝的种类、样式繁多,千姿百态,风筝的特色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

1.潍坊风筝

潍坊地处齐鲁之邦,古称潍县,是一文化名城,又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之乡。这里所出产的泥塑、首饰、刺绣、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风筝都是非常有名的,只要你到潍坊去一趟,就能感受到作为国际风筝都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悠久的文化历史,形成了潍坊风筝特有的地方色彩。潍坊风筝自宋代开始流行民间,明代更加普及。到清乾嘉年间盛行乡里。曾在潍县任七年县令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他《怀潍县》一诗中就形象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潍坊一带放飞风筝的情景:“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同时期的潍县人郭麟也曾写过此类诗句:“纸鸢儿于秋千女,乱草新米春燕多。”记述了当地人民在风和日丽、草木竞发的清明佳节,争相到白浪河两岸游春放风筝的热闹场面。潍坊风筝艺人经过几代人苦心研究探索,他们把国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技巧与风筝制作工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又形成了杨家埠风筝、国画风筝和象形风筝三个分支流派。在潍坊风筝中最具代表性的风筝分别为龙头蜈蚣风筝,硬翅人物类风筝等。

2.北京风筝

北京风筝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记载。清明时节出游放飞风筝是北京一带的民间习俗,《见闻杂志》说:“二三月高梁桥踏青,万柳堂明管,弄箜篌。”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也把放风筝写得活灵活现:“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盆,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京师纸鸢,极尽工巧,有价值数金者。

清《帝京岁时记胜》记载了当时倾城男女“各携纸鸢”,清明扫墓后施放较胜的盛况。近人沈太侔《春明采风志》载:“常行沙燕,一尺以至丈二,折竹结架,作燕飞式,纸糊,绘青蓝色,中按提线三根,大者背着风琴或太平锣鼓,以索绕,顺风放起,昼系线条,夜系红灯,儿童仰首追逐,以泄内之积热,盖有所取意也。三尺以上,花样各别,哪咤、刘海、哈哈三圣、两人闹戏、蜈蚣、鲇鱼、蝴蝶、蜻蜒、三阳开泰、七鹊登枝之类。其最奇者,雕与鹰式,一根提线翔空中,遥睹之,逼真也。”北京风筝基本形式有硬翅、软翅、排子、长串和桶形五种。

3.天津风筝

天津风筝也是很有特色的风筝流派之一。天津风筝的制作技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清代的杨柳青年画《十美图放风筝》即可证实有串灯、盘鹰、唐僧取经、蝴蝶等十种风筝。对天津风筝制作技术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已故风筝艺人魏元泰。他从事风筝制作70余年,先后研制了平拍类、圆形立体类和软翅风筝,还创造了折翅风筝。他的作品在1914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获得了金牌,为天津风筝赢得了荣誉。以“风筝魏”为代表的天津风筝,造型逼真,色彩典雅,做工精细。筝面大多用丝绸,轻而结实,骨架选用质地细密、节长、弹性大的毛竹,用料十分考究。天津风筝在继承传统制作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造型更加美观,彩绘更加精美,放飞晴空令人赏心悦目,又可放于室内以供观赏,是民间工艺的珍品。

4.四川风筝

主要流传于成都、绵竹等地,半印半画,先在纸上印好人物或动物形象的墨线轮廊,糊在骨架上,再用红、黄、蓝、绿等水画粗粗刷几笔,显得潇洒流畅。风筝以大为贵。有一种“羊尾巴”风筝,形制小且无装饰,三五个串在一起,放飞时摇摇摆摆,如羊群摆尾。还有一种T形风筝,也为别处没有。成都柏树林是过去有名的风筝市。

传统风筝与古祥寓意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风筝,一直融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五、民间体育项目

秧歌

辽宁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解放前农村秧歌又担又唱,又叫唱秧歌;农村秧歌游屯串村,又叫“跑秧歌”;城镇秧歌光扭不唱,又口叫“扭秧歌”。

解放前的秧歌队全是男的,二人一小组,一个“上装”(扮女的,又叫“包头的”,一个“下装”(扮男的,又叫“斗丑的”),叫做“一副架”。四人一大组(两副架),叫“一棒鼓”。在秧歌队中“头棒鼓”“二棒鼓”“三棒鼓”……排列有序,每人都有固定的位置。“头棒鼓”是全队扭唱技艺最高的,“二棒鼓”次之,“三棒鼓”更次之。秧歌队的领头带队的戴文生巾,披斗蓬,持折扇,只他一人没有“上装”搭配,故称“傻公子”,又叫“拉衫的”。秧歌队的排尾叫“老坐子”,也是一副架:“上装”是一个扮相刁泼的老太太,手拿两根棒捶,耳戴红辣椒;“下装”是一个扮相滑稽的老头,驼背,拄拐杖。秧歌队中也有扮故事中人物的,如青蛇、白蛇、猪八戒、孙悟空等。秧歌队大的六七十人,小的二三十人。

解放后的秧歌淘汰了“傻公子”、“老坐子”、“一副架”和“一棒鼓”,淘汰了男扮女装,男的扮男的,女的扮女的,无论城乡都是只扭不唱。

健身跑

健身跑即慢跑,是一种采用较长时间、较长距离的有氧锻炼方法。其技术特点简单,易掌握,男女老少均可参加。健身跑不受场地、器材限制,可在田径场、公路、树林、公园及田间小路等地练习,是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中普遍开展的项目之一。

慢跑时,步伐要轻快且富有弹性,脚掌柔和着地,身体重心起伏小,左右晃动小,步幅小,上下肢协调配合,直线性好。呼吸要和步伐的节奏相吻合,一般是二步一呼、二步一吸,也可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步行

是最常见、最简便易行的一种健身方法,适合男女老少锻炼。步行分正行和做正行练习时,要注意姿势和动作要领:全身放松,抬头挺胸收腹,眼视前方,两臂自然摆动,步伐稳健,身体重心落在脚掌前部,呼吸自然。做正行练习的时间一般以清晨和傍晚较佳,地点宜在江边、海岸、公园或林荫道等环境幽静、空气新鲜处。

倒走指人体的一种反向运动,它消耗的能量比散步和慢跑大,对腰、臀、腿部肌肉锻炼效果明显。其方法是:

①准备运动。

②先在原地踏步走,练习2分钟。

③在原地踏步感觉适应的情况下,高抬腿轻落步向后走。开始步子要小而稳,步子不可过大和走得过急。可以走走停停。两臂要轻松地前后摆动,用以维持身体平衡。

④对腰痛、关节炎患者,每天进行倒走练习2-3次,每次100-400步,中间休息2分钟,往返4-5次。

⑤对减肥者,每天早晚2次倒走练习,每次行进1500-2000米。动作熟练后,可加快速度或慢跑。

俯卧撑

俯卧撑是进行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训练以及个人锻炼中都经常运用。俯卧撑的练习方法有:

①高姿俯卧撑。指练习者的身体姿势是脚低手高,手脚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②中姿俯卧撑。指练习者的脚和手在同水平面上。

③低姿俯卧撑。指练习者的脚高手低,手脚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拔河

拔河是民间常用的健身方法,有单人对拔和集体拔两种。经常参加这项活动,可以增强握力、臂力和腿部力量等,培养职工群众的坚毅品质和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角力

角力主要是比赛谁的力量大。经常参加角力活动,可以发展力量素质、协调素质和灵敏素质。

角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扳腕

两人伸出同一侧手,对面坐于桌前,肘立于桌面上,一臂屈于桌上或下垂于体侧,用力时屈腕,将对方的手压向桌面使其大小臂的角度打开,直至将对方小臂压于桌上为胜利。此项活动主要能发展掌指关节、腕关节、肱二头肌和旋前圆肌的力量。

2.顶棍

两人各持一木棍,棍端相对,两手握住棍的另一端,互相角力。握棍时,两手心向上,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脚前后开立,左肩侧对对手,上体稍前倾,两腿微屈,重心下降。用力时,两腿蹬地,两臂用力向前推棍,直至将对方顶败。

此项活动主要能发展腿部的力量和两臂的力量。

3.互推角力

两人面对面前后分腿站立,双手掌相对互握,互推对方退过体后的标志线。

4.互拉角力

两人对面前后开立并双手互握手腕,身体重心下降,后脚用力蹬地,力争将对方拉过标志线。

5.俯卧撑顶肩角力

两人对面俯撑,右肩相抵,运用蹬地和两臂前移的力量,顶推对方后退。

跳皮筋

皮筋也称“跳橡皮筋”、“跳橡皮绳”,是我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多在少年儿童中开展,不受场地、季节、人数等限制。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细条或以橡皮圈连结而成,长短无规定,一般为3米左右。跳皮筋时,由两人分执皮筋两端,牵直固定。其余参加者即可以在皮筋上来回踏跳。跳法有挑、勾、踩、跨、摆、碰、绕、抵、压、踢等,以各种技巧动作编排成组合动作,配唱儿歌,跳出各种花式图案。

抓竿

抓竿也称“拔高”,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之一,流行于农村城镇。爬法以四肢或双手援长竿而上。抓竿既可进行表演也可进行比赛。表演是在爬竿时杂以各种技巧动作;比赛则是在场地上竖立若干根竹或木柱,柱高相等,以两人或数人同时爬攀,先到达顶点者为胜。

扔沙袋

扔沙袋是我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常作为武术和摔跤的辅助运动来开展。沙袋用白帆布、粗布和麻袋缝制而成,内盛沙子、豆子或高粱,分方形和圆形两种,重量视练者需要而定。练法有自扔自接、两人互相扔接和集体(5-6人)扔接等。扔沙袋的主要动作有体前扔接、转身扔接、背箭式扔接、翻身扔接、举腿扔接、穿裆扔接、腋下扔接、换手转身扔接、背后摸手接等,还可进行拍、击,即将沙袋置于高约五米的桌面或其他物体上,用手掌切击、拍击、插击或用拳砸击。

皮条

皮条是我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流行于北方农村,多在农闲或节日集会时进行。活动前,要将细皮条一端系于木架、树枝或梁柱上,一端下垂。活动时,单手将皮条握于掌中或绕缠在手腕、手臂上,然后使身体悬空,接着做各种升降、倒转、支撑及水平动作。

杠子

杠子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之一,流行于北方农村,多在喜庆节日举行。杠子为木制,形如单杠,高低粗细无规定,可竖立在地上,也可在大车上设木架、横缚木杠代替。因过去木杠两端多雕有龙头,故北方人又称杠子运动为“盘龙之术”。练时,以单手或双手握杠做各种技巧动作。动作分三类:上把,为杠上倒立之类,有“金背顶”、“拳头顶”、“车轮顶”等;中把,为身体统杠回环越杠动作,如“转辘”等;下把,指杠下悬垂动作,如“前压”、“后压”等。

抖空竹

抖空竹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之一,也称“空钟”、“响簧”、“地龙”、“闷葫芦”、“扯铃”等。空竹一般为木制或竹制,分单轴和双轴两种,轴形如小轮,由两块木片或竹片夹制而成,中为空心,轴上有四、五个小孔,内嵌小木片,转动时能发出声音。双轴空竹由两个轴中间连以一圆形木把组成:单轴空竹则为一轴加一木把组成。抖空竹时,玩者两手各持一小棒,两棒之间以细绳连接,绳绕空竹木把上来回扯动,空竹即急速旋转并发出嗡嗡响声。

双轴空竹玩法有以下几种:①“鸡上架”,即待空竹急转后,解开绕绳将其抛起,然后用棒接住,使之在棒上转滚或转至另一棒上;②“满天飞”,即将空竹抛至空中,然后用绳接住再抖或再抛起。

单轴空竹玩法有:“放捻转”,即把无轴一端置于平滑地面上,使之旋转,待其转速减慢时救起再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