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原意指人的相貌不突出,难看。现有时也用来形容外观不佳。【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皮日休献书》。
皮日休是唐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20多岁时就已经相当出名了。只是他左眼角下塌,容貌不端正,比较难看。但他博学多才,诗歌和散文也很有特色。
公元866年,32岁的皮日休被推荐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他在城东南的永崇里只住了10天,文名就传遍了长安城。由于他不愿奉承权贵,得不到他们的引荐,结果没有考中。
考试落第后,皮日休回到家乡,把自己所写的200多篇诗文编成十卷,定名为《皮子文教》。第二年,他再次进京应试。
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郑愚。他看了皮日休的文章,非常欣赏,在发榜之前,就派人把他叫到府里来会面。
郑愚原来以为,皮日休的文章写得这么出色,相貌必定清秀端正。不料一见面,发现他左眼位置不正,看上去不太舒服,于是用嘲笑的口气问他:
“你很有才学,为什么一只眼睛长得不相称?”
皮日休对郑愚的问话非常不满,立刻反唇相讥道:
“侍郎可千万不能因为我这一只眼睛,而使自己两只眼睛都丧失眼力啊!”
郑愚显然被皮日休的话刺痛,因此做了小动作。发榜时,皮日休虽然中进士,却是最后一名。
后来,皮日休在长安做了一个时期的小官。他看到朝政腐败,天下即将大乱,便写了许多揭露社会现实黑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