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播种。种植甘草在春、夏、秋季播种均可,以春季4~5月播种为主,此时气温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较长的生长期。机械或人工播种,条播或穴播,条播行距30cm,播种深度2~3cm,播后适当镇压。直播的播种量要根据甘草的生长期来定。2年收获根草,播种量667m2%4~5kg;3~4年收获根草,播种量2~3kg。在出苗前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和幼苗生长。灌溉视土壤类型和盐碱度而定:砂性无盐碱或微盐碱土壤,播种后即可灌水;
土壤黏重或盐碱较重,应在播种前灌水,抢墒播种,播后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结和盐碱上升。土壤墒情好7~10d出苗。
(4)田间管理。苗出齐后及时中耕除草,作到田间无杂草。也可以在播种后未出苗前进行封闭除草,用豆黄隆(20%氯嘧黄隆)可湿性粉剂667m2%2袋,配乙草胺2~4瓶喷洒田间。出苗后可喷洒杀单子叶的灭草剂,从第二年起甘草开始分蘖,与杂草竞争力增强,可减少中耕除草次数。苗高3~5cm时间苗,株距6~7cm,苗高5~10cm进行定苗,株距10~15cm,保苗数667m2%15%000~20%000株。苗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溉,每隔30d灌水1次,10月中旬灌越冬水,第2~4年可逐渐减少灌水次数。7~8月份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止烂根。多雨季节易发生白粉病和锈病,可用1∶1∶150的波尔多液喷洒;干旱季节易发生红蜘蛛,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治。地下虫害有地老虎危害根茎,用90%敌百虫原药0.5kg加饵料50kg拌成毒饵诱杀。第2年、第3年每年春季秧苗萌发前追施磷二铵667m2%25kg,开沟施于行侧10cm深处,沟深15cm,施肥后覆土。
(5)开花期管理。甘草生长3~4年后开花,开花期6~7月,果实成熟期7~9月。不作种子田的地块应在花蕾期及时摘蕾,减少养分消耗,增加根系产量,提高质量。作种子用的田间控制湿度,保持适度干燥,有利于开花结实。
(6)留种。在开花结荚期摘除靠近分枝梢部的花与果,即可获得大而饱满的种子。采种应在荚果内种子由青变褐时,即灌浆中期为好,此时种子硬实率低,处理简单,出苗率高。采种时间也不宜过早,否则影响种子发芽率。制种产量667m2%50~80kg。
(7)药材采收与加工。甘草药材采收种子繁殖的需3~4年,根状茎繁殖2~3年即可采收。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初,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甘草根深,须深挖,不刨断或伤根皮,挖出后去掉残茎、泥土,忌用水洗,趁鲜分出主根和侧根,去掉根头(芦头)、毛须、支杈。根条按直径大小分成一、二等。干货粗头直径在1.5cm以上者为一等,粗头直径在0.5~1.4cm的为二等,粗头直径小于0.5cm的为毛草。加工一、二等的甘草,其根条不能短于17cm,长者可达100cm。修剪切段后的甘草,分等级晾晒,晾晒甘草要注意防雨受潮发霉。当甘草晒至半干后,捆成直径约10cm的小捆,继续晒至全干。也可在春季于甘草茎叶出土前采挖,但秋季采挖质量较好,667m2产草800~1000kg。
2.育苗移栽技术甘草直播用种量大,且由于根深,生长不整齐,也给采挖带来不便。
育苗移栽播种量667m2%12kg,可移栽6670m2以上。不但节约用种量,植株生长健壮,根茎生长整齐,便于收获,而且商品质量好、产量高。
(1)播种。4月中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播种,选择土质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播种前施足基肥,机械或人工播种均可,采用条播,播种深度2~3cm,行距30cm,播后适当镇压。
(2)苗田管理。幼苗出土后,用甲基托布津500~700倍液喷雾预防根腐等病害。如出现缺苗断垄,应及早补种。当长出4~6片真叶时,结合中耕顺垄沟追施尿素667m2%10kg。10片叶时田间杂草开始旺长,应中耕2~3次,草荒严重时喷施拿捕净667m2%150~200g,消灭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可人工除掉。育苗田不间苗,保苗667m2%10万~12万株。
(3)大田移栽。春秋移栽均可,春栽在清明前后,当年秋季移栽产量高。移栽时挖出的根头以上留5cm根茬和横茎,随挖随栽,保留越冬芽和须根。用犁开沟10cm深,将甘草根横栽、斜栽、平栽均可,行距30~40cm,株距10cm,覆土10cm,镇压保墒。栽植密度667m~%1.8万~2.2万株,在上冻前灌1次定根水。移栽前后的田间管理与育苗相同。
3.根茎繁殖甘草根茎上的不定芽可萌发新的植株。选择粗0.5~1.5cm的根茎,切成长15~25cm的段,每段应有3~5个不定芽。条栽或穴栽,行距30~40cm,株距20cm,深度15cm;盐渍化荒地和干旱地块,深度可达20cm,播后适当镇压。栽种时期多为春季或秋季,春季以4月上旬,秋季以10月下旬为宜。
十四、女娘花制种
女娘花(CentranthusrubberL.),英文名Patriniae,败酱科(Valerianaceae)排草属(Centran-thus)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别名红心穿排草,原产欧洲,作花坛、盆栽、切花及药用。
女娘花为直根系,侧根发达。株高60~90cm,茎多汁,柔软,茎叶银绿色,叶披针形;茎生叶,对生,无托叶,全缘。花顶生或腋生,小花聚生成伞状,花不整齐,具苞片;花冠管状,3~5裂,白色、桃红色。瘦果,具冠毛,借风力或动物传播。种子无胚乳,胚大,千粒重1.4g。长日照植物,喜温暖、耐高温,喜光,较耐旱、忌湿,以肥沃的壤土为好。发芽适温18℃~21℃,生育期适温15℃~28℃。
早春3月播种,营养土方育苗,幼苗追肥1~2次,5月中旬,5~7片真叶时定植。低垄覆膜栽培。行距35~40cm,株距25~30cm%,定植密度667m2%5500株。缓苗后摘心,隔20~30d施复合肥料。设立支架防倒伏,种子分次收获,制种产量667m2%15kg。
十五、侧金盏花制种
侧金盏花(AdonisamurensisRegel),英文名Amur%adonis%herb,又名冰凉花、福寿草、迎春花,属毛茛科多年生林下植物。分布于中国的东北林区以及朝鲜、日本、苏联远东地区,典型的早春短生季植物。全草入药,作花坛,花境,岩石园布置。
侧金盏花根茎短而粗,簇生多数黑褐色须根。茎在开花初期高5~15cm,以后高达到30~40cm;也有高秆品种。叶于花后开展,具长柄,三角状卵形,3回羽状分裂。花单生枝顶,花萼片黄色,花瓣黄色外缘微淡紫色。果实圆球状,1.5~2cm。种子千粒重3.6g。夏季休眠,生成来年的芽苞。早春3~4月开花,持续到5月初,单花期10d左右。喜冷凉,不耐高温。不耐湿,适应于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水分、养分需求适中,磷要求较多。
侧金盏花可以播种或分株繁殖,春、秋季均可以进行,制种用种子繁殖。
1.育苗北方地区3月中下旬小拱棚育苗,种子中壳坚硬,播种前先用水浸泡12h。苗床土用腐叶土、园土、河沙按2∶2∶1的比例配制,株行距10%cm×10cm,明水点播,每穴4~5粒种子,覆细沙土0.8~1.0cm。播种后6~7d再灌水1次,出苗要求高湿,苗床覆膜或加盖小拱棚。约15d出苗。苗期注意通风防病,不分苗。土地准备与蓍草相同。
2.定植管理品种间隔离500m。制种区应选择在海拔1500~1900m地区,以小麦茬或蔬菜茬为佳。5月初带土定植,株距25~30cm,行距35~40cm,密度667m2%5000株。定植后灌水,3~5d再灌一次。显蕾前追尿素667m2%10kg,磷酸二铵667m2%10~15kg。6月中下旬气候过于炎热时除去地膜,降低地温。
3.采收留种6月进入花期,应保证水分供应,盛花期后控水促进种子成熟。果实转为黄褐色时采收1~2次,然后在8月下旬到70%~80%%果实变黄时一次性收割。晾晒3~5d干燥时用木棍脱粒后,精选。高秆品种产量667m2%60~120kg,矮秆品种667m2%20~30kg。
十六、天人菊制种
天人菊(Gaillardiagrandiflorum),英文名Blanket%flower、Gaillardia%,Fire-wheel,别名宿根忠心菊、虎皮菊、六月菊等,菊科天人菊属多年生草本物,也作一年生栽培。原产北美,国内各地有分布,是很好的砂地绿化、美化、固沙植物,可作花坛、花丛材料。
1.植物学特征天人菊株高20~60cm,全株被柔毛。茎直立,多分枝,披散。叶互生,披针形、矩圆形至匙形,全缘或基部叶羽裂。头状花序单生,花径4~6cm,有长梗。舌状花扁平,先端黄色,基部褐紫色;管状花紫色,先端成尖芒状。有单瓣及重瓣种,花期7~10月,果熟期8~10月。瘦果被长毛,银白色,千粒重1.8~3.6g。
栽培变种有:矢车天人菊(Gaillardiapulchella),花都发育成漏斗状,有大花及红花变种。
大花天人菊(GaillardiaaristataPursh)似原种花径较大,植株较高。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天人菊适应性强,耐干旱炎热,能抗微霜。喜光,耐半阴。适宜在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生长,发芽适温20℃~25℃,生长适温10℃~30℃,自播繁殖力强。
播种和扦插繁殖,播种为主,春播或秋播。春季3月拱棚育苗,播种后,约14d出苗,发芽率高而整齐,及时间苗。苗高3cm时分苗,6cm时定植。株距20~30cm,行距40cm,密度667m2%3500~4000株。定植前土地翻整后施足基肥,生长期追肥2~3次,缓苗后摘心1次。天人菊播种苗易变异,而且变劣较多,注意清杂选株,重瓣品种可以用扦插法育苗。花期长,种子成熟期不一致,虽然瘦果能长期留在花序上,但仍应分批采收。在8~10月间,选择瘦果大部分成熟的头状花序剪下,晒干后,去杂,清选种子,在干燥避光、通风、3℃~5℃的环境下贮藏。
十七、唐松草制种
唐松草(Thalictrumaquilegifoliumvar%sibiricum),英文名Meadowrue%root%and%rhizome%别名猫爪子、草黄连、白蓬草等,毛莨科唐松草属多年生草本。约150种,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有67种,多数产西南部,可代替黄连药用,丛植或点缀岩石、盆栽。
唐松草株高50~80cm,须根多数。茎直立,圆筒状,粗壮光滑,具条纹。
叶3~4回三出复叶,小叶厚膜质,倒卵形或近圆形,3浅裂,全缘或具疏粗齿,叶表面有白粉状物。复单歧聚伞花序,萼白色、绿黄色或带紫色,宽椭圆形,无花瓣。瘦果倒卵形,具3~4条纵翅,基部突变狭长成细柄,花期6~7月,昆虫传粉,种子9月成熟。适应性强,喜光又耐半阴,较耐寒,生长在林下或草甸的潮湿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排水需良好。
其他作观赏或药用的有:瓣蕊唐松草(T.petaloideum);香唐松草(T.foetidum);美丽唐松草(T.reniforme);芸香叶唐松草(T.rutaefolium)、箭头唐松草(T.simplex)等。
唐松草用播种、分根繁殖。幼苗需遮荫,分根繁殖在早春,当年即可开花。制种多做二年生栽培,第一年育苗,秋季移栽定植,第二年收获,可节约用地,降低成本。
1.育苗
(1)播种。北方5月中旬育苗,苗床选择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施农家肥667m2%3500~4000kg。深翻混匀做畦,畦宽1.2~1.5m,畦高8~10cm。种子点播或撒播,条播时横向开播种沟,沟深2cm,行宽6~8cm,种子间距8cm。播后覆细沙土,厚度1~1.5cm,保持土壤的湿润。撒播时落水撒播,播种后压实床面,然后盖土。
(2)育苗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灌水2次,7~10d幼苗出土。2~3叶时追施稀薄粪水或少量尿素,3~4片叶间苗,株行距3cm×4cm。4~5片叶时再追肥1次,用量略大于第一次。4~5片真叶时定苗,株行距8~10cm。间苗后灌水,注意通风透气。唐松草幼苗怕高温强光照射,在幼苗期间用遮阳网或树枝遮光,幼苗长大时便可撤除。
2.定植管理早秋定植,制种基地选择在海拔1000m以上的冷凉山区,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以基肥为主,施腐熟农家肥667m2%3500~4000kg,过磷酸钙667m2%30kg。露地低垄栽培,株距20~25cm,行距40cm,密度667m2%6000~8000株。定植后灌水,追肥1~2次。幼苗根部培土,秋末控制灌水,封冻前灌水越冬,植株覆盖麦草或树叶防寒,翌年4月撤掉防寒物。灌返青水,植株显蕾时结合灌水追肥,尿素667m2%15kg,磷酸二铵667m2%15kg,顺行施入。
3.采收留种唐松草6月下旬开花,9月初种子成熟。种子成熟后极易脱落,应及时采收。收获时,将结有种子的花枝一同采下,放入布袋中,置于日光下晒干。用木条轻轻敲打脱粒,清除杂质,放在通风干燥处保存。
§§§第五节观赏草类制种
一、观赏草类含义
观赏草是指一些整株或枝条、叶片、花穗、果实等在造型、颜色等方面具有观赏价值或能做地被栽培的植物。观赏草生性强健,大多旱生,喜阳,耐适度阴蔽,抗寒(有些能耐-34℃的低温)、耐瘠、抗逆性强,管理简便,节水、环保、成本低,观赏价值高,在节约、环保、生态型园林中普遍应用。观赏草包括禾本科的狼尾草属、白茅属、芒属、野古草属、乱子草属、拂子茅属、芨芨草属、针茅属、大油芒属、画眉草属、须芒草属、蒲苇属、黍属;莎草科的莎草、薹草属及灯心草科、豆科、香蒲科、花蔺科和天南星科等植物。
二、观赏草生长发育的环境要求
观赏草适应性强,需水、需肥较少,分蘖较快,栽培初期要为其留下充足的生长空间。根据观赏草对温度的要求分为冷季型和暖季型两类。暖季型观赏草多具高大的株形,抗逆性强,耐旱、耐高温、耐瘠薄,管理粗放;但是春季萌芽晚,秋季枯黄早,不耐荫,如狼尾草、须芒草、大油芒、芨芨草等。冷季型观赏草,植株多低矮,春季发芽早,稍耐阴,夏季高温生长不良,如细茎针茅、新西兰发草、蓝羊茅属;以及银边草等一些花叶类观赏草。
三、观赏草繁殖技术
观赏草种子繁殖与牧草、草坪草种子繁殖相同,繁殖方法有播种繁殖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时冷季型观赏草在秋季分株,暖季型观赏草适宜春季分株,狼尾草、大油芒等春、秋两季都可进行;蒲苇秋季分株生长不良。在北方播种繁殖主要用于一些冷季型观赏草,如狼尾草、细茎针茅、观赏谷子、兔子尾巴草、长芒大麦、芨芨草、凌风草、猫尾草、画眉草、野古草等,而彩叶种类如蓝羊茅、花叶芒、斑叶芒用播种繁殖较困难,常用分株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