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杜甫带着一家人匆忙逃出城门,直奔江边,急急忙忙上了船,驶离潭州,逆着江水向衡州方向逃去。
平静之后,杜甫突然对自己的无力讨贼感到惭愧,他还悔恨自己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身报主。但他不知道,如果他当时真的以身报主了,也不过是以卵击石,作无谓的牺牲罢了。
(三)
杜甫一家一路上不敢停歇,直到小船抵达衡州后,大家才稍事喘息。衡州刺史阳济闻讯后,接待了杜甫,并设置酒宴为他压惊。
惊魂稍定的杜甫开始回顾自己一生的多次逃难经历:天宝十五年,他携带家眷逃安史之难;宝应元年,他又携带家眷逃成都徐知道之难;如今是第三次逃难,比之前的两次更加凶险。于是,杜甫作《逃难》一诗,抒发自己的悲慨之情:
五十白头翁,南北逃世难。
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
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
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
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诗中所说的“五十”是举成数,举成数是便于入诗。“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是倾诉自己一生逃难的感慨。天地之大,竟然找不到一个容身的角落。异乡逃难,自然会思念故乡,可故乡已是荒僻的丘墟,也是无法回归的。“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中的“涕尽”固然是说悲情之重,但也似乎含有自料会死于此地的意思。这年冬天,杜甫果然死在湘江岸边,一生苦泪终于流尽。
杜甫在衡州暂住期间,刺史阳济便筹划前往长沙讨伐藏玠。此时,广州刺史李勉、道州刺史裴虬、澧州刺史杨子琳三路人马已奉朝廷命发兵讨伐臧玠了。杜甫闻讯后十分高兴,赠诗力劝阳济出兵,说崔瓘可谓当代贤良,他被杀害实在令人愤慨,这股叛乱的逆流必须斩断,因此希望阳济当机立断,联合三路人马去扫平逆贼。
令杜甫没想到的是,澧州刺史杨子琳接受了臧玠的贿赂,引兵退还,并向朝廷上书,为臧玠洗刷罪责。关于臧玠叛乱的最终结果,由于史书记载不详,我们不得而知。只是靠着杜甫的这些诗作,我们才得以了解一二。
不久,杜甫又接到了正在郴州任录事参军的舅父崔伟从郴州寄来的邀请信,邀请他们一家到郴州去。于是,身体衰弱多病的杜甫又携带家人离开衡阳,乘船向郴州行进。
杜甫溯着郴水进入耒阳县内,结果不幸遇到大风天气。在船上,杜甫穿着厚衣服还是觉得冷气逼人。不久又遇到江水暴涨,一家人被大洪水困在耒阳县的方天驿,五天之内,断粮断食,除了一片白茫茫的大水之外,几乎什么也没有。
耒阳县令聂某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写信问候杜甫,并派人给杜甫带去了丰富的酒肉,这才救了杜甫一家的生命。对此,杜甫万分感激,曾写下一首诗呈给聂县令。
然而江水始终不退,杜甫无法前进,不能当面将这首诗交给聂县令,只好调转船头,准备返回衡州。好不容易等到水落后,聂县令又派人寻找杜甫,却再也找不到杜甫的踪迹了,聂县令以为杜甫一定是在水涨时被水淹死了。
为纪念这位诗人,聂县令在耒阳县北不远的地方为杜甫修建了一座空坟。也因为这座空坟,产生了一个传说:杜甫饿了许多天,在得到聂县令送来的酒肉后,开怀痛饮一通,结果当晚就死去了。
这个传说在唐代中叶以后便流传很广,与李白醉后水中探月而死的故事是同样荒诞无稽。
事实上,杜甫被洪水阻拦后,不能南下郴州,只好改变计划,想北上汉阳,准备沿着汉水回到长安去。
杜甫先是抵达衡州,在衡州又寓居数日,结果深为暑期炎热所苦,“衡岳江湖大,蒸池疫疠偏”。想到祖籍襄阳的天气凉爽,杜甫便决定去那里结茅而居,抱瓮灌园,以养终老。
这年6月,臧玠之乱被平息,长沙局面稳定,北归之路无阻,杜甫便离开衡阳,乘船北去,“篙师烦尔送,朱夏及寒泉。”(《回棹》)真是归心似箭。
(四)
当载着杜甫及其家人的小船行至长沙时,又不得不停下了,因为杜甫已经没有足够的旅费,贫穷与疾病已令他无力走出湘江了。从秋到冬,他的小船只能在湘江上漂浮。
这时,当年同杜甫寓居在同谷县的“山中儒生旧相识”的李衔路过长沙。二人异地重逢,屈指算来已经过了12年,不禁慨叹连连。李衔因有事不能久留,杜甫便作《长沙送李十一衔》送给他,以道别情:
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初冬后,杜甫的小船仍然停泊在湘江上,他也不断在为筹集路费而大伤脑筋。杜甫曾向湖南幕府的群公求助,写诗曰:
水阔苍梧野,天高白帝秋。
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
大府才能会,诸公德业优。
北归冲雨雪,谁悯敝貂裘?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杜甫很可怜,他是在向湖南幕府的诸公求助,因此说的都是他们爱听的话,同时也诉说了自己的身老及旅途的艰苦。要知道,杜甫是个很要强的人,去年他还说过“舌存耻作穷途哭”(《暮秋枉裴道州手札》)这样的硬气话,如果不是此时身体不妙而不愿客死他乡,他是不会这样哀求的。
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北风掠过湘江水面,奏起悲凉的音响。杜甫躺在船里,感到身心俱疲。由于长期的水上生活,杜甫的风痹病又加重了,每天只能倒卧在船中,等待资助。
最后,杜甫决定不再等候资助了,遂让船夫解缆北行。他希望能够走出湘江,最好能够回到故乡。孤舟迎着凛冽的北风,慢慢行驶在空旷的江面上。连日风寒,杜甫的病情日渐加重,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有些话还没有讲完,于是伏在枕上,写下了一首三十六韵的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奉承湖南亲友》,这也是杜甫的最后一篇作品。全诗曰: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舟泊常依霞,湖平早见参。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郁郁冬炎瘴,蒙蒙雨滞淫。
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鴞禽。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
生涯相汩没,时物正萧森。疑惑樽中弩,淹留冠上簪。
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
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哀伤同庚信,述作异陈琳。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沉。
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
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嵚崟。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
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骎骎。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难任。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在这首诗中,杜甫以沉痛的心情回顾了早年在朝廷任左拾遗时,因救房琯而触怒唐肃宗这一生活史上的大事。以此为起点,追述了自己获罪贬官及长期漂泊的苦难历程,重点叙述了进入湖南以后的困苦生活。
但是,在这生命垂危之际,杜甫依然没有忘记国家的灾难和民生的凄惨。如今,中原的书信长久断绝,长安仍然处于吐蕃的威胁之中,因此诗人痛苦地长叹:“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吐完心事后,杜甫又用含着眼泪的双眼望着船外萧索的山河,默默地告别多灾多难的国家和人民。
这首诗写完不久,杜甫便在湘江的小舟中停止了心跳。这一年是公元770年冬天,杜甫59岁。
杜甫病逝后,家人无力安葬他,只好将他的灵柩停放在岳阳。43年后,即813年(元和八年),他的孙子杜嗣业经过很大的努力,才从岳阳将杜甫的遗骸运到偃师,葬于首阳山下杜预墓的附近,杜审言墓的旁边。
当杜嗣业在搬移祖父的灵柩时,路过荆州,遇见了诗人元稹。元稹为杜甫写了一篇墓志铭,并称自有诗人一来,从未有过像杜甫这样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