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作物制种技术
24259700000087

第87章 多年生宿根花卉制种(7)

§§§第四节常见多年生花卉制种下

八、马兰和马蔺制种

马兰(Kalimerisindica(Linn.)Sch.),音译Ma%lan,别名马兰头、路边菊、蓑衣草,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幼嫩茎叶可食用,全草或根入药。栽培或药用的还有裂叶马兰(K.mongolica(Franch.)Kitam.)。马蔺(IrisensataThunb)也叫马兰,属鸢尾科宿根植物。

1.生物学特性马兰为宿根,茎直立,株高30~50cm,多分枝。叶互生,叶倒卵状披针形,全缘。头状花序单生,总苞半球形。舌状花1层,紫色、白色;管状花黄色。瘦果倒卵状矩圆形,极扁,长1.5~2%cm,褐色,具冠毛,易脱落,种子千粒重1.3g。栽培品种有尖叶、板叶和花叶三种类型。马兰喜冷凉湿润气候,发芽适温20℃~25℃,生长适温15℃~22℃。耐热、耐冻,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根状茎可安全越冬。喜充足的日照,耐旱力很强,不择土壤。

2.制种技术要点马兰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在3月拱棚播种育苗,撒播,播后浅覆土或稍加镇压,灌透水,覆膜保湿。10~15d苗出齐,5月移栽。移栽前耕翻晒土,施腐熟粪肥667m2%2000kg,复合肥667m2%20kg。低垄覆膜栽培,株行距30cm×30cm,密度667m2%7000~7500株。定植后灌水,土壤见干见湿。施肥2~3次,越冬时撒施粪肥,灌水越冬。夏末开花,种子在9月陆续成熟,头状花序由绿转黄褐色时分批采收,产量667m2%20~30kg。

马蔺(Irislactea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英文名Chinese%Iris,别名马莲、马兰花、紫蓝草,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多年生草本。在中国分布极广,以草原区分布普遍。南方常绿,开两次花,结两次果实;北方秋季枯黄,宿根。马蔺抗逆性强,近年来逐渐被用作保护坡、园林绿化观赏地被的优良材料。

1.生物学特性马蓮须状宿根长而坚硬。株高10~60cm,密丛生。根状茎粗短。条形叶基生坚韧,两面具突起的平行脉,无主脉,灰绿色。花葶直立,高10~30cm,顶生花1~3朵,蓝紫色或天蓝色。蒴果长椭圆形,具纵肋6条,先端有喙。种子多数,近球形,有棱角,千粒重23~27g。花期4~5月,果期7~8月。抗逆性极强,耐强干旱,耐瘠薄、抗盐碱、抗湿涝、耐高寒。

2.制种技术要点采用播种或分株繁殖。播种在春、夏、秋季均可进行。播种量667m2%4~5kg。马蔺种子硬实率较高,播种前用30℃~40℃的温水浸泡24h或层积处理。保持温度15℃~30℃,25~35d出苗。播种当年幼苗生长缓慢。北方地区3月底返青,4月下旬开花,8月蒴果成熟,蒴果变成黄褐色时剪取果实晾晒。干燥后脱粒收获、精选,制种产量667m2%150kg。

九、马利筋制种

马利筋(AsclepiascurassavicaL.),英文名Blood%flower,别名莲生桂子花、水羊角、金凤花等,萝摩科(Asclepiadaceae)马利筋属(Asclepias)多年生草本。马利筋属约120种,原产美洲热带,中国华南有野生,作花坛、花境。亦供药用,提取物用作催吐剂及泻药,叶乳汁可治肠内寄生虫,果乳汁可止血。

马利筋为直根系,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60~100cm,无毛,全株有白色乳汁。叶对生或轮生,披针形。聚伞花序顶生及腋生,花10~20朵;花冠辐状,花冠裂片5枚,紫红色,矩圆形,反折;副花冠5裂,黄色,为5个直立的帽状体,每一帽状体里面有一角状体突出于外;雄蕊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合生成一管;雌蕊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柱头五角或5裂;蓇葖果披针形。种子卵圆形,顶端具白绢质种毛,长2.5cm。喜向阳、通风、温暖、干燥环境,不择土壤,花期6~8月。

在3、4月营养纸袋育苗,2个月后开花。或5月露地育苗,8月定植,地膜覆盖栽培,定植密度667m2%5000株。花蕾期追磷、钾肥,开花前设支架防倒状。8~9月种子成熟,分期收获,制种产量667m2%20kg。秋末初冬,灌水越冬。

十、银叶菊制种

银叶菊(Seneciocineraria%L.),英文名Dusty%miller,别名雪叶菊、银叶艾、灰叶蒿、狼毒黄蒿,菊科矢车菊属多年生草本,原产地中海沿岸、南欧,花坛观叶植物。

1.植物学特征银叶菊株高50~80cm,分枝。茎灰白色,全株具白色绒毛。叶亮灰色,质薄,成叶匙形或1~2回羽状分裂,如雪花图案。正反面均被银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生枝顶,花小,花径2~3cm,紫红色、黄色,种子千粒重0.3~0.4g。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银叶菊喜温暖,不耐高温,稍耐寒,喜凉爽。喜光,稍耐半荫;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发芽适温20℃~26℃,生长适温15℃~25℃。夏季适当遮荫,忌雨涝。夏季高温呈半休眠状态,应通风凉爽,秋季气温转凉后修剪、施肥。

1.播种繁殖5月底露地苗床育苗,或8月初育苗,10~14d苗出齐。苗期生长缓慢,4片真叶时移植大田。在寒冷地区需搭建大棚保护越冬,翌年春天再定植。低垄覆膜栽培,施腐熟有机肥667m2%3000~4000kg,磷酸二铵667m2%20kg。株行距30cm×40cm,密度667m2%4000~4500株。银叶菊植株丛生,生长期摘心,控制其高度,增大植株冠径。定植2周后施薄肥或用0.1%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喷洒叶面,以后每周施1次肥料,氮肥不宜过量。银叶菊花期6~9月,种籽7月开始成熟。同一花枝种子成熟时间间隔长,分多次采收。

2.扦插繁殖剪取10cm左右的嫩梢,除去基部两片叶子,用生根液处理,插入珍珠岩与蛭石混合的基质,全光照喷雾,20d形成根系,高温高湿扦插不易成活。

十一、石碱花制种

石碱花(Saponariaofficinalis%L.),英文名Soapwort、Bouncing%bet,别名肥皂花,石竹科肥皂草属(Saponaria)多年生宿根草本。原产欧洲、西亚、中亚和日本,中国部分地区有栽培。作花径、花境背景,也可作药用。

1.植物学特征地下茎发达,入土深。株高30~90cm,全株绿色光滑,基部稍铺散,对生枝节。叶椭圆状披针形,对生,明显3脉。聚伞花序顶生,花瓣有单瓣及重瓣,花淡红或白色,花期6~8月。蒴果长圆状卵形,种子肾形,黑色,千粒重1.0g,种子发芽力可保持3年。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环境,耐寒。石碱花喜光,耐潮湿,耐干旱。对土壤及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发芽适温20℃,生长适温15℃~30℃,有自播繁衍能力。

2.栽培品种及同属其他花卉

(1)栽培品种。cv.Alba-plena,花白色;cv.Roseo-Plena,花粉红色;cv.RubraPlena,高30cm,花重瓣,红色。

(2)同属花卉。同属植物约30种,常见栽培的有:岩石碱花(S.ocymoidesL.)蔓生,多分枝,叶椭圆状披针形,叶约lcm,花瓣粉红色,花萼红紫色,产欧洲中部和南部,其变种红岩生石碱花(var.rubraCompactaHort.),英文名Redflower%Soapwort,花紫红色。

播种或分株繁殖,栽培管理简单,成活率高,适当施肥水,就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并且花后修剪可再次开花。分株繁殖春、秋季均可,主要用于重瓣品种。

1.播种繁殖

(1)土地准备。石碱花为异花授粉,品种间隔离1000m。选择肥沃土壤,播种前耕翻,施有机肥667m2%2500kg,过磷酸钙667m2%20kg,露地平作栽培。

(2)播种。4月中旬播种,条播或撒播。播种前将种子浸泡,放于2℃~5℃温度下,处理1~2周。按行距25~30cm开浅沟,种子均匀播入,浅覆土,10~15d出苗,播种量667m2%2.0kg。

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稍有干燥时,洒水或灌溉。

(3)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松土锄草、灌水,苗高6~10cm时,按株距12~15cm定苗。苗高30cm时,追施尿素667m2%15kg。旺盛生长期氮磷钾肥配合使用。5月下旬开花,7月下旬种子成熟。入冬前清除枯枝落叶,灌封冻水,覆圈肥一层,保护越冬。翌春植株萌发前及时浇足水,打碎粪块,搂平地面。

(4)收获留种。石碱花果实成熟后分两次收获,早期成熟的硕果收获1次后,其他在70%蒴果变黄后一次性收获,晾干后脱粒精选,制种产量667m2%17~20kg。

2.分株繁殖分株春、秋季均可,多在秋季进行。分株前使土壤适当干燥以减少根系的伤害。将整株挖出,分成2~3株,分别栽植,浇透水,适度遮荫,1周后正常管理。

十二、射干制种

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L.),英文名Blackberrylily%rhizoma,别名扁竹、蝴蝶花、乌蒲、鬼扇,鸢尾科多年生草本。原产中国,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做药用及观赏。

1.植物学特征射干株高50~120cm,根状茎横走,外皮鲜黄色。茎直立。叶2裂,嵌叠状排列,剑形,扁平,伞房花序顶生,二歧分枝;花橘黄色,花被片6,2轮,散生暗红斑点,基部合生成短筒;花柱棒状,顶端3浅裂。蒴果三角状,倒卵形,成熟时室背开裂。种子多数,近球形,黑色,具光泽,种子寿命1~2年。花期7~8月,果期9月。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射干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耐寒,喜肥沃、疏松、地势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种子易发芽,但发芽率低。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分株繁殖可结合药材收获进行。

1.种子繁殖

(1)土地准备。射干是异花传粉植物,虫媒花,制种时品种间隔离1000m。一般山坡荒地、平地均可种植,高畦栽培,施农家肥667m2%2000kg,过磷酸钙667m2%20kg作基肥,畦高20cm,畦宽1.3m。

(2)播种育苗。春秋冬季播种,可撒播或条播。冬播在11月上旬地面封冻前;春播在4月播种。条播,行距15~20cm,种子与5倍的细砂混匀,按667m2%1.2kg均匀地撒入浅沟内,覆土2~3cm,稍镇压。秋播20~30d出苗,如播种较晚,翌年3月才出苗。冬播出苗早,生长旺。春播在3~4月,方法同秋播,把种子用5℃~10℃低温潮湿预处理120d,发芽率达85%。或在11月下旬,种子与5倍的湿细砂混合均匀,装入透气塑料袋内埋在背阴土坑中越冬。翌春化冻后取出放在室内或贮藏窖里,保持湿润,待种子开始露白时播入大田,15~20d出苗。育苗移栽可以在苗高6~7cm时按株行距25cm×30cm开穴,深5~6cm,每穴栽l~2株,埋土压实。

(3)田间管理。幼苗移栽后及时灌水,移栽成活率90%以上,射干虽喜干旱,但幼苗根浅,生长期间适当灌水,忌积水。6~7月植株封垄后停止中耕,并培土于防倒伏。一般在封冻前或早春进行施肥,以人粪尿为主。夏季和花期不宜施肥。育苗地幼苗期追肥2次。当苗高10cm左右,追硫酸铵667m2%12kg;封垄前追一次人粪尿及磷肥。移栽和分株繁殖的苗成活后可追施l~2次稀粪水,或撒施尿素667m2%15kg。

(4)收获留种。射干种子繁殖2年开花;无性繁殖当年开花、结实。6~7月开花,开花期不施肥。9~10月当蒴果枯黄并将开裂时,剪下果实,晾干脱粒收获种子。

2.根茎(分株)繁殖在秋季枯叶后和春季出苗前分株,秋季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选2年以上的实生苗结合收获同时进行。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颜色鲜黄的根状茎,按其自然生长形状剪成3~4cm的根段,每段留2~3个根芽和部分须根,切后创面略风干后栽种。株行距9cm×20cm,每穴1株,芽头向上,埋土后春季出苗。春季在4月中下旬,将越冬的根茎刨出,按行距35cm挖穴,穴距15cm,深6cm,芽向上放置。若芽已出现绿色时,即将顶端生长点露出地面,覆土4cm,轻压,以后管理与育苗移栽相同。

十三、甘草制种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lsch.),英文名Liquorice,Licorice%root%,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草,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以根和根状茎入药,是一味大宗中药材,素有“十药九草”之称,美国、日本等国家称为“仙草”、“神草”。茎叶可作饲草,也是水土保持和良好的地被植物,甘草还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化工、酿造、国防等行业。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甘草供应主要靠采挖野生甘草入药。为了保护环境,国家已经禁止采挖野生甘草,被国家列为重点专控药材,甘草人工栽培在各省区逐渐开展普及。

1.植物学特征甘草多年生草本,株高50~120cm,根粗壮圆柱形,有甜味,外皮棕红色。根茎横生,形状及颜色与根相似。茎直立,下部微木质化。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7枚,卵状椭圆形,两面被腺体及短毛。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淡紫红色。荚果长圆形,有时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密被棕色刺状腺毛。种子扁圆形棕绿色,千粒重7g。花期6~7月,果期7~9月。甘草药材原植物有三种,即甘草(G.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Bat.)和光果甘草(G.glabraL.),胀果甘草及光果甘草主产新疆、甘肃。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甘草多生长于北温带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三北”地区平原、山区或河谷,在黄河流域,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自治区野生资源分布较多。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喜钙,耐盐碱,怕涝,生命力强。以中性或微碱性砂质土为宜,在酸性土壤生长不良。

甘草可用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在干旱地、沙漠、盐碱荒地都可生长,管理粗放,老株能产生根蘖苗,繁殖系数大,在植被破坏严重,土壤沙化地区有防风固沙的生态作用。

1.种子直播繁殖

(1)种子处理。甘草种子播种前可用粗砂或碾米机磨种皮,使种皮粗糙,增加透水性;

或者播前将种子在45℃温水中浸泡10h;也可用浓硫酸1份,种子1.5份的比例拌种,混拌均匀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发芽率可达90%以上。

(2)土地准备。栽培甘草应选择地下水位1.50m以下,排水条件良好,土层厚、无板结层,PH在8左右,灌溉便利的沙质土壤较好,涝洼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不宜种植。播种前深耕20~25cm,耕翻后整平耙细。施厩肥667m2%2000kg,过磷酸钙667m2%15kg混合施入。垄作栽培时垄距为60~70cm。为防草害,播前可在垄面喷施氟乐灵,隔6d后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