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己:如何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
23899500000014

第14章 会说话好办事的资本(3)

3.恭维语言要恳切

语言恳切,会增强恭维的可信度。在恭维的同时,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愿望,或者有意识地说出一些具体细节,都能让人感到你的真诚,而不会以为是过分的溢美之词。如你恭维别人的发式,可问及是哪家理发店理的,或说明你也很想理这样的发式。

4.恭维要注意场合

在众人在场的情况下,恭维其中某一个,必然会引起其他人的心理反应。比如你恭维某次考试成绩好的人,那么在场的参加同次考试成绩较差的就会感到不愉快。这时你就要寻找某些因素,如某人复习时间太短,某人出差回来仓促上阵等等客观原因来照顾他们的面子。

5.恭维要措词精当

措词精当,不易使人产生误解。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事,说话者好心,而听话者却当成恶意。结果弄得不欢而散。因而恭维的语意要明确,避免听话者多心。

6.恭维要有分寸

掌握分寸,不要弄巧成拙。不符合实际的评价其实是一种讽刺,违心地迎合。奉承和讨好也有损自己的人格。适度得体的恭维应建立在理解他人、鼓励他人、满足他人的正常需要及为人际交往创造一种和谐友好气氛的基础上。那种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曲意逢迎是人所不齿的。

7.求助时恭维的技巧

有求于人时,先恭维人家,使人心情愉悦,比较容易达到目的。求人办事,不同的语言态度,其结果也往往大不相同。比如你说:“这件事一定得求你帮忙。”就不如说:“你一向乐于助人,这件事我想你一定会帮我办好的。”前者只是一般的请求;而后者在请求之中,还带有一种赞美之情和充分的信赖感。在一般情况下,人家也就不好拒绝请求了。

8.用恭维打破无法交谈困境

当你和某人面面相觑,不妨说些好听话恭维对方。比如:“你的领带真漂亮。”而男子则可对女子说:“我想大家都愿意请你参加他们的晚会。”女子可以对另一个女子说:“你的衣服实在好看!”

顺利办事不要争论

罗斯福总统对于他的反对党,往往会和颜悦色地说:“亲爱的朋友,妙哉妙哉,你到这里来和我争执这个问题,真是一个妙人!但在这一点上,我们两个的见解自然不同,让我们来讲些别的话题吧!”于是他会施出一种诱惑的手段来,使对方放弃了自己的意见,而去接受他的!

这的确是一个好方法,无论那些成功的人采用什么方式去驾驭别人,我们可以注意到的是,他们第一步是“避免争论”,他们的策略是以“迎合别人气的意志”及“免除反对意见”来感动人的。

当你碰到了任何一种反对意见,你应当先自己打算着:“关于这一点,我能不能在无关大局的范围中让步呢?”为使人家顺从你的意见,应当尽量表示“小的让步”,有时,为了避免这种反对,甚至还可以将你的主见暂时收回一下。如果你碰到了对于你的主要意见十分反对的人,那么最聪明的方法还是把这问题延缓下去,不必立求解决,这一方面使对方得到重新考虑的机会,另一方面使你自己也有重新布策的机会。

如果冲突无法避免,必须迎头碰到的时候,就要设法让反对的人说他要说的话,同时,你即使不能赞成他们的意见,也得向他们表示你能够完全了解他们的态度与地位。

从争论所获得的胜利,是没有什么益处的,而且又破坏了双方的情谊。争论不仅使个人的精神、时间、身体,都蒙受了莫大的损失,而最大的可怕影响,却在社会关系上,因争辩而发生不合作的现象。社会减少了合作能力,进步自然也有了限制,就是许多国际间的纠纷,以至战争的爆发,大多数都是由于琐屑事情的争论所造成的。

美国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欧哈瑞,曾谈过他推销卡车的经历:“以前当我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送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我就会据理力争,挑何赛卡车的毛病,但往往我愈批评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愈说它好。有时虽然我的专业知识能让我将对手辩得无言以对,但当我满怀胜利感地走出去时,我的车却没有推销出去。以后再听到这类话,我就会说:‘何赛卡车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对错不了。何赛卡车是优良公司的产品,业务员也呱呱叫。’这样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抬杠的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说没错,他只有住口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一下午的‘何赛的卡车最好’。接着我们不再谈何赛,我就开始介绍怀德的优点……”

争论所引起的只会是个人争斗,为维护自尊,没有人会在争论中认输。怎样避免争论呢?以下是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1)先听再说。让你的反对者有说话的机会。让他们把话说完,不要抗拒、防护或争辩。

(2)寻找同意的地方。在你听完了反对者的话以后,首先去想你同意的意见。

(3)不要相信你的直觉。当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你自然的反应是自卫。你要慎重,保持平静,并且小心你的直觉反应。

(4)控制你的脾气。你可以根据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发脾气的情形来测定这个人的度量和成就究竟有多大。

(5)认真并真诚考虑反对者的意见。你的反对者提出的意见可能是对的,在这时,同意考虑他们的意见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如果你希望避免那些非原则性的争论,就需要记住这句话,“当两个伙伴意见总相同的时候,其中之一就不需要了。”如果你没有想到的地方,由别人提出来,你就应该衷心感谢。不同的意见是避免重大错误的最好机会。

积极鼓励让对方乐于奉献

人们总是喜奉承而厌批评。抓住了人们的这一心理,什么事情都好解释;满足了人们的这一心理,什么事情都可以办成。

会办事者善于抓住不同人的特点,区别对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投其所好”。就像将两匹驰骋在旷野上的骏马拉入同一条跑道中一样,投其所好,是调动人的知识、才能的优势,向对方发起的心理攻势,直达“俘获”对方的目的。

例一:有一位美国的老妇人向史蒂夫·哈维卖保险。她带来了一份全年的哈维主编的杂志《希尔的黄金定律》,滔滔不绝地谈她读杂志的感受,赞誉哈维“所从事的,是今天世界上任何人都比不上的最美好的工作”她的迷人的谈话将主编迷惑了75分钟,直到访问的最后5分钟,老妇人才巧妙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保险的长处。就这样,老妇人成交了预定购买的保险金额5倍的保险业务。

例二:面包商图维一直试着将面包卖到纽约某家饭店。可连续4年内都失败了。最后图维决定改变策略。他打听到经理是“美国招待者协会”的主席,于是不论该协会在何处举行活动,他都必定去出席。当图维再次见到经理时,就和他谈论他的“招待者协会”,这一下打开了经理的话匣子,反应异乎寻常。经理在图维离开办公室之前,“卖”给了他一张协会的会员证。图维只字未谈面包销售之事。几天以后,饭店的人主动打电话要他们送面包样品和价格单。4年努力未成,一朝交谈得手,全在于“投其所好”。

求助于他人,有时用单刀直入、“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的方法,显然难以奏效。反之,若搞点曲里拐弯,运用曲径通幽、渐入佳境的方法,往往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放长线,才能在江河里钓到大鱼。

有凭有据事实胜于雄辩

20世纪30年代中期,英国商人威尔斯向中方茂隆皮箱行订购3000只皮箱,价值20万元,双方订下合同,一个月内交货,保质按量,否则由卖方赔偿损失50%。

一个月后,茂隆皮箱行经理冯灿如期交货时,威尔斯却说,皮箱内层中使用了木材,就不能算是皮箱,因此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

开庭时,港英法院偏袒威尔斯,企图判冯灿诈骗罪。冯灿委托当时的律师罗文锦出庭为被告辩护。

在法庭上,威尔斯信口雌黄,强词夺理,气焰嚣张,而庭上的气氛似乎也有向其倾向的迹象,形势对被告不利。

这时,罗文锦站在律师席上,从口袋取出一只大号金怀表,高声问法官:“法官先生,请问这是什么表?”

法官答:“这是英国伦敦出品的名牌金表。可是这与本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罗律师高举金表,面对庭上所有的人继续问道:“这是金表,没有人怀疑了吧?请问这块金表除表壳是镀金之外,内部的机件都是金制的吗?”

法官显然已经感到中了“埋伏”。罗律师又说:“既然没有人否定金表的内部机件可以不是金做的,那么茂隆行的皮箱案,显然是原告无理取闹,存心敲诈而已。”

律师把论题引开,摆出一个简单的事实,让法官承认这个事实,再进行类推。在这种辩护中,罗律师利用大家都承认的道理和事实,用不可辩驳和否认的事实,逼使对方无话可说。在皮箱案的例子里,皮箱和金表均取外层意义,既然金表外层镀金,内部可以不是金,那么此箱的内部当然也可以不是皮,这是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也是辩论的基点。

送礼是办事的交际艺术

先看下面一则小故事:

一个人想求官老爷办件事,官老爷见他两手空空,顿时不悦,只冷冷地道了一声“难办”,就只顾埋头打瞌睡。那个人从怀里掏出一个金镯子,官老爷顿时两眼发亮,将那“难办”的事办了。有人问他为什么“难办”的事可以办到,他笑而不答,心里道:我开始只是无“礼”取闹,后来是见“金”行事。求人办事要送礼,这是生活中的一大难题,不是简单的批判、痛斥就能消灭的,有待于干部素质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净化以及法律的健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改善,我们有希望等到这一天。