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最新工会制度与娱乐全书——新编工会文体娱乐全书
24363100000036

第36章 田径运动(3)

跨栏跑是在一定距离内,跨过规定的高度和数量的栏架,技术性较强的短跑项目。国际比赛男子为110米高栏,女子为100米低栏。男子栏高106厘米,栏数10个,栏间距离为9.14米,起跑线至第一栏距离是13.72米,最后一栏至终点距离为14.02米。女子栏高84厘米,栏数10个,栏间距离为8.50米,起跑线至第一栏距离是13米,最后一栏至终点为10.50米。跨栏跑的起跑至第一栏的技术,起跑后正确过好第一栏是跑好全程的重要一环。起跑器的安装基本上同于短跑,起跑后疾跑时,身体的前倾角度比短跑小。跨栏起跑到第一栏,优秀运动员一般跑八步。为了便于攻栏,第八步可略小于第七步。

跨栏跑的起跨(攻栏)

起跨是指跨腿踏上起跨点开始至蹬离地面这一短暂时间而言。一般起跨点距栏架约2米至2.20米,为了迅速而准确地踏上起跨点,起跨前一步自然形成一个快速短步,目的是使身体重心很快前移,为跨栏做准备。当摆动腿着地,起跨腿的大腿要积极前摆,并用前脚掌着地,随着身体重心的前移,准确地踏上起跨点。

跨栏跑的过栏

起跨腿跑离地面后,身体处腾空状态,身体重心沿抛物线轨迹向前移动,摆动腿大腿因惯性继续抬高,膝关节放松,小腿向前伸展,脚尖勾起,从而开始了向下向后用力的压栏动作。

在摆动腿下压时,起跨腿屈膝外展,收紧小腿,脚尖勾起,以大腿带动小腿经体侧向前提拉。起跨腿同侧臂向后摆动,摆幅比短跑大,这有助于起跨腿的提拉及维持身体平衡。当臀部快移过栏架瞬间,摆动腿积极准确落地,落地时,要用前掌着地,上体应适当前倾,髋关节前移,使着地点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以便顺利地转入栏间跑。

米的栏间跑均用三步跑完。跑的技术基本上同于短跑。但由于栏间距离是固定的,所以栏间跑应有一定的节奏感。在不影响栏间跑节奏的情况下,增大第一步的步长是必要的。这样能使栏间跑轻松,减小身体重心的起伏。第二步应当和短跑技术一样。为了积极攻栏,第三步要略小于第二步。因为栏间跑的步子是固定的,提高栏间跑的速度,只能是设法提高频率。

跨栏跑的冲线

运动员在下最后第二栏时,应发挥最大速度跑向最后一栏,并用力跨过栏架。下栏的第一步不必做摆幅较大的提拉动作,以便用最高速度跑到终点线。

八、3000米障碍跑

3000米障碍跑概述

3000米障碍跑是长跑与跨越障碍相结合的项目。跑道上没有五个栏架,其中第四个栏架处设有水池,全程共要跨越35次障,其中有次跨越水池。现在运动员采用3000米障碍跑跨栏架的方法共有两种。

3000米障碍跑的跨栏法

跨越障碍的技术与跨400米栏技术基本相同。由于障碍跑的距离长,跨越障碍次数多,栏架的横木比栏板宽,因此,起跨点比跨400米栏要近一些(一般约在150-170厘米),起跨角度较大,身体重心向上,腾起的高度稍高,为不影响跑速和顺利越过障碍,最好掌握两腿都能起跨的技术。

3000米障碍跑的踏上跳下法

踏上跳下法的技术比较简单,起跨点距栏为100-120厘米,当起跨腿踏上起跨点时,上体要做较大前倾,同时摆动腿迅速高抬,脚尖跷起,用前脚掌柔和地踏上栏架,并应立即屈膝缓冲,降低身体重心,加大身体前倾,减少对栏架的冲力,为压高栏架作好准备和使动作加快。起跨蹬离地面时,要屈膝向前提拉,积极靠拢支撑腿(起跨时摆动腿)。当身体重心将要移过栏架时,支撑腿随上体的前移,迅速后蹬栏架,同时起跨腿的膝关节向正前方摆动时做落地动作。

3000米障碍跑跨越水池的技术

运动员在跑到距水池10-15米时,应加快速度,以便快速地踏上栏架和越过水池。起跨点距栏一般为120-140厘米。踏上栏架的方法同“踏上跳下法”的技术。在越过水池时,支撑腿要迅速有力地蹬高栏架,摆动腿屈膝迅速前摆,两臂提肩前摆。这时上体稍稍挺直,在空中成“跨步”姿势,摆动腿(起跨时的起跨腿)下压,膝关节微屈着地,上作稍前倾,顺利地跑出第一步。

九、竞走

竞走概述

竞走是一项长距离和超长距离的径赛项目。目前国际比赛以20公里、50公里两个项目为主,竞走是单腿支撑和双腿支撑相互交替的周期性运动。

竞走的规则

根据竞走规则规定,运动员在竞走时,必须用脚跟先着地。当脚落地的瞬间,膝关节必须伸直,后腿必须在前脚落地后才能离地,必须有一条腿经常保持支撑状态。任何时间两脚都不得同时离地。

竞走的技术

身体沿纵轴的前后扭转动作是竞走技术的主要部分。竞走运动员必须用脚跟先着地,然后滚至全脚掌着地。落时时,膝关节必须伸直,落地后,身体顺惯性前移,摆动腿弯曲向前摆动。当支撑腿垂直于地面时,摆动腿膝关节弯曲程度最大。接着,大腿向前摆出,小腿也随着大腿向前摆出。此时摆动腿带动侧髋关节向前送出。在“双腿支撑”时,两大腿前后分开的角度最大。

“双腿支撑”是一个过渡阶段,是由蹬地腿蹬地过渡到摆动腿落地的阶段。竞走运动员竟走时,躯干要保持稍前倾或直立姿势,两臂弯曲90°左右,配合两腿前后摆动。

掌握竞走的放松技术,对保持走速是很重要的。在单腿支撑、身体垂直于地面时,摆动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要低于支撑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摆动腿的同侧后高于支撑腿的同侧肩。

十、跳高

跳高概述

跳高是一项越过垂直高度的运动。规则规定跳高必须是单脚踏跳,过杆姿势分为跨越式、滚式、剪式、俯卧式和背越式,跳高技术跨越式、滚式、剪式、俯卧式和背越式,跳高技术分为助跑、踏跳、过杆和落地四个部分。

跳高的助跑

助跑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向前速度,给快速有力的踏跳创造良好的条件。助跑距离,一般为6至8步,助跑的角度与过杆姿势有关,在25°-90°之间。助跑时,要求在身体重心向前平稳移动的情况下,均匀加速,要跑得轻松自然。助跑的最后3-4步要采用降低重心跑。在动作结构上要和一般跑有所不同:上体前倾小,两臂动作大,脚跟先着地迅速滚动到前脚掌着地。

跳高的踏跳

踏跳是跳高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的作用是让人体向上腾起一定的高度来越过横杆。踏跳的基本要求是:方向要正,使身体充分向上并向前腾起。助跑最后一步用摆动腿支撑时,要积极做跪膝送髋动作,踏跳腿以大腿带小腿,勾着脚尖向前送髋和迈伸,并以脚跟先着地迅速滚至全脚掌着地。由于快速助跑,踏跳腿的踏地和摆腿、摆臂动作的作用,踏跳腿被迫出现了屈膝缓冲动作。当摆动腿的膝部摆至与踏跳腿的膝平行时,迅速前踢摆动腿小腿(勾脚尖),直腿向上摆起,同时迅速蹬直踏跳脚,完成踏跳动作。两臂的摆动,是在踏跳开始时配合两腿的动作,由体侧后方向前上方用力上摆,两肘向外,提肩,摆动腿同侧的肘关节高于肩。

跳高的俯卧式

采用侧面直线助跑,踏跳腿一侧靠近横杆,助跑路线与横杆所成的角度一般为25°-45°。

踏跳脚蹬离地面后,随着身体向前上方飞进,踏跳腿屈膝上收。摆动腿与同侧臂顺势前伸并向内旋,肩向内扣,头随着转动,使身体在杆上成俯卧姿势。接着摆动腿同侧仅继续前伸内旋,头向下潜,踏跳腿向外展伸,完成过杆动作。

跳高的背越式

“背越式”跳高是人体通过协跑、踏跳后,在杆上成背向横杆的姿势越过横杆的一种方法。“背越式”跳高能较好地利用助跑速度和向上跳起的勇力,动作较简单,容易掌握,提高成绩快。

“背越式”的助跑方向与“俯卧式”相反,一般采用弧线助跑6-8步,前三至四步跑直线,后三至四步跑弧线。由于跑弧线,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

“背越式”跳高的踏跳点距离横杆的垂直面40-80厘米,起跳脚踏上起跳点时,几乎与横杆的垂直面平行。当助跑最后一步用摆动腿支撑时,同样要压紧,跪膝和积极送髋,踏跳脚向前迈出仍用脚跟着地,迅速滚动至全脚掌着地,同时身体由倾斜转向垂直。踏跳腿着地后屈膝缓冲时,同侧髋要保持挺直。摆动腿以够带动大腿迅速向踏跳腿一侧扣膝上摆,髋部也要向踏跳腿一侧转动,同时蹬伸踏跳腿。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向上提肩摆起,摆动腿同侧肩开始做向后侧方伸展的动作。踏跳腿蹬离地面的一瞬间,仍保持原来的方向。

跳高的过杆和落地

当人体腾空后,身体继续转动成背对横杆的姿势。摆动腿的膝关节放松,踏跳腿蹬离地面后自然垂下,肩自然继续向后伸展,头和臂先过杆,同时积极挺髋,在杆成仰卧略有反弓的姿势。髋部展开的动作要一直延续到臀部移过横杆、然后过杆的两臂做向前、向下压的动作,同时借助向后弓身的反弹作用,把未过杆的两腿上举,使其越过横杆。身体过杆后继续下落,用背着地。

十一、跳远

跳远概述

跳远是一个跳越远度的田赛项目。完整的技术是由快速的助跑,有力的踏蹬,平稳的空中动作,有效的落地方法四个部分所组成的。

跳远的助跑

助跑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为强有力的踏跳做好准备。助跑速度对跳的远度有很大关系。

助跑的距离,要根据每个人发挥速度的迟早来确定,如果能在较短距离中发挥最大速度,助跑距离则可短些。一般助跑16-22步。在保证完成正确踏跳动作的前提下,助跑的速度应是越快越好。助跑的动作基本与短跑的途中跑相同。

常用的助跑方法是,在第一标志,用站立式开始助跑。助跑一开始,后蹬就要充分有力,并逐渐加速。当踏上第二标志(即检查标志)时,使助跑接近最高速度,特别是最后几步的后蹬要更有力,步频要更快。

跳远的踏跳

合理的踏跳技术,要求在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平速度的同时,又能使身体获得最大限度的垂直速度。所以说,踏跳是跳远的关键。

助跑的最后一步在用摆动腿支撑时,上体要保持正直,踏跳腿屈膝并以大腿带动向前摆,在支撑的摆动腿刚蹬离地面时,踏跳腿应积极放下压大腿,以全脚掌着地板。当身体重心移至踏跳腿支撑点上方的一刹那,就要用全力蹬伸踏跳腿,使踏跳腿的踝、膝、髋关节充分伸展,摆动腿积极前摆,双肩带动两臂配合下肢动作向前上方摆动。

跳远的腾空

踏跳蹬离地面后,仍要保持踏跳动作,以便在空中成腾空步。腾空动作是为了解决腾空后身体在空中的平衡,为合理完善的落地动作创造条件。

1.蹲踞式。在腾空步至最高点时,踏跳腿迅速向前提起与摆动腿靠拢,两臂自然下摆,上体稍前倾。在空中成“蹲踞”姿势向前飞进。借继续收大腿使之靠近胸部的惯性,把小腿向前伸出,两臂继续向后挥摆,准备落地。

2.走步式。在腾空步后(即空中第一步)下放摆动腿的同时,踏跳腿屈膝向前上方摆起。这时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完成了空中换步动作,形成另一个腾空步(即空中第二步)。摆动腿屈膝前提(即半步)并与踏跳腿并拢,前伸小腿准备落地。双臂协同配合做绕环动作或前后摆动。

3.挺身式。在腾空步后,踏跳腿放松地放在体后,摆动腿自然下落,两臂向侧下摆动,同时挺身。然后用力收腹,上体前倾,双腿迅速充分前伸,双臂由侧后经上方向前回环,准备落地。

跳远的落地

正确的落地不仅能获得更好的成绩,而且可以防止受伤。落地前,两腿要同时向前伸直,上体适当前倾,但不要过于前倾,以免使两脚过早地触地;上体也不要后仰,否则当两脚触地后容易后坐。当脚跟触地后,紧接着向前、向下压脚掌,同时积极向前屈膝缓冲,两臂迅速从后向前摆动,使身体重心向前移过支撑点,完成落地动作。

十二、三级跳远

三级跳远概述

三级跳远是在助跑后沿直线连续作三次跳跃的回赛项目。三级跳的第一跳,即“单足跳”,踏跳腿踏跳,踏跳腿落地;第二跳即“跨步跳”,踏跳腿踏跳、摆动腿落地;第三跳,即“跳跃”,摆动腿踏跳,双脚落地。

三级跳远由助跑至最后落地是一个完整的动作。它由助跑、第一跳(单足跳)、第二跳(跨步跳)和第三跳(跳跃)四部分组成。三级跳的平跳技术为世界优秀运动员所采用。

三级跳远的助跑

助跑的距离。方法和标记线的设置基本上与跳远相似,只是最后几步助跑时上体不如跳远时抬得高。

三级跳远的第一跳(单足跳)

三级跳远的第一跳不仅要获得一定的远度,而且还要为第二跳的踏跳作准备。所以第一跳不能完全像跳远那样向上跳,要尽量加快踏跳速度,以保持水平速度,并使身体重心迅速向前移动。

踏跳腾空后,形成一个腾空步,上体要正直,不要前倾,以免产生向前旋转。腾空步要保持一定时间。在腾空步的后半段,踏跳腿以大腿带动小腿前摆,与摆动交换,三级跳远称为“交换步”,其动作要求;在腾空步后,踏跳腿屈膝缓冲向前上方摆动,同时摆动腿由上向下,向后摆动,形成“交换步”。此后,踏跳腿继续摆至大腿与地面平行,然后大腿积极下压,作由前向下、向后的积极的“刨地式”落地。两臂由前向后侧摆,准备第二跳的踏跳。完成交换步的动作不能过早,否则对第二跳的踏跳不利。

三级跳远的第二跳(跨步跳)

第一跳落地后,迅速把在身体后面的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由于缓冲落地的动作而有些弯屈的踏跳腿迅速伸直困地。两臂也同时配合踏蹬动作,从后侧方向前上方摆动,开始第二跳。

在第二跳腾空步的后半段,摆动腿继续向上摆动至大腿与地面平行,踏跳腿仍在身后自然弯曲,上体稍前倾。两臂同时由上成弧形向下,向后侧方摆动,到快落地时,两臂已摆正身体的后侧方。摆动腿开始迅速而积极地做“刨地式”的落地,完成第二跳,并准备第三跳。

三级跳远的第三跳(跳跃)

经过前两跳,水平速度已大大降低,因此第三跳应在充分利用所余的水平速度的同时,尽最大力量跳得高些。以增加垂直速度,弥补水平速度的不足。完成全部三级跳的程序。

十三、撑竿跳高

撑竿跳高概述

撑竿跳高是借助竿子的支撑,在竿上完成一系列动作,然后越过横杆的田赛项目。

70年代以来,由于弹性尼龙竿的出现,撑竿跳高的世界纪录屡被刷新,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变革。

金属竿的撑竿跳高技术

1.持竿助跑。正确的握竿高度,对于顺利地完成撑竿跳高有很大意义。握竿高度(从右手拇指到竿头的距离),一般与助跑的速度,技术水平和身体的高度有关。持竿时,右手握在竿的上端,大拇指在竿的外侧,其余四指在华的内侧,以虎口轻轻压住竿子;左手握在右手的下端50-70厘米处,大拇指在下,其余四指在上,以拇指托住竿子。助跑采用全速跑,助跑中要保持胸部正对前方,并尽量减小竿子的晃动,以便发挥助跑速度和保持稳定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