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例患者至17岁时月经才开始来潮,平素又伴有头晕、心悸,四肢乏力,精神倦怠,白带多等症状。病因属气虚血弱,血海不充的月经后期症。血虚不能营脑,故见头晕,血不养心,则见心慌、失眠而脉细弱,血虚经络失养,则见经来腰腹及关节疼痛,气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下注则见白带,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则经来反见量多而血愈虚。方用人参养营汤气血双补。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熟地、当归、白芍养血;远志、五味子宁心安神;桂枝温阳活络,合地黄、当归、白芍养血而通脉;陈皮理气化痰,合参、术、苓、药、草健脾除湿而止带。全方气血双补,使阳生阴长,任通冲盛,月经自可逐渐按时来潮。
崩漏
例1:何××,女,49岁,农民。
初诊:1992年11月19日。患者于1992年2月断经,1992年10月3日起阴道出血淋漓不断,11月10日增多,色鲜红,时有血块,至今未净。现感头晕眼花,全身疲乏无力,有时腰酸,腹略胀痛,睡眠差,二便正常。经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炎,内膜轻度增生。舌质暗红,有齿痕,苔黄厚,脉弦滑数。
辨证:冲任血热。
治法:清热凉血。
处方:清经汤加减。
青蒿10g 黄柏8g 生地炭10g 丹皮10g
地骨皮10g 茯苓10g 白芍12g 炒栀子6g
蒲黄炭8g 香附子10g 地榆炭12g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二诊:1992年11月24日。服完上药,阴道出血明显减少,现头晕肢软,睡眠欠佳,舌质红,苔薄黄,舌边有齿痕,脉弦软。证属冲任血热得清,血虚心脾失养。治以健脾养血宁心,佐以清热止血。方用归脾汤加减。
处方:
党参15g 黄芪18g 白术12g 当归10g
茯苓10g 木香3g 远志6g 焦枣仁15g
夜交藤20g 生地炭12g 血余炭6g 生龙牡各12g
炒银花15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三诊:1992年12月1日。服上药后,阴道出血已止,头晕减轻,睡眠渐好,嘱服归脾丸,每次1丸,日服3次,服至月余。
随访三月,诸症消失,崩漏痊愈。
按:绝经以后,血海枯竭,冲任脉虚,地道不通,若无其他因素影响,阴道不再下血。
本例患者断经八月后,现阴道下血量多,证属热邪窜入血分,迫血妄行所致,下血色红,脉见弦滑数,舌质红,舌苔黄,均为血热之象,其头昏眼花,腰酸肢软是为血去阴伤之故,小腹略胀痛是气血不调的兼证,治宜清热凉血养阴,佐以调和气血,取清经汤加减。方中黄柏、丹皮、炒栀子清热泻火凉血,青蒿炒用芳香透络,宣散血热,地骨皮清热养阴,茯苓扶脾宁心,白芍养血敛阴,地黄炭、地榆炭养血止血,香附子、蒲黄炭调气和血止血,全方清热之中又有养阴之味,止血药中又有调和气血之品,服药6剂,血热渐清,故阴道下血较前明显减少。二诊时惟感头晕肢软,睡眠欠佳,为血虚心脾失养的症状,故用归脾汤加减,健脾养血宁心,辅以银花以清余热,地黄炭养血止血固冲,后服归脾丸以善其后。
例2:黄××,女,39岁,工人。
初诊:1996年8月13日。患者平素月经正常,7月5日行经,至7月10日干净,间隔一周再潮,22日净,以后间断出血,至今未净,量多,色红,有血块,并伴有小腹疼痛,拒按,腰痛。舌质红,舌苔淡黄,有瘀点,脉沉细涩。
辨证:血瘀崩漏。
治法:活血化瘀。
处方: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赤芍10g 当归10g 川芎10g 桃仁10g
红花6g 蒲黄炭10g 五灵脂10g 莪术10g
泽兰10g 川断10g 血余炭6g 三七粉6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5剂。
二诊:1996年8月18日。服上药后,少腹疼痛明显减轻,阴道出血基本干净,仅有时见少许血性分泌物,现感神疲乏力,头昏眼花,心慌气短。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瘀血渐活,血虚未复,治宜益气补血,活血止血。方用胶艾四物汤加味。
处方:
生地10g 当归10g 白芍10g 川芎6g
阿胶珠12g 艾叶炭10g 党参15g 黄芪24g
三七6g 炙甘草6g
按:正常月经一月一至,若瘀血为患,往往导致月经错乱,甚或崩漏,下血不至。
本例患者属瘀血崩漏,瘀血阻络,血不能循行常道,溢于脉外,故见崩漏下血,或停或止。瘀血不通,故小腹疼痛拒按。舌边有瘀点及阴道下血有块,亦为瘀血之体征。脉见沉细涩,是因下血日久,兼见血虚之象。治当先去其实,以活血祛瘀为主,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治之,待瘀血去净后再用胶艾四物汤加味,益气补血,活血止血,使气生则血长,气血旺盛,冲任得固,则崩漏病除而月经自调。
例3:史××,女,22岁,未婚,个体户。
初诊:1998年3月21日。患者平素月经正常,于1997年12月行经期间劳累过度后,而致经血淋漓不止,在某医院住院治疗后血止。二月后又因劳累,月经淋漓不止20余天,给服用止血药无效,前来寻余诊治,现头晕,心悸,神疲,面色□白,肢软无力,小腹坠胀,时欲呕。舌质淡,舌苔微黄,脉沉细无力。经B超检查示: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辨证:脾胃虚弱,心、肝、肾俱亏。
治法:健脾益胃,滋补肝肾,固涩冲任。
处方:六君子汤加味。
党参15g 白术12g 茯苓10g 半夏10g
陈皮10g 竹茹10g 黄芩8g 香附子10g
阿胶珠12g 牡蛎12g 血余炭6g 炙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8年3月24日。服药后,呕恶已止,阴道有少量出血,仍感头昏肢软,小腹坠胀,舌脉同前。证属肝肾不足,冲任不固。治宜滋补肝肾,固摄冲任,佐以扶脾益气。
处方:
熟地30g 生地炭10g 枸杞15g 白芍15g
黄连3g 炙黄芪18g 党参18g 升麻6g
柴胡6g 阿胶珠12g 牡蛎12g 海蛸12g
寄生12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三诊:1998年4月1日。服上药3剂后,阴道流血已止,6剂服完,诸症明显减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治宜补肾养阴,佐以健脾益气。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处方:
熟地18g 茯苓10g 泽泻10g 山药12g
枸杞子12g 菟丝子10g 党参12g 黄芪12g
白术10g 五味子8g 补骨脂10g 焦杜仲12g
黄精15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10剂。
半年后随访,患者服完上药,诸症均已消失,月经已正常。
按:本例患者经期劳累过度,损伤肝肾,冲任不固,而致崩漏下血,淋漓不止。肝肾亏虚,累及于脾,故见时欲呕,小腹坠胀等症。先用六君汤加减调理脾胃,使其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再以滋补肝肾之品,固摄冲任,佐以扶脾益气,使阴道流血渐止,诸症明显减轻。后以六味地黄汤为主加入参、芪、术等以善其后,症消病愈。
闭经
例1:陈××,女,23岁,已婚,干部。
初诊:1997年5月24日。患者一直未曾行经,去年12月份结婚,婚后仍未行经,平素自感胸部及两乳房胀痛,有时腰腹胀,纳食一般,二便正常,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沉弦。
辨证:肝郁气滞,气血不调。
治法:疏肝开郁,活血调经。
处方:香乌逍遥散加味。
柴胡10g 当归10g 白芍12g 白术10g
茯苓10g 香附子10g 台乌10g 郁金10g
川芎10g 泽兰10g 益母草15g 栀子6g
薄荷3g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97年5月27日。服药后,胸部及乳房胀痛减轻,余症同上,舌质暗红,少苔,脉弦涩。证属气滞血瘀,治以活血祛瘀,理气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
处方:
生地10g 当归10g 赤芍15g 川芎10g
桃仁10g 红花6g 丹皮10g 泽兰10g
香附子10g 益母草15g 水蛭10g 莪术10g
川牛膝10g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三诊:1997年6月3日。服完上药,月经始来,量少,色黯,自感腰腹疼痛,小腹略坠,以原方再进3剂。
四诊:1997年6月7日。药后经量增多,3天净,小腹坠胀疼痛消失,自感腰困,舌质淡红,苔微黄,脉沉弱。证属肝郁脾虚,肾气不足。治以疏肝开郁,活血调经,兼补肾气。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
处方:
柴胡10g 白芍10g 当归10g 白术10g
茯苓10g 栀子8g 丹皮10g 郁金10g
香附子10g 益母草15g 枸杞子10g 菟丝子10g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五诊:1997年6月13日。患者服上药后,小腹坠胀已消,现仅感腰部略有困痛,有时白带少许,舌质红,苔微黄,脉沉细弦,证属肝气渐舒,冲任不盛,治以调补冲任,养血活血,舒肝调经。
处方:
熟地15g 山萸肉12g 山药12g 丹皮10g
茯苓10g 泽泻10g 柴胡8g 当归10g
赤芍10g 香附子10g 丹参20g 益母草15g
怀牛膝10g 寄生12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月余。
半年后随访,患者自诉服药中期月事来潮,以后月经每月按时而至,经行正常。
按:本例患者直到婚后仍未行经,其症状为平素胸乳胀痛,时有腰胀,此属肝郁气滞之候。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血郁阻胞脉,经闭不行,为胀为痛,证属气血失调,治当理气活血调经,初诊时用香乌逍遥散加味疏肝扶脾,调气活血。经治疗后,三诊时经来量少,且腰腹疼痛,小腹坠胀,属气血流行不畅的症候,治宜活血化瘀,理气调经为法。药后小腹坠胀感消失,腰部仍困痛,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细弱,此属肝郁脾虚,又兼肾气不足,乃以疏肝理脾法中再加枸杞子、菟丝子等补肾益精之品。五诊时肝气渐舒,冲任不盛,故以柴芍地黄汤加味治之,使肝气舒,脾气旺,冲任盛,故月事按时而至。
例2:赵××,女,24岁,未婚,工人。
初诊:1998年8月16日。患者以前月经正常,一年前因车祸外伤后,月经延后,量少,色暗,半年后闭经,现已闭经7个月,时感小腹胀痛,腰困,手指麻木,舌质深红略紫,舌苔薄黄,脉沉弦涩。
辨证:瘀血阻滞胞脉闭经。
治法: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处方: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
当归15g 赤芍12g 川芎10g 生地10g
桃仁10g 红花8g 五灵脂10g 蒲黄10g
香附子10g 丹皮10g 泽兰10g 鸡血藤15g
栀子8g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二诊:1998年8月23日。服完上药后,月经仍未至,小腹疼痛拒按,舌质暗红,舌边有瘀点,苔薄黄,脉沉涩。证属瘀血仍结。治以活血化瘀,继以原方加水蛭6g、益母草15g,再进6剂。
三诊:1998年8月31日。服上药后,月经仍未至,现感小腹隐痛拒按,有时双手指间麻木,纳差,小便短黄,时有自汗,舌脉同上。证属瘀血尚未流通。继守前法,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
当归15g 白芍15g 川芎10g 桃仁10g
红花8g 柴胡6g 枳壳10g 川牛膝12g
水蛭10g 益母草15g 栀子6g 鸡血藤15g
元胡15g 焦楂15g 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四诊:1998年9月9日。服上药3剂后,月经来潮,前二天经量少,夹有黑血块,第三天起,经色渐转红,量较前增多,五天身净,小腹疼痛缓解,腰困痛,舌质红,舌苔微黄,脉弦细。证属瘀血渐通,气血未和。治以养血活血,理气调经。方用四物汤加味。
处方:
当归15g 白芍15g 川芎10g 生地10g
香附子10g 丹参15g 川牛膝10g 益母草15g
川断12g 三七6g 焦楂15g 鸡血藤15g
丹皮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随访三月,患者诉自上次来经后,月经每月来潮,量、色、质均正常,余无其他不适。
按:患者闭经以来,小腹胀痛,手指麻木,是为气血不调,气行不畅,血行受阻,瘀血留滞经脉之证。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治宜活血祛瘀通经为法,初诊时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服药数剂,月经未潮,小腹仍感疼痛拒按,证属瘀血未通,继续活血祛瘀调经,方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服3剂,瘀血得活,月经来潮,小腹胀痛缓解,腰困肢麻,证属瘀血未尽,气血不和。治宜养血活血,理气调经,方用四物汤加味治之,数月闭经得以治愈。
例3:吴××,女,26岁,已婚,工人。初诊:2000年9月16日。患者于15岁月经初潮,自行经后月经周期一直不规则,至25岁时突然闭经,今已一年,平素感腰痛,四肢无力,头昏。舌质红略暗,舌苔薄黄,脉沉弦软。
辨证:肾虚血少经闭。
治法:养血补肾通络。
处方:四物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味。
当归15g 白芍10g 川芎10g 熟地12g
菟丝子12g 车前子10g 覆盆子10g 五味子10g
茺蔚子10g 牛膝12g 仙灵脾15g 补骨脂10g
枸杞子12g 川断10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6剂。
二诊:2000年9月22日。服完上药,月经未至,腰痛稍减,现仍感小腹隐痛,精神欠佳,舌脉同前。嘱以原方再进10剂。
三诊:2000年10月4日。服上药后,月经于9月30日来潮,经来量少,色暗,小腹隐隐作痛,腰困痛,面色无华,心慌气短,神疲,纳差,舌脉同前。证属血虚肾亏挟瘀。治宜养血活血祛瘀,佐以补肾调经。方用调经益肾汤。
处方:
当归15g 白芍15g 川芎10g 熟地12g
丹参15g 炒白术10g 香附子10g 益母草15g
桃仁10g 红花6g 元胡15g 川断12g
寄生12g 补骨脂10g 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10剂。
随访半年,患者经以上治疗,近半年来,经行正常,经期无异常不适。
按:本例患者因月经周期不规则渐至闭经,其病因病机属先天之肾不足,肾虚精少,精少则血亦虚,肾虚血少,血海不充,则无血可以行经,其治宜补肾益精,养血通经为法,方用四物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味养血益阴,温补肾阳,活血通经,使肾气充,肾精足,经水有源,则月经自然来潮。
痛经
例1:杨××,女,21岁,未婚,宾馆服务员。
初诊:1983年3月17日。患者15岁月经初潮,自行经以来,月经周期一般延后8~12天,每次行经前后或行经期,小腹绞痛甚剧,疼痛从经前2~3天开始,以经后4~5天为甚。经来量少,腰痛如折,手足发冷,得热则痛减,痛时服“去痛片”无效,每因痛经期间不能工作。现月经方净,感腰腹剧痛,肢冷畏寒,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虚缓。
辨证:虚寒痛经。
治法:温中散寒,佐以活血理气调经。
处方:当归建中汤加味。
当归24g 桂枝10g 白芍18g 台乌10g
香附子12g 良姜6g 吴萸6g 丹参15g
元胡15g 蒲黄10g 五灵脂10g 炙甘草6g
生姜6g 大枣3枚
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3剂。
二诊:1983年3月20日。服完上药,腹痛缓解,腰痛亦明显减轻,畏寒减轻,现感四肢软,带下少许,色白质清稀。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前方再进3剂。
三诊:1983年3月23日。服上药后,患者小腹及腰部疼痛大减,手足转温,现无明显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缓。经过以上治疗后,气得疏,血得行,寒渐化,宜温肾暖宫,以善其后。方用右归饮加味。
处方:
熟地18g 山药15g 山萸肉12g 枸杞子12g
杜仲12g 菟丝子12g 熟附子10g 肉桂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