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苏]休金娜学校教育教学观与《中小学教育学》选读
24012300000027

第27章 教学方法(3)

启发性谈话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性情境诱导学生去探索解决认识任务的答案。教师以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谈话过程中运用技术手段,可以使探索过程更加丰富,其中出现的新事实需要与原有的知识加以比较、对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逻辑推理有助于发现所提问题的答案和解决任务。

启发性谈话的价值在于,它具有控制探索过程和逐步引导学生作出真正解答的很大可能性。启发性谈话具有探索活动的全部结构元素(设置问题性情境,规定任务,提出设想,论证假说,检验假说,把通过谈话所获得的知识加以概括和系统化)。

使用这个方法所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能否准确地评估学生的认识可能性,以及能否判断他们具备解决任务所需的足够的知识。

辩论辩论作为问题性教学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用途是形成学生的评价性判断,确立世界观的立场。在组织辩论时,可以使矛盾尖锐化,暴露各种思想,把不同派别的观点对立起来,这样做都是可取的。辩论不同于谈话,在组织辩论时,要预先了解不同观点的拥护者,并选出其中最坚定的代表来发言。在决定自己的立场时,学生的认识独立性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对科学问题的辩论和讨论只适用于高年级。

虽然辩论的结构比谈话法的发展逻辑较为自由,但辩论仍具有谈话的那些用以解决认识任务的结构元素。在辩论中,还是应由教师决定认识的进程并控制正确解答问题的探索过程。此外,无论是辩论还是谈话,虽然都在组织集体的探索,使个人的猜测成为大家的收获,但这仍不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某些学生的独立性。

由于这个原因,设法使学生在解决认识任务中发挥更大独立性的其他的启发性方法,所起的作用就越来越大了。例如,各种探索性实验室作业就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这种作用。

实验室作业这个方法需要有专门的设备(显微境、测量工具、参考书、幻灯、录音机,等等)。当用实验室作业来解决认识任务时,它就成为一种启发性方法。这种方法的意义在于,学生是依靠观察,依靠独立获得的事实,依靠自己获得的新知识来解决所提出的任务的。

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时,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并且把新知识变为解决面临任务的手段。这样,与启发性谈话相比较,学生积极探索活动的范围就更扩大了。在教师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学生确定探索的途径,舍弃不成功的方案,选择他认为最正确的解答。在实验室作业中,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成分大大超过谈话和辩论。

正确组织的实验室作业能发展观察力和认识能力,培养尊重事实的态度,形成劳动技能。它帮助学生掌握综合技术性的技能和技巧,使学生熟悉科学实验的方法,学会使用仪器和工具。

任何别的方法都不能象实验室作业这样兼有组织独立的探索性认识活动并同时控制这一活动的可能性。实验室作业的组织可以分为全班作业或者小组作业,如果设备许可,还可以组织个别作业。这个方法能把探索中的每一个结构元素区分开来,分析它的优缺点,拟定下一步的活动。在进行实验室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停止下来,把解决认识任务的某一个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实验室作业的优点是,学生的活动一般说来都是“物化”的,因此,认识的各个阶段都是可见的,从而也就更便于控制。

各种仪器、工具、参考书、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助于计划师生的共同活动。实验室作业所具备的所有这些优点,使这一方法有可能应用于学龄初期,让年纪小的学生也能去独立地探索真理。

由此可见,进行各种形式的探索性实验室作业。(利用分发的各种材料、技术手段、工具和参考文献),应该在现代学校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不过,通过实验室作业进行研究的可能性,毕竟要受到地点、时间和设备情况的限制。

全部认识任务的解决都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其中最困难的任务则由教师亲自动手来做,向学生演示具体做法。对学生的作业的指导,可以通过事前的指示,也可以在作业进程中,或者借助于一些专门的指令(指示卡片)来实施。

在实验室作业中,学生不会接触到全部事实和手段,因为它们也是经教师确定和挑选的。实验室作业之所以有效,与其说在于让学生进行真正的研究,不如说它在完成一个研究者的教学职能。

研究法研究法也能完成上述的任务。研究法的特点是在探索解决认识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的发挥。

如果说在实验室作业中,解决认识任务的材料经常是由教师选择的,他舍弃了一切偶然的、不利于看清论据的逻辑的东西,那么在研究法中,学生则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现象和事实。他们应当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在教师的帮助下,从对自然现象或生产过程的观察中,从各种着作和档案文献中,从进行的实验中,自己挑选他们所需要的资料。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认识活动按其结构来说已接近真正的研究。

在这种活动中,教师的地位也不同于上述各种方法。在这里,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有较大的活动自由,并且自己也作为一员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的这种地位也使学生的活动具有独特性。

哪些研究工作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呢?就自然学科来说,可以组织农业试验和完成一些学者给的任务,例如,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确定杂草蔓延的范围,从而决定消灭杂草的方法;对农庄的农田土壤进行农艺和农业物理考察,进行气象学和物候学的研究。

就人文学科来说,可以独立地研究各地方言,收集民间创作素材,为了解家乡过去的情况而参加考古发掘等。

试验工作在研究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某些学校中,试验工作把课内和课外的活动结合起来,使其变为有益于整个区,有时甚至是整个州的社会性活动。

研究法要求学生受过一系列复杂的训练。上课时,教师通过问题性讲述向学生介绍发现规律的科学方法。在启发性谈话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分析事实,进行概括和比较。在实验室作业中,加进一些探索活动的因素:组织实验、进行观察、教学生记日记、教给学生使用专业书籍和工具书的方法。有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接近于实验的条件下,在温室或生物角中进行小型的研究。所有这些都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研究的准备阶段。

在真正的研究过程中,不仅不削弱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反而由于学生探索活动的复杂化,要求教师的指导更加多样化、更加全面。

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评述

初步感知和理解的知识,应该通过运用加以巩固和深化。为了使活动的方式成为技能和技巧,必须经过一整套的练习。解决这项任务采用的方法有:要求按范例重复动作的再现方法,旨在新的条件下及在创造性活动中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创造性方法。这些方法使知识(技能)具有必不可少的灵活性、能动性和广度。它们可以防止学生形式主义地掌握知识,使知识以各种方式应用于实践和创造性活动。这些练习在教学论方面的意义还在于,它们可以使已形成的技能比较容易地迁移到各种实际情况中去。这样,技能本身也越来越具有概括性,并容纳越来越多样化的材料。

这些方法还改变了对学生活动的控制性质。如果说,再现法的目的是达到动作的稳定性,使动作的各个部分达到更加熟练,那么,这里所要达到的目的则有所不同:达到动作的多变式性,使学生理解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多种可能性,及其在运用中的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