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中外文学之最
24260500000062

第62章 外国部分(13)

爱斯梅哈尔达幼年丧父,其母迫于生活成了一切人的情妇。她刚一出生,便被一吉卜西女人羡其将来美善要当皇后而以一个“小怪物”悄悄换走,并将其养大成为了舞女到了法国。她美丽妩媚,热情奔放,坦率粗犷,用她那纯洁、严肃、空灵的舞蹈和歌声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她是流浪人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她还有一颗真诚、仁慈、同情他人的心。她为救被无辜判处死刑马上就要执行的甘果瓦,竟和他做四年名义上的夫妻;当加西莫多受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差使抢劫她而被捉受罚,围观者哄笑凌辱他时,她却不记旧恨,送水给他喝。她高尚纯真,爱情专注。当皇家侍卫队队长法比从加西莫多手中救下她时,她不知道外表潇洒英俊的法比是个玩弄女性的骗子,竟把爱全部献给了他。她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弗罗洛为满足无耻****,以种种卑劣手段威逼、诱惑她,并谋杀了与她热恋的法比,进而诬她杀人,串通法院判她死刑,再借此企图以免死逼其就范。但她满腔怒火,特别是在得知是弗罗洛杀死了法比时,猛向他扑去并用超人的力量把他推倒。在爱斯梅哈尔达临刑时,弗罗洛再次要求,如她爱他还可救她。但她大骂弗罗洛是“恶魔”,吓退了他。后加西莫多突然救了她,并抢进了教堂保护了她。弗罗洛再次诱惑,哀求她爱他,她却大呼救命,大骂他是“吸血鬼”。弗罗洛一切图谋均未得逞,便威吓甘果瓦把她骗出了“圣地”,依旧对她执行了死刑。在绞架前,弗罗洛再次以生死威逼,但她怒不可遏,厉声痛斥。弗罗洛凶相毕露,下令绞死了爱斯梅哈尔达。爱斯梅哈尔达这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是雨果用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在封建专制制度下最底层的一个被侮辱、被残害的柔弱女人所谱写的一曲真善美的颂歌。

加西莫多则是个丑得出奇而心地善良的典型形象。他一出世就是个蜷做一团的小怪物,跛脚、独眼、驼背,长大后又耳聋,长着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弯曲的下巴、猪鬃似的眉毛,右眼全被一个大瘤子遮没,牙也参差不齐,其中一颗如象牙般地突伸着,脸上布满了轻蔑、惊奇等混合的表情。弗罗洛将他捡回养大后赐他当了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他一生受着人世间的嫌弃、歧视和欺凌。他知恩图报、忠于职守。他爱义父弗罗洛,也爱那座钟,对给他水喝的爱斯梅哈尔达更充满了纯洁、无私、崇高的爱。当他那干裂的嘴唇流进爱斯梅哈尔达送给的甘露似的泉水时,干枯的眼里第一次滚出了一大颗深情的泪珠。从此,在这个畸形人的心里,产生了对那个风韵迷人的她的火一般的爱情,以至把整个生命都寄托在了她的身上,并成了她忠实的朋友和保护人。他在她临刑时,以非凡的勇气和惊人的速度,冲到刑场,打倒刽子手,救她进了“圣地”。后他发现是弗罗洛用计骗出了她,先晕倒了,后吻她睡过的地方,再疯狂地向弗罗洛猛扑过去,把他打倒摔死在大街上,为被绞死的爱斯梅哈尔达报了仇。后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在蒙特佛贡的地窖里找到了两具尸骨,一具把另一具抱得异常的紧,当人们想把他们分开时,他们立即化作了灰尘。他们就是加西莫多和爱斯梅哈尔达。雨果用鲜明对比原则和积极浪漫主义手法塑造这一外丑内美的典型,旨在告诉世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与共。而弗罗洛则是一个道貌岸然、阴沉冷酷、卑劣狡诈和集拜金、野心、好色三恶于一身的伪君子的典型。

小说人物夸张,情节离奇,形象奇特,感情强烈,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氛。其对照鲜明强烈,美与丑、善与恶相比,真与伪相对,光明与黑暗、仁慈与暴虐、纯洁与卑劣、优美与畸形、爱情与****,无不相应相邻,使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小说发表后,雨果被公认为出色的小说家。

最著名的意识流小说

法国最著名的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欧美重要的现代主义代表作家之一的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于1913年至1927年创作并陆续发表的由7卷组成的长篇巨著《追忆逝水年华》。其中最后3卷以遗著发表。小说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社会生活为背景,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作者通过日常小事引起联想,打开主人公记忆的闸门,展现了他对童年生活、社会生活、恋爱生活等各方面的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他痛惜年华流逝的颓唐感情。小说也反映了一些上流社会人物家道的没落,讽刺了他们的庸俗迂腐和思想空虚,批评了第一次大战期间资产阶级政府的腐败无能。作者在作品中采用表现幻觉和回忆的写法,将潜意识的活动连贯起来,使人物内心世界同客观现实世界融而为一。这种表现手法对欧美现代文学有着巨大影响,作者也被称为意识流小说的鼻祖。

最长的小说

法国乃至世界上最长的小说,是《善意的人们》。作者是法国作家路易·亨利·让·法里古勒,即朱尔斯·罗曼(1885—1972)。小说于1932年至1946年间陆续出版,共27卷,207万字。它也是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

最早的哲理小说

法国乃至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哲理小说,是法国启蒙运动文学的先驱孟德斯鸠(1689—1755)于1721年写的《波斯人信札》。它也是书信体小说的早期代表作。小说主要叙述波斯青年郁斯贝克和黎加旅居巴黎的10年生活。小说全用书信体写成,计160封信。它叙述一些零星故事,谈论一些人物,借此阐发作者对政治、社会、宗教、道德等方面的启蒙思想。作者大胆地批判了国王的专制和上层官僚政客的残暴,揭露了天主教会的欺诈和愚民政策的罪行。他的小说,为8世纪以后的哲理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后的哲理小说的代表作有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和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等。这类小说,目的不在于全面描写个性和细致描写环境,而在于以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的形式,使读者了解作者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

最早的新小说派作品

法国最早的新小说派作品,是法国新小说派的主要代表作家和理论家格里耶(1922—)创作的第一部作品、长篇小说《橡皮》(1953年)。小说有一些买橡皮的细节,但通篇写的却是侦探谋杀案件的故事,像是一部侦探小说,其实作者是采用侦探小说的写法,来嘲讽“外表真实”的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它为新小说派作品的创作开辟了道路。

最矛盾的作家

法国现代文学中最矛盾的作家,是纪德(1869—1951)。他深受象征主义以及尼采和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在其作品中表现了极其矛盾的心理状态。《梵帝冈的地窖》,表达了作者对绝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望,是他个人主义、虚无主义发展到极端的产物。《伪币犯》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它在比较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反映了当时青年们的不安和苦闷,表露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怀疑,把想象、感受和现实混合在一起,打破了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实体感。《伪币犯的日记》,表达了作者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强烈不满、并谴责一些诗人以诗歌为隐居所,对人生漠不关心的处世态度。他被人们誉为“20世纪法国文学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他由于“他的内容广博和艺术意味深长的作品,以一种无畏的对真理的热爱和锐敏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和处境”,获得了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

最早提出妇女问题的作家

法国最早提出妇女问题的作家,是法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作家史达尔夫人(1766—1817)。她在小说《黛菲妮》和《珂莉娜》两部作品中,提出了妇女自由权利和社会传统习惯之间的矛盾问题。黛菲妮是一个天真热情的女子,但她那坦率的行为,不但为封建道德和教会偏见所不容,而且始终得不到情人的谅解而最后服毒自杀。珂莉娜是一个渴望个性自由、热情奔放的意大利女诗人,年幼时备受继母的歧视和迫害,后和英国青年奥斯华尔德相爱,但不久被弃,在异常绝望中抱疾而终。这两名女性在临死时都和天主教和解了,把实现幸福的希望寄托在天国的梦想上。她们对社会传统提出了抗议,但最后又屈服于宗教信仰。这表现了作者所代表的自由资产阶级摇摆和软弱的立场。

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巴尔扎克(1799—1850)。他生于法国西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学过法律,曾在公证人事务所工作,后立意以文学反映社会。1829年,他的第一部具有鲜明现实主义色彩的长篇小说《朱安党人》的发表,使他获得了成功,从而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文学巨著《人间喜剧》,遵照作者提出的“作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的原则”,用编年史的写法,通过大量典型而生动的情节和2000多个各阶层的典型形象,艺术地描绘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资产阶级兴起和封建贵族衰亡的历史,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作者因受但丁《神曲》(直译为《神的喜剧》)的启发,他把19世纪上半期的法国社会当作一个巨大的舞台,把人们的生活比作一部喜剧,故书名为《人间喜剧》。巴尔扎克原计划在这个总名下写140多部小说,后来实际只写了96部就逝世了。其中有长篇、中篇和短篇。巴尔扎克把它分成3个部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6个部分。主要作品有《高利贷者》、《驴皮记》、《夏倍上校》、《乡村医生》、《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农民》和《贝姨》等。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欧也妮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血腥掠夺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尖锐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利害关系,猛烈地抨击了拜金主义对人的思想灵魂的腐蚀和摧残。小说的中心人物葛朗台,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法国资本积累时代拥有百万家产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狡诈、贪婪、吝啬的守财奴的典型。他的女儿欧也妮则是一个“根本不把黄金放在心上”、“挟着一连串善行义举向天国前进”的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化身。但她因与“一切为了钱”的社会格格不入而成为了那个罪恶社会的牺牲品,一个天生的贤妻良母结果既无丈夫又无儿女更无家庭。《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创作的最高成就,它在《人间喜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通过描写退休面条商人高里奥因自己钱财耗尽而被两个进入上流社会的女儿所遗弃最后悲惨死去的悲剧,以及没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向上爬和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堕落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充溢着铜臭的金钱关系,反映了封建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高老头是出身“面条司务”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既有资产阶级嗜血的特征,又有小市民的封建家庭义务观念。因此,他一面疯狂地积累财富,一面又将这些财富无私地满足他那永不可能满足的两个女儿享乐的欲望,最后落得个无家可归甚至几乎是死无人葬的可悲下场。高老头不仅是金钱关系的牺牲品,而且是那个社会的牺牲品。他不可能与那个“猥琐、狭小、浅薄的社会沆瀣一气”。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仰仗父亲的钱财成了贵妇人,成了挥霍享乐的上流****。她们和高老头的父女关系只是血腥的金钱关系。她们奉承接近高老头,只是为了榨他的钱;她们遗弃不理高老头,是因为他已囊空如洗。

《幻灭》是一部被马克思誉为“巴尔扎克的著名小说”的作品。它通过一个贪图虚荣、野心勃勃的青年诗人吕西安妄图凭借个人的聪明和才华挤进上流社会而结果被弄得身败名裂,以及品德高尚的科学家大卫被黑暗社会吞筮的悲剧命运的生动描写,再现了复辟王朝时期尖锐的阶级对立和党派斗争,并深刻地表现了在金钱支配一切的社会里文学界、新闻界这些“圣殿”也已沦为进行无耻交易的肮脏场所,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毁灭才华、腐蚀艺术的罪恶,暴露了金钱至上而使职业商品化和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吕西安出身平民,是一个外貌俊美,才华出众的青年诗人。他本性善良,但虚荣高傲,一心想展翅高飞,出人头地,忘图凭借其聪明才华跨入巴黎上流社会。那知他刚一露面,就遭到了冷遇和屈辱。他开始认识到,在这个“只有见了黄金才下跪”的社会,没有金钱,光凭聪明才智也是枉然。后来他只好改换门庭,进新闻界当了记者,出卖自己的才能和灵魂,成了一名无耻文人。人们只要给他钱,他就可以信口雌黄,黑白颠倒,出尔反尔,愚弄读者。他沉溺于声色酒乐,充沛的精力和超人的才华在放荡中耗损殆尽。他本想获得贵族头衔,弄个一官半职,结果被报业寡头弄得一败涂地,希望彻底幻灭,只好偃旗息鼓,懊丧地离开了巴黎,回到了适宜他生存的故乡。

《改邪归正的梅莫特》,被马克思誉称为“小小的杰作”。《农民》,描写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为了土地所有权而进行的明争暗斗。

《人间喜剧》是一部包含封建贵族没落衰亡史和资产阶级罪恶发迹史的现实主义形象史。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形象地描写了贵族阶级如何在资产阶级暴发户的腐蚀和逼攻下逐渐灭亡的过程,无情地揭露和有力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卑鄙丑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它的问世,把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极大地推动了整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恩格斯说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并说“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作者在《人间喜剧》中揭示生活的深度和描写现实的广度方面,是在资产阶级文学史上的任何一个作家也无法比拟的。他的作品在当时,对人们认清资本主义金钱的罪恶有着巨大的历史功绩,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也还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巴尔扎克发展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坚持“严格模写现实”的主张,非常重视环境的描写,强调人物的个性化及细节的真实性。他不愧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大师,他所奠定的创作方法,被当时许多作家奉为圭臬。马克思认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恩格斯赞誉他是“比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

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