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主义人生观以追求金钱和财富为人生的目的和价值,这就决定了它必然以获取大量金钱和财富视为人生的最大幸福。这种人生观把金钱看做是万能的,高于一切的。他们用钱来衡量一切,一切为了钱。他们把金钱和财富看做衡量人生的价值和评判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把为个人赚钱和积累财富作为人生的主要内容乃至全部内容,以追求和获取尽可能多的金钱和财富作为人生的目的和幸福。早在一千多年前晋人鲁褒所写的《钱神论》中就说:“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这里,充分表现了金钱在封建社会里的重要作用,以及封建地主阶级对金钱的崇拜。到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更把对金钱的崇拜发展为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人生观。在那里,把一切关系都变成了金钱关系,“除现金交易外,他不承认人和人之间还有其他任何联系。”在拜金主义者看来,人的价值是由金钱来确定的:“这个人值一万英镑,就是说,他拥有这样一笔钱。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而且在他那个圈子里在各方面都是领头的。”他们的幸福观也是这样:“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
拜金主义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影响和表现,例如,有人公开提出“一切向钱看”的口号,宣扬“钱是社会的指路明灯”,“钱是社会的奖章”。他们把“一切向钱看”作为个人行为的唯一追求和最终目标,如果让这种思潮蔓延和泛滥,就会诱发人们的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和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势必破坏社会生活秩序,造成经济的混乱,政治的腐败,思想的颓废,道德的堕落。成克杰、胡长清之流的出现,说明拜金主义的影响是多么恶劣。
(六)共产主义人生观
人生观的变化和发展,是以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以及人们对社会生活实践的认识为基础的。自从无产阶级作为最先进的社会力量走上世界历史舞台,人类社会便出现了一种真正科学的人生观。这就是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也叫共产主义人生观或“革命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对于人生目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共产主义人生观把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作为人生最伟大的目标。在这种人生观看来,人生绝不是毫无意义的,人生的意义也不只是在于吃喝玩乐或冒险成功,而在于为国家、为社会,乃至为全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共产主义人生观以集体主义为准则,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更侧重于阶级、民族、国家,以至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着眼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发展,提倡个人在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样的人生境界,是任何一种剥削阶级的人生观都难以企及的。
三、无产阶级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人的本质的探索
人类很早就非常关心人的本质和人性问题,中国古代哲学尤其如此。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关于人的本性善恶的争论。孟子最早提出“性善论”。他在《孟子·告子(上)》写到:“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就是说,人的本性天生就是善的,就好像水总是往低处流淌一样。与之相对立的是荀子,他提出“性恶论”。《荀子·性恶》写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人为)也。”认为人生而具有好色、好声、好味、好利等特性,只有经过教化,才能去恶从善。还有人提出“性无善无恶论”,也有人提出“性有善有恶论”。
古希腊的哲学家也很关心人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例如德谟克里特提出“人是一个世界”,看到了人的复杂性;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意识到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亚里士多德已经把人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在欧洲,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和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对人的本质的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艺复兴运动是14至16世纪在意大利发生的提倡和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思潮和运动。这个运动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提出要关心人的世俗生活,动摇了神学的绝对统治地位。因为在欧洲中世纪,整个社会完全被神学所统治,宗教是唯一的意识形态,神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们不是强调神,而是强调人本身。他们认为,人与动物不同,突出表现为人有思想,人是“先思而后行”。不仅如此,他们还指出人是自由的,人有“自由意志”。这同宗教神学把人看做是上帝的奴仆,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还提出了人具有满足自己欲望和追求享乐的本性,这是针对封建神学所宣扬的禁欲主义的反抗。总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把人看做是有理性、有自由意志、追求享乐的,认为理性、自由、享乐是人的本性。
启蒙运动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发生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冲破了神学世界观的束缚,用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考察人。他们提出“天赋人权”论,认为人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从自然界中发展出来的;人的权利既不是神赐的,也不是人给的,而是天赋的,这里讲的“天”就是自然,人的权利是生来就有的。人生来具有那些权利呢?第一是自由的权利。卢梭提出“人是生而自由的”。他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写到:“这种人人共有的自由,是人的本性的结果。”第二是平等的权利。启蒙思想家们认为,人不仅生而自由,而且生而平等。第三是人有追求幸福和享乐的权利。除了这些思想之外,他们中有些人还提出了人性的善恶是由环境和教育所决定的,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是教育的产物。霍尔巴哈说:“我愿意把人造成怎样,就可以把他造成怎样”。总之,启蒙思想家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平等,追求幸福,而且认为这是天赋的、永远不变的人的本性。
文艺复兴思想家和启蒙运动思想家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的重大意义,在于反抗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对人的统治,对人们的思想解放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启蒙运动,为后来发生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起了舆论先导的作用。但这些思想家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存在着巨大的缺陷,首先,他们所说的人并不是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具体的人,而是一般的抽象的人。他们指出人是自由的、平等的,这对于封建等级制对人的禁锢,是有力的批判和否定;但现实中的人怎样才能实现自由、平等,这种自由、平等最终属于谁,在这些问题上,他们便无能为力了。其次,这些思想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天赋的,即先天就有的,与后天生活实践没有关系,而且认为人性是不变的,是人性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再次,他们所揭示的人的本性即自由、平等、追求幸福等也是抽象的,就是说,只是停留在这些概念的本身意义上,而不是联系到生活于社会中现实的具体的人身上,这些缺陷被后来的一些思想家所沿袭,就连费尔巴哈也不例外。就是说,费尔巴哈所讲的人仍然是抽象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批评费尔巴哈“从来没有看到现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是停留于抽象的‘人’,并且仅仅限于在感性范围内承认‘现实的、单个的、肉体的人’,也就是说,除了爱与友情,而且是观念化了的爱与友情以外,他不知道‘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其他的‘人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尽管有许多可取之处,但都未能达到真正科学的水平。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成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思想家之所以不能建立起科学的人的本质理论,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科学的,特别是社会历史观,无一例外地都是唯心主义的。要创立科学的人的本质理论,必须首先实现世界观的革命,创立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和在清算自己信仰的过程中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改造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把辩证法同唯物主义基础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又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同社会历史观结合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由于有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才使得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有可能达到科学的水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按照我们的理解,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其一,人的自然本能的欲望构成人的本质的自然生理基础。恩格斯明确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这亦即是说,人作为一种动物性的存在,自然的生物本能必然要对其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人的许多行为不自主地要受这种本能的驱使和策动。因此,马克思认为必须承认饮食男女等也构成人的真正机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唯物史观认为人的自然生物本能构成人的本质的自然属性方面。其二,人的社会本能构成人的本质的社会属性方面。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更主要地还在于他是社会的存在物。恩格斯称这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本能”所使然。而且,这种“社会本能也是从猿进化到人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没有这个在劳动中形成的“社会本能”,人和动物就不可能从本质上区别开来,正因为这样,人和动物虽然都有满足自然本能欲望的要求,但人却不会像动物那样以本能冲动的粗鄙方式去满足这种欲望。因而在人的行为实践领域里,吃喝就不只是为了充饥,而且有了所谓饮食文化的追求;性爱也不只是为了交配和繁衍后代,而是表现为一种优美纯真的爱情。我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人的社会性构成了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本质。其三,人的社会关系构成人的现实本质。这就如马克思说的那样,“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的现实本质既不是其自然本能,也不是其社会本能,而是在现实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这也可以说是唯物史观对人的本质的一个最终结论。
(二)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和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人生观的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使命的科学论述。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结合欧洲工人运动的实践,对无产阶级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进行了详尽的论述。特别是他们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列宁曾评价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担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
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做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并且还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同时,他们还表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因此,只有无产阶级才是人类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只有他才能够承担起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新社会的缔造者的历史使命。
在谈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特点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一切社会革命的果实最终都为少数剥削者所攫取。虽然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被推翻了,但另一个剥削阶级又取而代之。尽管在革命过程中,被统治被剥削的人民群众也参加了这些运动,但他们始终只是某个剥削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私利而被暂时利用的一种工具。一旦革命成功,劳动人民仍然摆脱不了继续受压迫、受剥削的命运。因此,“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而无产阶级与过去的一切阶级不同,它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由此决定了无产阶级运动的革命性和彻底性。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将无产阶级运动的革命性和彻底性精辟地概括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可以说,正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无产阶级运动所具有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性质和它所担负的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奠定了无产阶级人生观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也决定了共产党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
人生观是有高低之分、层次之别的。对历史上一切有益于促进社会发展,充实人生、完善自我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我们都应当加以吸纳和借鉴。恩格斯曾说过,在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中,有许多人对社会进步的信念都是很坚定的,为了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付出个人的巨大牺牲。但是,从本质上说,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理想,都是从个人出发并以个人为归宿的,因此终归是狭隘的和虚伪的。譬如,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有时也宣传什么“为人类造福”、“为社会的共同利益而奋斗”等等,但事实上,自私自利的阶级本性决定了他们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因而,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具有虚伪性的特点,这是不以个别代表人物的意志为转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