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己:如何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
23899500000024

第24章 求人办事的说话资本(2)

美国的著名政治家艾尔·史密斯曾任纽约州州长。当时,纽约州的星星监狱十分难以管理。监狱里经常发生斗殴、骚乱,历任监狱长都被迫辞职或被撤职。史密斯想找一位能干的人来管理这所监狱。可是,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星星监狱早已在美国臭名昭著,没有人愿意来干这件苦差事。经过几番物色、筛选,史密斯相中了一名叫刘易斯的人。此人性格刚毅、意志坚强,身材高大、体格强壮,看起来似乎只有他才能镇得住监狱里的那帮犯人。史密斯对他也极为满意。接下来的事便是如何“逼”他上任。史密斯召来了刘易斯。

“让你当星星监狱的监狱长,你看怎么样?”

对这个监狱,刘易斯也有所耳闻。早听说以前的监狱长要么死在任上,要么干了几个星期就向上司提出辞呈。在这里坐监狱长对自己的前途的确是个非常大的考验。想到这里,刘易斯也感到太突然,有点不知所措。史密斯发现他犹豫不决,知道他心里有所担心,便决定激他一下:“年轻人,看起来你是害怕了,不过,这也很正常,谁都知道星星监狱的情况糟糕透了,没有人敢接手这个工作,所以,我们决定找一位真正有魄力、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的人。我觉得你是位很适合的人选。”

“当然了,”史密斯接着说,“对您的畏惧心理我不能加以责怪,那是一个困难的位置,又充满了危险,我总不能命令你去接手这个职位吧。不过,那确实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工作,错过了它,我为你感到遗憾,特别是对你这种喜欢挑战的人。”

刘易斯被这番话激怒了,他无法容忍别人说他是胆小鬼,于是他欣然答应了州长。

后来,在刘易斯的管理下,星星监狱的情况有了根本好转,而他也成了星星监狱历史上最有名气的监狱长。

有时候,当你说辩的对方是位性格鲜明的人时,你可以采取激将法,激发他的强烈反应,一石击起千层浪,当他同情、反感或者极度欢乐时,也是他最脆弱的时候。然后,你再步步相激,“逼”他就范。

激将法,重在“激”,攻击他的弱点,让他冲动甚至发怒,人在盛怒之下必然要失去应有的理智,这时他就很容易听从你的要求。

求人办事的吸金大法

在筹资过程中,恰当地向游说对象提供有关长远利益和前景的论据,往往可以使对方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对方进行交谈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游说的结果,改变对方的看法和立场,从而达到游说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叫做远利诱惑。这也就是“冲”的妙用。这种游说的技巧运用得好,有时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

在德国,有一家制造电灯泡的公司。该公司处于初创阶段,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也不满意。他们的董事长到各地去做旅行推销,希望代理商们积极配合,使他们生产的电灯泡能够打入各级市场。

有一次,董事长召集各个代理商,向他们介绍新产品。董事长对参加谈判的各代理商说:“经过许多年的苦心研究和创造,本公司终于完成了这项对人类大有用途的产品。虽然它还称不上是一流的产品,只能说是二流的,但是,我仍然要拜托各位,以一流的产品价格,来向本公司购买。”

在场的人听了董事长的陈述不禁哗然:“咦!董事长该没有说错吧?谁愿意以购买一流产品的价格来买二流的产品呢?那当然应该以二流产品的价格交易才对啊!你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难道……”大家都以怀疑和莫名其妙的眼光看着董事长。

“那么,请你把理由说出来给我们听听吧!”代理商们都想知道谜底。“大家知道,目前制造灯泡行业中可以称得上第一流的,全国只有一家。因此,他们算是垄断了整个市场,即使他们任意抬高价格,大家也仍然要去购买,是不是?如果有同样优良的产品,但价格便宜一些话,对大家不是种福音吗?否则,你们仍然不得不按厂商开出来的价格去购买。”经过董事长这么一说,大家似乎明白了一些,然后,董事长接着说:“就拳击比赛来说吧!不可否认,拳王阿里的实力谁也不能忽视。但是,如果没有人和他对抗的话,这场拳击赛就没办法成立了。因此,必须要有个实力相当、身手不凡的对手来和阿里打擂台,这样的拳击才精彩,不是吗?现在,灯泡制造业中就好比只有阿里一个人,因此,你们对灯泡业是不会发生任何兴趣的,同时也赚不了多少钱。如果这个时候多出现一位对手的话,就有了互相竞争的机会。换句话说,把优良的新产品以低廉的价格提供给各位,大家一定能得到更多的利润!”“董事长,你说得不错,可是,目前并没有另外一位阿里呀!”董事长认为摊牌的时间已经到了。他接着话题继续说道:“我想,另外一位阿里就由我来充当好了。为什么目前本公司只能制造二流的灯泡呢?你们知道吗?这是因为本公司奖金不足,所以无法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如果各位肯帮忙,以一流的产品价格来购买本公司二流的产品,这样我就可以筹集到一笔资金,把这笔资金用于技术更新或改造。相信不久的将来,本公司一定可以制造出优良的产品。这样一来,灯泡制造业等于出现了两个阿里,在彼此的大力竞争之下,毫无疑问,产品质量必然会提高,价格也会降低,到了那个时候,我一定好好地谢谢各位。此刻,我只希望你们能够帮助我扮演‘阿里的对手’这个角色。但愿你们能不断地支持、帮助本公司渡过难关。因此,我要求各位能以一流产品的价格,来购买本公司的二流产品!”

话音刚落,一阵热烈的掌声掩盖了嘈杂声。董事长的发言产生了极大的回响,收到了很好的谈判效果。代理商们表示:“以前也有一些人来过这儿,不过从来没有人说过这些话。我们很了解你目前的处境,所以,希望你能赶快成为另一个阿里。”为了另一个阿里的产品,代理商们不仅扩大订单,而且愿意出一流产品的价格购买。会谈以董事长的极大成功而告结束。

就这样,仅凭一纸诱人的计划便吸来百万投资。手法可谓高矣。

借别人的口问自己的事

有些问题不得不问,但又不好自己直接开口问,这时必须借口问,借谁的口,如何借,就是问题的难点所在。

1.借亲朋好友的口来问

大数学家陈景润当年和爱人相互心有戚戚焉,又都说不出口。终于有一天,羞涩却绝顶聪明的陈先生给对方看了一封他父亲的来信。信中提到:“我知道你和她恋爱很久了,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呢?”身边的“她”当然明白了,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陈景润巧借父亲的口问出了自己心中的问题,这一招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用到。比如,小王谈了几年恋爱,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向性格内向的女友求婚。一天,机会来了,两人一起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回来的路上,小王说:“那个新娘真会说话,她问我们什么时候请他们喝喜酒。”没过多久女友变成了新娘。过了几年,小王想要一个孩子,他又借用了岳母大人的话:“你妈真是心急,整天盼着我们什么时候让她抱抱外孙呢!”这一回,他又“得逞”了。借亲朋好友的口来问话,最好用于内容倾向比较好的话题,比如上面提到的结婚、生子。这样,于情于理都让对方比较好接受。

2.借上级的口来问

生活中有些乖张的人,只有上级才能镇得住。以自己的名义向他提要求,没准碰一鼻子灰,这时最好借上级的口来问。

比如,出于工作需要,你要去问张处长的工作进度。而他正好是一个欺软怕硬、专看上级脸色行事的人。你不妨这样问:“张处长,刘局长让我来问问,你们处的工作报告写好了没有。”这样一问,迫使他不得不以认真的态度来回答问题,而你自己又不会被他压住了气势,因为你的身份已经转换为“传话者”而非“办事者”,纵使他心里不情愿,鉴于领导的压力,也不敢怎么样。虽然借上级的口来问话,比如“组织上对这个问题很重视”、“某某领导一直很关心这个问题”等,听上去官腔十足,但关键时刻,却是对付某些人的杀手锏。

3.借不相关人的口来问

某公司总经理在外地与对方谈判了六天还没有结果,秘书小冯想知道谈判究竟进行得如何以及何时能返回,但又不好意思开口问。于是跟经理说:“服务台小姐刚打来电话,说她们有预订机票的服务,问我们是否需要。我们用不用现在回复?”总经理想了一下,回答道:“问一问能不能订后天的票。”小冯于是做好了返程的准备。这里,小冯用的就是“借不相关人的口来问自己的话”的方法。

有些问题自己直接问,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但又无其他人的口可借时,就可以找一个与问题不直接相关的人的口来问。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向媒体或医生咨询一些关于健康或者人际关系的问题又难以启齿时,可以说:“我的朋友病况如何,请问……”、“我的同事请我代问一下……”,其实,这些所谓的“朋友”、“同事”可以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人。这种问话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减轻人们的心理障碍,而使问题得以顺畅地表达出来。

4.借“大家”的口来问

对那些工作比较繁忙的对象或对某些问题有解释能力却故意藏而不露的人,提问时可以借用含义比较广泛而又模糊的“大家”的口来问,如“大家都想了解一下……,您能不能给我们说一下……”、“大家让我来问问……”。一般人都会认为“大家”提的问题是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矛盾比较大的问题,如果回答得好,则既可以使工作顺利地开展同时还能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所以,借用“大家”的口发问,往往会使对方对问题予以重视。

这一招最有效的场合是采访公众人物时,记者借用“大家”的口问自己的问题。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我才不得不问的。多数记者在提问社会焦点问题、热点问题时都会使用这一招。

当然,大型的会议论坛,对一些商界、政界的知名人士而言,公众对其拥有强烈好奇,不论是其经历还是个人能力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这时候,恰当地“借大家之口”提问公众关心的问题,这些知名人士也易于接受采访。

提出问题的办事技巧

另一种打破彼此谈话僵局的方法是,向对方提出问题。你向对方提出问题就是给予对方准备话题的机会,而且他会因此而觉得自己正在为你解决某项问题,因而很自然地对你产生好感。

“请问现在几点?”

“请问这班火车几点出发?”

“请问到动物园的公车是不是经过这里?”

“您认为我的想法怎么样?”

也许你会认为这些发问方式太简单了,但是一个融洽的交往关系往往由此简单的发问而展开。很多人常埋怨和别人交谈很困难,大多数的原因是他们把这件事困难化和复杂化了。他们通常都先认为,和别人交谈是一项困难的工作,而不是一件轻松平常的事。因此,也就不愿意积极主动去和人交谈。任何人都不喜欢自己永远只是一个听众,无论哪些话,对他们而言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如果你遇到一位沉默寡言的人,用尽方法都仍然无效的情况下你只要向他提出发问,就可以使他张口说话。

在美国口香糖大王威廉·迪格勒的传记里,有一则有关如何使别人开口说话技巧的有趣故事。这个故事是威廉·迪格勒刚从事肥皂推销时发生的。有一天,他到一家超级市场推销肥皂,在说了一大堆话以后,他只知道这家超级市场的老板不仅对他的产品感到厌恶,也对他所属的公司不怀好感。这位老板对着威廉·迪格勒大骂说:“你和你的公司通通给我滚蛋!”年轻的威廉·迪格勒这时便一面埋头收拾自己的工具,一面心平气和地问他:“我想我要把这些东西推销给你是不可能了。但是,因为我是一个新手,所以,我希望你能够给我一些建议,如果我要把这些商品推销出去,我应该怎么说才合适。”

于是老板便说:“你应该说……”

老板很详细地把这些肥皂的优点说了一大串,然后就如你所想象的,因为他自己太热心了,以至于也说服了自己而买了肥皂。

对威廉·迪格勒来说,年轻时的教训,使他获得许多宝贵的启示。像这样只是给予他人说话的机会,也可能用来使你无法说服的人,最后也说服了他自己。

大部分的人都珍惜自己的工作,如果你遇到了挫折,不妨学习威廉·迪格勒向别人要求忠告的方法,如此就是再困难的问题,也会很容易被解决。

一言可激起千层浪

在求人办事过程中,有时别人并不应允。如果采用直截了当的请人办法,他们也会一再拒绝。在这种情况下,巧用激将法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激将法是求人的一种高超技巧。使用激将法往往能够使对方感情冲动,从而去做一些他在平常情况下可能不会去做的事。激将法还可以激起对手的愤怒感、羞耻感、自尊感、嫉妒感或羡慕感等。这样,被求者在激动之中来不及考虑太多就答应下来,造成了这样一种结果:这些事不是你求他,而是他自己要做的。

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当中描述了这样一种事情:公元208年,刘备被曹操打败,逃至樊口,势单力孤,继续与曹军对抗完全没有前途可言,除与盘踞江东的孙权联手以外已别无他计。刘备身边能胜此任的唯有诸葛亮,他自荐过江,求取吴国出兵抗曹,他后来终于说服孙权,成功地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以致造成后来三国鼎立之势。

诸葛亮是怎样说服孙权的呢?诸葛亮见到孙权先说这样一番话:“如今天下大乱,将军在江东举兵,刘备在江南集结,目的都在与曹操共争天下。眼下曹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仅有英雄气概对他是无可奈何的。加上刘备之军渐渐败退,将军您宜早做应对,好好斟酌才对。如果吴国的军力能够与曹操对抗,就即刻与他断交;如果没有与其对抗之力,那干脆就迅速解除武装、俯首称臣算了。可依我看来,将军似乎在表面上要服从曹操,其实内心里很是犹豫不决。目前形势已迫在眉睫,没有多少时间让您犹豫了,希望马上做决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孙权愣住了,反问道:“照你说的形势如此窘迫,刘备为何不赶快投靠曹操呢?”

孔明回答说:“将军此言差矣。齐国壮士田横您该知道,他在道义上不能投靠汉高祖,宁可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刘备是汉室后裔,具有英雄姿质,目前虽然困顿,仍有八方壮士慕其英名,源源而来投奔。起兵抗曹,天之所命,至于事成与否,只有靠天命决定。岂可向贼投降呢?”

孙权听后言道:“我吴国拥有十万大军,承父兄之业,更岂可轻易言降?”此时的孙权年纪尚轻,自尊心强得很。孔明就是利用孙权的这个特点,以言语刺激他的自尊心,使他的意志按照自己所期待的方向转化。

孙权虽然口头上说不降,其实内心也很不踏实,又向孔明问道:“现在这种情况,除了刘备之外再找不到能与曹操作战的军队,可刘备最近连吃败仗,不知是否有军力与其再战?”

这些是孙权真正担心的事情,他也明白只靠东吴自己的力量敌不过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