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东欧]三大教学方法原理原则与教学论著选读
24005200000012

第12章 附:沙塔洛夫新教学法中的几个原则(1)

目前,在苏联教师中,几乎没有比B·Ф·沙塔洛夫更引人瞩目的名字了。围绕着他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论战,对于他所制订的一整套教学法体系有着迥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沙塔洛夫的体系实际上是靠补习的办法进行教学,他又恢复了旧学校死读书的那一套作法。这套教学法只考虑最落后的学生,而不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没有任何新东西。”然而,另一种意见却认为:“沙塔洛夫正在寻找着解决当今教育中最尖锐、最棘手的一些问题的钥匙,正在为未来学校铺垫基石。他的教学体系的宗旨在于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协调一致的发展,在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始终不渝的兴趣,在于保证学生学到牢固而有深度的知识,并且使教师的劳动成为愉快的劳动。”

意见如此分歧,首先是由于许多人的结论是在片面了解这一体系的个别环节的基础上得出的。《三分是怎样消失的》(莫斯科《教育》出版社)以及《教学散记》这两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全面了解沙塔洛夫体系提供一些材料。

沙塔洛夫继《三分是怎样消失的》之后,在这本“献给平凡的教师劳动”的书里继续介绍了他的教学法的基本思想,详细地描述了他的实验工作的某些阶段及其结果,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作者用明快的语言和饱满的热情写出的这本书必将启发读者去思考许多问题,促进广大教师更积极地去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在读了B·Ф·沙塔洛夫这两本书,并了解了顿涅茨克州许多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之后,可以对沙塔洛夫所制订的教学法作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剖析。这一教学法是以哪些心理学、教育学原则为基础的?学生的知识质量是如何提高的?回答了这些问题必将有助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更有效地实现新教学体系。

В·Ф·沙塔洛夫并没有对教育内容作任何重大的更改(他并不坚持要压缩内容),也没有创造什么新的心理学、教学论原则,也不要求在教学中采用什么特殊的、复杂的技术手段,但是他却为大家提供了一套组织严密的教学法体系,使得每一个热爱自己事业的教师能够把一整套心理学、教育学原则付诸实施,从而保证学生获得有深度的,牢固而又灵活的知识和熟巧,形成许多可贵的道德品质。

沙塔洛夫教学法的主要部分是“纲要信号”。“纲要信号”是一种直观图表,表中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的内容用电码式的信号表现出来。众所周知,利用直观性原则有助于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虽然目前在学校中也广为采用多种图画和图表(图纸和表格),但一般只是根据新学知识的性质偶然加以使用。

沙塔洛夫在使用直观图表方面的创新之处,不在于(也不仅在于)这种图表的结构具有特殊性,而在于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使用“纲要信号”可以减轻掌握大量理论知识的负担,可以用整体的眼光一览新知识的各个环节的总和,此外还有助于在各个别环节之间建立起联系,加以对比,按逻辑联系对材料进行整理加工,最后长久地牢记在脑中;使用“纲要信号”图表,便于每天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进行检查,便于教师评分,也便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自我鉴定。“纲要信号”图表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贯彻始终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表中符号的数量,及其在外形上的特点(如采用何种颜色,何种形状,是否用文字说明等等)都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即要易于掌握,外形要力求有独创性,形式要多样化,要反映出丰富的感情色彩。

做到以上各点,也就是达到了心理学在接受直观材料方面所提出的要求。

人们往往责备沙塔洛夫把现成的“纲要信号”发给学生。沙塔洛夫则正确地论证了制作“纲要信号”图表的工作应由专家们(心理学家、教学法专家、熟谙本科业务的教师们)来承担的道理。因为“纲要信号”图表实际上要把大纲中所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基本材料抽出来,直观地表现出来,还要把这些材料之间的主要联系和相互关系表示清楚。“纲要信号”图表必须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正如对每个学生都要发给地图册和其它一些教学辅助材料一样(学生只能偶尔参加某些图表的制作,而且教师要对他们制作的图表进行分析和评定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接受的新知识的完整性和此后巩固这些知识时的逻辑性,才能避免实际可能产生的错误。

“纲要信号”图表在很大程度上为在教学中实现“大块”讲授理论知识的原则提供了可能性。

每个教师都清楚,学生最感到困难的是学习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的比重在现代学校中正日益增大)。许多研究教学法的人和教师认为克服这种困难的办法是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小剂量讲授,当即通过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然后在总结课上把各部分知识归纳成统一的体系。与此同时,心理学专家和教学论专家们却早就谈到过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和“二级概括”,即从抽象到具体的运动(Л·B·赞科夫,B·B·达维多夫,П·M·爱尔德尼耶夫等)的良好效果,并曾通过实验证实事行对相似的概括进行对比,较之孤立的学习每个概念效果更为显着(H·A·缅钦斯卡娅)。

B·Ф·沙塔洛夫主张“大块”地讲授理论知识,每“大块”包括大纲中的几个部分(“纲要信号”图表常常包括教科书中2-3节的材料)。掌握这种知识只有在深入领会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理解新知识的前提是在新知识和已牢固掌握的旧知识、学生脑中已有的概念以及具体实际之间建立起意义上的联系,并在知识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因果联系、功能联系以及其它多种联系。如若做不到以上各点,理论知识的掌握仅仅是形式上的掌握而已。

“纲要信号”图表反映了需要掌握的信息的单位,直观地展现了它们之间的各种联系,同时用符号表示出了某些为了使抽象材料具体化的实例、事实和实验。此外图表中还根据知识的重要程度对知识进行分类(最重要的用红色,次要的用绿色等等)。广泛运用多种不同的直观手段,图表中反映的内容的抽象部分与具体部分相结合,知识按重要程度分类--这些都是B·Ф·沙塔洛夫设计的图表的独特之处。通过直观手段讲授材料,便于区分相近似的概念,便于选用统一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分析,便于对它们加以运用。

沙塔洛夫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在用各种方法多次重复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即使讲授的水平很高,新的理论知识也不可能通过一次,甚至不可能通过两次领会便达到完全掌握的水平,更不可能把主要内容牢牢记住,而不能牢记主要内容,根本就不可能运用自如,不可能广泛用于实践中。

对思维和记忆的规律进行研究(A·A·斯米尔诺夫,E·Л·鲁宾施泰因)的结果证明,对于有相当难度的新材料,采取先记住其主要内容,然后反复再现,继而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加以系统化,最后积极运用这些知识来演算各种类型的习题的方法,可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新材料。沙塔洛夫教学法恰恰可以保证实现上列各项要求。在他的教学法中,记住新教材的主要内容这一要求,由于有经常的检查是保证可以实现的。而“纲要信号”图表则可以减轻初步巩固时的难度,使这一要求更容易实现(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能力把“纲要信号”图表默绘出来)。图表中的“信号”必须有“解说”,为此,既要利用教科书,又要通过其它信息来源独立获得知识,这就可以避免死记硬背。相互督促卡和各种形式的反复复习,直至演算数量比传统教学体系多许多的各种难度的练习,以及总结半年或一年新学材料的总复习课等等手段,为形成真正理解了的,有深度的,牢固的,灵活的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没有这种知识,学生在智力发展方面是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的,因为具有相当数量真正理解了的、能实际运用的知识是发展智力的最重要的条件。

沙塔洛夫教学法还为实现另一条教学原则--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协调一致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不少评论家认为沙塔洛夫教学法的主要缺点似乎在于它只片面发展再造性思维。诚然,在沙塔洛夫教学法体系中对提高这方面的思维活动确实给予了很大的注意。而近年来,许多学校对于这种思维活动对于儿童的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显然是估计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