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己:如何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
23899500000023

第23章 求人办事的说话资本(1)

求人办事引起感情共鸣

求人的话,最佳效果莫过于让对方觉得答应你的请求是一种感情上的需要,这以能引起对方的感情共鸣为前提,怎样说话才能让他急你之所急。

1.站在多数人的立场说话

提起《焦点访谈》,就不能不提朱镕基曾经为它题过的十六个字——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须知,这让《焦点访谈》为之自豪的十六个字背后还有一段关于敬一丹求人技巧的佳话。

在朱镕基视察中央电视台的前一天,台里有关领导告诉敬一丹:“明天,总理来视察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得到朱总理的题词。”敬一丹听了既感到欣喜,又多少感到有些为难。

第二天,朱总理在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陪同下,来到中央电视台。他走进《瞧点访谈》节目组演播室,在场所有的人都起立鼓掌,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朱总理跟大家相互问好之后,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大家簇拥在他的周围,融洽地与总理交谈起来。一位编导说:“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总有一个场,以前我听别人这么说过。今天,我在您身上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朱总理不置可否地笑了。演播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和谐。

敬一丹感觉这是一个好时机,一个很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时机。于是走到朱总理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积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十分之一。”总理听了这话,说:“你们这么多人啊!”敬一丹接着说:“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天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

敬一丹说得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婉转,总理欣然命笔,写下了后来举国皆知的十六个字——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总理写完,全场响起一片掌声……

认真分析一下,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启发:第一,这个请求不是站在敬一丹个人的角度而是从其他在外奔波的更多的记者们的角度提出,所以她可以大胆地说出来,即使总理拒绝这一请求,自己也不会觉得特别尴尬;第二,敬一丹抓住了朱总理非常欣赏《焦点访谈》那些年轻记者们工作热情的心理,为总理描绘出这样一幅场景:记者们四处奔波,长途跋涉,冒着危险采访。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特别希望与总理面对面地交谈,但为了《焦点访谈》这一事业,他们没有来。这一富于感情色彩的话自然打动了总理的心,让总理产生了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才欣然题词。

可见,在求人办事的时候,能跳出自己的狭小圈子,从更多人的角度去说话,才能引起对方的共鸣,从而答应你的请求。

2.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

王某准备借助于好友赵某的路子做生意,他将一笔巨款交给赵某,赵某不幸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赵某的家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王某对赵妻说了这样一番话:“真没想到赵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呢。这样吧,嫂子,赵哥的那些关系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我不怕。”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很豪气,其实他明知赵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蕴涵着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那些门路,困难不小又时不我待。

结果呢?倒是赵妻反过来安慰他说:“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了,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想别的路子吧。”

王某只字未提追款一事,相反还让对方先开了口。试想,如果他直接说出来会有多尴尬。他的巧妙之处在于说了一席站在对方立场考虑的话,将心比心,对方自然也能站在他的立场思考问题,不知不觉中就说出了求人者想说的话。在某些求人的场合,把话说出来双方都不好受,这时如果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上之策。

善用恭维巧得人心

恭维并非小人之计,虚心的恭维会让人难以抵抗。恭维也并非万能,过多过滥,也会让人生厌。

清朝的中堂大人李鸿章,位高权重,文武百官都想讨他欢心,以便使他多多提携自己,能升个一官半职,也好光宗耀祖。这一年,中堂大人的夫人要过五十大寿,这自然是个送礼的大好时机,寿辰未到满朝文武早已开始行动了,生怕自己落在别人后面。

消息传到了合肥知县那里,知县也想送礼,因为李鸿章祖籍合肥,这可是结攀中堂大人的绝好时机。无奈小小的一个知县囊中羞涩,礼送少了等于没送;送多了吧,又送不起,这下可把知县愁坏了。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于是请师爷前来商量。

师爷看透了知县的心思,满不在乎地说:“这还不好办,交给我了。保准你一两银子也不花,而且送的礼物让李大人刮目相看。”

“是吗?快说送什么礼物?”知县大喜过望,笑成了一朵花。“一副寿联即可。”

“寿联?这,能行吗?”

师爷看到知县还有疑虑,便安慰他:

“你尽管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包你从此飞黄腾达。这寿联由我来写,你亲自送去,请中堂大人过目,不能疏忽。”

知县满口答应。

于是第二天,知县带着师爷写好的对联上路了。他昼夜兼程赶到北京,等到祝寿这一日,知县报了姓名来到李鸿章面前,朝下一跪:“卑职合肥知县,前来给夫人祝寿!”

李鸿章看都没看他一眼,随口命人给他沏茶看座,因为来他这里的都是朝廷重臣,区区一个七品知县,李鸿章哪能看在眼里。

知县连忙取出寿联,双手奉上。

李鸿章顺手接过,打开上联:

“三月庚辰之前五十大寿”

李鸿章心想:这叫什么句子?天下谁人不知我夫人是二月的生日,这“三月庚辰之前”岂不是废话。于是,李鸿章又打开了下联:“两宫太后以下一品夫人。”

“两宫”指当时的慈安、慈禧,李鸿章见“两宫”字样,不敢怠慢,连忙跪了下来,命家人摆好香案,将此联挂在《麻姑上寿图》的两边。

这副对联深得李鸿章的赏识,自然对合肥知县另眼相待,称赞有加。而这位知县也因此官远亨通了。

一副寿联让这位知县从此飞黄腾达,他这买卖赚大了,但是,有人比他还要厉害。

1671年5月,伦敦发生了一起举世震惊的盗窃案,一伙盗贼潜入伦敦市郊的马丁塔,想要抢走英国的“镇国之宝”——英国国王的皇冠。然而,这帮盗贼技艺不高,惊动了守塔的卫队,刚一出塔就被团团围住,束手就擒。事后查明,这伙盗贼共有五个人,是集团作案,为首的是一个叫布勒特的家伙,此人能言善辩,机警诡诈。

当别人称赞自己时,尽管会作出一副谦虚的样子,但心里却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也会对称赞自己的人有一种好感。所以,要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不妨先恭维他一番,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借贬低别人来恭维对方,否则会让人觉得你乃是小人之心,不怀好意。真是这样,可就麻烦了。

收服人心成就大事

收服人心是说服术的重要目的,尤其对一个集体而言,只有能收揽人心,才能战无不胜。

战国时代的平原君,以贤著称,他在收服人心上有独到的经验。

平原君食客众多,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位跛脚的食客。一天,平原君的一个婢女见到这名食客跛着脚去打水的滑稽模样,忍不住笑出了声,还向那位跛脚食客说道:“你路都走不好,还打什么水呀!”

跛脚食客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向平原君抗议道:“我之所以投靠到您的门下,是因为我听说您很重视人才,所以天下的士人才不远千里聚集在您的门下,大家都说您轻视女色而重才,如今,您的婢女却取笑我,我身为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忍受这种侮辱?我要求您取下该婢女的首级!”

平原君听罢,觉得这名食客小题大做,你明明就是跛脚嘛,怎么连人说一句都受不了呢?但是,当着众人的面平原君还是勉强答应了食客的要求。等跛脚食客退下之后,平原君觉得好笑,便对其他食客说:“此人简直是岂有此理,受人一点取笑,就兴师问罪,要我把婢女处死!不也太过分了吗?总不能因为一句玩笑就取人性命吧!”

随后,这件事被平原君不了了之。

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食客一个接着一个地离开了。一年之后,留下的食客已经不到原来的一半。

平原君感到纳闷:自己并未亏待他们,为什么要离开呢?

于是,一位食客提醒平原君说:“你答应要处置婢女,却没有处置,这样大家觉得你言而无信,其次,为了一名婢女而不顾食客的感受,大家又会觉得你重女色而轻士人,所以他们才会离开。”

平原君这才恍然大悟,立刻把那名婢女斩了,然后提着首级亲自到跛脚食客那里道歉,于是,渐渐地食客们又回来了。

这个故事很耐人寻味,平原君以为只要给予食客们生活上的保障及物质上的享受即可让他们安心为自己卖命,其实,精神上的“收购”更为重要。当然,我们不能提倡这种“杀死婢女来取悦食客”的做法,但这却说明了收买人心的重要性。

日本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在位时,朝中有三位大臣,分别是土井胜利、酒井忠世以及青山忠俊,这三个人为德川家族尽职尽责,一丝不苟,人称“宽永三辅”。

其中,土井胜利生性温和,慎思密虑,为人处世极谙收买人心之道。当时德川家族中有一位名叫德川秀忠的将军,此人手握兵权,但是非常讨厌别人抽烟,于是,他在军中下了一道命令:凡是士兵抽烟者,一律斩首。有一天晚上,几个负责守卫城门的士兵在站岗时,发觉天气寒冷,又无事可干,想到深更半夜的肯定没人前来巡察,便躲在阴暗处每人点了一根烟。哪知这一天,土井胜利正好闲来无事,出来巡视。当士兵们发现土井胜利,想要掐灭烟头时,已经来不及了。士兵们心想:这下人赃俱获,看来性命难保。一个个惊恐不安,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土井胜利却若无其事地走上前去,先问了一下守卫的情况,然后说:“你们刚才抽的香烟,让我也抽一口,怎么样?”

士兵们谁也没想到土井会有这样的要求,疑惑不解地望着土井,但还是乖乖地掏出香烟交给土井。土井接过来,点上,津津有味地抽了几口,便把香烟退还给他们。

“没想到烟这么可口,谢谢。”

说罢,转身便走了。刚走了几步,又转回来对士兵们说:“今天的事,我也有份,希望今后再也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要知道,你们的将军可是最讨厌抽烟的。”

据说,自此之后,士兵们抽烟的风气居然完全消失。

诸葛亮在先主刘备死后,仍旧辅佐后主刘禅,掌理朝政,并积极准备北伐曹魏。

但当时西南少数民族兴起大规模叛乱,对蜀国构成很大威胁,其中以孟获为首的队伍为害最大。诸葛亮决定先收服孟获。

当时,孟获盘踞在西南一带,那里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而且蛮人体格健壮、骁勇善战,强攻不行,只能智取。

诸葛亮在讨伐之前,向全军将士下令:

“孟获只可生擒,不得伤害。”

于是,激战之后,孟获被带到诸葛亮面前,诸葛亮令人松绑,带着孟获绕军营一圈,让孟获仔细察看了一番,然后问道:“你觉得我这个阵势如何?”

孟获不服:“先前是因为我不晓得你有这种阵势,所以才会输给你,如果我早知道,肯定不会输。”

诸葛亮笑了笑,命人放了孟获,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等到孟获第七次被捉时,诸葛亮命人再放了他,但孟获却不肯走了,他向诸葛亮发誓:“你真是用兵如神,我再也不会背叛你了。”

收服人心是说服术的精髓,攻心为上,只要你能成功地打动他,让他动心,感动,那么所有的问题都不会成为问题。

收服人心又有种种不同的方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其宗旨只有一条:他心理上的症结在哪儿,你就在哪儿大做文章,将症结解开。

投石问路激怒对方

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在赤壁之战前还发生了一段颇为生动、有趣的故事。

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攻打江南。当时东吴的孙权是战是和举棋不定。因为他深知,用兵乃国之大事,按照母亲吴太夫人的指示,遵照哥哥孙策“遇到难以决断的大事,内政问题垂询张昭,外交问题垂询周瑜”的遗训,孙权把周瑜叫来共商国是。

周瑜是当时吴国的军事统帅,此人颇有将才,但气度狭小。起初,周瑜对抵抗曹操一事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这更让孙权骑虎难下,而此时的刘备兵少粮缺,必须联合东吴才能和曹军一较高低。所以,刘备派诸葛亮过江东去游说孙权。

诸葛亮深知只要说动了周瑜便大功告成。可是,他对周瑜还不是太了解,便决定先试探一下。

不久,诸葛亮就在东吴重臣鲁肃的陪同下去见周瑜。鲁肃先向周瑜陈述了一下军情,着重渲染了曹操的百万大军势不可挡,只有孙刘两家联合起来,才能与之抗衡。

周瑜听罢,心里就明白了,这必是诸葛亮的主意。于是,他也决定试探一下诸葛亮。所以,等鲁肃讲完,周瑜故作害怕状。

“哎呀,曹操既然来势汹汹,仅凭我们孙、刘的势力无疑是以卵击石,看来只有投降才是上策呀。”

诸葛亮何等聪明,早已洞悉一切,他没等周瑜说完立刻表示同意。一旁的鲁肃着急了,冲诸葛亮不住地使眼色。但诸葛亮视而不见,对周瑜说:

“将军,对吴国来说,投降确实是上策呀!只要你们献给曹操两名美女,他的百万大军必不战而退。”

周瑜吃了一惊,忙问道:“此话怎讲?”

诸葛亮笑了笑说:“有诗为证。”

接着诸葛亮朗诵了一篇赋: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关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菜;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多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

诸葛亮抑扬顿挫、清晰流畅地将这首赋朗诵完。然后,接着说:这篇赋就是有名的《铜雀台赋》,此赋是曹操的三子曹植所作。当年,当曹操在漳河之畔兴建豪华的铜雀台时,曹植特地作此赋来赞美此事。全赋的大意是说:天子即位之后,在漳河畔景盛之地建金殿玉楼,极尽庭园之美。藏江东美女大乔、小乔于此为乐。如今据说曹操之所以统领百万大军窥视江东,实际上完全只是为了大乔、小乔的美貌。其实,对你们东吴而言,牺牲大乔、小乔两个女人,就等于大树上落下两片树叶而已。所以实在不如就把大乔、小乔献给曹操。如此则是天下百姓之福啊!何必再劳将军费神呢。

周瑜一听孔明这话,不由得勃然大怒,把酒杯一丢。站起来骂道。“曹操老贼未免欺人太甚!”

第二天早晨,周瑜在文武百官上朝之前向孙权献策,并且很果断地催促孙权说:“只要主公授臣数千精兵去攻打夏口,臣必可在一战之下大破曹军。”于是,便有了后来的赤壁之战。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几句话就可扭转乾坤呢?原来,所谓的“二乔”是江南两位美女,大乔乃孙策的夫人,小乔便是周瑜的娇妻。古人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周瑜血气方刚,把名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岂能忍受如此奇耻大辱?诸葛亮的激将法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