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四
24306800000097

第97章 众叛亲离

【释义】大众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处境极其孤立。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

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名叫公子晋,另一个名叫公子州吁。州吁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他见兄长卫桓公是一个忠厚本分之人,便想篡位自己当国君。

公元前719年,卫桓公动身到洛阳去参加周天子平王的丧礼,州吁在西门外摆下酒席,为桓公饯行。他端着一杯酒,对桓公说:

“祝兄长一路平安。”

“我很快就会回来,兄弟太费心了!”卫桓公说。

接着,卫桓公也斟了一杯酒回敬。州吁趁桓公不备,突然拔出匕首,把卫桓公杀了。

州吁杀了卫桓公,做了卫国国君。他害怕国内人民反对,便借对外打仗的办法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他拉拢陈国、宋国、蔡国,一起去攻打郑国。但郑国早有防范,卫军大败而归。

鲁国的国君隐公得知这些情况后,问大夫众仲说:

“州吁这样干,能长久得了吗?”

众仲回答说:

“州吁只知道依仗武力,到处兴风作浪,老百姓是不会拥护他的;他为人非常残忍,杀戮无辜,谁还敢去亲近他呢?这样,老百姓反对他,他的亲信也会离开他,他的政权怎么会长久呢?”

众仲接着又说:

“兵,就像火一样。一味地用兵,而不知道加以收敛和节制,其结果必定是玩火自焚。

依我看,失败的命运正等着他呢!”

没到一年,卫国的老臣石石昔借助陈国的力量,消灭了州吁以及他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