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苏]中等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发展与列德涅夫
24013000000028

第28章 科学知识的分科结构及其在普通教育内容结构中的反映(6)

非熵发展线路各系统的独特类型有:1)生物系统;2)作为具有思想意识的特殊系统的人;3)社会系统;4)人工制作的系统--人制作的介乎他自己和大自然之间的技术系统。它们不属于无生物界,因为,首先,它们是人类社会劳动的产品和工具,其次,这些系统主要地都具有控制论组织类型。

研究这些系统的科学,又组成中心知识分支的第二个科学部类。

这些科学有:

(1)控制论--研究其构造的一般的(即不依从各系统特点的规律性的科学。这些规律性即是自动控制系统操纵和制造过程的规律性。控制论是概括科学。

(2)生物学--用反映方式研究生物系统的科学。

(3)人类科学(心理学及其他),即研究由于具有思想意识而被作为一个特别系统的人的科学,研究人与动物的区别的科学。

(4)全面研究社会系统的社会科学(社会学)。

(5)技术科学(技术知识)--全面研究技术系统(性质、构造和特点方面都很独特的物质构成物等级)的反映科学。

我们所考察的两种物质组织类型--物理型和非熵型(控制论型)--的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斗争规律的鲜明实例和具体表现。

物质组织的这两种类型仿佛是相反的--对立的。而同时,它们又仅仅是较大共同体(整个物质组织)的两个方面;它们既对立,又互相补充。

控制论控制论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科学。有关这门科学的第一部专着发表于1948年。因此,我们不象对其他科学一样,而要对这门科学的对象作较详细的论述。出于同样的想法,我们在这里预先概述几条基本原理。

前面已经指出,生物机体虽然和其他物体一样都是由相同的化学元素组成的,但生物机体与无生物界的物体有着根本的差异。从性质上看,这一差异的实质在于,生物机体具有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能根据某种目的积极对抗外界的破坏作用。生物机体发挥作用的目的,显然是为了保持和延续生命,并改善其形式。

与周围环境产生合理的相互影响的这一特质,只有自动控制系统(控制与被控制两个亚系的综合)才能具备。

早在本世纪初,列宁就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十分明确地指出了作为独特的物质构成物的生物系统的这一特性,指出了自动控制过程规律的客观性,并号召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科的实验性的研究。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列宁这样写道:“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完全一致,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东西,意识、思维、感觉是第二性的东西,因为明显的感觉只和物质的高级形式(有机物质)有联系,而在“物质大厦本身的基础中”只能假定有一种和感觉相似的能力。例如,着名的德国自然科学家海克尔、英国生物学家劳·摩尔根等人的假定就是这样,“‘要素’这个字眼只是造成一种假象,似乎问题已经解决或者向前推进了。这种假象之所以虚妄,是因为:对于那种看来完全没有感觉的物质如何跟那种由同样原子(或电子)构成但却具有明显的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的问题,我们还需要研究再研究。唯物主义明确地把这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从而促进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推动人们去作进一步的实验研究”[9,第18卷,第页]。

但在那时,在这个问题上落后于先进哲学思想的局部知识科学,尚不能由判定个别现象转而确定控制过程的规律。同时,生物学和技术科学亦未积累足以令人信服的经验资料,也未具备相应的数学计算工具。而且,对性质各异的诸系统中的控制过程进行研究时使用的科学语言也是非常不同的。

直到四十年代科学才作到了以局部科学解决列宁从一般科学立场出发提出的问题。在Н·维涅尔发表的《控制论》一书[37]中曾经表明,控制过程的信息规律是存在的,并且对于生物系统和自动控制技术系统--自动装置来说,这些规律是共同的。随后不久,包括维涅尔在内的许多学者都曾证明,控制过程的信息规律性,也扩及各种社会系统。

这样一来,控制论的基础,就是这样一个原理:控制过程的信息规律性,对于本质完全不同的有目的地完成其功能的各种控制系统,一律具有普遍性。

现今关于控制论的对象有着许许多多的定义。如果不算那些谎诞无稽的定义(譬如五十年代发行的一本哲学辞典说,控制论是反辩证唯物主义的“反动的伪科学”等等),那么所有的定义实质上并不矛盾,而是互相补充的,只不过是有的强调这一门科学及其对象的这些实质方面,有的则强调另外一些而已。

控制论的第一个定义是维涅尔提出的,他把它作为在上面已提到的《控制论,或者动物与机器中的控制与联系》一书的书名。后来,维涅尔扩展了他所下的定义,认为控制过程也存在于社会系统中[38]。

着名控制论学者Y.Р.艾什比的定义,是对控制论对象所下的最早的定义之一,而且至今仍未失去意义。

艾什比采用了“机器”这个术语来标志有目的地完成其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他指出,控制论是一种抽象的机器理论,这种理论以“一切可能的机器”领域为对象(更确切地说,是对象领域),至于其中的某些机器,无论是人类还是自然都还没有将它们制造出来,这对它倒是次要的了。控制论提供各种机器的总脉络,根据这一脉络就可以确定、对比、理解各种机器[197,15页]。

艾什比所用的“机器”这一术语,虽然在今天看来未必是确切的,但应当指出,对于生物学家艾什比来说。这一术语是完全可以理解的。Н.М.谢切诺夫当初也使用了这个术语,他写到“关于大脑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机器性质的设想,对所有自然科学家来说都是珍宝”[154,10页]。

И.П.巴甫洛夫也在大致相同的意义上采用了“机器”这个术语,他指出:“人当然是一个系统(粗俗些说,是一部机器),这个系统也和自然界其他系统一样,要去服从对整个自然界都是必然的共同规律,但在我们的科学视野之内,这个系统却是唯一能进行最高级的自动调节的系统”[133,469页]。

Сm·比尔的定义对于控制论对象的这些提法作了一定的补充。

“控制论的真正的研究领域是非常复杂的或然系统领域”[25,页]。我们同时应当指出,在维涅尔的着述和艾什比的着述中,既谈到过系统的复杂性,也谈到过它们的或然性。

对于控制论对象的解释及其哲学意义的理解,苏联学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援引一些主要的流传最广的定义。

А.Н.柯尔莫戈罗夫在五十年代末提出了下述定义:“控制论研究能够接受、贮存和加工信息并利用信息来进行控制和调节的任何性质的系统”[197]。这一定义非常清楚地说出了信息过程的主要方面。

А.Н.别尔格在其关于控制论的定义中更多地强调了这门科学的稍微不同的方面。“控制论--这是一门关于控制复杂动力系统的科学”[180,155-156页]。

В.М.格卢什科夫指出:“在苏联形成的控制论概念,与国外广泛传播的概念,不完全一致”,“苏联学者对于控制论在较广范围内的任务的独特见解是:控制论是使科学沿着正确的和必要的方向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因”,从而他对控制论作出如下定义:“控制论这是一门关于在复杂控制系统之中信息变换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69,53页]。

还可以举出一系列关于控制论的定义,例如С.В.雅勃尤斯基的着名定义[142,11、12页]。但是,已援引的这些定义已经足以明确地规定这门科学的对象、它的对象领域和控制论反映自己对象领域的方式。

控制论的对象领域包括生物界、人、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但对这一对象领域不是进行全面的研究。对这些对象领域进行全面研究,分别是生物学、人类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对象。控制论只是研究这些对象领域的一个方面,即控制过程-信息-控制方面。

而且,控制论只研究控制过程的一定方面,即任何控制过程都具有的普遍规律性,即不决定于具体系统特殊性的规律性。

因此,控制论是典型的概括科学。同时,由于控制论的对象领域比整个属于中心部类的科学的对象领域狭窄得多,控制论在中心知识分支范围内是一门局部概括科学。

控制论与其他科学的关系决定于其对象的实质。

控制论和其他科学的基本联系有下面一些:

第一条相互联系线路是控制论与哲学的相互联系。这一相互联系同哲学与物理的相互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从其对象的类型来说,控制论正好也是一门象物理学那样的局部概括科学。控制论和哲学的相互联系很密切:控制论引入科学中的一些概念,如信息概念、控制概念、控制系统概念等,它们不仅是控制论的概念,同时也成了哲学的和一般科学的概念。同时,哲学对于控制论,就象对于局部知识的其他科学一样,是一般方法论科学,通过它可以认清控制论在科学知识系统中的地位。

控制论与数学有联系。这种联系非常密切,所以至今仍在争论一个问题,形象地说,这个问题就是:数学在哪里结束,控制论在哪里开始?显然将来也还要争论。例如,在任何情况下,数学家们都认为算法理论是属于数学领域,而控制论则把这一学科的很大一部分算作自己的组成部分。显然,两者都是正确的,因为这一学科是一门边缘科学。对于某些其他科目来说,情形也是如此。

控制论对生物学的发展有巨大的意义,至少它对生物学中那些与生物系统内的信息变换过程有关的部分有着重大意义。当今遗传学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形成了控制论这门科学,它为遗传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仅仅根据这一点,就可以判断这种联系是多么重要。另一方面,控制论也从生物学中获取大量材料。

心理学的情况大体上也是这样,但应指出,由于心理学所研究的过程非常复杂,并且控制论的发展水平还相对地较低,所以目前控制论在心理学中的应用还是有限的,虽然,毫无疑问,它是很有前途的。

在社会科学中,特别是在经济科学中应用控制论的前景是很广阔的。

现今控制论应用最广的是技术科学,其中自动化和计算机理论(控制论与技术知识之间的边缘学科),由于应用了控制论而得到蓬勃发展。

控制论对于应用科学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它对实践,尤其对工艺科学、医学和教育学,也都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在教育学中,控制论的应用还仅仅是开始。这是由于对人的教学过程(特别是学习方面是非常复杂的。但是控制论与教育学的相互联系,其发展前景确实是非常远大的。特别是可望在控制论与教学论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因为教学论是具体教学的理论,而控制论的任务之一就是研制具有这种能力的系统的一般教学信息理论。

控制论同物理学和化学没有直接的相互联系,这是一个独特之点。这取决于控制论反映自身对象领域的特点:控制论一般不涉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物质-动能(物理-化学)特性,也不涉及实际信息过程的这些方面。在控制论中,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只有信息特性的抽象系统。

通过对控制论的对象和控制论与其他科学的关系的上述考察,我们可以对控制论在科学知识系统中的地位作出如下的结论。控制论研究控制过程的和自动控制系统构造的信息规律性,它是一门概括科学,是中心知识分支中研究物质非熵发展线路的第二科学子类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这样的结论,也就是明确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控制论不属于哲学科学,而有些资产阶级哲学家却常常把控制论说成是哲学,他们企图把控制论与辩证唯物论对立起来。控制论也不属于数学和应用科学,而只是与科学知识的这些部门密切相关。

生物学关于生物学在科学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在文献中没有什么分歧,因为它的对象以及它与其他科学的关系都非常明确。因此,这里我们只稍稍涉及这个问题。

生物学的对象领域是生物界。生物学反映其对象领域的方式是全面研究自己的对象领域。这样,生物学和任何一门反应科学一样,它的对象决定于它的对象领域:生物学研究生物界的全部特性。

我们只需指出下面的情况:生物学开发了中心知识分支第二子类的许多反映科学,也就是说,一方面从其对象领域看,它是与研究无生物界的科学相邻的科学;同时它又与人类科学、社会科学和控制论不同,没有脱离它所研究的过程的物质-动能方面。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对象领域是社会系统。社会科学对这些系统的反映是全面的,也就是说,从其综合对象看,这是研究各个社会系统的一切特性的反映科学。

应当指出,这里所说的社会科学,与资产阶级社会学理论不同,是建立在与社会科学关系最为密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与生物学和人类学密切相关,但它对这些科学的资料只是作为从属因素来考虑的,因为从组织的观点来看,社会系统在质上是另一种系统组织类型,并且是更高级的系统组织类型。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对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与资产阶级关于社会系统理论的一个根本区别。

社会科学与控制论和数学有密切的关系。这首先是对经济科学而言,收集整理信息的自动化系统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一方面有着远大的前途。

社会科学是许多应用科学的基础科学。

如前所述,社会科学与物理学和化学无直接联系,这构成了社会科学与中心知识分支第二子类其他反映科学的差别之一。

人类科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各种科学分类体系的制定者,解决人类心理学在科学知识系统中的地位问题的方式各不相同。前面所提到过的Б.М.凯德罗夫、В.С.卡扎科夫采夫和А.А.利亚普诺夫的分类,就可以作为一例。

В.С.卡扎科夫采夫没有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划分出来。在过去,包括斯宾塞尔在内,也有类似的观点。持相反观点的人,例如皮亚杰,则几乎要把心理学看成整个科学分类的基础。

然而,更多的情况是,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又不象皮亚杰那样。

在Б.М.凯德罗夫的分类体系中,心理学被划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关、但又不完全包含在其中任何一个知识分支之中。同时他还指出了心理学与语言学是相近的。

А.А.利亚普诺夫也将心理学划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将它列入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