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中外文学之最
24260500000029

第29章 中国部分(29)

笔名最多的作家,是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他一生所使用的笔名已知有156个。“鲁迅”是他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这是他最早使用的笔名,也是在他的笔名中使用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仅以此名发表的小说、杂文、散文、散文诗、译文就有500多篇。鲁迅对待笔名非常严肃认真,他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说:“以真名招一种无聊的麻烦,固然不值得,但若假名太近于滑稽,则足以减轻论文的重量,所以也不好。??此后的文章,也应细心署名,不得以‘因为忙中’推诿!”还说:“一个作家自取的笔名,自然可以窥见他的思想。”鲁迅的笔名,变化无穷,寓意深刻,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记录了他思想变迁的历程,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韧性战斗的精神和灵活巧妙的斗争艺术。1898年至1917年,所用12个笔名多有希望、自励、奋飞和探索之意,表现作家爱国的炽烈感情和盼望祖国富强并为之献身的精神。1918年至1926年,所用20个笔名,体现作者奋起呐喊和战斗的进取精神。1927年至1936年,在反文化围剿的战斗中,为了冲破白色恐怖,使更多文章得到发表,使用了100多个笔名,其含义极为丰富深刻,颇具讽刺和战斗锋芒。鲁迅的笔名,灵活多样,多姿多彩,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作家笔名使用的新的领域。

现代最早的女作家

现代最早的女作家,是陈衡哲(1893—1976)。江苏武进人。1911年入上海爱国女子学校。1914年留学美国。1920年回国任东南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27年至1933年曾4次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太平洋学会的学术会议。1935年任四川大学教授。抗战爆发后,辗转昆明、香港、广州、重庆、上海等地。早在留美的1916年,她就用现代白话创作了一个短篇小说《一日》,发表于1917年的《留美学生季报》上。它是新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白话小说,后来被收在短篇小说集《小雨点》中。1918年9月15日,作者还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她的第一首白话诗《人家说我发了疯》,比同时著名女作家冰心最早的新诗还要早两年多。其创作在当时颇有影响,当代文学家司马长风曾说:“中国现代第一个拿起笔来的是鲁迅,第二个就是陈衡哲。”

现代最有成就的农民作家

现代最有成就的农民作家,是小说家赵树理(1906—1970)。他也是“山药蛋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原名赵树礼,出生在山西沁水县一个贫农家庭。幼年在私塾读书并参加生产劳动,过着被剥削的生活。喜爱民间文艺和地方戏曲,并能弹唱演出。1925年入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受“五四”新文艺影响,写过新诗和小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学生代表身份参与领导驱逐反动校长的学潮被开除,被迫流浪并脱离党组织关系。1929年以“共产党嫌疑”被捕。1930年获释开始创作通俗小说和戏剧。至193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铁牛的复职》、《蟠龙峪》、《金子》和短剧《打倒汉奸》等,暴露军阀统治下的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的觉醒和斗争。1937年参加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并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先后担任过区长、报社编辑和主编并参加八路军。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致力于大众文艺的研究工作,历任全国文联委员、作协理事和曲协主席,《人民文学》编委,《说说唱唱》和《曲艺》通俗文学主编等职。1970年,他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作者长期扎根农村,创作了大量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各种农民的典型,被誉称为“农民作家”。其代表作有1943年5月发表的优秀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同年10月的《李有才板话》,1945年冬写成的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小二黑结婚》,描写一对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反映了农村新生力量与封建思想、恶霸势力的斗争,歌颂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和解放区的新人新事新风貌。其人物形象真实生动,故事引人入胜,语言通俗幽默,获得了众多的读者。它是贯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最早取得成就的优秀作品之一,彭德怀为该书题词说:“像这样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李有才板话》在更为广阔的画面上,围绕着改选村政权和减租丈地,描写了农村复杂、曲折的阶级斗争,歌颂了农村中进步力量的成长和胜利。艺术上保留了《小二黑结婚》的优点,同时对民族传统又有所改造,创造了说话与快板相结合的新的形式,颇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郭沫若说:“我是完全被陶醉的,被那新颖、健康、朴素的内容与手法。这儿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感情,新的作风,新的文化。”《李家庄的变迁》,以较大的历史跨度形象地描绘了山西近20年间农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觉悟过程,艺术地概括了革命根据地的“变迁”。茅盾称它是“走向民族形式的里程碑”。同时,他还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同样反映了农民生活,描写了农村面貌,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化、大众化风格。如果说,鲁迅是“五四”新文学创作以来,第一个怀着炽热的同情描写了深受压迫备尝苦难而不觉醒的贫苦农民的作家,那么,赵树理则是第一个描写崭新的农民形象的作家。他所塑造的农民形象,从思想、感情、习性、气质,到观察、思考、表达的方式,都具有地地道道的农民的特质,是翻身农民崭新的形象。在文学反映的内容和形象的塑造上,为新文学增添了崭新的因素。195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三里湾》,是我国最早反映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作品。它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浓烈的生活气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得到了新的发展。赵树理坚持深入农村,为农民创作。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村解放前后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创造性地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古代和现代文学的传统,吸取外国小说表现方法的长处,重视人物的“神似”,语言明朗隽永而幽默,形成了新颖活泼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小说艺术的民族化、群众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种艺术风格对后来的创作发生了很大的影响,50年代在山西竟形成了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有马烽、西戎、孙谦等人专写农村生活、具有共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山西派”、“火花派”、“山药蛋派”。赵树理的不少作品还被译成了英、法、俄等多种文字进入了世界文学的宝库。

最有代表性的问题小说作家

最有代表性的问题小说作家,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1900—)。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是文学研究会较早的作家之一。为实践文研会文艺“为人生”的文学主张,以冰心为代表的文研会诸作家,创作了一批有关社会人生问题的小说。早在文研会未成立的1919年,冰心就在《晨报》上发表了问题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去国》4篇小说,显示了她这一年问题小说创作的实绩,并确立了她在新文坛上的地位。作品根植于现实,触及了时政,揭示了不少社会问题:从家庭问题到爱国运动中发生的问题,从妇女问题到国家毁灭专门人才的问题等。对这些问题,作者都沉痛直言,具有一定的醒世作用。《斯人独憔悴》,写在爱国学生运动背景下一个父亲阻止儿子参加学生运动的冲突,具有典型性和时代性。小说发表不到3个月,便被学生剧团改编为话剧演出,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去国》对爱国青年的遭遇寄予同情,并怒斥北洋军阀毁灭人才的罪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引起了爱国青年的共鸣。以后写的《超人》和《悟》,提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问题,并提出了要用“母爱”和“泛爱”来消除这种隔膜的理想。由于冰心的努力,加之王统照、许地山等人的积极创作,“问题小说”在“五四”以后出现了热潮。冰心的小说尽管具有明显的缺陷,但她作为问题小说的开拓者,作为人生问题严肃的探讨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是具有积极贡献的。

最早大量创作寓言的人

最早大量创作寓言的人,是唐代散文家、诗人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出生在一个仕宦家庭,13岁能文。贞元九年(793年)进士任职,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10年后迁柳州刺史,故世又称“柳柳州”,后病死柳州任上。著有《柳河东集》。他是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在谪居永州10年中,关心社会,同情民生疾苦,刻苦学习,支持韩愈散文革新,以大量的创作丰富了我国文学宝库。他创造性地继承前人的成就,创作了大量的寓言,讽刺当时腐败的社会和政治,表现出了杰出的讽刺才能。《三戒》是其著名的讽刺小品。它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3篇寓言。《临江之麋》通过麋鹿仗主人之势与犬嘻戏,后终被外犬所杀食的故事,讽刺那些倚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黔之驴》写一头体大声宏的驴子,终为老虎识破其无能的本质进而被吃的故事,嘲讽那些“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的骄横跋扈而实际无德无能的封建权贵。《永某氏之鼠》写老鼠因某氏神之,饱食无祸,后房子易主,鼠故态依旧终遭杀灭的故事,斥责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这组寓言无情地鞭挞和辛辣地讽刺了那些狐假虎威、外强中干、恃宠骄横、得意忘形、凶残暴虐的官僚贵族及其爪牙,并指出他们最终得到的只能是十分悲惨的结局。《负版传》生动而深刻的描写了负版贪婪取物,因好爬高而终致坠死的故事,引出当今达官贵人们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终致身败名裂的事实,猛烈地抨击当时腐败的吏治。《罴说》写猎人善吹竹管作各种兽鸣以引兽捕之。先作鹿鸣欲捕鹿,结果引来了凶猛的罴并被罴吃掉。指出那些“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的道理,可谓警策动人,发人深省。柳宗元的寓言,篇幅短小精悍,笔锋尖刻锐利,语言犀利凝练、含蓄,风格严峻沉郁,富于生活气息,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艺术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柳宗元第一个以大量的寓言作品,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发展的新阶段。由于他的努力,寓言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立的完整的文学形式,从而登上了大雅之堂,对后世寓言文学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

最早的“小说”称谓

最早的“小说”称谓,出自战国庄周(约前369—约前286)《庄子·外物》一书。书中有“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之说。这里的“小说”仅意为浅薄琐屑之言。至汉代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这才近似于现在的“小说”之意。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起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经汉代已具小说意味的小说家书及“杂史”和魏晋南北朝已粗具小说规模的志怪轶事之作,至唐代传奇已基本成熟,再经宋代话本的发展,至明清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章回小说,这是我国小说灿烂的黄金时代。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中国人有千万的小说,他们已经有小说时,我们的祖先还在森林里生活呢。”现在,小说已成为我国文学百花园中极为发达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按其篇幅长短和内容广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在我国文学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国文学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

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史前口头文学中的神话和传说。神话以神为中心,是远古人民根据自然和社会现实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形象化的解释和描述。传说则以现实人物、事件为依据,亦多有神异幻想色彩,故可通称神话。神话和传说,都是古代人民集体的口头创作。它们的想象和幻想大胆而丰富、新奇而奔放,且多用夸张的手法和大胆的比拟,给人以自由驰骋、无所不能的感觉。它们充满了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表现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美好追求,表现他们改天换地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崇高精神。古代神话传说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它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它的浪漫主义精神和丰富而大胆的幻想,启发了作家的想象力,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李白等人的诗歌,特别是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乃至鲁迅的《故事新编》和郭沫若的《女神》等,无不从中吸取营养。尤其是它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和对现实的积极态度,以及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对作家进步思想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了重要的作用。

最早大量记载神话传说的书

最早大量记载神话传说的书,是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全书共18卷,3万多字。旧称夏禹或伯益所著,但不可信。实际并非一人一时之作,约在战国中期以后有人记录成文,秦汉时有人增补而成。书中保存了不少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这些神话传说,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特别是对魏晋志怪小说乃至整个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书中“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其中虽也写了人,但其中枢是神,故可说它既是文言志怪小说之祖,又是白话小说语怪之祖。

最早最大的神话传说专集

最早最大的神话传说专集,是当代神话家袁珂(1916—)所著《中国古代神话》。1950年初版。共7篇:导论篇、开辟篇、黄炎篇、尧舜篇、夏殷篇、周秦篇等。分为10章,除第一章《导言》外,其余均为各个时期的神话故事。包括《世界是怎样开始的》(上、下)、《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帝俊》、《帝尧和舜》、《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鲧和禹治水》、《远国异人》、《夏以后》(上、下)等。故事除源于《山海经》外,还采自历代经史子集、笔记、类书等古籍。中国古代神话十分丰富,但在此之前却无人荟萃成书。袁珂对浩瀚的古代文献资料考辨真伪、订正讹误、排比综合,将其片段熔铸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前所未有的文学精品。

最早赞颂女性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