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己:如何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
23899500000005

第5章 塑造成功形象的资本(4)

生活中也是这样,谁家都会有一两件大事小情,譬如,儿女婚嫁、建房搭屋,有多少人会来给自己捧场、献贺礼、帮忙,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人缘。不考虑人缘因素而盲目地行动,一是过多的准备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二是准备很少,又可能使自己紧张忙乱。恰当地估计自己的人缘,依人缘进行周密的计划与行动,才能使事情办得圆满。

所以,办事之前,一定要考虑自己的人缘因素,依人缘来决定怎样办事。

办事要把握事情的分量

事情大小,有轻有重,是丢掉西瓜拣芝麻,还是丢掉芝麻捡西瓜,这既可能涉及自身的利益,又涉及他人及整体大局的利益。所以在这样的取舍两难的选择之间,就应该掂量一下事情的分量,尽量采用舍小取大、弃轻取重的处理原则。这样,虽然丢掉了小利,但所换取的可能就是大利或大义。蔺相如是战国后期赵国人,他本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后,后来一跃成为赵国的上卿。

廉颇是赵国上卿,多有战功,威震诸侯。蔺相如却后来居上,使廉颇很恼火,他想,我乃赵国之大将,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有攻城野战之大功,你蔺相如不过运用三寸不烂之舌,竟位居我上,实在令人接受不了。他气愤地说:“我见相如,必辱之。”从此以后,每逢上朝时,蔺相如为了避免与廉颇争先后,总是称病不往。

有一次蔺相如和门客一起出门,老远望见廉颇迎面而来,连忙让手下人回转车子躲避开。门客见状,对蔺相如说:“我们跟随先生,不过是仰先生的高风亮节。现在,您与廉颇将军地位相同,而您见了他就像老鼠见猫一样,就是一般人这样做也太丢身份了,何况一个身为将相的人呢!连我们跟着先生也觉得丢人。”蔺相如问:“你们嫌我胆小,你们说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答道:“秦王厉害。”蔺相如说:“既是秦王厉害,我都在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大臣们。难道我连秦王都不怕,却单单怕廉将军吗?”蔺相如接着说:“我想强秦不敢发兵攻打赵国,是因为我和廉将军在位。如果我们二人争闹起来,势必不能并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把国家利益放在前头,把个人的事放在后头啊!”门客恍然大悟。廉颇闻之,深感内疚,于是负荆请罪,与蔺相如结为“刎颈之交”,演出一幕千古流芳的“将相和”。

蔺相如之所以能千古流芳,就在于他能忍小辱而顾全国家大义,对事情的分量把握得好。赵国之所以不被他国欺负,就是因为有将相文武二人的威势。可见,把握好处理事情的分量,不仅利于个人关系,对集体对国家也是幸莫大焉。

办事要把握处理的火候

办任何事情都应有轻重缓急之分,有的事发生后,须马上处理,延误了时间就可能与预期目标相悖离,或是财产损失愈大,或是身家性命愈危。有些人际关系的处理,发生之时,立即解决,可能会火上浇油,使事态发展愈严重,而冷却几日,使当事人恢复理智以后再处理,就可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处理事情,掌握处理的火候,对事情的成败至关重要。

像前面所说的“将相和”的历史故事,如果蔺相如在廉颇正气势汹汹之时,去找他解释,与他论理,即和颜悦色,平心静气,廉颇也可能一句也听不进去。这样不但不利于解决矛盾,反而极有可能引起新的冲突,使事态扩大,使彼此双方更为不利。

为掌握解决冲突的“火候”,有人找到了一种“百分之十法”,即事情发生后,再等百分之十的时间,这百分之十的时间,你的朋友或对方,会因说出的话,办过的事向你道歉;这百分之十的时间,也使你有更清醒的头脑,而不至于在盛怒之下失去控制。

受到别人的伤害,我们很可能暴跳如雷、怒发冲冠,与其如此,不如暂且迫使自己先冷静下来,然后再去想应当怎样对待,要知道,大多数人不是有意在伤害我们的。

事实上,我们永远也无法避免受伤害,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既然如此,何必忧之恨之?除此之外,要想别人不伤害你,还要时刻想到不要伤害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活得轻松,活得愉快。

办事要把握进退的分寸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毕竟不能独来独往。办自己的事情时,有时涉及别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必须全盘衡量,把握分寸,协调好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在争取我们自己利益的同时,绝不能伤害他人。有些事情,不该办时就不能办,一旦办了,可能违法、违情、违理、使自己或别人遭受名誉、经济或地位的损害。

光武帝时期,他的女儿湖阳公主新寡,光武帝和她一块儿议论朝廷大臣,暗暗地观察公主的心意。公主说:“宗弘的风度、容貌、品德、才能,大臣们谁都比不上,……”。光武帝说:“我正要筹划办这件事。”过不多久,宗弘就被光武帝召见,光武帝叫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光武帝就对宗弘说:“谚语云:‘显贵换知交,发财易新妻’,这是人之常情吧?”宗弘说:“古语说,‘贫贼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共患难的妻子是不应该被赶出家门的。”光武帝转头对屏风后面的公主说:“事情不顺利啊!”

显然,这件事属于不该办的事,臣子宗弘有妻有室,湖阳公主显然是属于“第三者插足”。如果皇帝办成了这件事,虽然在当时不属违法行为,但却是违背情理的。皇帝借用“贵易知,富易妻”来表达,宗弘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来回应。难能可贵的是,宗弘顶住了权势的诱惑,不为不道德的世俗观念所动,这种不攀龙附凤、清正无邪的高尚品格,堪称一代楷模。所以,当有人违背你的人格信念而托你办事时,你也绝不能贪图一时之利,而不负责任地答应他,纵容他,一定要慎重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如果有人想整治别人,编造假的事实,求你出面作伪证,或者有人想让你同他一起干违法乱纪的勾当,如果你不想与其同流合污,就应有勇气拒绝这类无理的要求。

另外,有人请你代替完成工作时,如你的同事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往你身上推,此类情况,都应拒绝。因为,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社会舞台上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既然承担了某种社会责任或契约,就应该践约。如果,当他们不能完成任务时,你也为他们去分担责任,那你是明帮暗害他们,因为那样做束缚了他们的自信心,助长了他们的依赖性。

的确,拒绝别人的要求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有体会。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话,更是叫人头痛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的话了。

不过,当你经过深思熟虑,知道答应对方的要求将会给你或他带来伤害时,那么,就应该拒绝,而不要为了面子问题,做出违心的事来,结果对双方都无好处。

办事要从大局出发

顾全大局,舍卒保车在办事上是一种深远的谋略,是一种宽容的智慧。许多仁人志士甘愿在名誉上受到玷污,而成就更大的事业。谚语说:“立名难而坏名易。”好名声的建立是很难的,而破坏名声只在一时一事之中。所以名节上的损失绝非易事,勇于牺牲名节,必定是为了更大的目的。这就是在顾全大局,对于这个大局来说,名节就是卒,为了保全大局这个车,舍卒是不可避免的。

做人处世如此,办事亦如此。要做到顾全大局,就必须临危不乱,关键时刻不能患得患失于小利小益,要善于分清眼前利益,能够舍卒保车,为了更大、更长远的利益舍弃眼前的利益。在相对小的利益面前装糊涂、不动心,是每一位渴望大成功的人所必备的素质。

“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春秋末年,齐国的国君荒淫无道,横征暴敛,逼取于民以至无度。齐国的贵族田成子看到这种情况后,对他的僚属说:“公室用这种榨取的手段,虽然得到了不少财富,但这种取是取之犹舍也。”仓储虽实,但国家不固,终是“嫁衣”。于是田成子制作了大、小两种斗,大开自己的仓储接待饥民,用大斗借出谷米,用小斗回收还来的谷米,“予民于惠”。于是齐国人民不肯再为公室种田效力而投奔于田成子门下,一时“民归之如流水”。田成子用这种大斗出小斗进的方式,借出的是粮食,收进的是民心,貌似给予,实则得到。果然,齐国的国君宝座最后为田氏家族所得。史学家范晔说:“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之为取。”正是对这种得失观的一语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