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播种。西北地区常规种的适宜播期为2月中下旬,用温室、大棚育苗。播前用55℃热水中浸种15min,不断搅动,待水温降到30度,浸种8~12h,淘洗后在25℃~30℃的温度下催芽2~3d,当半数以上种子的胚根突破种皮(露白)时播种(包衣种子不宜浸种)。在苗床直播或营养纸袋(规格8cm×8cm或8cm×10cm)直播育苗,营养土配制参照番茄制种。苗床直播用方格点播(8cm×8cm或8cm×10cm),营养纸袋育苗要求土填实,纸袋排列紧密不留缝隙,以保持水分。播种后覆土1~1.5cm,苗床覆盖薄膜,灌透水,5d后再灌1次,促进出苗。
(2)苗床管理。播后苗床保持土温17℃~20℃,气温20℃~23℃,7~10d出苗。齐苗后保持气温白天25℃~30℃,夜间15℃~20℃。3片真叶时分苗,株行距7cm×8cm。辣椒喜温,幼苗生长较慢,不易徒长,育苗温度比番茄高一些,至定植前10~15d时再逐渐降低温度。出苗后逐步由小到大通风排湿。上午11时至下午3时,晴天通风量大一些,阴天少通风或不通风。
外界气温稳定到10℃~15℃(即5月上旬),揭开棚膜大通风,进行炼苗。
2.土地准备辣椒是常异花授粉,天然异交率10%以上,制种隔离条件要求较高,制种田与其他辣椒间隔距离300m,有玉米、架豆、葵花等高秆作物时,隔离距离可小一些,隔离200~250m。选择3~5年未种过茄科、瓜类作物,有机质含量高、略带沙性、pH%6~7.5的土壤制种。起垄前深施优质农家肥667m2%3000~5000kg,过磷酸钙667m2%30~50kg作底肥。高垄栽培,垄高25~30cm,垄呈梯形,垄面宽45~50cm,垄底宽60cm。
3.定植晚霜结束后,10cm地温稳定在15℃时露地定植,西北地区的适宜定植期为5月上中旬。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小拱棚短期覆盖,对促进早发根、早发棵、早开花有明显效果。
定植行距40~45cm,株距25~40cm,密度667m2%2500~4000株,结合定植清除杂株劣株。定植时营养纸袋埋土略低于苗穴,土压实、压紧,为加快缓苗,常采取坐水移栽,5~7d后再灌缓苗水。
4.田间管理辣椒移栽后,前期地温偏低,缓苗水灌后及时中耕翻土,提高地温,促进发根。当制种田中约50%的植株门花刚开放时,灌大水1次(以水不上垄面),施尿素667m2%15kg,磷酸二铵667m2%10kg。开花初期摘除门花及门花下部的侧枝,几天后第二、三层花蕾陆续开放,为提高座果率,此时不施肥灌水。果长至钮扣大(约2cm)时再开始灌水,施氮磷二元复合肥667m2%15~20kg,钾肥667m2%5kg。此后每10~12d灌水1次,保持地面湿润,必要时补施少量氮肥。入伏后气温高,避免中午灌水。种果将红熟时,喷施0.2%磷酸二氢钾2次。辣椒选第2~3层果实留种,长势强的植株还可选部分第4层果实留种,更高部位的果实因不能在种株上充分红熟,即使红熟也因种子质量差而不宜留种。果实从座果到果实红熟,要40~45d。种果座住后将上部非留种的花、果及时摘除,并适时打顶,摘除植株下部的衰老黄叶。
5.去杂去劣辣椒在苗期、种株开花初期、果实商品成熟期、种果采收期分期清杂。苗期、开花初期选择株型、叶型、叶色、第一果着生节位、幼果色泽、抗病性等与原种标准符合的植株,淘汰杂株和病株。果实达商品成熟期选择植株生长类型、抗病性、果实大小、果色、果柄着向,不同层次果实整齐度,果实心室数,座果率高低均符合原品种标准的植株留种。种果成熟期根据熟性、抗病性、果实形状(大小、果形、果色、心室数)选择,清除杂、劣、病果。
6.收获留种辣椒在种果完全红熟后及时采收,采收后果实后熟2~3d,果实变软后掏籽,若后熟时间过长,种子过于饱满反而不易发芽。种子在通风干燥处阴干(以上适合甜椒)。
线椒、羊角椒等取籽时,先用手(带塑胶手套)搓捻种果,使种子与胎座分离,然后剥开种果,抖出种子,放在圆竹筛筛去残留胎座等杂质,筛出种子。剥离种子时不用水淘洗,经水洗晾晒后的种子色泽多呈白灰色,且遇连阴天时种子不易晒干,还容易发霉变质。种子干燥放置在通风处的凉席或尼龙沙筛上晾晒,忌在水泥地或金属器物中曝晒。
中国在60年代开始辣椒杂种优势利用,育成了湘研、苏椒、中椒等系列杂交品种。辣椒杂交制种有不去雄制种、化学杀雄制种、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人工去雄制种等技术,目前主要是人工去雄制种,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是比较理想的途径,一些优良品种在生产中开始应用。
1.辣椒杂交制种设施辣椒杂交制种由于生育期长,北方露地往往不能完全成熟。因此,中晚熟辣椒和甜椒主要利用塑料大棚制种,中早熟品种露地制种。
(1)露地制种。辣(甜)椒为常异交作物,异交率5%~25%,杂交制种需与异品种隔离500m以上,网室制种隔离距离较短。父母本温室育苗,4月份定植于大棚中。早熟品种可以不用拱棚定植,5月上中旬直接定植大田。
(2)塑料大棚制种。塑料大棚保温、保湿,可以提早定植,发秧快,开花早,座果率高、结果高峰期提前,延长杂交制种的时间。现在推广的网室大棚杂交制种,在种株生长的中期,拆除大棚后,尼龙网能防止阳光直射,有遮荫降温的作用,还能防止蚜虫等侵入,减轻了病毒病及蛀果类害虫的为害,杂交种植株长势强,座果多,单果结籽多,品质好。
2.人工去雄、人工杂交制种技术
(1)培育亲本。母本播种期与常规品种基本相同,为使亲本在杂交适期能达到盛花期,北方河西走廊在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播种,父本在温室大棚播种,定植时适宜苗龄90~100d。
按父母本始花期调整父本播期,以父本比母本早开花5~7d为宜;双亲始花期相同,父本比母本早播7~10d;如果父本比母本始花期晚10d,父本比母本提早20d播种。育苗期注意观察父本生长情况,如果父本生长偏慢,通过提高床温,减少通风次数和时间,及早将父本移于塑料棚内加强管理等措施,促进发育。
(2)定植。父本移栽时间为4月中下旬,母本在5月上中旬,气温回升稳定时定植,定植选择晴天、土壤较干时进行。定植时采用坐水移栽,5~7d后灌一次缓苗水,定植密度与品种密切相关,母本栽植距离宜稀,采用宽窄行,宽行(水沟)行距50~60cm,窄行(垄)行距40~45cm,株距35~40cm,单株栽培,密度667m2%3000~3500株。父母本种植比例为1∶4~5,花粉量大的可达到1∶4~6。父本在母本田一侧集中种植,父本株距稍小,双株定植。
(3)定植后管理。定植后偏重父本管理,前期少灌水,后期处于高温干旱季节,及时灌水,灌水不漫过垄面。定植10~15d后缓苗生长,施尿素667m2%15kg,授粉前施尿素667m2%15kg,磷酸二铵667m2%10kg。授粉期间及时灌水、中耕,调节田间温湿度,减少落花落果。
(4)选花去雄。在母本发棵长旺时去雄杂交,选第3~5层花蕾去雄(辣椒)。去雄授粉前,对父母本清杂整枝,摘除已开放的花朵,疏除门椒和对椒花果,以及门椒以下所有的分枝和内部瘦弱、发育不良的枝条。去雄时选择花冠由绿白色转为乳白色,冠端比萼片稍长,用手轻轻一捏即可开裂,第二天将要开放的花蕾。于当天下午5时以后去雄,用尖头镊子轻轻拨开花苞,从花丝部分钳断,将花药摘除干净。忌伤害柱头和子房,保留花冠。也可采用留半冠、无花冠的方法,去雄速度快,结果率也较高。去雄时严格消毒手指及可能污染的授粉器械,遇到中柱花、短柱花以及已经散粉而未开放的花蕾要清除。若花蕾过大,花药开裂散粉的可能性也大,特别是在干燥炎热天气,有花蕾尚未开放而花药已开裂散粉的花朵,应及时清除。
(5)制粉。授粉前一天下午或当天上午7~10时,采集父本成熟未开裂至刚开裂的花蕾制粉,方法与番茄相同。当天授粉剩下的花粉或备用的花粉装盒,置于4℃~5℃的冰箱内贮存,贮存2~3d后,花粉仍具有一定的发芽力,但应与新鲜花粉混合使用。
(6)授粉。授粉在上午7~10时进行,选去雄后第二天的花朵授粉,将去雄的雌花柱头轻轻插入授粉管头部小孔,涂花粉于已去雄的柱头上。如遇雨天,雨后重复授粉1次,坐果后在果柄上拴彩色线做标记。根据品种决定每株授粉的花朵数,大型果坐种果5~8个,小型果20~30个,甚至可达40个。当天去雄授粉的坐果率高于第二天授粉,授粉结束后,摘除没有授粉的蕾、花、果及无标记果实,摘心抹芽,使养分集中供应果实发育。
(7)授粉后管理。辣椒根系吸收能力较弱,定植后到第二层花开放前,勤灌水、早追肥、勤中耕、小蹲苗,促进发根发棵。进入去雄授粉期后,勤灌水、轻施肥,以免落花,但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提高座果率。种果座稳后,勤灌水,重施果肥,施复合肥667m2%25kg,磷酸二氢钾667m2%5kg。进入果实转色期控制灌水,促进种子成熟。
(8)采收留种。种果在授粉后果实充分成熟时采收,早熟品种需45~50d,中晚熟品种需55~60d,保护地比露地时间长,需65~70d。采收前,再次检查清除杂株,只采收有标记的果实,防机械混杂。采收后的果实晒1~3d,使果实变软,便于取种。取出的种子及时处理,方法与常规制种相同。杂交制种产量:甜椒667m2%20~40kg,辣椒667m2%30~60kg。
3.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是较理想的制种途径,免去了人工去雄所需的大量劳力,避免了因去雄不及时、不彻底所造成的假杂种。但是雄性不育的应用刚刚起步,不育系较容易得到,但恢复系很难找到,配组的自由度受到限制。资料显示,恢复基因主要在羊角椒和线椒类型中,在灯笼形甜椒中很少。目前应用的雄性不育系有两类:一类是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另一类是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
(1)利用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制种
①保持系和恢复系的繁殖。保持系和恢复系的繁殖与常规种生产相同,在隔离区内专门设置留种田扩繁,或在繁育雄性不育系和生产杂交种时分别留种。
②雄性不育系繁殖。以不育系为母本,以保持系为父本,辅助授粉,不育株混合采收,获得雄性不育系种子。
繁殖不育系时,当保持系缺乏或丢失时可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不育系。辣椒为草本蔬菜,茎尖可用Ms培养基培养,再转移到生根培养基内扩繁,组培苗在大棚内锻炼,经过多扩繁可以达到定植数量,即能够用于和父本自交系或恢复系配置杂交种。
③杂交制种。以不育系为母本,以恢复系为父本,父母本比例1∶4~5。人工辅助授粉,从不育系植株上收获杂交种子。雄性不育系的不育性表现有时会受到高温、干旱等环境条件影响,在不育系植株中偶尔会出现少量可育株或部分可育的花朵,应在开花初期及时拔除。
(2)利用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制种①两用系繁殖。雄性不育两用系繁殖单独设置隔离区繁殖,通过两用系植株中把可育株的花粉授粉于不育株柱头上,从不育株上采收的种子即为新繁殖的两用系种子。后代群体中仍然保持不育株和可育株的对半分离,两用系中的可育株在完成授粉任务后,提早拔除。
②杂交制种。将作为母本的两用系和作为父本的恢复系按6~8∶1定植于大田,两用系种植株距为父本的一半,增加密度,避免因拔除可育株造成保苗数不足。在两用系初花期,进行育性鉴别,拔除可育株,保留不育株。经鉴别确定的不育株插秆标记,以后连续对未标记的植株加以鉴别,反复鉴定4~5次。鉴定后人工辅助授粉,授粉方法及田间管理与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相同,从不育株上收获杂交种子。
§§§第三节茄子制种
茄子(SolanummelongenaL.),英文名Aubergine%eggplant,别名落苏,古称酪酥、昆仑瓜等,茄科茄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印度东部、缅甸及邻近的热带地区,栽培普遍。除食用外,有些种类作观赏栽培。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茄子杂种优势的研究利用,目前生产中主要品种为杂交品种。
一、生物学特性
茄子根系发达,入土深1m以上,主要根群分布在30cm土层中。根再生能力差,不定根发生能力也弱。茎直立粗壮,分枝多,幼苗时革质,逐渐木质化。茎枝外皮较厚,有暗灰色斑点与茸毛。茎的颜色与果实的颜色有相关性,果实为紫色的品种,嫩茎及叶柄都为紫色;白茄或青茄的枝条及叶柄多为绿色。茄子为双杈假轴分枝,主茎长出6~7片叶(早熟品种)或11~12片叶(晚熟品种)时,顶芽变成花芽,结门茄;一级分枝长出2~3片叶后,顶芽又变成花芽结对茄;以同样方式继续分枝,果实为“四门斗”、“八面风”、“满天星”。单叶互生,具长柄,叶片肥大,长椭圆形、倒卵圆形或圆形,叶缘呈大波状或全缘,深绿色或紫绿色,有茸毛,叶脉和叶柄有刺毛。叶片颜色与茎色相同。两性花,多单生,也有2~4朵簇生,花色有紫、淡紫、白等。浆果,有圆球形,扁圆形,倒卵圆形和长条形等;果皮颜色有红紫、紫、深紫、白、绿、青色等,常作为品种分类依据。种子扁圆形,外种皮坚硬光滑,黄色有光泽,千粒重4~5g,寿命5年。
包括种子发芽期、幼苗期、开花结果期和结果期四个阶段。
1.发芽期从种子发芽到第一片真叶显现,茄子发芽速度较慢,发芽期较长,需15~20d。
2.幼苗期从第一片真叶显现到现蕾为幼苗期,幼苗于3~4片真叶展开时开始花芽分化。幼苗生长速度快,到7~8片真叶展开时,幼苗现蕾,同时四门斗花芽也已经分化。
3.开花结果期从茄子现蕾到门茄坐果为开花结果期,一般需要8~12d。
4.结果期从门茄“瞪眼”到拉秧为结果期,门茄瞪眼后以果实的膨大为主,植株同化产物主要供果实生长,此时容易发生果实对茎叶及下层果实对上层果实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