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苏]哈尔拉莫夫苏联学校教育教学原理与教育学教程
24012900000009

第9章 教育学的一般问题(9)

首先是学龄中期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不同。童年的这个过程多带有安静和平稳的性质。而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则是带着很大的强烈性、不平衡性和极大的复杂性,原因是性开始成熟了。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少年的身体发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性开始成熟的前阶段,性开始成熟的阶段,最后是性完全成熟的开始阶段。第一阶段表现在大脑垂体和甲状腺的活动性的加强上。这刺激着身体的成长,促进着机体内部代谢过程的加强。但是可以观察到身体发育不成比例:四肢成长较快,躯干的发育却慢一些。这在外观上的表现似乎是少年的手脚稍微长一点,他们的动作显得不灵活和有些笨拙。同时可以看出学龄中期学生成长过程的本身不平衡:这个过程在有几段时间里时而缓慢,时而快得过分。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骨骼的骨化和软骨物质的减少。同时肌肉组织也在发展,特别是它的细纤维在发展,这时骨骼又在变硬,这就使得少年在身体发育上变得更有力气了。还应该指出,上述各种作用过程正在加快进行,目前少年的身体发育比30-40年前快一年到一年半。

还可以观察到心血管系统的发展不成比例的现象。心脏的容积扩大得比较快,而血管的发育过程则慢一些,这就使得流入一些血管和系统的血不足,引起血压升高,结果造成头痛。这一切都是少年动作中的独特表现。他们的特点是活动量大,灵敏性高,总是想参加活动,使自己的力气在劳动中、在举重上和体力竞赛上都得到实际应用。但是.无论肌肉还是血液循环系统毕竟还不够强健,所以少年很快就会感到疲乏,体力紧张状态不能持久,身体负担过重(例如跳远和跳高,跳过沟和其他障碍物)往往会造成身体外伤。所以在安排少年的实际活动时,重要的任务是正确估计他们的身体负担。有必要经常注意创造少年身体发育的良好条件(每天安排保健早操,拟定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办法,安排流动性的游戏,保证在新鲜空气里停留足够的时间,等等)。这个必要性也是为了防止动力减退(гиподинамия,来自希腊语hipodinamis,hipo,是词冠,表示“低下”,指降低标准,dinamis,表示“力”,“活动量”),也就是活动量不够。学习的生活方式是要求坐着,这可能导致机体内部产生淤血现象和氧气吸入不足,对学生的身体发育有不良影响。

大脑的发展,连接大脑皮层一些区域的神经细胞和联系纤维的进一步形成结构,为改善少年的认识活动创造了前提。然而内分泌器官制造的激素进入血液,引起生活的紧张度时而上升,时而下降,工作能力和精力时而衰退,时而旺盛,同时交替进行着的是内部感受的心情好和不好,朝气蓬勃和萎靡不振。少年在情绪低落和精力衰退的时候,可能表现出容易激动,对学习和社会工作漠不关心。有了这样的起因,他们就会在学习上出现毛病,会跟同学争吵,同朋友冲突,还会跟教师和成年人产生很多误会。甚至在少年积极性高涨的时候,也会产生不少麻烦。伴随着他们的往往是胡闹和淘气,总想露一手,想显示自己的体力和品德都高人一等。一些少年正是在这样的时候表现出错误的英雄主义的:偷偷地离开家到森林里去搞“游击宫”,擅自组织到其它城市的“旅行”等等。上述行为中的各种不良现象,正好说明少年是半儿童和半成人,说明他们不会认真考虑自己的行为举止。这一切无疑地会使教育过程复杂起来。所以应该想尽办法来爱惜少年的神经系统,在他们学习成绩下降的时候要表现出对他们特别关心和给予帮助,免得那些偶然得了2分的学生打消学习他愿望。

少年的特征是,思维和认识活动都有极大进步。跟低年级的学生不同,他们已不满足从外部来认识所要学的物体和现象,总想要理解它们的实质和它们当中存在的因果关系。为了理解所学现象原因,他们在学习新教材时总是要提出很多问题(有时是捣鬼,是“耍滑头”),请求教师对所提的论点拿出更多的论据和作出令人信服的证明。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抽象(概念)思维和逻辑记忆都能得到发展。他们思维和记忆的这种特点的规律性,只有在适当地安排认识活动时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十分重要的是注意使教学过程具有提问题的性质,教给少年自己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分析综合能力和作出理论性总结的能力。如果这个任务在学校里完成得不好,少年就可能象低年级学生一样,仍是进行具体思维,他们掌握的知识还是停留在观念的水平上。发展独立学习的技能,养成钻研课本的技能,在完成家庭作业时能表现出独立性和创见,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安排对少年的教学工作上具有特别意义的,是对他们的认识活动进行内部刺激,也就是提高他们对认识的需求,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应该注意,这样的刺激不会自己产生。刺激,只有在教师专门注意教学工作的这个方面的时候才会形成。这一点,本书将在教学过程的实质那一讲里谈到。

在谈到安排对少年的教学工作的特点时应该强调,这个年龄对以后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都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教学工作要按这个方向进行,要进行得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既内行而又有效,这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分析一下少年对社会政治工作和劳动的态度,他们的特点就表现出来了。克鲁普斯卡雅说过:“少年已经不是儿童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有浓厚的兴趣,积极性非常高,十分愿意参加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克鲁普斯卡雅指出,少年很愿意自己的力量得到实际使用,愿意参加公益活动,还愿意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因此,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安排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扩大公益活动,吸收少年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少年之所以要积极参加社会政治生活,是因为他们有加入共青团的愿望。所以在中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系统中,共青团的下列活动应当占有显着地位:介绍青年的英雄事迹,学习共青团的历史,同共青团员--先进生产者会晤,就团章进行座谈,等等。

少年期是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这个阶段形成思想政治的观点、信念和理想。学校面临的任务是对少年阐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质,对他们讲明共产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列宁和他的战友们思想坚定的崇高榜样。

品德教育的进行方法应当不同于低年级。在低年级进行品德教育,主要是让儿童遵守行为准则,解释工作就根据所学的行为榜样来使他们形成道德观念。而如果要少年按照外部的规定来校正自己的行为,他们就会感到是个包袱。行为规则除非是他们已经很熟悉,并且已经表现为他们自己的道德原则,他们才乐于遵守。所以深刻地解释道德标准和规则,使少年形成道德观点和信念,应当是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的最重要的特点。同时,有分寸地推行所定的规则,用它来检查学生的行为,把它作为预防胡闹和轻率行为的措施,也不失去它的教育意义。

少年的个性特征,跟他们在同年龄人的集体中所处的地位有关,跟他们对教师和成年人以及对自己的态度也有关,所以表现得十分突出。通常,少年的特点是有很高的集体主义感情,会受到共同利益和集体活动的吸引,虽然他们在内部感受的情绪低落和消沉的时候也会显出某种孤僻的愿望。他们非常重视同年龄人的意见,对自己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反应得很灵敏。少年在这方面的重要年龄特征是力图在同学当中树立自己的尊严和威望。达到这种意图的主要方法是学习成绩优秀,有社会积极性,表现出参加某种活动的能力。有吸引人的外表,等等。如果某个少年在集体中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他对已经形成的这种情况就会感到心情沉重。十分清楚,教师应该注意研究学生和同学的相互关系,帮助他们巩固自己在集体中的威望。

少年在集体中的地位,可以在他同教师和成年人的关系上反映出来。在发生冲突而必须在教师的意见和集体意见之间作出抉择的情况下,少年往往是支持同年龄人的意见。因此,教师在解决这样尖锐的问题时应当非常慎重,应当设法把学生集体的意见争取到自己这一边来。

智力的不断增长,一般的精神成长和个人相互间联系的扩大,都在促进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并刺激他们在思考志向和未来。少年常把自己和同年龄的人对照,评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是他们指责别人的缺点很严厉,而要求自己却不那么严格。这就需要培养他们进行自我批评,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就业指导是少年教育工作的重要特点,在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时必须估计到的是,这个年龄的学生在浪漫主义的境界想象自己的未来。他们梦想当宇航员、飞行员、地质学家、海员,等等。生产方面的职业对他们吸引力不大。所以一方面要支持他们的这些崇高的志向;另一方面还必须把工业和农业方面日常劳动的英雄事业和美景在他们面前展现出来,让他们选择物质生产领域的工作。

(四)高年级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特点

学龄晚期就是青年早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即将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但是这个年龄的学生的成熟过程不是平坦的,有它自己的矛盾和困难,而这些矛盾和困难又无疑会给教育工作打上烙印。

从高年级学生的身体成熟情况来看,特点是少年期固有的那些矛盾和不成比例的现象在他们身上都消失了,四肢和躯干发展不相称的现象没有了。胸围相对地增大了。整个身体和心脏的容积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平衡,心血管系统的发展也消除了落后现象。肌肉的力量增大了,身体的工作能力增强了,身体动作的协调程度在质量上已经接近成年人的状态。

性成熟的过程基本完毕,成长的总速度逐渐缓慢,体力和健康状况则在继续加强。这一切都表现在高年级学生的行为上。他们的特点是身体的工作能力已经足够高了,容易疲乏的现象相对减少了,这种情况使得他们有时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不善于周密考虑自己的身体的条件。

神经系统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造成了认识活动和感觉领域的一系列特征。在认识活动中起作用的多半是抽象思维,总是想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物体和现象的实质和因果关系。少年期的学生已经看出来总结所掌握的知识比记忆事实和实例起的作用更大。高年级学生则完全自觉地认识清楚:在学习中有关事实和实例的知识只有作为思考的材料和理论综合的材料才有价值。他们的思维活动多半是分析综合活动,总是想进行比较,少年期固有的判断的绝对性让位给了假定的推测,他们的愿望是理解所学现象的辩证实质,看出他们的矛盾以及量变和质变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思维和认识活动的所有这些特征,是在教学的决定性影响之下形成的。如果教师不是适当地关心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有些高年级学生就可能表现出半机械地记忆所学教材的意图。

在学龄晚期,多数学生具有稳定的认识兴趣,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是这样。多次研究表明,最普通的兴趣是学习自然科学门类的学科。这里显示了学生不仅看出来这些学科在学校知能教育的内容上所占的比重,而且还显示了他们是理解这些学科在科学技术革命中的作用和意义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高年级学生不大注意学习人文科学的各门学科的原因。因此,教师的责任不只是提高人文学科的各科教学质量,而且还要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引起和保持青年男女学习文学、历史和其它学科的兴趣。至于学习成绩中等和较差的学生,他们当中很多人没有表现得很明显的认识兴趣,有些学生往往只是一般地学习,谈不到有什么爱好。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在掌握知识上有困难和缺乏成绩,在情绪和动机的领域中引起的不良表现,最后会降低学习活动的紧张度。要克服这种缺点,就只能在学习和提高成绩质量方面给他们以及时的和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