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街】位于金门路北侧,东起南浩街,西至阊胥路,长130米,宽3!8米,花岗石路面。因街东端护城河边建有“姑苏名人馆”,故名。1999年12月开通。
【葫芦街】位于南浩街北段中部,东起南浩街,西至阊胥路,长140米,宽8.5米,花岗石路面。新建的南浩花园住宅在该街西端北侧。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称苏州阊门一带“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1998年改造南浩街时,仿照小说第一回中甄士隐居住在阊门外葫芦庙这一情节,设置了“葫芦庙遗址”的景点,并将新辟之街定名为“葫芦街”。1999年4月开通。
【神仙街】位于阊胥路北段东侧,东起南浩街万人码头,西至阊胥路与石路相望,花岗石路面,长130米,宽12米。已有近千年历史的神仙庙(又名福济观)因阊门内下塘原址已毁,移建于此街东端,故名神仙街。1999年4月开通。
(第三节)城内街巷
苏州城内多小巷,具有“河巷相依,纵横有序,脉络分明,双向通达”的特色,密度较大,宽度较小。市区城内有小巷778条,其中在金阊区内的有189条。为便于检索,按其所在方位,从东至西、自南而北顺序排列。
一、景德路以南,干将西路以北街巷
【新春巷】位于干将西路北侧,南起干将西路,北至景德路。原名道堂巷,1966年改现名。巷内43—1号传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状元潘世恩宅第,尚存大厅。原为弹石路面,1981年改沥青路面,长510米,宽3.7米。
【桂和坊】位于干将西路之北,东起新春巷,西至养育巷。6号原为积善局,清同治年间建。4—1号为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故宅,晚清建筑,曾列为控制保护建筑,1996年被拆。小方石路面,长204米,宽3.9米。
【吴殿直巷】位于桂和坊之北,东起新春巷,西至养育巷。北宋天圣年间023—1031)殿中丞吴感所居。时人称吴感为“吴殿直”,巷因此得名。巷东端为张一鏖宅,原宅已毁,仅存花岗石基围墙。原为弹石路面,后改为六角道板路面。长200米,宽3.7米。
【万宜坊】南连吴殿直巷,旧名三寿里,房主名李晋三。民国三十四年(1945)左右,上海纱布巨商汪洪生买下,因汪在上海亦有房产,名万宜坊,故名。坊为水泥路面,长36.9米,宽3米。
【长春巷】位于吴殿直巷之北,东起新春巷,西至养育巷。原为弹石路面,1981年改铺沥青路面,长208米,宽3.3米。
【西麒麟巷】位于长春巷之北,东起新春巷,西至养育巷。原名许蕴子巷,许洞(号蕴子)所居。康熙《苏州府志》(许蕴子巷在陆侍郎桥,今名麒麟巷。”后因平江路亦有麒麟巷,此处冠以“西”字。14号为郑氏宗祠,清代建筑,尚存享堂等,为控制保护建筑。原为弹石路面,后改为六角道板路面,长210米,宽2.8米。
【救国里】位于长春巷,东折向北通西麒麟巷,西接养育巷,水泥路面。该里原为苏州士绅张一鏖所有,始建于30年代初,时值“九·一八”事变,国土沦丧,民族危亡,故名。长226.9米,宽2.7米。
【海红坊】位于西麒麟巷之北,东起新春巷,西至养育巷,旧称“海宏坊”。4号为海宏寺,元代创建,清顺治间重建,后曾设官署、法政学堂等。其巷名来历,一说是原作“海红花巷”。海红,一名海棠梨。李德裕《花木记》云(凡花木名海者,皆从海外来,如海棠之类是也。”又李白诗注云(海红,乃花名,出新罗国甚多。”巷内旧有海棠,故名。二说是与海瑞有关。传说,海瑞有书童海安,家住此巷。海瑞死后,夫人用海瑞的一件红袍赠给海安,作为纪念。海安回到苏州家中,将红袍挂于厅堂,供人瞻仰,巷名即由此而来。1982年改弹石路面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长216米,宽4.2米。
【绣线巷】位于海红坊之北,东起新春巷,西至养育巷。13号为张家花园,尚存后厅、堂楼、花厅等,为控制保护建筑。古名绣线巷,曾名修仙巷,1966年时改为普新巷,1982年改今名。原为弹石路面,后改为大方水泥道板路面,长202米,宽2.5米。
【古吴路】位于干将西路之北,东起养育巷,西至水潭巷。明清两代为吴县县署所在地(其址今为十六中学操场),故称吴县前。民国时名吴县横街,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用今名。原系弹石路面,1982年铺筑沥青路面,长418米,宽4.3米。
【吴东弄】位于原吴县县衙东侧,南起古吴路,北已不通。原名东吏厍,1966年改为今名,弹石路面,长205米,宽1.8米。
【吴西弄】位于原吴县县衙西侧,南起古吴路,北已不通。原名西吏厍!966年改为今名。弹石路面,长399.8米,宽2.2米。
【吴县直街】位于古吴路南侧,南起干将西路,北至古吴路。此街直对古吴路原吴县县衙,故名。原弹石路面,现为六角道板路面,长249米,宽3.5米。
【文元弄】西接吴县直街。原东接欧阳里,1972年塑料三厂扩建厂房,遂与欧阳里隔断。弹石路面,长44.3米,宽3.15米。
【欧阳里】原西接文元弄,1972年塑料三厂扩建厂房,将该里与文元弄隔断,现只有原长一半,民国时该里为欧阳南秋所有,并在内经营隆国浴室。砖石路面,长40米,宽1.5米。
【半仙弄】东起养育巷。原名潘仙弄,1966年改名阳光弄,1982年恢复原名,1986年改今名。弹石路面,长45米,宽2.05米。
【乘马坡直巷】位于古吴路南侧,南起干将西路,北至古吴路。巷内11号原为清光绪十六年(1890)探花吴荫培宅第。弹石路面,长240米,宽2米。
【申庄前】位于古吴路北侧,南起古吴路,北接小莲河桥。申时行设曾义庄于此,故名。申时行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状元,累官至大学士。4号顾家花园为控制保护建筑。弹石路面,长113.6米,宽2.8米。
【小莲河桥】东起申庄前,西至施林巷。弹石路面,长74.9米,宽3米。
【慕家花园】位于古吴路北,东起养育巷,西至施林巷。原名乐圃坊巷。清康熙时江苏布政使慕天颜建园于此,名慕家花园,巷因此得名。原弹石路面,现为六角道板路面,长400米,宽3—5米。
【梅园弄】南起申庄前,北至慕家花园。传说清代弄内有花园,园内遍植梅花,故名。弹石路面,长98米,宽2.1米。
【五福弄】南起慕家花园,北至景德路。原弹石路面,现为六角道板路面,长143.2米,
宽2—5米。
【水潭巷】位于干将西路北侧,南起干将西路,北接施林巷。据说,旧时该巷路面坑洼不平,雨天积“水”成“潭”,故名。然古名水团巷,水团今名汤团。原弹石路面,今为六角道板路面,长234米,宽3米。
【施林巷】位于景德路黄鹂坊桥东堍南侧,南与水潭巷相接,北至景德路。原弹石路面,现为六角道板路面,长290米,宽3.5米。
【学士街】位于道前街西端,南起胥门内大街,与百花洲直线相连,沿第一直河西岸向北,越道前街、干将西路至景德路,与吴趋坊南北相望。宋代名“药市街”。古有“吴中药市,名闻天下”之誉。后因明代大学士王鏊府第怡老园在此,乃易今名。现209号即始老园旧址,古为夏驾湖遗址,现为市十八中学。全长729米,干将西路以南属沧浪区,以北属金阊区,区内路段长282米!994年开始进行改造,拓宽为14米,铺沥青路面,两侧房屋拆除重建,仿明清江南水乡民居风格。
【申衙弄】位于学士街中段,东起学士街,西断头。相传明大学士申时行有宅在此,故名。曾名铁局二弄。弹石砖街,长53.7米,宽1.7米。
【天官坊】位于学士街北段西侧,东起学士街,西至城根。8号、10号为王鏊故居怡老园的一部分。王鏊曾任吏部尚书。唐武则天曾改吏部为天官,吏部尚书为天官尚书,故此处曾立有“天官坊”。清乾隆时,王宅归徽商陆义庵。现该宅为控制保护建筑。1966年曾改名永红巷!982年恢复原名。弹石路面,长132.米,宽3.3米。
【肃封里】南起天官坊,北至梵门桥弄。原系陆宅东备弄,50年代后改为露天弄堂,名取肃清封建思想之意。砖铺地面,长17.米,宽1.4米。
【梵门桥弄】位于学士街北段西侧,东起学士街,西至高井头。旧名梵门桥巷。南侧原有河道,东首建桥名梵门桥。后河道淤塞,桥亦拆除。弄内有法会庵基。据清宣统《吴县志稿》称,宋高宗时,在古法会庵基础上建宝月庵。明万历初,大士殿毁,而神像独存,人感异之,延僧性斋重建。原名“宝珠庵”,因庵旁要离墓有池清浅,夜月印渠,因名“宝月”。《姑苏志》云:要离墓“相传在今梵门桥西城下马婆墩,旧有炮座基。嘉定十六年,提刑司修城,此地多得古冢,皆莫详其姓氏”。8号明清住宅为清末吴统制宅,市文物保护单位。巷于1983年改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长282米,宽5.4米。
【大众里】东起学士街,北接梵门桥弄,原为吴宅东备弄。1号为吴家花园,尚存庭院、假山。砖铺地面,长112.9米,宽1.7米。
【肖家园】北接梵门桥弄,南至城根。弹石路面,长146.9米,宽1.8米。
【建新里】南接梵门桥弄。砖街,长28米,宽1.75米。
【高井头】位于景德路西端南侧,北起景德路,南接梵门桥弄西端。南首有八角形高井一口,久旱不涸,故名。巷内建有裘皮公所、剪刀公所,号原为静恩庵。巷于1983年改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长100米,宽5.4米。
【金谷村】东起景德路,西至城墙。小方石路面,长10.5米,宽3米。
二、景德路以北,东西中市以南街巷
【王天井巷】位于景德路东段北侧,南起景德路,北至东中市。民国时北段曹家巷口至东中市段曾名周哑子巷,现统称王天井巷。原为弹石路面,后改为沥青路面,长497米,宽4.5米。
【东百花巷】位于王天井巷南段西侧,东起王天井巷,西至中街路。古名槐花巷。20号汪宅三落四进,为控制保护建筑。原为弹石路面,现为六角道板路面,长235米,宽2.2米。
【花驳岸】位于东百花巷北,东起王天井巷,西至中街路。6号原为邢宅,宅主邢之园开设丝号起家,清光绪十六年(1890)捐得道台衔,时有田产二千余亩。其宅面积近8亩,尚存走马楼。1986年10月失火。巷原为弹石路面,现为水泥道板路面,长255米,宽3米。
【马大箓巷】位于花驳岸北,东起王天井巷,西至中街路。《宋平江城坊考》疑马大箓指宋时马光祖。《宋史》(马光祖,迁浙西安抚使。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光祖具道其详,得粟活民甚多,进同知枢密院。”明洪武卢熊《苏州府志正德王鏊《姑苏志》均著录该巷,但均未详解。巷内深宅大院甚多,2号三落五进住宅,大厅为明代建筑,太平天国时曾设军械所,1960年曾出土兵器文物。现按旧貌修复,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当代大画家颜文梁成名作《厨房获1929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荣誉奖,即取景于巷内16号朱葆良医师家的厨房。原为弹石路面,现为水泥小六角道板路面,长241米,宽2.5米。
【桂香弄】北接马大箓巷,南不通,曾名桂花弄。弹石路面,长38.6米,宽1.15米。
【柏树弄】北接马大箓巷,南不通。原无名,因沈家园内有株古柏,民间随口称为柏树弄。弹石路面。长33.6米,宽1.4米。
【灵芝弄】南至马大箓巷,北接高师巷,弹石路面。长44.4米,宽1.7米。
【和平里】南起马大箓巷,北至高师巷,即马大箓巷12号宅院西备弄,碎砖路面。长72.2米,宽1.5!3米。
【高师巷】位于马大箓巷北,东起王天井巷,西至中街路。《宋平江城坊考》引旧志称,高定子,字瞻叔,宋嘉泰二年举进士。淳祐年间,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兼权参知政事。致仕后,赐第平江(苏州)仰家桥。深衣大带,日以著述自娱。巷由此得名。又《吴门表隐》称,宋高俅墓在横塘。明万历中,士人赵应奎葬亲横山山北,掘地得古碣,云其宅即今高师巷,则以巷之得名归诸高俅。清宣统《吴县志稿》云:香草诧(即文震亨故宅)在高师巷。原为弹石路面,现为六角道板路面,长295米,宽3.1米。
【同乐里】北接高师巷,南不通。水泥走道,长42.6米,宽3米。
【泰仁里】南起高师巷,北至曹家巷。路中间有方石板,两侧为弹石路。始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长28.6米,宽2.9米。
【曹家巷】位于高师巷北,东起王天井巷,西至中街路。旧名曹永巷。16号原为吴兴会馆,清乾隆时建,现已不存。原为弹石路面,现为六角道板路面,长276.9米,宽3.75米。
【庆云弄】南起曹家巷,北至东中市。据传弄内原有庆云亭,弄由此得名;亭额为岳飞手书,今无存。原为弹石路面,现为六角道板路面,长39.5米,宽1.5米。
【新乐里】位于曹家巷28号,南起曹家巷。1982年里中扩建幼儿园,遂使北与东中市接通。碎砖水泥路面,长118.6米,宽2.1米。
【西百花巷】位于中街路南段西侧,东起中街路,西至汤家巷。相传古为栽花之地。4号为清代状元潘世恩第四子潘曾玮故居养闲草堂。同治年间潘曾玮曾任李鸿章幕僚,官至观察使。18号、26号均为控制保护建筑。巷原为弹石路面,后改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1997年改建为异型石路面,长358米,宽3米。
【吉祥弄】位于西百花巷中段北侧,南起西百花巷,北至王洗马巷。砖街,997年改建为异型石路面,长120.6米,宽2.4米。
【大九思巷】位于吉祥弄中段西侧,东起吉祥弄,西至汤家巷。1966年时改名自力巷,1982年恢复原名。异型石路面,长132米,宽2.35米。
【王洗马巷】位于西百花巷北,东起中街路,西至汤家巷。据《宋平江城坊考》,“洗马”本作“先马”,汉时为东宫官属,太子出行由先马作前导。晋后改掌图籍,隋朝时称司经局洗马,历代因之,直至清代。巷内曾有王姓洗马官员居住,故而名之。但王洗马究属何代何人,待考。巷内16号为春申君庙,祀楚国春申君黄歇。庙原在子城,明初移此。20号、28号、30号为汪鸣銮故居,7号蔼庆堂(万氏宅园)为控制保护建筑。原为弹石路面,后改为六角道板路面,1997年又改为异型石路面,长368米,宽2.3米。
【小九思巷】位于王洗马巷中段南侧,北起王洗马巷,向南折西至汤家巷,1966年改名更生巷,1982年恢复原名。异型石路面,长85.3米,宽2.4米。
【凤凰弄】位于王洗马巷中段北侧,南起王洗马巷,北至包衙前,原为弹石路面,1997年改为异型石路面,长114.3米,宽2.3米。
【包衙前】位于中街路中段王洗马巷北,东起中街路,西至汤家巷。《宋平江城坊考“纯孝坊巷,今包衙前。”又云(徐家桥,今讹包衙桥。”包衙何所指未详。巷内20号、22号、32号、34号旧宅以及42号陶家祠堂均为控制保护建筑。1966年改名为星火巷,1982年恢复原名。原为弹石路面,后改为六角道板路面,1997年改为异型石路面,长360米,宽2.2米。
【星火里】南起包衙前,北折西接乌龙巷,曾名解放里。六角道板路面,长73米,宽1.2米。
【乌龙巷】南起包衙前,北至三茅观巷。异型石路面,长81.4米,宽2.5米。
【敦仁里】南起包衙前,北至三茅观巷。该里弄为民国时上海商人李云程所建,内有敦仁堂。石板路面,长99米,宽2.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